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印度医学的“脉”与“穴”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于印度传统医学中有关人体“脉”与“穴”之论说的介绍,其主要依据是根据印度古代医学经典《妙闻集》中的若干章,全文选择包括;第3卷第9章《dhamani的详说》;第3卷第7章《sira的记述与分类》;第3卷第6章《有关各marman的叙述》;第3卷第8章《刺络法》,并就中印两种传统医学体系在这些方面的区别,给出了扼要提示。  相似文献   

2.
《算法统宗·算经源流》及其学术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算法统宗》末所附“算经源流”基本上的按时间顺序分三类著录了北宋以来刊刻或完成了数学书目51种,其中现存在的约有20种左右。第一类为《算经十书》,其中《算术恰遗》当为《数术记遗》之误。第二类为宋代的作品,绝大部分已失传,但有不少可以与其它资料相印证。第三类为杨辉以来的作品,“算经源流”的原注文提供了不少重要的线索和资料,“算经源流”的学术价值主要表现三个方面,即:提供和保存了古算书目,简要介绍了一  相似文献   

3.
道教文献中历法史料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东汉末年开始,道教中就流传一种与通行历法不同的“太阳历”其特色是以二十四气划分十二月,以二十八宿注日,同时试图与恒星月协调,唐代的《二十八宿旁通历》是一份较完整的“太阳历”历表,宋代卫朴所诵的“傍通历”即道教的《二十八宿旁通历》沈括提出“十二气历”的设想,可能是受卫朴所传的道教太阳历的启发,本文提出,道教太阳历的原则可供未来太阳历方案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4.
阿输吠陀中的“妙闻之论”—印度传统医学经典介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印度古代医学经典《妙闻集》(Susruta-samhita)第1卷《总论篇》中若干章的选译,并附有必要的解说与注释。这是对于印度传统医学-“阿输吠陀”(Ayurveda)原始文献基本内容的直接介绍。所选章节包括:《吠陀的超源》-全书的“序论”,总括性地讲述了“阿输吠陀”的概况,以及“人、病、药、医”四项。《出诊章》-学医者具备哪些条件才可获得“行医资格”,以及如何诊视患者。《疾病的说明》-造成精神与肉体之“苦”的疾病共有3种原因;疾病分为适宜内科治疗与外科治疗两类。《八种外科手术法》-切除、切开、乱刺、穿刺、拔除、刺络、缝合、包扎。  相似文献   

5.
印度医学中的“味”(ras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味”(rasa)是印度化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概念,代表饮食物中的精微物质,是决定一切营养功能与治疗作用的基础。围绕着这一概念,古代哲人展开了对其本质的热烈讨论,其中所提出的“潜在之味”、“消化后味”等子概念,皆属思辩性极强,但却不见于同样重视饮食与药物之“味”的中国医学中的重要内容。在这篇章中,对于印度传统医学中“味”的理论给予介绍和解说,并附有印度古代医学经典《妙闻集》(Susruta-samhita)与《She罗迦集》(Caraka-samhita)中若干有关章节的译。  相似文献   

6.
"西学中源"说是清代学术史上重要的思潮之一,贯穿清朝始末,尤其在甲午后泛滥,达到高潮,出现了《格致古微》和《格物中法》等集大成之作。本文则是通过深入分析这两大部书之一《格致古微》成书的历史背景、组织结构、论证方式等方面,最终展现甲午后"西学中源"说论证方向和论证方法上的特点,并揭示清代学术史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7.
《科技风》2017,(22)
中医脉诊往往被误解,人们认为只凭摸脉就能诊断疾病。从脉诊的部位的发展演变和历代不同医家对寸关尺与内脏的对应关系的不同看法分析,这种观点是错误和不利于中医发展的。  相似文献   

8.
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对传统的鬼神致病论产生了怀疑,出现了对疾病的真正原因进行朴素唯物主义说明的各种尝试。于是在无数医家的临床实践和不断总结的基础上,战国晚期出现了一部内容丰富的医学理论作——《黄帝内经》。《黄帝内经》以论述人体解剖、生理、病理、病因、诊断等基础理论为重点,兼述针灸、经络、卫生保健等多方面的内容,是一部集医理、医论、医方于一体的综合性作。它采用对话的形式,以黄帝和上古几位名医学先知岐伯等人相互问答医学知识的形式阐述了重要的医学理论,被历代医家视为至高无上的经典和“立医之本”。  相似文献   

9.
观的由来     
李莉 《百科知识》2007,(1X):57-57
在古代,观指的是宫阙两旁的望楼。汉朝时期,皇帝重视道教。于是,人们将道教的庙宇尊称为“观”。东汉以后,道佛两教都很兴盛,寺、观开始并称。北魏《洛阳伽蓝记》上说:“寺观友烬,庙塔丘墟。”唐康骈《剧谈录》载:“至于佛宇道观,游览者罕不经历。”从汉朝以来,“观”一直是道教徒修行的地方,例如紫阳观、太玄观、玄妙观等。现在,观已经成为道教的象征性建筑。  相似文献   

10.
在战国末年到汉代成书的《周髀算经》中 ,记载了西周开国时期周武王之弟周公姬旦与周朝大夫商高关于原始的割圆之法的问答。第一段讲周天历度之数的方法 ,即勾股法。商高回答说 :“数之法 ,出于圆方 ,圆出于方 ,方出于矩 ,矩出于九九八十一。”这是从万物之象不外乎圆方 ,万物之数离不开圆方的观点出发 ,把圆、方都归宿于矩 ,而矩形则可从二数相乘得到。“九九”是乘法口诀 ,“九九八十一”即表二数相乘之意。商高接着说 :“故折矩以为句 (勾 ) ,广三 ,股修四 ,径隅五。既方其外 ,半之一矩。环而共盘 ,得成三、四、五。两矩共长二十有五 ,是…  相似文献   

11.
“潮热”一词首见于张仲景《伤寒论》,在此书中见于条文总计11处,现代中医诊断学教材对潮热的定义是:“指发热如潮汐之有定时,即按时发热或按时热甚”与《伤寒论》中潮热古义似有不符之处,故本文试以《伤寒论》原文中对于“潮热”的记述为突破口,探讨“潮热”一词古今含义之变化。  相似文献   

12.
浅谈文山三七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F.H.Chen]为五加科人参属植物,与人参同科同属,是中国云南特有的名贵中药材,起源于2500万年前第三纪古热带残余植物。是一种品质十分稳定的药食同源植物,历代医学研究表明三七具有“活血化瘀、消肿定痛”的奇效。明代药物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三七能治一切血病;《本草纲目拾遗》称“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称人参三七,为中药之最珍贵者”。另外,《玉楸药解》、《医学中参西录》、《中国医药大辞典》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等文献书籍中都对三七作了充分的肯定性的记载,有…  相似文献   

13.
皮肤病之所以生也,皆风湿燥热之邪所招致。《内经》曰:“诸疮痛痒,皆属于心火”,《脉经》又曰:“诸阳为热,乃热在肺兮,火邪克金故也,且肺主皮毛,皮毛之疾,肺气主之”。因此,素有“有诸内,必有诸外”之称,现结合临床实践,对本病之病因、病机,分型,治疗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一代伟人毛泽东指出:我们要学习西方先进的东西,但反对全盘西化。 黄帝医学 黄帝创造了农业、文字、历法、音律、法律、度量衡、医学等中华文化,从古到今,凡中华子孙谁不尊称黄帝是“人文初祖”? 1973年,出土了一本《黄帝四经》,权威确认:”不是伪书,成书于公元前四世纪,是几千年来出土的轩辕黄帝第一本书”,并确认黄帝确有其人,不是传说人物。  相似文献   

15.
《易》·《内》二经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灿烂和光辉,她的不朽和继住开来将随着二十一世纪的到来将成为世界进步的灯塔。“医易同源”流传古今,唐代医家孙思邈曾明言:“小知易,无可以言大医。”中医之鼻祖是《内经》,中医将在《内经》理论指导下一步步走出国门造福于全人类。《内经》不但是医书,她与《易经》同源于大自然又为大自然运动发展变化和进步的指南。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酒的药用起源于何时,尚无法考证。成书于战国时期的我国最早的中医典籍《黄帝内经》中就提到,“自古圣人之作汤液醪醴者以为备耳……邪气时至,服之(指酒)万全”、“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指神经肌肉麻痹),治之按摩、醪药”,这里的醪药即酒和药。  相似文献   

17.
刘宏伟 《科教文汇》2007,(2):205-206
《玉篇》所收录的异体字中,因变换偏旁位置而构成的“换位异体字”,同《说文》相比,在数量上呈现出较大差异。其成因大致有两个方面:一是成书背景,二是编纂目的。  相似文献   

18.
张建国 《百科知识》2007,(7X):40-40
在我国东海舟山群岛之上有一座普陀山,那里不仅有众多闻名于世的古刹,而且还是古树名木荟萃之地。普陀鹅耳枥(Carpinus putoensis Cheng)即为山上最有名的珍稀古树名木之一,是生长在普陀山上的“圣树”。它与元代岛上的多宝塔、唐人阎立本的《杨枝观音图》一起被称为“普陀三宝”。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有不少报刊撰文,诸如《北京晚报》的《盛夏话古扇》及1999年第10期《发明与革新》上的《折扇摇出“创新”风》等文章,都谈了到折扇“原出于高丽,北宋时传入中国。明朝初期,高丽以此进贡,而皇帝又用折扇赏赐臣下。因而,折扇身价陡涨”。也有说“北宋开始流行折扇,是从日本流传过来的桧扇经过一番创新改造而成的”。其主要根据大概是引用赵彦卫的《云麓漫钞》中载:“宋人用折迭扇,以蒸竹为骨,夹以绫罗,贵家或以象牙为骨,饰以金银,盖出于高丽。”北宋大文豪苏东坡也说过:“高丽白松扇,展之尺余,会之止两指许。…  相似文献   

20.
竹柏科Nageiaceae是根据叶无中脉而具多数近平行细脉和雌性生殖器官接近原始的枝条状结构, 从裸子植物罗汉松科Podocarpaceae中分出的单属新科。 新科内有2个组,5个种,分布于太平洋西 海岸的东亚、南亚近海山地至新几内亚等南太平洋岛屿区域。 该科植物具有2个以上叶迹和无中脉的 多脉叶类型,在现存的裸子植物中十分特殊,仅与少数几个系统位置较为孤立或系统位置不甚清楚的 类群有一定相似之处,而与其他大多数具中脉叶类型的类群几乎没有任何过渡和联系。 古植物学证据 表明,自古生代以来,各不同地质时期均有这种多脉叶类型化石存在,同时,在某些古裸子植物化石 中,也存在接近Nageiaceae所具有的枝条状雌性生殖器官类型。 据此推测,在裸子植物系统发育中, 可能存在一条以叶具多脉为标志的M-演化线(multinerved-leaved evolutionary line),这条演化线可追溯至古裸子植物科达类甚至更古老的类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