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多年来,我们在办报实践、新闻业务研究中,对报纸的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和指导性进行过多次探讨和研究,这当然是必要的。但对报纸的服务性却研究得不够,特别是对指导性和服务性的关系,一直解决得不好。《黑龙江农村报》改革以后,我们在新闻改革实践中作了一些探讨。力争把报纸的指导性和服务性结合起来。一张面向农村,以农民为对象的报纸,其办报宗旨理所当然应该是全心全意为农民服务。而要牢固树立为农民服务的思想,除了正确认识农民和有为农民服务的愿望以外,我们感到,必须在理论上弄清报纸的指导性和服务性的关系。报纸的指导性的基本内容,概括起来说,就是要用共产  相似文献   

2.
有的同志说,服务性报道是近些年新闻改革中出现的一种新颖的报道“品种”。此话颇有些道理,也符合实际情况。我国新闻界,过去受“左”的思想影响和干扰,把“为读者服务”、“满足读者需要”,都当作资产阶级新闻观点加以批判和否定。因此,相当长一个时期报纸上没有服务性报道,即使有些报道带有服务性的内容,也不敢说成是服务性报道。其实,报纸要为人民服务,也就是为读者服务,是我们党的新闻工作的一个传统。早在一九四五年,《新华日报》有篇社论就明确提出:“为人民提出呼吁和要  相似文献   

3.
把企业党委机关报办成一张开放型的报纸,以适应两个文明建设的需要,这是当前企业报新闻改革的一项中心课题。如何使企业报从封闭型转向开放型呢?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把服务性放在首位,寓指导性于服务性之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改变了过去片面强调指导性的作法,注意加强报纸的服务性,努力做到寓指导性于服务性之中。从1984年起,我们开办《周末》副列,把触角伸到人们的生活中去对“吃、喝、玩、乐”进行键康的引导;1986年又  相似文献   

4.
正当前,周末类报纸的服务性,对于改善并拉近报纸与读者的关系,比之前任何时候都迫切。报纸的竞争除了表现在新闻的比拼之外,也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在服务的比拼上。《金山周末》是《新疆北屯报》的子报,属于周末类报纸,是读者了解城市生活的第二双眼睛,因此很受读者关注。笔者认为,要办好这份周末类报纸,就应不断加强报纸的服务性,主要体现在对生活的指导性、报道内容的可读性、报道的及时性以及报道内容的贴近性上。指导性周末类报纸能否及时为人们提供各类生活资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生活  相似文献   

5.
一、马克思:“服务就是商品” 我读到《新闻大学》1998年秋季号喻权域同志《对新闻学中一些基本问题的看法》一文的第四点“新闻是不是商品”。其基本观点作者用黑体字标出:“新闻报道和报纸都不是‘商品’,而是‘服务’。”这里的“服务”显然不是无私奉献意义的服务。喻接着说:“我国那些主张‘新闻是商品’的学者,忘记了辩证逻辑,用的是‘非此即彼’的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不知  相似文献   

6.
实践证明,健康类报纸在“坚持科学性、实用性、指导性并重”原则的同时,要特别突显服务性。服务性是新闻的一个重要特性,也是媒体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法宝。本文主要以《家庭保健报》为例,探讨健康类报纸在竞争中形成的带有共性的服务物色——科学性、实用性和互动性。  相似文献   

7.
在新闻改革中,提倡提高新闻的服务性。怎样才能增强新闻的服务性呢?以我之见,必须通过学会写好和多写“服务性新闻”,才能使新闻的服务性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什么叫“服务性新闻”呢?从狭义上讲,凡是在人们物质生产和享受、精神生产和享受中,带有服务性成分的新闻,就叫“服务性新闻”,它与“指导性新闻”是相对而言的;从广义上讲,就是为人们的物质生产和享受、精神生产和享受而服务,它符合新闻的本质和党的新闻事业的性质、任务和功能。这里主要从广义的角度上来谈谈“服务性新闻”的写法问题。首先,要把“服务性新闻”看作是一个新闻内容的品种,而不是一个新闻体裁的类型。所以,它的写作,可以根据不同内容运用所有新闻的体裁形式,甚至包括新闻评论在内。其次,要把指导性的服务新闻放在第一位去写。中央领导同志指出:“用事实教育人、鼓舞  相似文献   

8.
正报纸要增强服务性,这已经是报业的共识。如何提高服务性,很多报纸都做了有益的探讨。报纸是由一张张版面组成的,提高服务性首先要体现在版面的编排和设置上。笔者认为,在一版刊发重要的服务性新闻导读,将传统文艺副刊改为文化、旅游、健康、娱乐等内容的大副刊,是提高报纸服务性的两种有效途径。报纸的服务性,是靠刊登服务性新闻体现的。服务性新闻是一种为社会公共事务或人们工作、生活中急需解决的非商务活动无偿提供信息的新闻。其特  相似文献   

9.
作为军队的党委机关报,指导性与服务性具有统一性。从更广义上讲,指导也是一种服务。指导必须寓于服务之中,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否则,只有“指手画脚”,读者不会认账,也起不到报纸宣传应有的作用。军事新闻传播的服务性问题是一篇“大文章”,也是一篇“新文章”,过去我们有所强调但并没有摆在突出的位置,特别是对于没有“卖点压力”、没有生存危机、不考虑经济效益的军内报纸,这个问题尤其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实践证明,健康类报纸在“坚持科学性、实用性、指导性并重”原则的同时,要特别突显服务性。服务性是新闻的一个重要特性,也是媒体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法宝。本文主要以《家庭保健报》为例,探讨健康类报纸在竞争中形成的带有共性的服务物色——科学性、实用性和互动性。科学性——安身立命之本本文说的科学性,是指卫生类报纸立足科学前沿,对健康新观念、新知识、新动向的一种超  相似文献   

11.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张学洪、弭秀玲同志的这篇文章,从各种经济信息报的兴起探讨了经济报道的改革途径和报纸指导性与服务性的关系。作者认为:综合性报纸的经济报道可读性差并非经济报道本身所造成,而是陈旧的报道模式——自上而下的单向灌输所造成。经济信息报突出以传递信息为中心的服务性,寓指导性于服务性之中,使人耳目一新。文章探讨的虽是报纸的经济报道,但对改进广播电视的经济报道不无启发,特摘要发表如下。  相似文献   

12.
拜读了《新闻战线》上有关电视深度报道的几篇文章,收益匪浅。作为中央电视台的记者,我由衷地感谢贵刊对电视新闻事业的关心和支持。电视新闻的深度报道可以说是个大题目,在一篇文章中要阐述清楚这个问题,也不是太容易的,这里,我只谈两点。 (一)图像不等于浮浅海外有些新闻学者认为:电视新闻浮光掠影,是小报作风。我们有的同志也认为:“深度报道乃是一种能够发挥报纸之长,而克电视之短的新闻信息组合,是‘只有报纸才能充分利用的报道方式’”(见《新闻战线》1988年第8期)。在这里,电视新闻被排斥在“充分利用深度报道”的新闻媒介之外。为什么报纸、广播没有受到如此“冷遇”呢?我认为,这与各  相似文献   

13.
近二十年的新闻改革, 使地市党报迎来了前所未 有的辉煌。在当今中国新闻 战线,地市党报无论在新闻 事业的硬件还是软件建设 上,都已经达到了崭新水平 ——报纸质量显著提高,指导性、可读性、服务性大大增强;编排手段广泛应用现代科技成果,告别了“铅与火”,并且正在向告别“纸与  相似文献   

14.
新华社社长穆青同志在《新闻业务》1984年10期上撰文说:“‘开发信息资源,服务四化建设’。小平同志这个题词,给我们指出了新时期新闻工作的方向和任务。”文章谈到新闻工作同信息传播的关系时说:“包括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在内的新闻机关,是收集、输送、整理、传播信息的有效工具。新闻  相似文献   

15.
《新闻知识》一九八六年第六期发表方明同志文章《新闻转轨刍议》,从论证新闻事业的服务性着手提出了新闻转轨问题,我认为这个命题是值得研究的。方明同志在《刍议》中提出了“新闻事业也是服务业”、“服务性与指导性相辅相成”,认为新闻事业的服务性既“是优良传统,也是新问题”等论点,我  相似文献   

16.
博览     
新闻活动是社会的认识活动长期以来,我们都是讲新闻事业的性质,也就是报纸、电台、电视台等等新闻单位的性质,从‘阶级斗争的工具’到‘社会舆论工具’或‘社会舆论机关’等等,见仁见智,不一而足。不管这些说法对还是不对,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把报刊等自己的活动当成整个新闻活动看待的。把报刊活动看成新闻活动,而注重新闻事业的性质,这是从办报人的角度着眼的。眼光局限于此,使我国的新闻理论长期以来停滞不前。十年新闻改革,好不容易提出了一个按新闻规律办事。什么规律呢?报纸要“上情下达、下情上达”,但是,早在一百多年前王韬就提出了这个思想。‘耳目喉舌’的比喻,梁启超早就几次提到,这也并不是什么新鲜的东西了。艰苦跋涉一大圈,回到了原来的老地方。后来引进的西方‘大众传播学’,注重从传播的技术技巧形式上去研究,也避开了新闻活动是什么性质的活动这一问题。‘大众传播学’中的受众,也还是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我们如果从读者这一面来看问题,他拿起报纸的时候,并不知道上面要说些什么。惟其不知,他才看,谁会反复不停地看昨日已看过的报纸?  相似文献   

17.
最近,复旦大学新聞系师生在学習“新聞学專题讲座”第四讲“报纸的指导性和兴趣性的关系是否目的和手段的关系”等问题展开了不同意見的爭論。关于“资产阶级报纸有沒有指导性”问题,有些人認为指导性是无产阶级报纸的特点,正如批评与自我批評和原则性等名词一样是無产阶级思想的所特有的,因为只有代表先进思想的报纸才谈得上对人們有指导作用,而资产阶級报紙对广大劳动人民只起着一种腐蚀的作用,因此只能说资产阶级报纸具有阶級性和党性,而不存在指导性。但大部分人反对  相似文献   

18.
增加新闻载体信息量,是新闻专家一再呼吁的一个问题,也是众多读者的要求。要解决这个问题,关键是要强化编辑记者的新闻主体观念,并要有相应的过硬措施或制度保证。《多发短消息,减少长通讯》——首届“中国新闻奖”复评委员1990年10月于南京向全国各新闻单位的总编辑、台长和同行们发出了郑重的呼吁书。呼吁书指出:我们“不安地注意到,在送评稿件中,消息较少,质量较差;通讯偏多,长风甚烈”,“这是新闻主体观念薄弱,报纸‘杂志化’、‘通讯挤消息’、‘长挤短’现象的一种反映。这种状况发展下去,将导致新闻载体信息量减少,新闻质量降低,势必影响宣传效果,脱离群众,不  相似文献   

19.
张晓坚 《今传媒》2005,(9):31-32
江苏某早报新一轮改版,在“改版宣言”中,有这样一段令人心动不已的、颇具煽情意味的话:“挥刀割断传统‘街头小报’的精神脐带,用‘都市大报’嘹亮的啼哭叫醒六朝古都活力的清晨。它艰难但却是勇敢地扬弃‘街头小报’的习性:浅显却缺乏深度、平实却缺乏权威、通俗却缺乏品位、公众却缺乏公信。它艰难却是决绝地张扬‘都市大报’的品位格调,浸润人文精神,珍视报纸的品位;力戒媚俗、煽情、炒作、虚假、浅薄、浮躁等大众报纸的‘通病’,不迎合低级趣味……”然而就在当天的这份报纸上,我们看到了这样的新闻:“敦煌壁画惊曝飞天变性内幕”、“…  相似文献   

20.
随着报纸服务性的增强,社区新闻成了一种必不可少的新闻样式。社区新闻以服务性强,更贴近寻常百姓生活的鲜明特点,为广大社区读者所喜爱,同时也成为报纸一个新的卖点。本文拟从社区新闻的服务性和贴近性这两个特点出发,谈一谈社区新闻的细化及其价值取向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