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唐代诗人戴叔伦的生卒年月(732~789),是根据权德舆所作的戴叔伦墓志铭(四部丛刊本《权载之文集》卷二四)的记载来定的。权铭云:“维贞元五年夏四月、容州刺史经略使侍御史谯县男戴公至部之三月,以疾受代,回车瓯骆,六月甲申次于清远峡而薨,春秋五十八”。贞元五年为公元七八九年,上推五十八年为七三二年,这里关于戴的生卒年月记载是明确的。可是周本淳先生据中和节赐诗一事对此提出了怀疑。(见《活页文史丛刊》55期)。《新唐书·戴叔伦传》载:“其治清明仁恕,多方略,故所至称最。德宗尝赋中和节诗,遣使者宠赐”。《全唐诗》卷四德宗《中和节赐群臣宴赋七韵》下注:“贞元五年初置中和节,帝制诗,写本赐戴叔伦于容州”。周先生举出《旧唐书·德宗纪》贞元六年“二月戊辰朔,百僚会宴于曲江亭,上赋《中和节群臣赐宴》七韵”的记载,认为  相似文献   

2.
刘振刚 《家教指南》2022,(1):129-136
P.2522体例与《魏国公〈贞元十道录〉序》所说的《贞元十道录》分章与章次编排相矛盾,与其他文献记载也颇有抵牾,可以断言,它不应该是《贞元十道录》或其缩编本。《太平寰宇记》引《贞元十道图》和《太平寰宇记》“阆州”条引《十道录》的文字,应该是《贞元十道录》的逸文。《太平寰宇记》引《贞元略》记载州与周边州的距离,也应该源自《贞元十道录》。  相似文献   

3.
韩愈《山石》诗,一般认为作于贞元十七年(公元801年),其所纪游处乃洛北惠林寺,此说首倡者为清人方世举。然而通行的方说不足构成确证,故方说提出前,乃至方说盛行后。历代学者对于此诗编年系地问题的意见多难统一,主要有“在徐独游时作”“去徐即洛时作”“居于洛阳时作”“南迁岭外时作”四种说法。根据此诗所描绘的岭南夏景,结合韩愈三次寓居岭南的经历及其排佛思想的消长,《山石》诗的创作时间应为贞元二十年(公元804年)夏,作于贬所阳山县。  相似文献   

4.
唐贞元间韦应物曾出任苏州刺史,有韦苏州之称,著有《韦苏州集》。唐长庆间,李义(yi)曾任苏州刺史,白居易有《李苏州示男阿武诗自感成咏》诗。唐太和间,李绅任苏州刺史,白居易有《奉和思黯相公以李苏州所寄太湖石奇状绝伦因题二十韵见示兼呈梦得》诗。  相似文献   

5.
白居易应举诗唐贞元三年(787),白居易自江南到京城长安应举。主考官顾况,才高识广,能诗能文,在当时非常有名。白居易将他的应试习作《赋得古原草送别》送给顾况看。顾况在卷上看到白居易  相似文献   

6.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夜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是中唐著名诗人。他的突出成就表现在山水诗方面,《滁州西涧》就是其中的一篇。他的诗,闲静恬淡,含蓄简远,颇得陶渊明的赏识。明胡应麟曾说:“有以高闲、旷逸、清远、高妙为宗者,六朝则陶,唐则王、孟、储、韦、柳。”(《诗菽》)从上面这首《滁州西涧》诗,可见他的这一风格。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初夏,韦应物自尚书郎出任滁州刺史。大约在兴元元年(784)或贞元元年(785)春,他罢滁州刺史任,但仍留在滁州闲居西涧约半年,于德宗贞元元年(785)秋改任江州刺史。诗大约就写在此…  相似文献   

7.
《江雪》一诗,多年被选入小学语文课本。诗人柳宗元在贞元九年中了进士,后来又当了监察御史。他小时就胸怀大志,现在,他在朝廷里做了官,认为可以在政治上实现远大抱  相似文献   

8.
论皎然的境界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皎然是中唐时期的诗僧,原名谢清昼,又称昼。他是谢灵运的十世孙。他主要活动于唐代大历、贞元时代,一生居住在吴兴的东溪草堂。他的著作有《杼山集》(即皎然集十卷)、《诗式》、《诗评》及《诗议》等等。他的诗歌理论是完整而系统的,包括境界说、风格说、情性说等三个大的层次。本文只就其中的境界说,谈谈自己的粗浅体会。 皎然的境界说,大致包括三个层次——缘境、取境、造境。现在分别论述于下:  相似文献   

9.
皎然是中唐时期有名的诗僧,本名谢清昼,又名昼,湖州(今浙江吴兴)人。据《新唐书·艺文志》记载,皎然为“(谢)灵运十世孙”,其作品有“《皎然诗集》十卷”,“贞元中,集贤御书院取其集以藏之,刺史于依为序。”皎然所撰诗论有“《诗式》五卷,《诗评》三卷”。传世本《诗式》,主要有清代乾隆年间何文焕编《历代诗话》所收的一卷本,清末陆心源《十万卷楼丛书》所收的五卷本,后者最为齐备。另外,乾隆年间所编《诗学指南》所收比较特别,同一卷本、五卷本互有详略,编排次序也不同。《诗式》的内容,以两汉至中唐诗人的作品为实例…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新的审视角度,分别就高适《燕歌行》的针对性及诗序中的“客”之真实身份,王昌龄《巴陵别李十二》中之“李十二”,刘禹锡《扬州春夜联句》的作年,提出了与传统说法完全相佐的结论。认为:高适的《燕歌行》因“和”贾至的《燕歌行》而成,都山之战为其创作的主体;王昌龄诗题中的“李十二”非为李白而是另一人;刘禹锡的《联句》诗作于贞元九年春日。这些新见,对唐诗研究者不无助益。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的《唐诗选注》(北京出版社1978年9月第一版)对所选刘禹锡《再游玄都观绝句》的引言加注说:“贞元二十年,即永贞元年(805),这年八月改元”(见431页)。按《旧唐书·刘禹锡传》作“予贞元二十一年为尚书屯田员外郎”。考诸史实,作“贞元二十一年”是正确的,这年德宗李适去世,李诵(顺宗)即位,“改贞元二十一年为永贞元年”(见《旧唐书·顺宗纪》)。按公历推算,贞元二十一年才是公元805年。又所选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注释说:刘禹锡“于唐文宗李昂大和元年(827)  相似文献   

12.
<正>冯友兰先生《贞元六书》的历史意义张岱年1990冯友兰先生于三十年代之初出版了《中国哲学史》两卷本,对中国哲学思想史的研究做出重大的贡献。一九三八年至一九四六年间又撰写了《新理学》、《新事论》、《新世训》、《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合称《贞元六书》,意图建立自己的哲学体系。当时中国正处在抗日战争至抗战胜利的时期。所谓“贞元”意谓“贞”下起“元”,即旧时代的结束与新时代的开始,意谓抗战建国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13.
成伯玙的《毛诗指说》,是唐代有影响的《诗经》研究专著之一,约作于唐德宗贞元十年(公元794年)之前,为唐代后期之作。《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价该书说: 凡书四篇。一曰《兴述》:明先王陈诗观风之旨,孔子删诗正雅之由。二曰《解说》:先释诗义,而风、雅、颂次之,《周南》又次之,诂传、序又次之,篇章又次之,后妃又次之,终以《鹊巢》、《驺虞》。大略举《周南》一篇,隐括论列,引申以及其余。三曰《传受》:备详齐、鲁、毛、韩四家授受世次,及后儒训释源流。四曰《文体》:凡三百篇中句法之长短、篇章之多寡、措辞之异  相似文献   

14.
《因话录》是晚唐笔记小说中的优秀作品,作者赵约生于德宗贞元十八年至贞元十九年(802-803年)间,卒年大致在僖宗乾符中和之际。赵出身儒学世家,其家族以“文学进身、科举入仕”的方式进入到统治阶层,并与当时一些名门望族联姻,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良好的家庭环境和社会关系是赵成功完成《因话录》创作的重要因素。《因话录》成书于僖宗乾符中和之际,为我们提供了不少唐代社会的原始材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史籍的不足,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故成书之后便被后人广为征引。  相似文献   

15.
《遣悲怀》三首是中唐著名诗人元稹为追悼亡妻韦丛所作的组诗。唐德宗贞元十九年(803),元稹登科授校书郎职,并与二十岁的韦丛成婚。宪宗元和四年(809)七月,韦氏病卒,时年二十七岁。爱妻“忽分形而独飞”(《祭亡妻韦氏文》)后,元稹悲恸至极,陆续写了许多情真意切、催人泪下的悼亡诗。他后来在给白居易的信中说:“不幸少有伉俪之悲,抚存感往”,“成数十首,取潘子悼亡为题”(《元氏长庆集》卷三十《叙诗寄乐天书》)。  相似文献   

16.
《新唐书·郝玭传》记载郝玭于唐德宗贞元年间向马璘建议修筑临泾城,而《旧唐书·郝玭传》对此没有明确记载。经考证唐德宗贞元年间,郝玭并非是向马璘建议修筑临泾城,所建议对象当为泾原节度使刘昌。  相似文献   

17.
韩愈与孟郊是驰名贞元、元和年间的著名诗人,当时有“孟诗韩笔”之誉。韩愈是诗文兼长的大家,文坛上交游极厂—,诗歌唱和者也很多。但诗中知音,却无如孟郊者。《旧唐书·孟郊传》称:“韩愈一见,以为忘形之契。常称其字曰东野,与之唱和于文酒之间。”翻检韩孟诗集,自贞元八年(792)到元和九年(814,是年孟郊去世)之间,韩孟之间的赠答诗有二十余首,联句十余首,共三十余篇。是同期中唱和最多的。 本文拟从考察韩孟交游入手,对他们各个时期的唱和诗进行考证与分折,以期为探索韩孟诗派的形成、队伍、风格等做些资料准备与初步尝试的工作。  相似文献   

18.
《诗》产生之后,随着社会的变化,不同时期对《诗》的价值认可,经历过从文学到经学,又从经学回归到文学的演变过程。漫长的封建社会时期,强调《诗》的经学价值;"五四"之后,把《诗》的经学价值剥离开来,回归其文学价值。在社会急剧变化的今天,在重建社会道德体系的时代要求下,重新思考《诗》的经学价值,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柳宗元博学宏词登第有贞元十二年、十三年、十四年三说,究竟哪一种说法符合实际?本文认为柳宗元博学宏词登第在贞元十二年。其应宏词不中则是在贞元十一年,《上大理崔大卿应制举不敏启》也是此年作。本文又认为柳宗元游邻宁是进士及第之前的事,在贞元八年。  相似文献   

20.
洞里春晴花正开,看花出洞几时回。殷勤好去武陵客,莫引世人相逐来。——陈羽《伏翼西洞送人》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陈羽。陈羽,江东人,贞元八年(792)进士及第,历官乐宫尉佐,存诗一卷。他生活的时代,藩镇割据,战乱频繁,党争激烈,朝野不宁。如他的《梁城老人怨》:“朝为耕种人,暮作刀枪鬼。相看父子血,共染城壕水。”深刻描写了当时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一些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