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学期,刘老师推荐了一本好书——《青铜葵花》,让家长和孩子一起读完,并写出感想。往年都是孩子他爸完成的,可这一次孩子非要让我读,说这是曹文轩写的,里面的文字实在是太美了。我想,连孩子都感受了书中的美,究竟美到什么程度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我走进了《青铜葵花》。刚开始读这本书的时候,觉得这不过是一本少儿读物,没有多大可读性,顺手翻翻,却越看越有味,  相似文献   

2.
王玲  吕倩 《课外生活》2013,(Z2):92-93
内容简介你想不想拥有一个像阿拉丁神灯一样、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的宝葫芦呢?王葆就有一个,可他又千方百计地想甩开它,甚至把它毁掉,这是为什么呢?有了宝葫芦,幸福离我们是越来越近,还是越来越远呢?推荐书目:《宝葫芦的秘密》(张天翼著)推荐版本: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小的时候,大人问我:"你长大了做什么?"  相似文献   

3.
小丫妈妈 《家长》2012,(10):44-44
这学期,刘老师推荐了一本好书——《青铜葵花》,让家长和孩子一起读完,并写出感想。往年都是孩子他爸完成的,可这一次孩子非要让我读,说这是曹文轩写的,里面的文字实在是太美了。我想,连孩子都感受了书中的美,究竟美到什么程度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我走进了《青铜葵花》。  相似文献   

4.
一本《丑陋的中国人》以它强烈的冲击波冲击着我们这个古老的民族。一时间,它在青年读者中广泛流传,引起了一系列争论和反思,书摊上以几倍的高价售出。这里,我们不禁要问:这本书何以能够引起广大读者的重视?何以引起强大的冲击波? 好不容易借到一本《丑陋的中国人》,一口气读完,不禁掩卷沉思:是啊,多年来我们一贯以勤劳勇敢聪明的中国人自傲,但为什么我国的科学技术远远落后于世界?我国的国民素质究竟达到了什么高度?我们究竟应该怎样看待柏杨先生的这本书呢?  相似文献   

5.
为什么读经典?这个问题往往会被不知不觉地转换成另外的问题:读经典有什么用途?有什么好处?转换了,我们还以为是同一个问题.既然我们这么关心用途和好处,那么也就不必回避,直接的回答是:没有什么用途,没有什么好处.伊塔洛·卡尔维诺说:唯一可以举出来讨他们欢心的理由是,读经典总比不读好.他在《为什么读经典》里援引了一个故事:当毒药正在准备的时候,苏格拉底还在用长笛练习一首曲子.“这有什么用呢?”有人问他.“至少我死前可以学习这首曲子.”  相似文献   

6.
<正>一、《百家姓》究竟是一本什么书?它究竟有什么用?答:《百家姓》和《三字经》、《千字文》一样,都是童蒙读物,而且是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最为流行的童蒙读物,所以并列号称"三百千"。《百家姓》将中华姓氏排列成四字一句,辅以韵律,供孩子们认字用。合辙押韵,琅琅上口。二、在《百家姓》出现之前,有没有类似的书?为什么偏偏这本《百家姓》最为流行?  相似文献   

7.
小故事从前,有个叫王雨的人,牛画得很好。不过,他早年学画牛的时候曾闹过一个笑话。有一次,他拿着一幅自己画的《斗牛图》给一个牧童看。牧童一看,不禁笑起来。王雨问他为什么笑,牧童说:“牛斗架时,浑身的力气都用在角上,牛的尾巴是夹在屁股上的,怎么会左右摇摆呢?”王雨感到很惭愧。为了能充分表现牛斗架时的野性,在此后的一段时间里,他特意对牛的各种情态习性进行了反复细致的观察,然后又画了一幅《斗牛图》,结果这幅画取得了成功。王雨虚心好学、细心观察的故事也流传开了。小提示王雨第一次画的《斗牛图》为什么会失败呢?小牧童为什么一…  相似文献   

8.
《同学少年》2012,(3):52
"丁忧"最早见于《宋史·礼志》:"咸平元年,诏任三司、馆阁职事者丁忧,并令持服。"那么,古人为什么把居丧守制称为"丁忧"呢?究竟什么是"丁"?什么是"忧"呢?《尔雅·释诂》中说:"丁,当也。"是遭逢、遇到的意思。  相似文献   

9.
学问,学问,一要学,二要问.为什么要学习?应该怎样学习?中学语文教材选了《荀子》的《劝学》.学习必须要有老师,什么人可作老师?师生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呢?中学语文教材选了韩愈的《师说》.而为什么要问,向什么人问?中学语文教材没有选一篇这样的文章.为了弥补这一缺陷,我向同学们推荐刘开的《问说》.刘开(1784-1824)字明东,号孟涂,桐城人,清代文学家,亦能诗.他的文章内容丰富,而文笔又能发挥尽至,与方  相似文献   

10.
1.你知道杨悦收到的那本她心仪已久的书是谁送的吗?杨悦最终原谅齐麟子了吗?《微风吹拂》2.熊妈妈塔娜莎用什么方法救了自己的孩子?《塔娜莎》3.为什么“我”最后告别了石蛤岭?《告别石蛤岭》4.教授抓住小朱皮特人了吗?为什么?《飞碟遇难记》5.主人公找到“蓝鸟”了吗?为什么这样说?《寻找蓝鸟》6.小野给了正雄几颗蓝色纽扣?为什么要给他这些纽扣呢?《蓝色纽扣》7.小老鼠帮红鞋子找到伙伴以后,为什么会希望也有一只小老鼠在家里等着它?《红鞋子》8.为什么国王最终会选择捧着空花盆的雄日来继承王位呢?《捧着空花盆的孩子》9.为什么最终全城…  相似文献   

11.
问题解答     
迅雷 《中学生英语》2004,(11):30-32
问:新编高中《英语》第一册(上)第27页有这么一句:Whatkindofpersonareyou?person不是可数名词吗,为什么既不用冠词也不用复数?答:Whatkindof之后的名词用单数形式,而且不用冠词是最规范的说法。又如:Whatkindoftreeisthis?这是一种什么树?Whatkindofbookdoyoulike?你喜欢什么种类的书?但所接的名词用不定冠词的情况也不少。例如:Youdon’tknowwhatkindofamanheis.你不知道他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Whatkindofajobareyougoingtotake?你究竟要找个什么样的工作?不过,大多数人认为这是不规范的说法。有的词典则认为用了不定冠词含义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2.
但丁的《神曲》是关于诗人在地狱、炼狱、天堂这三界的游历,而这三界实际上都是人死了以后的去处.也就是说,但丁所进行的是一次在死亡之国的旅行.所以,读《神曲》,始终有一个问题在我们的头脑中徘徊:但丁为什么要在他的生命正处于人生道路的顶点时去做一次“死亡之旅”?他为什么要在他的生命最强盛、最辉煌的时候去面对死亡呢?因为,但丁在《神曲》中开始游历的时间是1300年,这年他35岁,按照他自己的观点,这正是人的生命力达到顶峰的时候.有一位东方哲人说过:“回忆、冥想、思考死亡是老年人的事,而年轻人是活泼地面对生动的世界和生命.”但丁为什么正相反呢?追寻这一疑问是我们特别是作为东方人的我们理解《神曲》的一条门径.  相似文献   

13.
一提起楚怀王,人们心目中,便会立即浮现出一个庸碌无能、荒淫奢侈的昏君形象。楚怀王果真如此吗?为什么在今天的银幕上、舞台上都将他如此丑化呢?有什么根据呢?根据恐怕主要是因为他放逐了贤臣屈原。屈原果真受到楚怀王的迫害吗?证据又何在呢?恐怕又主要是依据屈原的《离骚》,据说屈原在《离骚》中指斥了楚怀王。其实这是一桩冤案,既  相似文献   

14.
读诗的人大概没有不读李白的,读李白大概没有不知道《将进酒》的,李白为什么要喝酒呢?且是烹牛宰羊,一饮三百杯地喝,把五花马、千金裘拿出换美酒喝。他回答了:“与尔同销万古愁。”李白这“万古愁”愁的是什么呢?这首诗开篇就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  相似文献   

15.
人们游览寺院,常可在众多佛像中看到一尊袒胸露腹、笑容可掬的弥勒和尚。它究竟在笑什么、又为什么要笑呢?这就给人留下了丰富  相似文献   

16.
《智慧背囊》里有这样一段话:一位双目失明的人,在看不见的世界里,黑色的夜晚或者无法欣赏的岁月里,点燃一支善良的烛光,种一阳台鲜艳的花朵。他这样做究竟是为什么呢?夜晚再群星闪烁,春天再无比灿烂,可是他的眼睛怎么能欣赏到呢?对他来说,都是遥不可及的事情。  相似文献   

17.
一、导语同学们先听个故事。从前,有一个人,胆子很小又很迷信。有一天黑夜,他穿过一条狭窄的小巷时,快步走在石子地面上,忽听得在自己的脚步声后,还夹杂着一种“咯咯”的声音,心里一慌,脚步不由地加快起来。可是“咯咯”声也紧跟着快起来,好象有什么在后边追他似的。这一下,他可吓坏了,怀疑是鬼追上来了,于是飞步狂奔,最后竟然晕倒在地上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同学们也都看了课文后边的附录。小剧本中的大郎为什么“吃了惊,奇怪地望着”?寓言中的那只狗为什么开头很骄傲,后来却吓得回头就跑?原来,他们三个都不明白回声是怎么回事。那么,我们知道回声是怎么回事吗?回声是怎么形成的呢?科学道理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学习说明文《回声》,来准确认识这一自然现象吧。二、导读思考: 1.课文中哪一句话是总的介绍、说明回声的? 2.为什么开头要引用艾青的诗,起什么作用?  相似文献   

18.
尊敬的编辑叔叔、阿姨:怎样才能把感人的一幕表现出来呢?我觉得“感人”太抽象了,怎么写都觉得很假,和我当时的感觉不一样。山东省潍坊市前进小学封彦珍写好感人的一幕,老师觉得应该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弄清楚这感人一幕发生的背景是什么。就是说,它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与事情的前因后果有什么联系。按照事情的来龙去脉,把“这一幕”置于大环境中来理解。这样,才能领悟其深刻含义,有利于确立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如《西门豹》一课,最感人的地方要数西门豹亲自送新娘那一段了。可是,西门豹为什么要亲自送新娘呢?他的真实目的是什么呢?这…  相似文献   

19.
带儿子下乡     
儿子长到八九岁了,虽见过熊猫、狮子、大象、老虎这些稀有动物,却从来没有见过活的牛呀猪呀羊呀。每次他吃饭时吃肉,当说到这是牛肉或是猪肉时,儿子就会说:“爸爸,我长这么大还没见过牛呀猪呀羊呢!什么时候带我去看呀?为什么动物园没有牛呀猪呀羊呢?”我在跟儿子解释的时候,也自然想到:是啊!大城市的动物园为什么就不饲养几头牛和猪、羊供孩子们参观呢?这样一来,孩子们也就用不着把牛、猪、羊这些家畜当成稀有动物了。我决定利用一个双休日专门带儿子到乡下去看牛、羊、猪这些家畜。那一天,我带着儿子出发了。儿子听说今天是专门去看牛、羊…  相似文献   

20.
毛久兵 《成才之路》2014,(35):92-93
正一、"他为什么要发火呢?"案例1:《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教学片段生:老师,既然彭德怀那么爱他的战士,为什么还要对战士发火呢?他难道是不可理喻吗?师:你问得很好,这就告诉我们,只盯着某一个句子、某一个词语看,是不能真正读懂它们的真正含义的。我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