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从哲学角度探讨人学理论的基础,即确立人的本质规定的方法论原则,重点考察了马克思对传统方法论的批判,阐明了用动态方法论原则确立的人的本质规定,既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的基础,也是现实中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的重要的人本基础.  相似文献   

2.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规定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规定是在与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比较中凸现出来,并得到说明的,它具有五个基本规定,即唯物性、辩证性、历史性、人道性和实践性。其中,唯物性是最为基础的,其他四个特性则从不同角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性加以说明和限定;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本质、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和超越于一切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的根本之点,是正确理解唯物性、辩证性、历史性和人道性之间内在统一性的关键思路和有效视角,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保持自己的科学性、革命性和批判性,从而能够不断自我更新、自我发展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3.
新世纪奔涌的社会发展大潮,向我们提出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要求。本文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时代发展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我国学者对"职业教育本质是什么"提出了诸多不同的观点,但这些不同的观点却有着三个共同的假设。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来看,这三个假设是有待商榷的。因此,为了推动职业教育本质研究,就需要对这三个假设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5.
实践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和基础性概念。从不同的角度来解读实践概念,是新时代背景下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需要,对理解实践和创新的辩证关系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有纵横两个相互联系方面的规定 ,应从共时性和历时性及其相互关系的角度来把握。作者认为 ,“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人文本质和终极目的。“七一”讲话从共时性和历时性及其相互关系的角度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的理论创造性地运用于对我国社会主义初始阶段的分析 ,不仅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学说 ,而且也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的学说和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价值观是一种"需要-属性"论、"意义-关系"论、"本质-实践"论的价值观,还是一种应该从实践理解价值的相关问题的实践的价值观?这是一个我们必须搞清楚的有关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观的本质规定性和精神实质的重大问题。本文试图从方法论维度,在考察学界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价值观念及其局限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的价值本质论和实践的价值评价论,以期人们通过与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阐释的价值观对比,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价值观应该从实践理解价值的相关问题的实践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8.
实践观点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正确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是准确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的关键.鉴于以往对于马克思哲学的实践观存在着片面的理解,从哲学史以及马克思哲学文本的角度来理解马克思哲学语境中的实践观内涵,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马克思本人哲学思想为基础,又超越了马克思个人的哲学成果。包含了前驱者优秀的哲学遗产和后继者的哲学贡献.它们的综合荟萃才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并以教材的形式进入大学课堂,成为大学生提高理论水平和哲学思维的有力武器。然而其弊端也随着社会转型有所暴露.即人学精神的失落。所以我们这些哲学教育工作者必须重读马克思主义原著.重新审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文本.从马克思哲学的文库中挖掘其丰富的人学思想,恢复其人学本质。  相似文献   

10.
欧洲哲学史上,历代哲学家都从不同的角度对范畴问题进行过探讨。随着哲学的发展,范畴在认识中的地位和作用逐渐明确,范畴的数目不断增加,范踌的内容以及范畴之间的相互关系也愈益丰富、精确和深化。研究范畴学说发展史有助于锻炼理论思维能力,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范畴学说。  相似文献   

11.
科学发展观蕴涵着丰富的哲学精神 ,本文从科学发展观的本质、目的、内涵、要求四个方面来论述其哲学精神。科学发展观的深层本质是重新确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生产实践观 ;科学发展观的最终目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高价值追求在现时代的新发展与真正实践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内在要求的生动体现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社会发展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  相似文献   

12.
英国新左派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所创立的实践哲学的基本思想和观点,从历史、文化、政治和社会等不同视角和层面切入,具体探讨了马克思的技术实践论、文化实践论和政治实践论等思想体系,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本质内涵,凸显了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唯物论、辩证法和实践论的基本特征,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本体论、生存论和价值论意义。  相似文献   

13.
实践观点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正确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是准确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的关键。鉴于以往对于马克思哲学的实践观存在着片面的理解,从哲学史以及马克思哲学文本的角度来理解马克思哲学语境中的实践观内涵,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科学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基本的观点,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体系的核心和精髓。它的确立,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本质上同一切旧的哲学区分开来。同时,马克思实践观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科学体系,列宁、毛泽东和邓小平各自从独特的理论视角对马克思实践观进行了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底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主要内容和指导意义都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底蕴,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精神实质.从哲学角度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对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论科学发展观的哲学精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发展观蕴涵着丰富的哲学精神,本从科学发展观的本质、目的、内涵、要求四个方面来论述其哲学精神。科学发展观的深层本质是重新确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生产实践观;科学发展观的最终目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高价值追求在现时代的新发展与真正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内在要求的生动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社会发展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  相似文献   

17.
以哲学视角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与发展的历史考查,使我们对社会主义本质有了更为清醒的认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提出来的,随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想,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内容。邓小平以其深刻的哲学思想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今天,在我国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中,我们考查哲学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关系,从哲学角度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本质,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无疑会有着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本质究竟是什么?是本体论辩证法,还是认识论辩证法?是自然辩证法,还是历史辩证法?这在国内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历来是素有争议的重大理论问题。本文试图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辩证法发展史上所实现的变革的角度,对这个问题作一点探讨。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马克思本人哲学思想为基础,又超越了马克思个人的哲学成果。包含了前驱优秀的哲学遗产和后继的哲学贡献。它们的综合荟萃才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并以教材的形式进入大学课堂,成为大学生提高理论水平和哲学思维的有力武器。然而其弊端也随着社会转型有所暴露,即人学精神的失落。所以我们这些社会转型有所暴露,即人学精神的失落。所以我们这些哲学教育工作必须重读马克思主义原,重视重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从马克思哲学的库中挖掘其丰富的人学思想,恢复其人学本质。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哲学从本质上讲是方法而不是体系,同时,作为方法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又要形成一定的理论体系。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说,方法是本质的,体系是非本质的,方法统帅体系。认清了体系与方法的关系,我们就可以正确地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避免割裂方法与体系二者内在联系的错误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