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观周刊》2006,(43):98-98
由于现代普洱茶创始人吴放英先生发明的普洱茶“渥堆技术”将云南的普洱茶生产从山间的茶马古道升级为现代的高速公路。从此,云南普洱茶的发展进入了大规模、高速度、质量稳定、保健功能提高的阶段,吴放英先生成为了有卓越贡献的划时代的历史人物,因此,吴放英先生的遗作《现代普洱茶创始人吴放英亲制茶品》绝版纪念套茶也成为普洱茶藏家争购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云南档案》2011,(12):14-15
<正>根据《云南省档案馆云南省普洱茶协会关于开展品牌普洱茶建档工作的通知》(云档联发〔2011〕1号)精神,2011年10月28日云南省档案馆、云南省普洱茶协会组织召开云南省品牌普洱茶入馆收藏  相似文献   

3.
《大观周刊》2006,(37):64-64
2005年10月.昆明市西市区出现了全球首家普洱茶体验馆.独创以“体验式学习”的方式来了解、学习普洱茶文化。一年来.来自国内外数以万计的普洱茶爱好者慕名来到体验馆,系统、全面地学习到了普洱茶的制作、贮藏等知识.同时感受到了普洱茶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在清新高雅的环境里,品饮到龙润茶业集团生产的各种普洱茶精品。  相似文献   

4.
《大观周刊》2006,(30):67-67
一、普洱茶投资介绍 云南是普洱茶的故乡,有着千年的生产饮用普洱茶历史.由于具备独特的加工工艺、发酵方式和深厚的历史积淀,这使得普洱茶在所有茶饮品中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5.
《大观周刊》2006,(30):26-26
普洱茶取代矿泉水:每日冲饮8杯(重复冲泡的)熟普洱茶,杯子大小250ml适宜,顺便说一下,普洱茶大多做成茶饼状。存放的时间越长越名贵,但我们买呢,以干净就好,无需追求贵的。还有重要的一点,这个方法是只喝普洱茶的,没有同时吃其他减肥食品。  相似文献   

6.
<正>一、基本情况普洱是普洱茶的故乡,是茶马古道的源头,拥有丰富的茶树资源和悠久的种茶制茶历史,形成了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普洱茶文化。普洱全市茶园面积达287.4万亩,其中现代茶园面积118.4万亩,野生古茶树群落136万亩,茶树林面积33万亩,茶产业覆盖全市10个县(区)、103个乡(镇)、960个村委会,涉茶农22.9万户112.5万人,种茶农户户  相似文献   

7.
《大观周刊》2006,(35):86-87
2006年7月1日,一个让所有云南普洱茶人永远铭记的日子。这一天,钓鱼台国宾馆和云南龙润茶业集团签定了协议,指定龙润普洱为钓鱼台国宾馆特供普洱茶,这是整个云南普洱茶的至高荣誉。  相似文献   

8.
王迎新 《大观周刊》2006,(18):I0032-I0033
在思茅制茶、爱茶和收藏茶的人当中,何仕华这个名字很是响亮。从15年前发现思茅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邦葳“国宝级”古茶树,到十几年间一直致力保护和宣传古茶树资源;从2001年一款令景迈古茶声名远扬的茶饼,到思茅多家知名茶厂的技术指导,经他手的普洱茶点石成金一样,总是成为众多茶客追捧的“玩家茶”。  相似文献   

9.
《大观周刊》2006,(39):48-48
10月的北京,清晨的风吹来让人感觉有些轻寒。茶桌上一杯红浓透亮的普洱茶正升腾着烟雾,桌前的张大爷仰着头,陶醉地闭着眼,使劲呼吸空气中飘飞的香味。睁开眼,看着手里的一罐钓鱼台特供普洱茶,眼神无比留恋,就像一个未经世事的孩子看到了自己心爱的糖果。从7岁时开始跟着爷爷喝普洱茶.一喝就是多年。几十年过去了,当年一家人围在火炉边喝普洱的情景还不时闪现在老人的眼前。多年以来,每曰早上起来泡上一壶普洱茶已成为了他生活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0.
普洱茶源于中国西南,有4000年的历史,是云南的特色茶种。文章回顾了普洱茶发展历史,在分析普洱茶文化价值的基础上,探讨普洱茶档案资料收集整理及其档案信息资源利用服务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1.
沈培平 《大观周刊》2006,(45):60-60
普洱曾经是一座名山。因其产出的茶性温、味香、异于他产,喜爱者日众,普洱才成为茶叶的名称。也正是普洱茶的兴盛,清政府于雍正七年(1729)正式设置普洱府。今天。普洱已不仅仅是一个地名,一种茶叶,人们赋予它的含义,似乎更多地把它看成一种文化的符号。引领着一种生活方式。[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郝春华 《大观周刊》2006,(18):I0036-I0037
鸿泰昌圆茶:海外孤帆的诉说 与命运多舛的福禄贡茶相比,鸿泰昌圆茶似乎更为幸运。它是真正的边境普洱,可虽然如此,却并没有影响它成为广大华人心目中知名普洱茶的代表。  相似文献   

13.
《大观周刊》2006,(40):72-73
2005年之后应该说是普洱茶迅速发展的时期,我们清楚地看到普洱茶的消费市场、礼品市场迅速扩张,收藏市场和拍卖市场也进一步成为普通消费者和投资者持币待入的观望热点。普洱茶产品从较早期的台地茶、古树茶等茶菁的竞争和不同著名山头茶菁的竞争,进入到一个以品牌为导向的普洱茶竞争时代,普洱茶本身品质的优劣成了决定一个品牌是否能持久地点领市场,成为消费者首选的必然条件。  相似文献   

14.
2月18日,路路、陈年普洱等几个茶友在大昌号店里品鉴今年易武茶友所赠的早春茶,感受茶区早春气息,是一件很开心的事。  相似文献   

15.
倪萍 《大观周刊》2006,(36):63-63
《经典普洱名词释义》是继邓时海《普洱茶》和周红杰《云南普洱茶》出版后推出的又一力作。  相似文献   

16.
爱上一样东西之后,最初的感觉就是很想天天看得见,摸得着.与它一起,然后才会真正的了解。可是对于普洱茶的喜爱.最初的我不是这样的,因为不喜欢它那年久的味道,和看起来很怪异的外形.无论如何喝完一次之后是决不会再想起来的。可是现在回忆起来.最初喝的普洱茶可能是比较劣质的那种,很不卫生,那种味道不是普洱茶真正该有的味道。  相似文献   

17.
日前,云南省品牌普洱茶入馆收藏评审会在省档案馆举行。全省共有54家企业申报的200多个品种的普洱茶产品参加评审。入选云南省品牌普洱茶实物档案的产品生产企业,由省档案馆颁发收藏证书,品  相似文献   

18.
《大观周刊》2006,(44):55-55
如果三年后云南的普洱茶生产厂家只有五家,龙润普洱必定是其中一家。——刘天琼[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誉满全球的“普洱茶”在它的故乡又一次风风火火地蔓延开来。然而文献的收集和整理却不容乐观.文章以一个图书馆人的角度。从历史文献与普洱茶的传承,历史文献承载历史的职能和作用,扼要阐述普洱茶的今天与历史文献的密切关联。结合普洱茶现代文献的收集和整理现状和思茅市图书馆普洱茶史志的整理与收藏现状。通过分析塑造中国茶城图书馆的意义和可行牲,在呼吁人们重视现代普洱茶文化发展的文献整理和收集丁作的同时.建议把思茅市图书馆塑造成中国茶城图书馆。  相似文献   

20.
《大观周刊》2006,(22):I0032-I0032
第三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发展与论坛暨经贸洽谈会于2006年6月5日在昆明胜利召开。为了迎接这次盛会,为打造珠江源旅游及普洱茶两大品牌推波助澜,《生活新报》与雄达茶城主办的普洱茶大使海选活动也于6月4日落下帷幕。在决选现场,共26位茶艺高手角逐赛场。经过才艺表演、知识问答、茶艺表演3个环节的比赛,龙润茶业集团选派的高级茶艺师尹苏娅凭借淡雅的气质和优雅娴熟的茶艺表演得到了评委和观众热烈的掌声,成为与昆明以外10个城市对接的普洱茶大使之一,之后,普洱茶大使和十城记者同泡普洱茶,并接受10城媒体记者进行采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