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第二单元“乘法的意义和运算定律”中的“乘法分配律”,教材第64——66页的例6、例7及练习十四的部分习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的内涵,并能灵活运用。2.培养学生掌握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学习方法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培养师生、生生之间的良好情感。【教学重、难点】乘法分配律的应用和逆应用。【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准备】各色小木块若干。【教学流程】一、复习铺垫,让知识在顺向中迁移。1.口算(先说一说运用什么方法使计算简…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54页~第55页。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乘法分配律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初步了解乘法分配律的应用。2.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抽象概括能力。教学准备课件  相似文献   

3.
小学数学五册P.97例9“9×37 9×63”,意在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应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书上结语)。但一位教师在教学此例时,认为不能说是“应用乘法分配律……”,而应该说是“应用‘因式分解’中的提取公因式法”。于是,他在上课时对学生说: 9×37 9×63的公因数是9,提取公因数9,得9×(37 63)。边说边板书如下:  相似文献   

4.
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六年级制小学数学(人教版)第五册第6—7页的例1、例2.二、教学要求:1、使学生理解一位数乘两、三位数的笔算乘法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能正确地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2、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三、教具、学具准备;小黑板,例1的直观图(放大),学生准备例1的学具彩纸条.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口算.40 ×2 200 × 8 6×3 5  相似文献   

5.
<正>【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27页【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意义,能运用定律进行初步的简便计算;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的能力;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乐于思考、勇于尝试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教学难点】经历乘法分配律的推导过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课标教材四年级上册P45~47的内容.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师:(口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10×5=50×3=15×1=8×20=师:这些都是已学过的简单的口算乘法,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口算乘法(.板书课题:口算乘法)评析:紧紧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精心设计复习内容进行辅垫,减缓知识坡度,为学生学习新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二、谈话导入导入例1(1)师:你从图中了解到了什么信息?根据已知条件,你们能提出问题吗?(出示例1(1)图)评析:从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情境引入新知,能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  相似文献   

7.
正前不久,一位教师来我校借班上课,执教《乘法分配律》一课。课前,他和学生进行了一个小游戏,出了4道题让学生口答:35×43+35×57,(125-1)×8,101×83,35×102。我发现,班上有不少学生已经能正确熟练地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甚至有学生还能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这样的学习起点情况仅仅是这个班级存在,还是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第六册数学第6页例1,练习二的1—5题。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乘数是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重点难点:使学生理解乘法是两位数的乘法算理。教具准备:例1挂图,小黑板,口算卡片,投影仪、片等。  相似文献   

9.
吕燕  王敏 《黑河教育》2014,(11):72-72
正教学内容:小学四年级数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实验发现三角形内角和是180°。2.学会应用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教学准备:量角器、锐角(直角、钝角)三角形、剪刀。教学流程:常规口算。(小老师组织学生口算练习,教师小结,引出课题。)(设计意图:课前口算练习增强了学生的口算意识,进而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为笔算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正乘法分配律体现了整数运算之间的重要关系,学生学习乘法分配律既是简便运算的需要,也是获得数量的变换思想、变换方式的重要渠道。然而,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发现,乘法分配律的教学是运算定律和简便计算相关内容教学中的一大难点。在学习乘法分配律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并能应用这些定律进行简便计算。按理说,同为数量的恒等变换关系,有了先前学习的经验,乘法分配律应该是一  相似文献   

11.
乘法分配律不仅有乘法计算,还涉及加法,学生在应用时常出现错误,如"(a×b)×c"与"(a+b)×c"张冠李戴,"(a+b×c"错写成"a+b×c"。借助几何直观教学乘法分配律,可逐步揭示乘法分配律和结合律的根本区别,有效突破教学难点。  相似文献   

12.
<正>为了能更好地进行乘法分配律的教学,我重新思考了乘法分配律的有效教学起点,改变了教材的呈现形式,并对教材进行了整合与规划,一步一个脚印,一节课一种题型,适时进行比较辨析,让学生从本质上理解了乘法分配律。一、准确把握教学的起点,从乘法意义的角度理解乘法分配律其实仔细想来,早在二年级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及其口算时学生就开始不自觉地使用乘法分配律了,只不过当时没有把它提炼出来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认识,而是从乘法意义的角度予以解释说明。如6+5×6这样的题,学生很容易  相似文献   

13.
“乘法分配律”安排在六年制小学教学第八册第一单元中,是单元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它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学生不易理解掌握,因此,教学程序的安排要周密,有序。教学乘法分配律起始课时,我在导入新课前,紧扣新旧知识的衔接点,设计基本训练,为新课搭桥引路,自然地过渡到揭示新知识。 1、口算,此较两组算式的结果:①(3 5)×10 3×10 5×10②4×(13 2) 4×13 4×2 2、用线条和序号标出运算步骤,再说出运算过程。如:(3 5)×10可叙述为:先算小括号里的加法,求出3与5的和,再算乘法,求出两个加数的和与10相乘的积。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苏教版教材第六册第3~4页例题及“练一练”。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和用整十数乘的口算方法,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百以内)、几乘几十(积在千以内)。2.通过自主探究口算乘法,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及自主探究能力。教学重点:用乘数乘被乘数的个位满了10怎样进位。教学过程:一、以旧引新,提示课题1.填空。20里面有()个十400里有()个百6个十是()12个百是()15个十是()6个十和4个一合起来是()2.口算。(用口算卡片出示)10×313×3130×32×202×242×240选择两题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揭示课题:这节…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四年级(下册)第54~55页的例题与"想想做做"。【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探索乘法分配律的过程,理解乘法分配律。2.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中体验,在分析、概括中明晰,逐步实现对乘法分配律的符号化表达。3.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感受成功,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和积极情感。【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资源1.出示例题。师:请同学们仔细看大屏幕,默读一下插图中的文字。师生共同审题后,要求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指名板演。(学生的板演如下)  相似文献   

16.
乘法分配律是有关乘法和加法的运算定律,是多位数乘法和有关简便运算的理论依据,也是中学代数中合并同类项提取公因式等知识的基础。但小学生在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时有一定的困难,学生在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时,常常会出现a×(b+c)=a×b+c、a×b+a×c=b×(a+c)、a×b+a=a×(b+0)等各种各样的错误。如何提高乘法分配律的教学效率,是广大一线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燃眉之急。  相似文献   

17.
一位教师教学三年级“乘法分配律”的新授课时,十分重视启迪学生的思维,也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口头表达的口述训练,使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益。现将其教学过程简介如下。1 上课开始,教师宣布课题:“前面我们已经学会了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今天这堂课,我们都来学习乘法的分配律。”(板书课题:乘法分配律)  相似文献   

18.
<正>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借助加法计算的和编出7的乘法口诀;通过珠心算帮助学生记忆7的乘法口诀,学会用7的乘法口诀口算相应乘法算式的得数。2.使学生主动参与编制口诀的过程,具有自主、独立的探究意识,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初步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在经过五组式题[如123×4 123×6与123×(4 6)等]的计算后,教师让学生仔细观察算式比较它们的异同,然后揭示出“乘法分配律”。接着安排两个教学环节:一是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乘法分配律;二是教师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但是,在教学时,由于教师的失误而引发了学生的争论  相似文献   

20.
〔导学内容〕小学数学乘法运算定律之乘法分配律 ,是在学习乘法意义 ,混合运算式题 ,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的基础上学习的 ,是乘法运算定律中的重点 ,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通过本课的学习 ,拟达到以下目标 :1 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 ,并能初步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算。2 培养观察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提高学习能力。3 感受数学内在美 ,体验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唯物主义思想。导学思路〕本节课教学要通过理论联系实际 ,有步骤地观察、猜测、分析、比较 ,初步理解乘法分配律 ,掌握其数学特点和结构形式。在教学中重视学生主体参与 ,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