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同行评议研究综述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4  
同行评议是科学界对科研项目进行评审和对科研成果进行评估的一种基本方法。尽管这是一种主观的方法,但迄今还没有找到可以取代它的更好的评价方法。最早的同行评议源于对专利申请的审查。1416年,威尼斯共和国在世界上率先实行专利制度,它在对发明者提出的新发明、新工艺等进行审查,以确定是否授予发明者对其发明的垄断权时,就采用了邀请同一行业或最接近行业的有一定影响的从业者帮助判断的做法。17世纪,英国皇家学会在评议学者的入会申请和会员的学术论文时,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一种全新的论文影响力评价方法——F1000因子,并从评价适用时间段、分类细致程度两方面对F1000论文因子与被引频次比较。探讨国内外学术界对F1000评价工具正面与负面评论,指出F1000作为社交网络环境下科学论文影响力评价方法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和讨论国外学术期刊中近期开展的小组同行评议与协作同行评议的概念、流程以及优缺点,为国内期刊同行评议制度的改革提供借鉴与参考.[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数据库与网络信息,筛选、整理这两种同行评议模式的相关文献与资料,采用文献综述法进行主题归纳与分析.[结果]这两种同行评议模式都可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引入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Failure Mode Effects and Criticality Analysis,FMECA)方法分析同行评议的可靠性,为编辑部提高同行评议质量并科学分析其可靠性提供策略建议和参考方法。【方法】 对一般同行评议进行系统定义和划分,结合其特点对工程领域常用的可靠性分析方法 FMECA 进行适用性改进,并用此方法分析同行评议系统。【结果】 找不到合适的审稿人、审稿时间长、审稿意见不准确、审稿意见不公平、审稿人意见不一致及录用决定错误是危害性较高的故障模式,应在实际工作中对其特别关注。【结论】 为了降低故障模式的危害,可以考虑根据实施难度和成本,有选择地降低故障发生概率、严酷度等级或故障检测的难度。此外,应重视编辑部数字化、审稿人遴选及对同行评议过程的各项评价。  相似文献   

5.
针对如何评价科研项目同行评议专家水平的问题,分析了评价同行评议专家水平应考虑的主要因素,建立了一套包括科研活跃程度、评审业绩和工作态度等三个方面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进一步给出了各指标的度量方法,在此基础上,结合科研项目评审工作的实际需求,采用加权和法计算同行评议专家水平的评价值并进行排序,最后通过一个算例说明了给出方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2008年国家财政预算计划投入自然科学基金53.59亿元,比上年增长约25%[1].在国家对基础研究重视程度与日俱增、投入不断加大的背景下,如何管好用好科学基金,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问题.为此,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陈宜瑜主任在六届一次全委会的工作报告中提出:将适时启动"科学基金资助管理绩效国际评估"工作[2].  相似文献   

7.
魏巍  何俗非 《技术与创新管理》2013,34(5):446-448,483
跨学科研究因其在解决复杂性问题方面的特殊优势受到学术界的广泛推崇。在评价跨学科研究成果时,却因其处于不同学科的边缘交叉地带,评价专家难于选择。文章基于跨学科研究特性,从理论的角度探讨了跨学科研究同行评议方法的改进路径。  相似文献   

8.
同行评议与科学基金政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中国科学家不会不知道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而提起“科学基金”就离不开“同行评议”——无论是“评别人”还是“被人评”,无论是“评上”还是“没评上”,大凡与科学基金打交道,就避不开一个“评”字,而且基本上是“同行”间的“评”。正因为是由“同行”来进行“评议”,决定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基金委”)评议活动的特性,而同行评议的质量又决定了基金委资助工作的质量。其实,与所有科学研究资助机构一样,组织同行评议是科学基金工作的核心业务。  相似文献   

9.
同行评议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同行评议是在科学研究领域进行评估活动有效而公正的一种方法。作为辅助决策手段,各国的科学基金组织或机构广泛使用同行评议,选择支持高等院校和研究所的研究项目。然而,在同行评议的实施过程中,确实暴露了一些不足之处,如处理不当或不及时,将会导致其固有缺陷的扩大化,引发科技界的矛盾。开展同行评议软课题研究,对中国自然科学基金事业的发展和完善,促进中国科学事业的进步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周建中  徐芳 《科学学研究》2013,31(11):1642-1648
 同行评议一直是科研机构评价中的主导方法,对科研机构的战略发展与绩效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中国科学院(CAS)、德国马普学会(M&P)、美国能源部(DOE)实验室、美国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等世界上主要科研机构评价中同行评议的实践与方法,剖析科研机构评价中运用同行评议方法的关键要素,包括评议的对象与内容,专家来源与类型,专家遴选标准与机制,同行评议的组织方式以及评议结果的使用等,分析其差异与特点,提炼出不同的模式,并在此基础上针对科研机构未来的同行评议方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科学基金的评审普遍采用同行评议方法,它是一种有效且可行的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科研管理。但同行评议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批评,争议的核心主要是针对同行评议专家。因此,对评审专家的学术水平和评审能力进行评估迫在眉睫。文章利用层次分析方法构建同行评议专家综合评价体系对专家基本信息和评审信息进行评价,基本信息包括专家个人资历、科研能力,评审信息包括评审离散率、评审有效性和评审态度。通过对评价指标量化处理,确定了指标权重,为更好地筛选、调整专家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2.
同行评议虽然被广泛应用于科研或各种评审中,但该制度仍然存在某些不足.文章例证了应用自我规避型同行评议方法分数加总后仍可能产生非期望的评价结果,并简介了几种完善自我评价规避的方法.目前虽然还没有发现最理想的方法,但是现有这些方法在很多情况下还是很适用的.  相似文献   

13.
详细描绘现有同行评议制度的缺陷,研究专家评审意见的可信性问题,促进科学评价的改进.  相似文献   

14.
王前  李丽  高成锴 《科学学研究》2013,31(12):1792-1795
 跨学科评议的评审专家专业背景各异,在评审非本专业的成果时很难准确和全面。本文探讨了跨学科同行评议的合理性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需要建立不同学科之间合理的对话机制,保持学术研究的规范性和创新性之间必要的张力,为科学探索特别是跨学科研究创造足够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专家可信度的同行评议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廖燕玲  孙绍荣 《科学学研究》2003,21(Z1):170-172
本文从分析同行评议法的程序和特点出发,对同行评议法的局限性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专家可信度的同行评议法,由此达到利用"专家可信度"这一新指标来完善和补充同行评议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从专家业务能力和评审信誉两个方面构建同行评议专家信誉评价体系,建立评价指标度量,利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提高评价结果的有效性,并进行实证研究,对科学合理可操性的专家信誉评价体系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7.
提出一种科技评价构想,将评议人与被评议人之间的关系分析识别,并根据紧密程度予以合理量化,同时根据不同的评审要求,设置评审阈值。评审专家的遴选是参照量化后的社会关系赋值以及不同的评审阈值。在评审中,将量化后的社会关系回避处理,或者予以不同的权重设置,与评议人的评议结果相结合,从而使评议结果更具有公信力。  相似文献   

18.
随着小科学演变为大科学,以及科学事业与国家目标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无尽的前沿与有限的资源的矛盾越发突出,知识与权力的关系变得愈加复杂和微妙,导致同行评议( peer review)在科学活动中的作用,以及同行评议本身存在的或由其引发的一些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乃至激烈争论.  相似文献   

19.
本文试图从科技计划项目立项视角对同行评议与行政决策互动关系进行研究.在对同行评议存在利弊的相关文献研究基础上,通过对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为代表的基础类项目和浙江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为代表的应用类项目的申报、评审程序分析,认为科研项目评审是同行评议与行政决策的互动过程,同行评议是行政决策的重要依据,行政决策是有效实施和完善同行评议的保障.最后,作者提出了有关完善同行评议与行政决策互动机制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意义]在学术评价活动中,学术论文同行评议是其他一切评价活动的基础。评价理论从本质上揭示了学术评价活动中的各个关键要素及其作用关系。以此为出发点,对论文同行评议展开演进分析,以发现同行评议的新进展和总体趋势。[方法/过程]针对学术论文的同行评议,从评价主体、评价标准以及评价模式3个方面对其演进路径展开分析,最后从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的角度进行总体趋势的分析及展望。[结果/结论]论文同行评议在发展中呈现出评价主体广泛化、评价标准多元化和评价模式自主化的趋势。未来应重点关注同行的概念、分类及其关系研究,评价标准的合理性及其关系研究,开放式同行评议的要素及其结构研究,基于论文知识元的同行评议研究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