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理解革命导师列宁的伟大,既是《登山》(六年制第九册4课)一文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为达此目的,教学中可按行文顺序,引导学生重点体会。一、课文交代故事背景,为的是暗中点示列宁锻炼自己意志的崇高目的。文章开篇便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俄国十月革命前,列宁为了躲避沙皇警察的搜捕,隐居在一个叫普罗宁的小地方。”这一交代,除为整个故事的展开作了铺垫(正因为普罗宁那地方“四周环绕着”“巍峨的高山”,登山看日出这件事才有发生的可能)外,更为重要的是使下文所写的列宁在登山中来回通过小路锻炼自己意志的事与当时列宁所处的危  相似文献   

2.
《YOU GO YOUR WAY,I,LL GO MINE》是一句英美人都熟知的谚语.《大学英语》(修订本)第一册第八课正是以此题目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本文通过对其标题的诠释以及通过其语言的表层意义对其深刻的隐涵意义进行深层的解读.  相似文献   

3.
《猫》(现行统编六年制语文教材第八册第4课,五年制语文教材第八册第24课)作者老舍先生抓住猫的特点,精心刻画,抒发了自己喜爱猫的感情.这是一篇感情纯朴、平白如话,很有特色的教材.它对指导学生围绕中心,分层描述,引导学生细致观察,培养儿童观察能力,给我们提供了范例. 课文主要是抒发喜爱猫的炽烈感情.第一大段,没有一个爱字,但字里行间,处处流露了猫的天真、可爱.第二大段,作者一开头就说“满月的小猫更可爱”,结尾大加赞美  相似文献   

4.
金圣叹腰斩《水浒》,留得断尾巴蜻蜓之名。自此,三百多年来,研究者意见纷纭,各持一端,罪者在此,颂者也在此。尾巴断得如何,若强求一致,当然不易。不过,无论此公腰斩动机怎样,有一点似乎可以肯定,他毕竟留给后人一部金批本《水  相似文献   

5.
《登山》 (六年制第八册 )讲的是革命导师列宁登山看日出时 ,两次走过临近深渊的那条小路 ,自觉磨炼意志的故事。教学中 ,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 ,设计了画、演、写、议四个教学步骤 ,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有效地进行了语言文字训练。一、画一画 ,认识小路的险课文中直接描写小路“险”的有一个句子 ,即 :“路宽只能容一只脚 ,一边是峭壁 ,一边是深渊。”学生只有充分理解了“险” ,才能充分认识列宁坚持走这条险路的勇气和魄力。教学中 ,我引导学生根据文字描述绘制简笔图 ,帮助学生体会小路的“险”。师 :列宁在巴果茨基的陪同下…  相似文献   

6.
五年制语文八册33课《老水牛爷爷》是现代知名作家峻青的作品。该文构思精巧,语言洗练,人物形象丰满,是指导学生进行习作的好教材。课文从四个方面刻画了老水牛爷爷美的形象。外貌美。课文一开始,就给我们描绘出了老水牛爷爷淳朴、健壮、爽朗的肖像。  相似文献   

7.
运用对话描写这一艺术手法,表现人物性格特征,反映人物内心活动,发展故事情节,揭示题旨,是《登山》一文写作上的一大特色。教学中,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引导学生体会课文对话描写的作用呢? 一、渲染铺垫靠近深渊的小路究竟是怎样令人心惊胆颤,作者除描写巴果茨基通过小路的情景从侧面作了渲染外,就是通过巴果茨基和列宁第一次越过小路前的对话描写来表现的:  相似文献   

8.
叶兵 《学语文》2006,(3):23-24
《天上的街市》是初中语文教材中传统诗歌篇目。苏教版对其作了如下的分析述评:全诗四节,一节“由地上的街灯写到天上街市。”二节“写天上街市”。“描绘了天街的美丽、富庶、繁华,以此着重表达了诗人对当时黑暗现实的不满。”三、四节“写天上牛郎织女的幸福生活”。是“全诗的重点,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执著追求。”因此,全诗的主旨便为“这首诗借助联想和想象,描绘了天街美好生活图景,表现了对黑暗现实的憎恶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相似文献   

9.
周岳 《现代语文》2007,(4):22-25
对比、衬托、烘托、渲染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四种艺术表现手法。它们即有区别,又有内在的联系。本文主要以《风景谈》为例,对这四种艺术表现手法作一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0.
一、课文简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标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是一篇语句优美、文图并茂、层次清晰、语言训练资源丰富、环保教育性极强、且便于学生朗读、有助于启迪学生思考的好课文。课文叙述了一个美丽的小山村,由于村民们无环保意识,滥砍滥伐,破坏了自然环境,因而,美丽的小山村被洪水卷走了。读后,令人痛心疾首,故事以此警示后人:人类的生存、生活,必须与自然和谐。  相似文献   

11.
<正> 山中兮何游,登彼山兮乐夫高。弃吾马以取步,降吾车兮足两履。石当道兮行旁,木碍上兮下俯。曾蹈险之非艰,聊凭高兮下顾。何所视之乃牛,而独见之如鼠!彼侏侏者出其下兮,曾其身之非伛。“吁嗟徂兮”,离娄之死则已古,不较其为短长兮,何独计其高下。 山高兮崔嵬,山中之路兮,百折而千  相似文献   

12.
正俄国十月革命以前,列宁为了躲避沙皇警察的搜捕,隐居在普罗宁。有一天早晨,列宁请巴果茨基做向导,到山顶看日出。因出发晚了,为了赶上日出,他们走了一条危险的小路。那条路宽只能容下一只脚,一边是悬崖,另一边  相似文献   

13.
14.
《登山》(第九册第4课)记叙了十月革命前,列宁和巴果茨基隐居在普罗宁时,一道走险路、爬山看日出的故事,赞扬了革命者不怕危险,勇于战胜困难,自觉地锻炼自己意志的精神。登山,本来是件平常的事,但作者却从这件小事发掘出深刻的思想内涵。文章着力描写了列宁他们舍易就难,沿着一条危险的小道攀登的情景。列宁登山走的是怎样危险的小路呢?是靠近“深渊”的小路。文章通过记叙列宁和巴果茨基的对话展示出巴果茨基担心发生意外,不愿带列宁走小路,又不好直说是路险难走的缘故。(两处省略号可说明)当列宁听说后仍提出“我们就从那条小路走吧!”  相似文献   

15.
《登山》一课讲了列宁登山看日出两次走险路的故事。它启示我们:要时时刻刻、随时随地锻炼自己的意志,做个意志坚强的人。以前听过几位老师上《登山》这一课,尽管教法各有特色,但都是由抓中心句入手进行层层剖析,最后辐射全文。当时,我感觉这样教学这篇课文甚好,然而当我自己准  相似文献   

16.
六年制第八册的《登山》记叙的是列宁在一次登山看日出时,来回两次走过悬崖上靠近深渊的小路的故事,表现出革命导师勇于战胜困难、自觉锻炼意志的可贵品质。末一段列宁说的三句话,是全的中心所在,教学时,可紧抓这一中心段进行变序教学,以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诗画同源。中国画的有些技法,往往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有所运用。近来讲授汉乐府《陌上桑》,我就采用了“诗画同源”的理论去分析其艺术手法。画家在绘画时,不会平均使用笔墨,往往要在重要的地方泼洒浓墨,加深色彩,从而使画中形象突出鲜明,这种极力敷彩的手法,叫渲染。《陌上桑》这首诗,描述了一个釆桑姑娘罗敷严辞拒绝使君相邀的故事,作品主人公罗敷盛夸其夫婿的一段话就采用渲染的手法:“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  相似文献   

18.
初中语文第二册第四单元的《绝唱》描写了一个民间艺人高超的说书艺术。  相似文献   

19.
[原文]慎交②北齐·颜之推①人在年少,神性未定,所与款狎③,熏渍陶染,言谈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何况操履艺能④,较明易习者也!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⑤,久而自臭也。墨子悲于染丝⑥,是之谓矣。君子必慎交游焉。  相似文献   

20.
《夜》是叶圣陶先生于1927年10月写的短篇小说。它是我国最早反映“四·一二”反革命大屠杀的文学作品之一。这篇小说没有正面描写反革命大屠杀的真实场景,而是选取一个普通家庭在这场反革命大屠杀中的悲惨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反革命政变的残酷和给全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歌颂了革命志士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同时也暗示人们:反动派的恐怖政策必将激起人们更加强烈的仇恨和有力的反抗。小说的的主人翁是一位烈士的母亲,她经历了一个由悲痛到愤怒,由怯弱到勇敢的心理变化过程。最后“决定勇敢地再担负一回母亲的责任”,“善视大男”,以继承女儿女婿的遗志。为了使主题更为突出,人物的性格更为鲜明,文章多处运用了烘托的艺术手法,达到了“烘云托月月更明”的美妙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