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史妍青 《海外英语》2015,(2):179+194
The Scarlet Letter is Nathaniel Hawthorne’s masterpiece, representing the height of Hawthorne’s literary genius. This thesis tries to reveal part of the author’s psychological activities, repressed feelings from his childhood from analyzing the main characters, especially Hester, the mother and Pearl, the daughter.  相似文献   

2.
《红字》是美国十九世纪杰出的浪漫主义小说家纳撒尼尔·霍桑的成名佳作,作品以北美殖民时期新英格兰地区为背景,将女主人公海丝特·白兰的命运与不断变化意义的鲜红的“A”字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从而凸显出女主人公自我救赎的善良本性,谴责了保守宗教势力的伪善与冷酷。  相似文献   

3.
江小楠 《海外英语》2011,(9):297-298
象征手法的运用是《红字》这部作品的最大文学特点,其在《红字》中的体现是多方面的,尤其是小说中的人物姓名蕴含着丰富的象征意义,深入解读《红字》中主要人物的姓名,通过分析姓名的音,意,梳理人物的性格与命运,来多方面解析象征手法在人物姓名中的运用和意义,有助于更加深入的把握作品的内涵。  相似文献   

4.
试析《红字》的女权主义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霍桑在世界文学史上一直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特别是<红字>更是受到大家的关注.<红字>所表现出的女权主义倾向多年来也吸引了众多目光.从<红字>女主人公海丝特·白兰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作者所刘画的一个反抗者的缩影,"一个女权主义的天使",一个期待着男女平等地位的坚强女性.  相似文献   

5.
该文通过对美国浪漫主义作家纳撒尼尔·霍桑作品《红字》女主人公爱情悲剧的诠释 ,揭示了海丝特·白兰对爱情的大胆追求和自身性格的弱点 ,并透过文本主人公的悲剧命运 ,剖析了霍桑寄寓其中的人生隐秘、道德渊薮及浪漫主义的悯世情怀  相似文献   

6.
纳撒尼尔.霍桑(1804—1864)是美国19世纪伟大的浪漫主义小说家。长篇小说《红字》是霍桑最杰出的代表作。作品中艺术手法的运用独具匠心,尤为突出的是象征手法的运用使《红字》成为美国第一部象征主义小说。  相似文献   

7.
刘伟华 《海外英语》2012,(1):203-204
Hester Prynne is the heroine in Hawthorne’s The Scarlet Letter.She is regarded as the representative of feminism.There are many explanations on the scarlet letter "A" on Hester’s bosom:ability,Angel… On the basis of deep reading of The Scarlet Letter,the author of this essay discusses a new meaning of the scarlet letter "A" - active.  相似文献   

8.
纳撒尼尔,霍桑是美国19世纪影响最大的浪漫主义小说家和心理小说家,被尊称为“美国的莎士比亚”.《红字》是霍桑的代表作品.小说中的孤独主题主要体现着四位主人公身上:海斯特在生活中没有同伴,无人帮忙解决问题的孤独;受人敬仰的牧师丁梅斯代尔不敢承认犯错而独自忍受心理惩罚;复仇者齐灵沃斯的孤独以及珍珠在成长中没有伙伴、没有父爱的孤独.这些孤独因素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当时特定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人性扭曲.此外,霍桑本人的经历也是小说充满孤独主题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红字》是最大特点是含混,所谓含混,即作者有意识地使文本具有模糊性,游移性,歧义性,从构成上看,霍桑在意义标志,情节设置和叙述中均采用了“多重选择”式手法,从而使文本具备开放性和迷惑性,从本质上看,本文的含混是作者世界观,神学观复杂性的体现,从文学渊源上看,是他对文学传统有意识地继承和扬弃的结果,借用荣格的理论,可以了解作者本人的潜在立场。  相似文献   

10.
《红字》的艺术魅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红字》中,霍桑作品的朦胧、模糊、神秘、跳跃、游荡、象征的艺术风格得到充分体现。从朦胧中不断跳跃的小说主题、游荡于小说中的幽灵般的人物、模糊、神秘的场景设计和赋予丰富蕴涵的象征寓意几方面显示了《红字》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1.
《红字》是美国的第一部象征主义小说,作品以生动的题材和独特的象征手法代表了霍桑创作的最高成就。本文分析了小说人物和情节中基督教原型的象征意义,揭示了霍桑的"原罪———赎罪———死亡———永生"这一创作主题。  相似文献   

12.
<红字>代表了霍桑创作的最高成就,作品中凝浓重的霍桑式的宗教死亡意识,作品中的三个主要人物都是经由犯罪、通过死亡而最终获得心灵的救赎.本文通过对三个主要人物命运的分析来探讨<红字>的死亡与救赎主题.  相似文献   

13.
探讨文学意义的生成一直是文学理论界争论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当代阐释学认为作为在历史中绵延的文学作品的意义具有向再理解、再创造永远开放的能力,是一个永远充满可能性的世界。纳撒尼尔·霍桑的《红字》最具吸引力的是“白兰滞留”和“牧师之死”这两个事件的设置。霍桑通过这一巧妙的叙事安排,为他的小说寻到了不可摧毁的价值。在这种叙事安排与文本意义生成的可能性之间充分体现了小说家的智慧。  相似文献   

14.
女性对独立自主的追求长期以来都是众多作家关注的题材,纳撒尼尔·霍桑在他的代表作《红字》中塑造的海丝特·白兰可以算是女性追求独立自主的典范。在海丝特漫长的抗争中,她不仅完成了自身的追求,而且通过自身的行为改变了周围人们的看法和社会的观念,从而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和对社会的改造,这也许就是霍桑在对社会罪恶的认识和寻求社会的出路的过程中找到的最理想的道路。由于当时的社会背景和霍桑的个人经历,他把这一重任赋予了女性,使海丝特成为美国文学史上的英雄之一。  相似文献   

15.
“红字”三部曲是已故当代美国现实主义作家约翰·厄普代克对19世纪浪漫派作家纳塞尼奥·霍桑的经典名著《红字》的解构性改写。在对经典的重构中,后现代创作中常见的元小说叙事手法成为厄普代克时常采用的方法之一,作者运用露迹、自我指涉、戏拟和碎片叙事等元小说策略旨在暴露小说的虚构性和不可靠性,借以达到解构原著的目的。17世纪清教禁锢下的男女主人公在厄普代克的笔下成为了20世纪美国社会的中产阶级,社会变迁带来的是人在价值观、道德观和宗教观上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红字》女性意识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字》是19世纪美国伟大的浪漫主义作家纳撒尼尔·霍桑的一部惊世之作。本文通过对《红字》中女主人公Hester顽强的生存意识的分析和反叛行为的透视,着意发掘作品中表现出的Hester的女性意识,从而揭示出作品积极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7.
《红字》是美国19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小说家霍桑的经典作品,其中的女主角海丝特·白兰被认为与受人尊敬的牧师丁梅斯代尔通奸并生下女儿珠儿,因此佩戴上红字“A”(" Adultery"的象征)作为清教法规严苛无情的惩罚。霍桑通过塑造海丝特这个形象向读者展示了清教观,以及清教观对人们生活和思想所造成的影响。海丝特最初是勇敢坚强的,最终却在清教社会的压迫下,承认了自己的罪过,并通过艰苦工作,自我提升得到救赎,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相似文献   

18.
纳撒尼尔.霍桑的代表作《红字》的伟大之处离不开小说中美丽的女主人公海丝特.白兰。在这部小说中,女主人公海丝特.白兰具有多重性格:她既有可贵的反抗精神与独立自主精神,也有脆弱性与妥协性的一面。  相似文献   

19.
董岱  吕永红 《海外英语》2012,(11):219-221
霍桑的小说《红字》被认为是一部心理小说,历来是学者们研究的对象。文章将侧重人物不同的异化类型,包括小说中被迫异化的孤独而坚韧的女主人公赫丝黛·普丽恩、发生社会异化和宗教异化的懦弱又矛盾的牧师亚瑟·丁梅斯德以及那些不觉异化的愚昧跟众的波士顿居民。接着将从殖民地时期和资本主义工业时期的相似点以及作者特殊的生平两方面来探讨作者如何穿越时空,通过以十七世纪故事来揭露十九世纪文明现象掩盖下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异化,以丰富对小说的解读。  相似文献   

20.
霍桑在文学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特别是《红字》一直受到大家喜爱,其中所表现的女权主义倾向也吸引了众多目光。通过对霍桑作品《红字》中的海斯特.白兰的形象分析,阐述女权主义在海斯特身上的体现,并以此探究作者霍桑的女权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