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新闻报道过程中,人们在如何处理“事实”陈述与“意见”表达的关系的问题上做出了不同回答:“事实”与“意见”相分离;用“事实”有形地表达“意见”;用“事实”无形地表达“意见”。“事实”与“意见”的关系体现了现代中国新闻报道思想历史演进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2.
张立文先生首次将"传统学"从文化学中独立出来,创构了"传统学"哲学体系.传统学是应对"古今之争"的自然产物,以独特的视角阐释了传统和传统学的涵义,分析了传统学的结构,论说了传统可以再造的可能性与必要性,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向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3.
对于历史研究而言,反设事实(或称假设历史)在进行因果分析、区分偶然和必然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并且是史学鉴戒功能的逻辑基础。作为一种独立的方法,大胆假设的前瞻分析与固守事实的回顾分析相配合,能够有效地克服事后观察所带来的认识盲区,建立更具普遍性和开放性的社会理论。  相似文献   

4.
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是新闻赖以生存和显示自身价值的基础.“用事实说话” 既是新闻写作的一个重要原则,也是一种基本方法.在用事实说话的前提下,记者显示新闻价值的有效途径便是新闻角度的选择和运用.新闻写作唯有选择到最恰当的角度,才能最充分地显示新闻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朱东润先生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是一部颇有影响的高校文科教材。其选文精粹、注释简明,历来为读者所喜欢。不过书中的注释亦偶有不妥。如“殡”字的注释就是其中一例。该书简编本上册(1981年7月版)选入的《左传·秦晋之战》一文的注释[1]云:“殡,埋葬”。对此有商榷的必要。  相似文献   

6.
针对“蒲圻赤壁说”的一些主要观点,逐一层开驳论。本文认为:赤壁在江北,孙刘未在夏口会师,乌林与赤壁同在江北,曹操进退所过巴丘湖在江北,蒲圻出土文物与赤壁之战毫不相关,蒲圻赤壁摩崖上的“赤壁”书刻在南宋中期,自古以来的“江南──蒲圻赤壁说”不能令人信服。  相似文献   

7.
“白马非马”还是诡辩──与李其祥先生商榷张章騄,王四达“白马非马”典型地表现了战国名家公孙龙在逻辑问题上的特点──诡辩。刘勰用“辞巧理拙”(《文心雕龙·诸子》)来评论”白马非马”,恰如其份,代表着古今大多数人的态度。李其祥先生在《华侨大学学报》(哲社...  相似文献   

8.
陆九渊是南宋时期的心学大家,关于其心学思想的渊源,有来自二程说,亦有来自禅宗说,但陆九渊自认"读《孟子》而自得之"。研判陆九渊生平及思想,其"自得"说是成立的,一是因为陆九渊生活的时期,孟子"升格"运动已经基本完成,孟子的地位显著上升,社会尊孟风气浓厚;二是陆九渊家学渊源深厚,且自己善于独立思考,读《孟》研《孟》而思有所得;三是孟子心性思想初步构建了心学基本框架,为陆九渊心学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陆九渊不仅继承、发展了孟子心性思想,而且又兼取程颢和佛教禅宗关于心性的论述,从而又大大超越了孟子思想,形成了自己的心学思想体系。之后的王阳明则进一步完善了心学体系,而与程朱理学并行,影响中国封建社会长达七百余年。  相似文献   

9.
《语文报》高中版总第154期第7版发表了孔繁杰先生《“幽你一默”应当休矣》一文,该文对“幽你一默”的说法持否定态度。其理由是:“幽默”一词是由英语通过音译的手段翻译过来的,在英语中作名词时作humour,作形容词时作hu-mourous。因此“幽默”的“幽”和“默”均不  相似文献   

10.
张眺,即叶林、耶林。山东潍县(现山东省潍坊市)人。1930─1932年为上海左翼文艺运动的组织者、领导人之一。本文作者系张眺之子,在调查和考释后,认为“歌特”为张眺的化名,不是张闻天的化名。  相似文献   

11.
成人高等教育不能“产业化”──兼与陈清洲同志商榷李荐名去年《中国成人教育》杂志第8期,刊登了陈清洲同志的一篇论文,题目为《论成人高等教育产业化》(以下简称为《产文》),对于文中的一些观点,笔者一时难以苟同,特撰文阐明自己的一些看法,笔者认为,教育可作...  相似文献   

12.
修辞从来都是对“僵化语法“的突破,修辞更多的是追求语言的创造性和新颖性。当然,这并非说为了追求修辞效果可以漠视语法规范,而是强调:运用修辞手法,往往意味着对固有语法的“临时变通”,意味着可以达到一种“无理之妙”的境界。对于只有狭隘的语法意识、没有修辞目光的人来说,我们的语言几乎到处都是毛病。有鉴于此,拙就不仅仅是替“幽你一默”打抱不平了,更为主要的目的是想提醒人们在对一种语言现象进行“规范”之前,先照顾一下“修辞”。  相似文献   

13.
学术界关于东晋玄言诗“主要是用抽象思维即逻辑写的”的结论,值得 商榷。只要对东晋玄言诗的真实相状认真分析,并正确评估“理过其辞”的问题,便可 知玄言诗仍属形象的抒情的诗,并非只谈玄理,完全脱离社会生活实际的老庄哲学的 讲义或注疏。这点,玄言诗的首席代表孙绰之诗便是最典型的例证。  相似文献   

14.
“工作计划”和“工作意见”同属“准公文”,虽具有适用范围和对象的广泛性,内容目标的超前性,功能作用的指导性等相同相似点,但也具有适用范围与对象,写作内容与风格,写作手法等方面的明显差异,使用时应注意辨析与区别.  相似文献   

15.
班固在《两都赋》末有“义正乎杨雄,事实乎相如”这样的评论之语。纵观《两都赋序》之赋论,其内在实质即“义正”与“事实”这一原则。在“义正”与“事实”的统摄之下,班固在《两都赋序》中发表了一篇较完整的赋论,写下了代表作《两都赋》。  相似文献   

16.
“做……不着”是宋元以来通俗文学作品中的一个常见的固定结构.许多语文词典都对其进行解释,尽管税法不一,但大多认为具有“拼着……”;“拿某人共物作牺牲”义。《古汉语研究》1997年第2期刘瑞明先生的文章《“做……不着”新释》又提出一新的见解。本文根据大量的证归纳概括出“做……不着”结构的意义三项,并针对刘文存在的三个方面的问题提出商榷意见。  相似文献   

17.
张静先生主张借喻借代合并,借喻并为借代的一个小类,称作“喻代”。“借喻无论在形式上或内容上都符合借代的特点,不应该算比喻的一种,而应该划归借代”;“明喻、暗喻跟借代的界限很清楚,但借喻跟借代有什么区别,就很难分清了”,这是张先生主张借喻借代合并的两点理由。我们认为:借喻和借代在形式上很相象,但内容不尽相同。借喻跟借代都有甲(本体)和乙(喻体或借体)两部分,且都是以乙代甲,乙出现而甲不出现。但是,借喻甲乙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与郑东先生商榷“通识教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郑东先生设想的“通识教育”有切实的意义.但还应有一种更基本的能力,这就是正确地自我认识的能力.要培养这样一种能力,除了处理好显性层面上的各种关系之外,还应特别注意处理好隐性层面上的三组关系,即“多与少”的关系,“快与慢”的关系,“悟与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朱熹裂天人为二,把儒学传统的“一以贯之”的形而上之“道”(太极、阴阳)分为“理”(“道”)和“气”(“器”),把“心”分为“微妙而难见”的“道心”和“危殆而不安”的“人心”,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以启迪人的理性精神;陆九渊坚持“天人合一”的观点,强调“此心此理,实不容有二”,主张“收拾精神,自作主宰”,以张扬人的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黎世法先生提出的异步教学理论在国内引起了一定程度的关注,“六阶段”教学方法在许多省市进行了实验和探索,产生了较大的反响。但应指出这一理论体系中的某些概念和观点很值得推敲。这里,我们就黎先生的人类教学实践发展“三阶段”的观点提出一点看法,与黎先生商榷,同时也就教于教育界的专家和学者。黎先生在《异步教学论》一书中,开宗明义地指出,人类教学实践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古代社会的教学实践、近代社会的教学实践和现代社会的教学实践”。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