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烈日和暴雨下》一文节选自老舍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它记叙了六月十五日这夏季里最热的一天的天气变化以及祥子在烈日和暴雨下拼命挣扎拉车的情形 ,反映了人力车夫的痛苦生活。该文用了大量的篇幅描写自然景物 ,这些描写不仅突出了人物性格 ,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还深化了文章的主题。老舍先生是语言大师 ,其写景状物生动、形象、准确、传神 ,特点十分突出。1 .特征准文中烈日之“烈”、暴雨之“暴”的特征抓得很准。写烈日酷热 ,抓住街上的柳树、柏油路以及动物在烈日下的特征来写。如写柳树 ,“柳树像病了似的 ,叶子挂着层灰土…  相似文献   

2.
我以为郭初阳老师整堂课的设计可以叫做“似是而非““欲擒故纵“,前面俨然讨论自然环境跟人物命运关系,甚至用到了王国维和王夫之的论述,可是学习目的却在--祥子作为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里的底层人物,他的命运早已被注定了,任何挣扎都无济于事,这跟自然环境毫无瓜葛。  相似文献   

3.
《在烈日和暴雨下》这篇课文(初中三册《语文》)中,前后七次写到柳树。作者是依照天气变化的自然过程,随着人物活动场景的变换来描写柳树的。柳树的第一次出现是在烈日下的街上,它“象病了似的”。当时,“整个老城象烧透了的砖窑”,炎热的天气厉害到了不允许任何人工作的程度,街上拉车的人们更是热得连气都吐不出,到处死气沉沉。而当天气开始发生变化,祥子“觉”到一点凉风时,人们欢天喜地,又是跑,又是跳,又是嚷,柳树这才微微地动了两下,“忽然变成了天使似的,传  相似文献   

4.
使用说明:本文是一篇小说节选,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是其突出特点,讲读时在采用人物分析法时,加强对典型环境的分析,使之层次、手法及思想性得以自然揭示。  相似文献   

5.
问:“我招惹谁了?”“干苦活儿的打算独自一个人混好,比登天还难……”(《骆驼祥子》)就这一句话判定了祥子的死刑。祥子为什么不能像常人一样靠自己的双手来营造美好生活呢?正所谓“他是一头拉车的牲口”(老舍语),“有他不多,无他不少”。同学们在研读课时,能引证这个观点的理由吗?  相似文献   

6.
一《在烈日和暴雨下》,节选自老舍的优秀长篇小说《骆驼祥子》。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优秀作家之一。一八九九年出生于一个贫民家庭。忧患、艰辛的童年生活,使他对于下层劳动人民的不幸,有着切身的感受,因而,同情被侮辱与被损害者,憎恶社会恶势力和不合理现象。这对  相似文献   

7.
《西游记》中的环境描写大都特点鲜明,或具有突出的象征性,或契合堪舆学原理,或二者兼而有之.小说中此类环境描写有三种功能:推动情节发展、预示人物身份和暗示小说内容.《西游记》中的环境描写一方面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宇宙生成模式和天人合一原理,一方面表达了作者认同佛教的宗教态度和作品宣扬佛教的创作主旨.同时,小说环境描写的堪舆学色彩,使《西游记》的环境描在空间布局、山水形态和动植物生机等方面为古代小说环境描写大大推进一步,在细致程度上,也有所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烈日和暴雨下》不仅刻画了祥子,而且还描写了另一个人物——坐车人。准确把握作品对坐车人的刻画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小说的主旨。本文试就坐车人的形象、作者刻画坐车人的意图及方法略作分析。  相似文献   

9.
《在烈日和暴雨下》节选自老舍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老舍,原名舒庆春,又名舒舍予,满族人,世居北京,一八九八年生。一九二四年开始创作。他对城市贫民和小市民的生活非常熟悉。解放前写了不少暴露旧社会黑暗的好作品。《骆驼祥子》就是其中最优秀的一部。解放后,他在党的领导下,努力创作,写了《方珍珠》、《龙须沟》、《茶馆》等著名的剧本。后因受林彪、“四人帮”炮制的“文艺黑线专政”论的迫害,于一九六六年八月不幸逝世。《骆驼祥子》写于一九三五年,是反映旧中国人力车夫艰难困苦生活的长篇小说。小说的主人公祥子,原是个农民,失去父母和土地后,流浪到北洋军阀统治下的北京,靠祖拉人  相似文献   

10.
<正>《在烈日和暴雨下》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骆驼祥子》中一个写场景的片断,现已选入全国统编教材初中语文课本第三册。  相似文献   

11.
●身为教师要“目中有人”,我们的每一位学生,不仅属于这个班级,还属于这个社会,属于整个人类世界;他们不仅属于现在,更重要的是他们属于未来。●一名优秀教师,必须关注学生一生的成长与发展,努力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与特长,让每个学生成为最优秀的自己。●语文教学是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它根植于民族语言文化的丰田沃野,以学生的综合语文素质提高为粗壮枝干,以学生语文知识、能力、习惯的长足发展为巨大树冠。语文教师要让每个学生拥抱这棵参天大树。  相似文献   

12.
《在烈日和暴雨下》节选自老舍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第十八章。这篇文章读起来似乎语言浅显,意思明瞭,有关本文的分析评论也有一些,好象在讲授本篇课文时不存在解释和审美评价上的问题了。其实并不然。在教学中我接触了一些教学参考资料,发现对文章的思想意义和主要艺术特色,以及两者的互相关系等问题,都有进一步深入考虑的必要。我认为,要把握好长篇小说的节选,首先要把它放在整个长篇中去体会和理解。这篇节选也是这样,由于它是写主人公祥子的一段生活遭遇的,所以首先要把握好祥子整个形象体系的脉络,然后才能明确节选的描写内容表明祥子性格发展到怎  相似文献   

13.
重点:第2、10段景物描写与中心思想的关系。原则:分析比较,循序渐进。步骤:预习思考,课堂讨论,总结归纳。预习思考题:一、回忆看过的《骆驼祥子》电影(或小说),通读课文,了解轮廓,搞清两个问题:①“六月十五”这天天气的变化过程,即先酷热后  相似文献   

14.
《在烈日和暴雨下》节选自《骆驼祥子》,老舍认为这部作品是“最使他满意的作品”,原因是这部作品“没有什么敷衍的地方”,“思索的时间最长,笔尖上便能滴出血来”,是他“抛开幽默”“正正经经”去写的一部作品。节选部分通过对恶劣自然环境的描写,凭借平易生动、富有京昧的语言,真实地表现了祥子痛苦艰难的生存状况,表达了作者对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的真挚同情和深刻理解。[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在烈日和暴雨下》节选自《骆驼祥子》,老舍认为这部作品是"最使他满意的作品",原因是这部作品"没有什么敷衍的地方","思索的时间最长,笔尖上便能滴出血来",是他"抛开幽默""正正经经"去写的一部作品。节选部分通过对恶劣自然环境的描写,凭借平易生动、富有京味的语言,真实地表现了祥子痛苦艰难的生存状况,表达了作者对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的真挚同情  相似文献   

16.
《在烈日和暴雨下》的最大特点,是通过形象生动的景物描写,衬托祥子的痛苦生活,揭示文章的主旨。课文后面有一道思考题:本文是怎样通过烈日和暴雨的描写,衬托拉车生活的痛苦的?下面我谈谈对这个问题的肤浅认识。本文景物描写的衬托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运用景物描写衬托样子生活的贫困。文章一开篇就运用多种修辞手法,集中笔力描写了烈日的残  相似文献   

17.
埃德加·艾伦·坡的小说《厄舍古屋的倒塌》中的环境描写 ,通过厄舍古屋的外围、内部、墓穴和暴风雨之夜 ,逐层递进 ,不断渲染 ,在小说所要达到的恐怖艺术效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围城》的语言艺术深得世人称赏,其语言魅力与其运用各类辞格有密切关系,在各类辞格中,又以获得"钱氏比喻"美誉的比喻辞格成就最为突出。"钱氏比喻"参与《围城》的环境描写主要表现在整体环境描写和较具代表性的场景的环境描写两个层面,这些比喻中都有一些独到的手法。"钱氏比喻"的主要作用:一是使景物具象化,二是形成文化嘲讽意味的幽默,三是形成滑稽的地域特色,四是体现环境隐喻化的审美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围绕“垃圾与环境”这一主题,介绍仡研究性学习中怎样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指导学生完成探究任务。  相似文献   

20.
记得是在民国二十五年春天吧 ,山大的一位朋友跟我闲谈 ,随便的谈到他在北平时曾用过一个车夫。这个车夫自己买了车 ,又卖掉 ,如此者三起三落 ,到末了还是受穷。听了这几句简单的叙述 ,我当时就说 :“这颇可以写一篇小说。”紧接着 ,朋友又说 :有一个车夫被军队抓了去 ,哪知道 ,转祸为福 ,他趁着军队移转之际 ,偷偷的牵回三匹骆驼来。这两个车夫都姓什么 ?哪里的人 ?我都没问过。我只记住了车夫与骆驼。这便是《骆驼祥子》的故事的心核。刮风天 ,车夫怎样 ?下雨天 ,车夫怎样 ?假若我能把这些细琐的遭遇写出来 ,我的主角便必定能成为一个最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