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统的“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器材都是采用蜡烛,光具座及其配件来做实验.由于该实验装置本身存在很多不足之处,采用这种装置来做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实验效果不是很理想,实验结果也不够精确.本文利用改装后的实验装置能够让学生准确地探究出各种像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在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声现象”一章“声音特性”一节的4个演示实验中,两个实验用到了示波器或者计算机来观察声音的波形.该演示实验设备的共同点是:需要麦克做声音输入装置,用专门的硬件或软件显示波形.而示波器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很少,一般的初级中学没有配备示波器.而利用计算机软件显示波形,需要安装特定的声音分析软件.  相似文献   

3.
陈正毛 《物理教师》2004,25(1):29-29
笔者在上“光的干涉”与“光的衍射”课时,有一个问题困扰我多年:那就是在做光的干涉和衍射演示实验时,我调好实验装置后,只能让学生一个接着一个地来看实验现象,而无法让全班同学同时进行观察实验现象.这的确给教师教学带来一定程度的困难,虽说每生发一把游标卡尺,也能让学生同时观察光的单缝衍射现象,但用游标卡尺却无法让学生观察到双缝干涉现象.笔者通过多次探索,终于找到了一种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张水成 《天中学刊》2000,15(2):74-74
在植物生理学教学中,“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是学习植物的水分代谢时所要做的一个基本实验,也是中学生物学教学中的一个经典实验.通过该实验可以观察到几种重要的生理现象,如说明原生质膜是半透膜,判定细胞的死活,测定细胞的渗透势等.另外,该实验又有操作简单,效果明显的特点.但几乎所有的教科书或实验指导中都指明该实验所用的实验材料为紫色洋葱鳞片叶,在做该实验时经常有学生会问“能不能用别的实验材料”,“不是紫色洋葱鳞片叶行不行”等问题.为了给同学们一个满意的答复,笔者选择了几种较为常见的可行的实验材料进行了比较研…  相似文献   

5.
做该实验前需自己动手做一个反应器,将两支试管在酒精喷灯上做成“Y”形。其装置和操作如下图:现象:装NaHCO3的一支试管内产生的气体,使石灰水变浑浊,  相似文献   

6.
人教版义务教育自然第五册第七课实验2,通过两个实验装置使学生了解空气占据空间的现象。其中做实验2-3时,若漏斗颈不是足够细,则实验不会成功。若恰有足够多的细颈漏斗供学生使用,实验时学生也仅会看到“把水倒进漏斗中,水流不进瓶子;把瓶塞松一松,水便能流进瓶子”这一现象。对这一现象的解释是:“瓶塞松一松后,瓶内的空气便从瓶口跑出一部分,为水腾出了空间,因而水便流进去了。”空气是无色透明的,学生又看不到空气往外跑,怎么会相信这一说法呢?为此,我用自己设计制作的实验装置对该实验进行了改进。a.制作材料。输液瓶(250mL),一次…  相似文献   

7.
一次初三化学实验竞赛中有如下三道题。1.用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的实验装置,可以用来做(?)(?)和胆矾受热分解的实验。2.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用粗铁丝很不容易点燃,铁丝太细效果不好,如果改用(?)效果很好。3.胆矾受热分解时,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这三道题的答案为:“1.实验室制氧气,用氢气  相似文献   

8.
一、仪器装置图及用途图1所示是本实验的装置图,其主要装置是两个直立的、可灵活转动的线圈。该装置可用于演示高中物理“磁场”一章中通电平行直导线间的相互吸引或排斥的现象。二、制作背景及仪器特点通电平行直导线间的相互作用是高中物理课本中的一个传统内容,从恢复高考至今,各个版本的高中物理课本中均有此演示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在现行高中物理教学大纲中,此实验规定为必做的演示实验。教材是按图2所示装置来做此实验的,我们需要在直导线上通100A以上的强电流,才有可能使直导线在发生相互吸引或排斥时产生一定的形变,这在一般的普…  相似文献   

9.
高二物理在研究“自感现象”这一节课时,有两个必做的演示实验,第一个是“通电自感”现象演示实验,第二个是“断电自感”现象演示实验。我们用可拆变压器来做这两个演示实验,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二册115页介绍了“焦耳定律”的实验装置.笔者在实践中发现该装置器材较多,烧瓶不固定,需要做两次实验才能完成,这样教师在操作时花费的时间较多,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教学效果.针对以上缺陷,我们自制了一套演示“焦耳定律”的实验装置,经过实验,效果不错,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按初中物理第二册p.96的装置做该实验时,学生看到的仅是软木塞子被冲出,同时听到“嘭!”的响声(塞子塞得稍紧些),学生能想到的也仅是气体膨胀做了功,但是物体的热能减少,现象既看不到,教师也不易讲清,所以只能含含糊糊地过去,为此,笔者仅就原有实验器材和装置,在方法上做如下改进。第一步,先在试管内装1/3~1/2的热水(以减少加热时间),打开塞子放在酒精灯上加热,沸腾后移去酒精灯。这时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试管内沸腾汽泡的情况,其现  相似文献   

12.
中学物理的“电磁感应”一节中 ,显示电磁感应现象最重要的实验是 :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产生了电流。但是中学现有实验器材中的这一装置 ,大都是用匝数很多的线圈的一个边来代替单根导体进行切割磁感线运动的 ,为的是解决单根导体中电流过小不能驱动演示电流表指针偏摆的问题。现有实验装置中的这一“代替”做法 ,会造成切割磁感线运动的那部分多股导线并没有跟电流表直接构成一个回路 ,进而造成难以向学生说明实验的结构和条件 ,对以后通过该实验总结和验证右手定则也造成一定的困难。改进该实验的关键是解决电…  相似文献   

13.
现行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物理第二册中有电流间相互作用的演示实验,目前还没有该实验配套的演示装置。我们在新课教学中按教材示意图自己动手制做了演示装置,但演示时发现现象很不明显,难以察觉。我们对该实验做了进一步的研究,改进了实验器材和装置,取得了较好的演示效果。  相似文献   

14.
对"原电池原理"学生实验的改进与拓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人教版高中化学第二册(必修加选修)P231的学生实验六中,第一个实验是“原电池原理”,该学生实验虽然装置简易、操作简单、现象也明显,却也有些不足之处.针对不足,我们采取了对策,经改进后的实验证明,效果比较理想.现介绍如下,供同行老师作进一步探究时作参考.  相似文献   

15.
黄金海 《物理教师》2002,23(2):32-32
在做高中电磁学演示实验“自感现象”时 ,一般可用学生电源的直流档位供电代替电池供电 .当用学生电源做为供电电源时 ,在电路中就有两个电键 :一个是实验电路的通、断电电键 ,另一个是学生电源的电源电键 .因此在用图 1所示的电路进行实验时却发现了一个令人困惑的现象 :如用实验电路中的电键S做通、断电来观察自感现象时 ,实验现象非常明显 ,但当把实验电路电键S闭合 ,而用学生电源的电键来做这个实验时 ,却观察不到明显的实验现象 .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个异常的呢 ?为了进一步观察图 1所示电路在两个不同电键通断电时所出现的现象的不同 ,…  相似文献   

16.
当讲述高中物理第二册(必修)第八章“光的本性”中的光的衍射时,安排了相应的学生实验“用卡尺观察光的衍射现象”,学生实验能否顺利进行,直接关系着教学的成败.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实验,按教材上的装置及操作过程去做,一般都能获得成功,可是一旦...  相似文献   

17.
对于刚进初中的学生来说,做生物实验还是一件比较新鲜有趣的事情,他们兴趣浓厚,积极性高涨,争先恐后地参与,但他们做实验往往易流入形式,只想看到新奇怪异的实验现象,对于实验如何正确操作、实验现象背后的科学道理、怎样写好实验报告等,往往认识不够.这就需要生物教师的正确引导.  相似文献   

18.
学生在做实验时,由于操作不规范,常会出现试管底部被击穿而其他部位保持完好的现象,感觉弃之可惜,便收集起来。经过反复的实验对照并将之应用于教学,发现“漏洞试管”有妙用。1用在制取C2H2的发生装置中a.实验用品:底部有漏洞的试管、单孔橡皮塞、导管、烧杯、饱和食盐水、电石  相似文献   

19.
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机械振动和机械波”一章中,音叉的共鸣实验采用了如图1所示装置,笔者在做该实验时,选用了多个标记相同频率的音叉两两进行实验,由于受制作工艺的影响,共振现象不明显,效果较好的其共鸣声也远小于原音叉的发声音,敲击音叉A后即使用手将其握住,也会因原声音在教室墙壁的反射滞留现象而影响学生听到音叉B振动发出的声音.  相似文献   

20.
按照现行人教版高中《化学》第二册中的实验方法做“铜与浓、稀 HNO_3反应”的演示实验时,实验对比效果和尾气吸收效果差,污染环境。针对这些不足,笔者对该实验进行了如下改进:1 实验装置(图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