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一、“琅左盐丞”——娟好圆润,温厚静穆西汉印章的制作,仍是沿用秦浇铸和凿刻这两种旧法。当时的铸印,在章法上还有秦官印布局的风格,即在印面布局中仍带有田字格。可是,它的字体却不似秦印字体那样柔媚苍劲。“琅左盐丞”一印可见一斑。“琅左盐丞”一印,字体粗壮方整,笔画转折处娟好圆润。章法上虽也采用田字格布局,但不是将印面平分为四等分,而是将“琅”“盐”二字放长,利用印文本身笔画的疏密安排每个字的大小,在章法上仍显得匀称庄重,细细品赏,给人一种温厚静穆的味道。  相似文献   

2.
丞之职所以贰令,于一邑无所不当问。其下主薄、尉,主薄、尉乃有分职。丞位高而逼,例以嫌不可否事。文书行,吏抱成案诣丞,卷其前,钳以左手,右手摘纸尾,雁鹜行以进,平立,睨丞日“当署”。丞涉笔占位署,惟谨。目吏,问“可不可”?吏日“得”,则退,不敢略省,漫不知何事。  相似文献   

3.
学点篆刻①     
刻印章,因印文多用篆字,故又称篆刻。印章是(?)国优秀传统艺术之一,它和我国的书法、绘画、雕(?)等一样,是我国几千年来的民族文化艺术的结晶。印章种类有官印、封泥、肖形印、花押、私章、闲(?)等。印章用朱色钤盖,钤出的印文为红地白字的,称白文”印,也叫“阴文”印;钤出的印丈白地红字的,称朱文”印,也叫“阳文”印。印章这门艺术,如果从获得的殷代三方“殷玺”算(?),已有三千七百多年的历史了。周代以青铜质为主(?)印章“周玺”大为兴起,刻铸的文字应用“籀文”,秦  相似文献   

4.
清朝中期,古城扬州集结着一个画家群.他们在艺术上既继承传统,又勇于创新,同时重视人品、学识的修养,提倡把诗书画印熔为一体,使作品成为绘画艺术的“交响乐”.在中国绘画史上,这个画家群被称为“扬州八怪”.在这“八怪”中,突出的又当首推郑板桥.但历来对他的书画艺术研究颇多,而对他的印章所构成的诗书画印“四美”研究略少.其实,郑板桥的印章艺术,如他的诗书画一样,同样达到了奇绝的境地. 郑板桥的印章,大约有一百余方,一部分是他自己亲手所治,一部分是由吴于河、高凤翰、朱青雷等人代刻.(因篇幅的限制,郑板桥的印章未一一列出)关于这个问题,以前有三种说法:一是“皆出沈凤、高凤翰之手”;二是“半出沈凤、高凤翰之手”;三是“大半为朱文震所刻”.据史料记载及新近发现的郑板桥佚文《板桥先生印  相似文献   

5.
小班幼儿进园不久,为提高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我用土豆(或胡萝卜、红薯)刻制成印章让幼儿用印章印画,孩子们的兴趣大增。印章的制作十分简单。将土豆切开,在平整光滑的横截面上用笔画上小鸟、小鱼、小花等图形,用小刀刻去图形的空白处,第一枚印章刻好后,将其涂上广告色,印在另一块土豆上,再用小刀刻成第二枚印  相似文献   

6.
有的人藏书,喜欢在书上加盖印章,通常多用私印。讲究一点的.则另镌专印。如“某某藏书”、“某某某藏书印”、“某某珍藏”、“某某曾读”等等。这类印章,称作“藏书印”。  相似文献   

7.
当我们观赏书法和绘画作品时,总会看到一枚或几枚印章。印在题款处的是作者姓名章,还有些散见于作品首尾的印章则是闲章。闲章曾被称作“中国画中的押留印”。我国许多学者和名人都有其闲章。有趣的是,他们对闲章用语的选择很是讲究。可以说,闲章从一个或几个侧面反映了使用者的生活情趣、思想境界和艺术修养。郑板桥是人们熟知的“扬州八怪”之一。他用于书画上的闲章很多,如“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等等,但尤以“七品官耳”最  相似文献   

8.
印章     
开学初,学校给每一位班主任发了一枚印章。我在想:印章究竟代表了什么呢?印章起源于“三代”,“三代”制陶有云;“三皇无文,结绳以治,自五帝始有书契。至于三王,俗化雕文,诈伪渐兴,始有印玺以检奸萌,然犹未有金玉银铜之器也。”(《后汉书·祭祀志》)印章拿在手中,心中想着班主任在平日里应当是一个怎样的角色。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说:“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这是对于人世幸福的一种简洁的描绘,凡是身体精神都健康的人就不必再有别的奢望了。身体精神一方面不健康的人,即使得到了别的种种,也是徒然。因此,现代教育不能牺牲学生身体…  相似文献   

9.
张溥《五人墓碑记》云:“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周公之逮,所由使也。”“以大中丞抚吴者”,指应天巡抚毛一鹭,“周公”,指削籍居乡之原吏部文选员外郎周顺昌。笔者所见疏解此句之众多资料,皆循张文之说,称“周公之逮”系毛一鹭“主使”。天启六年(1626)三月十八日,毛一鹭奉“旨”行事,协同锦衣卫旗尉逮捕周顺昌,诚为事实,然言其主谋指使,却于史失据。 周顺昌,东林党“江南七君子”之一。“七君子”案,为明熹宗天启六年震惊朝野一大冤案。周顺昌被牵连入案,有着复杂的政治背景,而非一个孤立的事件。 南京、苏州、杭州织造,是魏忠贤布于江南之重要特务机构。苏杭织造太监李实,是魏忠贤振往江南的心腹之一。天启四年(1624),东林官员,右佥都御史周起元任苏松巡抚。冰炭难以同炉,周、李关系旋势同水火:  相似文献   

10.
会徽的含义会徽作为一个整体,包括三个部分:印形部分———中国印(上)“Beijing2008”字样(中);奥林匹克五环(下)。左下方为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之印和签名。中国美协主席靳尚谊说,“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将中国传统的印章和书法等艺术形式与运动特征结合起来,传达和代表了三层含义:一是会徽以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印章作为标识主体图案表现形式选用中国传统颜色———红色作为主题图案基准色,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特点,代表着民族与国家,代表着喜庆与祥和。二是作品主体部分又似“京”字,又似舞动的“人”张开双臂,充分反映了古老而又充满现代气息…  相似文献   

11.
爸爸是位教师,每到期末,他为学生奖状盖章时,总是看了又看,比了又比,才郑重地盖上。可还是常常盖不正。能不能不看印面就知道印章字的方向呢?我把爸爸的公章借来,反复地在纸上试盖,反复地想,终于解决了这一问题。首先,我在白纸上用直尺和铅笔画一个大大的“十”字,把印章翻过来,印面朝上,印柄中心对准“十”字的交点,左右旋转印章,使印章字的方向与白纸上“十”字方向一致。接着,我在印章柄边缘与“十”字的四个交点处做上记号,再倒过来,用直尺和铅笔把对应的两点连成一个“十字”,为了不使上下颠倒,我把朝下的“十”字尾巴擦掉,使之成为“…  相似文献   

12.
传世文献资料关于汉代侯国职官的记载不全面,幸好在出土资料中发现大量汉代候国职官的内容,这使得我们能更进一步认清汉代候国官制本来清晰的面目。从出土资料内容可知,西汉末年东海郡属侯国的职官体系为:相、丞、尉、令史、狱史、官啬夫、乡啬夫、游徼、游击、牢监、尉史、官佐、乡佐、邮佐、亭长、侯家丞、仆、行人、门大夫、先马、中庶子共21种。其中,丞、尉、令史、狱史、官啬夫、乡啬夫、游徼、游击、牢监、尉史、官佐、乡佐、邮佐、亭长、侯家丞、仆、中庶子皆不见于文献所载之侯国职官系统。这些职官可补阙汉代官制的内容,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3.
正书画作品上的印章,主要分为三类:作者本人的印章、题跋人的印章、收藏及鉴赏人的印章。这些印章,又分为三个方面:姓名、字号、斋馆、堂号印;闲文、吉语、警句印;收藏、鉴赏印。书画鉴赏,要从作品的风格、笔墨、色彩、构图、章法、画法、印章、纸张、装裱、题跋等多方面来进行。其中,最主要的方面还是书画本身及书法、印章。印章,作为鉴定书画的一个主  相似文献   

14.
近代书画家、篆刻家吴昌硕为海派领袖,曾担任西泠印社第一任社长。他心中一直有难以割舍的乡情,一生镌有多枚与湖州安吉有关的印章。这些印章,无论就印面形式还是内容来说,均变化丰富、气象万千,从中可  相似文献   

15.
我国篆刻艺术,同书法,绘画一样博大精深,渊源流长.自先秦之古玺、秦汉印面下,历隋、唐、宋、元、明、清乃至近现代,有无数印作传世.出现了许多印人大家乃至风格流派.然就篆刻艺术整个发展过程来看,如同社会发展,有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繁荣到衰落、再由衰落到繁荣的循环往复的历史过程.一 篆刻,顾名思义,即是用篆书刻成的印章.是一种实用艺术品.它又被称为“玺”、“玺印”、“印”、或“印章”等,这些都因时代而异.  相似文献   

16.
正作品简介:印文:校尉之印。时代:西汉。尺寸:纵23毫米,横23毫米。故宫博物院藏。作品欣赏:此印笔画圆润光洁,平直挺劲,结字端庄方整,转折处多为圆转。印面上的四字按笔画的多少划分和布局,右边两个字占据的空间明显大于左边,字与字之间有明显的间距。由于笔画多少的不同,"校""尉"与"之""印"形成明显的疏密对比。"尉"字下面短  相似文献   

17.
“奚官”之设,始于晋代,《晋书·职官志》:“少府,统材官校尉,中左右三尚方,中黄左右藏,左校,甄官,平准,奚官等令。”其职守,《旧唐书·职官志》曰:“奚官令掌奚隶工役,宫官品命。丞为之贰。凡宫人有疾病则供其医药;死亡则供其衣服,各视其品命。”然近代辞书、注家则有奚官即养马官之说,如《辞源》,周予同主编的《中国历史文选》注等,并以苏轼《韩干马十四匹诗》“老鬟奚官骑且顾,前身作马通马语”为证。细揣苏轼诗意,此“奚官”固然养马,但一定要认为即养马之官却是毫无根据的。解释为  相似文献   

18.
谢梅奴,于1949年曾为毛泽东主席刻过两方寿山石印章。据传,此两印石是当时的解放军兵团司令杨勇从戴笠家里抄家收缴的,并在杨勇手里放了一段时间。某一天,杨勇找到谢梅奴为毛泽东主席刻印章,谢梅奴认真构图,巧妙布局,治印两方,一方是白文“毛泽(泽)东(东)印”,另一方则是朱文“润(润)之”。杨勇将印章赠送给了毛泽东。毛泽东特别喜欢这两方由家乡的篆刻大家创作的印章,在他批阅的文件资料和书法作品上,这两方印章使用频率很高。  相似文献   

19.
<正>活动背景印章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秦代以前,无论官印、私印,均称为“玺”,秦统一六国后,规定皇帝的印独称为“玺”。随着历史变迁,逐渐衍生出了多种多样的印章。当前,印章主要用于办公,教师经常会用到。如果想制作一个印章送给教师,该从哪几方面着手呢?  相似文献   

20.
学点篆刻⑥     
欣赏一枚成功的印章,不外乎篆法、章法、刀法、内客等几个方面的品味。篆法就是书体的点画特点,甲骨文点画挺秀,转角均方;金文也叫大篆圆浑古朴,富有变化;秦篆形体扁长,匀圆齐整,体若飞动;汉篆平方匀整,古朴简雅……。一印之中,篆法要统一。章法是看印文布置的整体效果,方寸之地“疏可走马,密不容针”,讲究虚实、疏密、曲直呼应,平中出奇,稳中有险,均衡变化,自自然然。刀法,印章的艺术效果有赖于此,由于各人的审美观的不同,用刀的方法也不一样,而有各种变化,石聿易受刀,更显出种种刀去的属性美,印章整体的生辣、厚重、朴茂、秀润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