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现行逻辑教科书中,矛盾律应定义为: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具有互相矛盾或上反对关系的思想不能同真,其中至少有一假。排中律应定义为: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具有矛盾或下反对关系的思想不能同假,其中至少有一真。  相似文献   

2.
多数教科书上对排中律适用范围的表述是有缺陷的,部分作者对“排中律适用于下反对关系的命题”提出的质疑和责难也是错误的。错误地理解了排中律的基本内容和逻辑要求,就会导致“排中律不适用于下反对关系的命题”的错误结论。如果在正确理解排中律基本内容的前提下,把二律统一起来考察,不犯“推广”二律使用范围的错误,则自然会得出“排中律适用于下反对关系的命题”的正确结论。  相似文献   

3.
矛盾律与排中律作为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是揭示命题真值的确定性的规律。矛盾律的一般内容和排中律的一般内容在一切逻辑中都是普遍适用的,但它们在二值逻辑中有其特殊表现,这是由它们的一般内容结合二值逻辑的具体特点而产生的。由此出发,本文区分了矛盾律与排中律的根本内容与非根本内容,并就二值逻辑中矛盾律与排中律是否具有不同的适用范围、亚里士多德提出的“同样属性在同一情况下不能同时属于又不属于同一主题”是否表述矛盾律的内容、以及矛盾律与排中律是否适用于辩证思维等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论排中律     
本文针对我国逻辑学界在排中律问题上长期存在的混乱现象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认为:一、排中律的内容是:如果问题涉及两个互相矛盾的思想,人们在作出判断、发表意见的时候必须肯定其中的一个。二、排中律反对两种逻辑错误,其一是两不可;其二是模棱两可。三、排中律要求明确表态,但并不要求正确表态,不涉及确定一个思想的真假是非;排中律反对不明确表态,这并非不表态,而是在表态时含糊其词貌似有所断定而实则无所断定。四、排中律不能由假推真,不适用于下反对关系。  相似文献   

5.
排中律。排中律的定义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不能同假的原式和继式不能同时给以否定的思维形式的规律。正确地运用矛盾律和排中律都是为了避免永假式。例如,“A是B和A不是B”两个命题,在三同一的条件下,是既不同真又不同假的,都给以肯定是违反矛盾律的,都给以否定是违反排中律的。而无论“都给以肯定”或“都给以否定”,都是因为涵有逻辑矛盾。因此,矛盾律和排中律是思维形式组合原则“避免永假式”的两个不同侧面的展开,或者说是从不同侧面对同一律等值原则的具体规定。定义中的“同一思维过程”仍然指三同一,即同一时间、同一关系、反映同一对象的思维过程。不能同假的原式和继式包括:下反对关系的,如原式为SIP,继式SOP的等;矛盾关系的,如原式SAP,继式SOP的等。前  相似文献   

6.
同一律与矛盾是一条规律的两个方向,同一律是一种肯定的形式,而矛盾律是否定形式;排中律则是同一律和矛盾律的发展和引申;充足理由律是客观时间中因果关系的反映,是两种现象的内在联系。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这四条形式逻辑的主要基本规律,彼此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的,在数学的论证和推理中往往需要同时使用这些规律。  相似文献   

7.
矛盾律和排中律是我们在进行思维活动中必须遵守的一般思维规律.二者在内容表述上非常接近,而在使用中却有明显的适用范围.我们应该搞清楚二者的区别,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思维逻辑错误.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排中律只适用于矛盾关系判断,而不适用于下反对关系判断。作者不同意《普通逻辑》一书中提出的排中律也适用于下反对关系判断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英语习语的研究范围决定了英语习语的定义。依各自选取的语料范围进行定义带来两种观点的纷争,即合成性观点和非合成性观点的冲突,但是基于两种观点的理解模式都有不同程度的弊端。因此Cronk和Schweigert在1992年提出了一种尝试性的复合理解模式,但是它缺乏清晰度,而且有以语境为核心的嫌疑。拟以此为线索对复合理解模式进行新的探讨与整合。  相似文献   

10.
目前,在我国逻辑学界中,有人说“模棱两可”,即对两个相互矛盾的判断同时予以肯定,违反了排中律;有人说“模棱两不可”,即对两个相互矛盾的判断同时予以否定,违反了排中律;还有人说“模棱两可”或者“模棱两不可”即对两个相互矛盾的判断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逻辑界普遍把含糊其辞当作违反排中律的逻辑错误来看待,而且这在绝大多数普通逻辑教材与辅导书中都有非常明确的表述。我们认为,把含糊其辞看作是违反排中律的一种逻辑错误,甚至把它等同于“两不可”,是与排中律的本意不相符合的,在理论与实践中也都是有害的。本文拟从两个方面略陈管见,以就教于逻辑界同仁。  相似文献   

12.
对于"公告"的适用范围,历来有两种观点:一是专用论,认为"公告"有特定的适用范围;二是通用论,认为"公告"扩大用途是合法合理的。实际应用中,公告已不堪重负,重建公告的专用性在现阶段是不现实的,扩大公告的用途更是雪上加霜。为了减轻公告的压力,有必要明确其适用范围,提出了广义论;有必要区分易混淆的文种,消除误用现象。  相似文献   

13.
高观点下的二次曲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次曲线的中心、直径、渐近线等概念在平面解析几何中已给出过定义,在高等几何中又给出了一种新定义,本给出了两种定义等价性 证明,并举例说明了高观点解决二次曲线问题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4.
一、遵循逻辑思维规律,准确找出句子语病按照普通形式逻辑的观点,逻辑规律有同一律、矛盾循、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等四条基本规律。同一律要求人们的思想要有确定性,即要求所用的概念或判断要保持其确定的内容。如果违反了这一要求就会犯“偷换概念”或“偷换论题”的逻辑错误。矛盾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于同一对象的两个互相否定的思维不能都是真的,至少有一个是假的。如果违反这个要求,就会犯“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排中律的内容和要求是:一个思想或是反映某个客观对象,或者不反映某个客观对象;一个思想或者是真的,或者是假的,二者…  相似文献   

15.
排中律是思维的基本规律之一,它构成古典逻辑中所有证明的基础。随着多值逻辑和分析哲学的发展,经典的排中律面临着一些难题,我们应该对排中律有新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对于二次曲线的渐近线,按欧氏观点和射影观点有形式上各不同的定义,两种定义是统一的。本文将研究二次曲线渐近线的几种求法和各个计算公式的等价性;二次曲线与其渐近线的紧密联系;具渐近方向的直线和二次曲线的位置关系及它们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三、排中律所谓排中律,就是当我们思考或议论的时候,在同一时间、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有两个矛盾判断的时候,我们只能确定其中一个,不能有第三种的可能。如果遵守这一规律去进行思维,我们的思维就具有明确性;如果不是这样的话,我们的思维就要产生模棱两可的情况。比如有这样一段话:  相似文献   

18.
初中几何教材中角的定义有两种.一种是用静止的观点给出的(定义1):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角的这个定义是一个"发生式定义".这种定义方式的特点是:把被定义概念的本质特征寓于被定义概念的  相似文献   

19.
关于教学方法的几点理论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关于教学方法基本内容的思考在教学活动中,虽然每一位教师的每一节课都在使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但什么是教学方法?其基本内含有哪些?现在仍是见仁见智,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要给教学方法下一个准确的定义,还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目前,在我国使用最普遍的观点主要有两种:一种观点是把教学方法定义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方式和方法。”(董操等主编《新编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年1月版P300);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教和学的手段。”(胡寅生主编《小学教育学教…  相似文献   

20.
郑捷 《教育探索》2005,(6):77-77
一、同义词语的概念和功能 对同义词这一词汇的语义现象.语言学界的研究由来已久.但对同义词的性质及其定义和功能等问题仍没有取得完全一致的意见。基本上有两种代表性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含有相近的、但多少又有区别意义的词是同义词:另一种观点认为,含有恒等意义的词是同义词。还有一种观点补充上述观点,即在所有上下中不改变整体意义、可以相互替换的词可称为同义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