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政策失真的假象与真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教育学的发展历程中,我们曾对“理论与实践的整合”问题用心良苦,因为太多事实表明,理论界煞费苦心研究出的教育理论脱离真正的教育教学实践,二者缺乏必要的“联结”纵然,与教育实践完全脱离的教育理论和与教育理论完全脱离的教育实践,并不一定实际存在,但是二者经久不息的持续“战  相似文献   

2.
假象与真相     
简体版《中国近代史:1600—2000》给人一种确凿的假象:历史本身是一位暮色中倚楼守望的女子,徐中约是那个院墙外侯了九十九夜的痴情人,差一夜就如愿以偿,他倒跑了,像被倏然闪现的某物吓到了。这本是一出更有看头的戏.前半段保持着优秀戏曲的风貌,唱念作打.有板有眼。1934年新生活运动中,山东省省长韩复榘对走路应靠右的规定大惑不解,他批评道:要是每个人都靠右走,那谁走左边呢?韩的考虑确实周详,两边都顾及到了。古今左右兼顾、取其中庸者又岂止韩一人?  相似文献   

3.
大学排行:真相与假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4.
教育政策失真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教育政策失真无外乎以下几方面:第一是重新定义政策概念边界;第二调整政策安排的组合结构;第三政策架空;第四政策浮夸;第五政策缺损等。即教育信息的“扭曲”和“失真”、构思教育政策的知识工具的欠缺、不确定性和外部性影响、意识形态的时滞和刚性、强势利益集团的主导作用。这其中的任何一个因素都可能导致教育政策失真。当然,可以肯定地说,除此之外还会有另外的原因同样可能引致教育政策失真。  相似文献   

5.
教育政策执行是检验政策科学与否的一条重要途径。在教育政策执行的过程中会出现教育政策扭曲化、表面化、扩大化及政策缺损等失真现象,这是由于政策自身问题、政策执行人员、政策资源和目标团体以及监督检察不力等因素造成的。若要减少政策失真,保证政策执行的真实性就要坚持科学地制定教育政策、加强政策执行人员素质的培养、重视与政策目标团体的沟通、正确使用政策资源和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相似文献   

6.
教育政策失真原因的综合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教育系统中,有多个变量可能影响行为者的预期收益函数,如教育条件、科研水平、师资质量、教育规模以及教育政策安排的结构等等。这些变量的重要性在于它们改变了行为者受益的条件、范围和可能性,如教育价值的整合和进步、教育资本收益的获得、教育规模经济的实现以及不完全教育市场和外部性的扭转等。因此之故,就会刺激行为者产生对新的政策服务的需求,从而可能引致教育政策安排的适应性变化。新制度经济学派的代表人物戴维斯和诺斯就曾指出,一项新的制度由于成本问题不是总能被创新和采用,只有当新的制度能给创新者带来更多的利益时,创新才有可能  相似文献   

7.
教育政策失真:概念、特点与主要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政策失真的内涵是指在教育政策执行过程中,由于各种主客观消极因素的相互作用,教育政策执行主体或执行对象采取有意偏离、违背教育政策目标的行为,或者以消极不作为来逃避、妨碍、干扰教育政策对相关利益的调整和分配,从而使教育政策目标不能圆满实现甚至完全落空的现象和情形。它的基本特点是成因具有多样性、主体行为具有故意性和隐蔽性,与教育政策目标相偏离,教育政策失真的危害极其严重。主要表现在教育政策的象征性执行、违背性执行、附加性执行、选择性执行、替换性执行、呆板性执行、梗阻性执行、错误性执行、抵制性执行、牵制性执行。  相似文献   

8.
美国公立学校(主要指公立中小学)教育常常被本国和他国的教育学者和公众看作“糟得很”,但近年来一些美国教育研究者为该国的公立学校教育鸣冤叫屈,认为是大众传播媒介虚构的假象或过分渲染的瑕疵蒙蔽或歪曲了实情。  相似文献   

9.
教育的真相     
什么是教育?这个看似很简单的问题很多人却没弄懂。 教育就是人们认识世界、享受生活的过程。如果一定要赋予它目的的话,那就是帮助人养成独立的人格、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自始自终,培养人才都只是其目的的附属品。所以,教育如果只强调培养人才,忽视人格、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那就很容易让人成为不会思考、不会生活的工具。  相似文献   

10.
假象与错觉     
假象与错觉,人们往往把假象理解为虚假,而虚假与错觉似乎又是半斤五两,于是人们常常把假象与错觉混为一谈。其实它们是不同的概念,分别属于主观和客观两个不同的范畴。 错觉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错误感觉,是对被感知的客观事物的歪曲反映,它不是客观事物本质的表现,是没有客观根据的,是不真实的。错觉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与主观反映者之间的矛盾,是属于主观范畴的东西;而假象不是虚假,它是由事物本质决定并歪曲地表现事物本质的一种特殊现象。它留给人们的印象不是感知上的错误,而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外部实际表现的反映,属于客观范畴的问题,是一种客观的东西,真  相似文献   

11.
12.
素质教育政策失真的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项正确的政策制定出来以后 ,关键工作还在于正确地付诸实践 ,政策的有效贯彻实施关系到政策的成败。一些地方和单位对贯彻执行政策在思想和行动上不尽完全一致 ,政策弱化、变形、扭曲的现象时有发生 ,人们把这种在政策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政策执行及其结果与政策目标、政策内容不相符合的客观社会现象 ,称之为“政策失真”。任何一项政策的实施难免会出现与既定目标不一致的地方 ,素质教育政策的实施也不能例外。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 ,存在着种种误区 ,表现为素质教育政策失真。一、素质教育政策失真的种种表现素质教育政策失真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3.
政策失真与政策执行主体优化机制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被曲解、替换、扩大或缩小等政策失真的现象.导致政策失真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政策执行主体的政治态度、综合素质、利益需求、行为习惯及其所拥有的政策资源等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必须通过推进政治社会化、确立责任追究制、完善监控机制、优化执行组织以及扩大政策执行主体等措施,促进公共政策的有效执行.  相似文献   

14.
就业导向是当下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政策.然而,这一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并没有得到切实有效的落实,甚至表现出失真现象.在中等职业教育领域,这种失真现象表现为:就业导向执行异化、就业导向执行表面化、就业导向执行扩大化、就业导向违背性执行等.对就业导向政策执行失真的原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探索减少中等职业教育就业导向办学方针政策执行失真的对策和建议,将有助于中等职业教育就业导向政策更好地贯彻实施.  相似文献   

15.
一、农村教育硕士政策概述 2004年,教育部推出“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简称“农村教育硕士政策”),每年从具有研究生“推免”资格的高校中,选拔优秀本科毕业生到中西部贫困县任教。农硕生协议服务年限5年,第1年工作,第2年脱产学习,第3年边工作边撰写学位论文,毕业后颁发研究生学历和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服务期间,农硕生按照国家规定领取工资,享受在职教师各项福利待遇;学习期间免缴学费,按在职教师脱产学习规定,带薪并享受相关待遇;培养经费由培养学校主管部门按照研究生招生国家计划安排。  相似文献   

16.
一、农村教育硕士政策概述2004年,教育部推出"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简称"农村教育硕士政策"),每年从具有研究生"推免"资格的高校中,选拔优秀本科毕业生到中西部贫困县任教。农硕生协议服务年限5年,第1年工作,第2年脱产学习,第3年边工作边撰写学位论文,毕业后颁发研究生学历和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服务期间,农硕生按照国家规定领取工资,享受在职教师  相似文献   

17.
失真的教育     
陈琴 《中学教育》2007,(3):20-21
前不久,应邀到一个学校去上课。去之前,校方要求把我讲课的教案发过去,说是给听课老师准备的。到授课时,我大吃一惊:根据学生的朗读水平及表述能力。我判断出这并不是一群读书多的孩子,然而学生对我的每一  相似文献   

18.
什么是假象?列宁说:“假象=本质的否定的本质。”(《哲学笔记》第137页)我们怎样来理解列宁对假象所下的这个定义呢?我认为,这里面包含着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方面,假象是客观的,它是客观事物本质自身的东西;另一方面,假象又是客观事物本质否定自身的东西,它是事物本质自身的对立物。列宁举例说:“河水的流动,就是泡沫在上面,深流在下面,然而就连泡沫也是本质的表现。”(同上书第134页)泡沫不是河水,也不  相似文献   

19.
义务教育阶段实施就近入学政策对促进学校均衡发展、保障教育公平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就近入学政策执行失真成为适龄儿童和少年平等享受义务教育的重要障碍。政策本身的规范、教育资源有限、政策相关者的博弈、监管不力等因素是导致就近入学政策失真的主要原因。要真正实现就近入学政策目标,需要规范就近入学政策,鼓励优势资源均衡流动,协调各方利益冲突,加强落实监督机制,从而使该政策得到有效贯彻和落实。  相似文献   

20.
本文首先从三个层面分析了校本课程开发政策失真的表现及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效执行校本课程开发政策的对策性建议:大力宣传、介绍和解读校本课程开发政策;建立健全校本课程开发政策有效执行的保障机制;成立专门的课程研究组织及相关学科课程开发团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