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教育部有关负责人提到大学生应定位为普通劳动者,文章对此进行了分析,指出目前把大学生定位于普通劳动者的不合理性,从而希望通过加大高等教育改革,为缓解大学生就业难找到切实可行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熊丙奇 《学习之友》2010,(12):28-29
教育部高校学生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大众化时代的大学生不能再自诩为社会的精英,要怀着一个普通劳动者的心态和定位去参与就业选择和就业竞争。但是,当今大学生想成为普通劳动者也难。  相似文献   

3.
就业专递     
《教育》2006,(6):14-15
大学生定位劳动者基层就业机遇更多,大学生能定位普通劳动者吗,大学生“就业高期望值”怪圈透视,到底有多少学生愿意到农村工作,大学生基层就业的“鸡肋效应”。[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教育部高校学生司有关负责人近日表示,大众化时代的大学生不能再自诩为社会的精英.要怀着一个普通劳动者的心态和定位去参与就业选择和就业竞争。  相似文献   

5.
就业专递     
《教育》2006,(11)
大学生定位劳动者基层就业机遇更多教育部高校学生司有关负责人解读学生关心的就业问题时说,大众化时代的大学生不能再自诩为社会的精英,要怀着一个普通劳动者的心态和定位去参与就业选择和就业竞争。这需要广大毕业生尤其是家长更新就业观念,调整就业期望,在正确判断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也是“普通劳动者”的定位说之后,对于“普通劳动者”的认识众说纷纭,有赞成者,有激烈反对者,有理性认识的,也有情绪激昂言辞过激的……充分体现了从“精英”到“普通劳动者”过渡期间思想意识上的剧烈碰撞。尤其是今年的高考学子,更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思想挑战——砸锅卖铁高投入的家庭负担,换回的将是4年后的“普通劳动者”的“平民化”出身,瞬间坠入了十里云雾之中。  相似文献   

7.
《成长》2006,(7):1-1
最近,教育部有关人士发言说、扩招与就业难无必然联系,大学生应该将自己定位为普通劳动者,这等于半官方地承认了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现状。现在毕业的大学生们,多是实行计划生育后的独生子女、娇宠、自我、虚荣、意气用事、吃不了半点苦头的毛病不少、这让他们在就业时好高骜远不切实际,也与高校教育从精英化演变为大众化的趋势背道而驰。难怪不少企业宁愿找技校生甚至学历更低者,也不愿给刚毕业的大学生们一个机会。  相似文献   

8.
期望值偏高、追捧"铁饭碗"、在乎专业对口是当代大学生就业观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它们阻碍了大学生顺利就业。因此,当代大学生要想顺利就业,就要把自身定位从"天之骄子"转向"普通劳动者"、把就业单位定位从"公有"转向"非公有"、把就业岗位定位从"专业对口"转向"通用人才"。为实现这些转变,高校可采取以下措施:加强思想引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强化就业指导,认清就业形势;加大舆论宣传,树立就业榜样。  相似文献   

9.
教育部高校学生司有关负责人近日表示,大众化时代的大学生不能再自诩为社会的精英,要怀着一个普通劳动者的心态和定位去参与就业选择和就业竞争。在今天,自诩为社会精英的大学生,也许只有少数"自恋者"——20世纪80年代的大学,处处可闻"天之骄子"的口号,今天,面对校友卖猪肉、卖冰糖葫芦的故事,听闻大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说就业难,企业说人才难求”这种现象看似矛盾,其实并不矛盾。这是因为一方面社会对大学生的期望越来越高,要求越来越苛刻;另一方面优秀毕业生数量太少,不能满足社会需要。应用角色期望理论,首先分析了当代社会对大学生的角色期望;其次,向高校提出了如何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的可行性建议;最后,建议大学生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以及在就业时把自己定位为普通劳动者。  相似文献   

11.
刘长江 《职业技术》2007,(10):10-11
一、焊接专业办学定位 高职学生培养的岗位到底是什么?我们要以事实为依据,以企业用人岗位为准绳,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就是熟练的技术工人,即熟练的应用已知,而不是过分的探讨未知.在大众化教育的今天,大学生与民工争饭碗、大学生就是普通劳动者以及上海的零工自救也已成事实,面对这样的现实,高职教育的定位不要太狂燥、太盲目,否则就脱离了高职教育的宗旨与初衷,这是很危险的.  相似文献   

12.
试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大众化高等教育的深入发展,大学生们逐步开始以“普通劳动者”的身份定位来参加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展在校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已经成为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定义、要素及其目标体系等基本问题进行理论探索,指出其重要意义,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以期提高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实效性,促进大学生生涯教育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3.
高等学校学业成绩评价应与一定的培养目标相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带来了巨大的就业压力,要求大学生要以一个普通劳动者的心态和定位去参与就业选择和就业竞争,原有的学业成绩评价已不能满足新世纪人才观和教育观的要求.高校的学业成绩评价必须转变观念,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正确发挥考试功能,成为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4.
培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的大量劳动者和各方面专门人才,不断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合理使用高校毕业生人才资源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措施之一。大学生就业问题是一个全社会关注的重大问题,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学生各个层面的共同努力。本文从大学生就业的现状、就业难的原因等方面探讨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相似文献   

15.
这几年,大学毕业生的就业,一直是令上上下下操心的事, 以至引发了民众新的"读书无用"的焦虑.于是,也就有了许多"存在即合理"的解释.如前几年,有教育部的官员说:"大众化时代的大学生不能再自诩为社会的精英,要怀着一个普通劳动者的心态和定位去参与就业选择和就业竞争."(<中国青年报>2006-5-2)这话是有点道理.可是,就在前些时富士康公司"十几连跳(楼)"的青年中,就有毕业不久的大学生.他们干的是与农民工一样的电子装配流水线上的活,是"普通"得与农民工一样的"劳动者",他们的"心态"与"定位"也无非分之想,然而,他们却选择了与那些赴死的农民工兄弟姐妹一样的方式--跳楼.这个和这样的事实,或许能提醒我们,不宜再停留在如那位官员般的思路与做法上了.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充分就业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要求。当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化之际,政府、学校、企业和社会各界应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负责任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帮助大学生完成从天之骄子到普通劳动者的转变。  相似文献   

17.
从天之骄子到普通劳动者,褪去光环的大学生,是社会的包袱还是财富?是金子总会发光,那么,大学生是不是真金?什么时候发光?服务外包的兴起,让大学生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相似文献   

18.
一项网络调查显示,有17.1%均受访者认为,2008年是“大学生作为普通劳动者就业元年”。面对这一身份转变,抱有“精英心态”的大学生自然会有心理落差。  相似文献   

19.
加强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当前大学生就业情况的特点 (一)就业重心下移 "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对大学生影响深远,致使不少毕业生就业时很看重职业的地位、收入、环境,在择业过程中往往追求"三高六点",但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一个必然结果就是就业大众化,就业的重心开始下移,社会为大学生提供的岗位也由精英层面向普通层面下移,这就意味着大学生要从传统意义上的精英转变为普通劳动者,大部分毕业生将处于非精英的工作岗位,还会有一部分大学生到基层去,从事一般性的甚至艰苦的工作.  相似文献   

20.
沈彬 《成才之路》2009,(4):I0004-I0004
《新华每日电讯》2月17日刊载《大学生如何从“精英”到“普通劳动者”》一文,称大学生要摆脱“精英心态”,甘做“普通劳动者”,只要“不挑不拣”就有工作岗位。然后上海一家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抱怨说:他的公司在上海虹桥机场附近新开了一家商务酒店,酒店前台需要3名会日语的接待员,月薪3000元以上,不过“就是招不到人”。前来面试的大学毕业生,或者嫌“工作过于简单”,或者抱怨薪酬不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