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经过长期的实验研究,于1820年4月首次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奥斯特的发现,揭示了电与磁的联系,使人类对电与磁现象的研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在对电与磁的联系的进一步探索中,逆向思考有着关键性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王富民 《物理教学》2012,(10):62-63
1.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不是偶然的奥斯特(1777.8.14—1851.3.9)是丹麦物理学家、化学家,1777年8月14日生于丹麦的兰格朗岛鲁德乔宾一个药剂师家庭。12岁开始帮助父亲在药房里干活,坚持学习化学。1794年17岁的奥斯特以优异的成绩进人哥本哈根大学学习医学和自然科学,1799年获得博士学位。1801一1803年奥斯特游学过德国、法国,1804年回国,1806被聘为哥本哈根大学物理、化学教授,研究电流和声等课题。18世纪人们对电、磁的研究是独立发展的。19世纪初库仑、安培等科学家也认为电与磁不相关。而奥斯特深受哲学家康德(1724—1804)的自然力相统一思想的影响,深信  相似文献   

3.
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经过长期的实验研究,于1820年4月首次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奥斯特的发现,揭示了电与磁的联系,使人类对电与磁现象的研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在对电与磁的联系的进一步探索中,逆向思考有着关键性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自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后,科学家开始思考一个问题:既然电可以产生磁,那么,磁可不可以产生电?不少科学家带着这个问题做了大量实验,首先获得成功的是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法拉第进行了一系列扎扎实实的实验.他先将磁铁放在铜线圈内,再把线圈两端连接在一个电流计上,可是电流计的指针并没有偏转;他又拿一根通电的导线靠近另一根不通电的导体,但也不见后一根导线上有电流产生.是磁铁太小吗?是导线与磁铁的距离不对吗?他把磁铁换大,把导线摆来摆去,无论怎样总不见导体上产生电流.这个铁匠的儿子以他…  相似文献   

5.
专题21 说磁     
“在观察的领域里,机遇只偏爱那种有准备的头脑”,这句名言,最先是对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开创性地发现电流的磁效应所发的感慨.19世纪初,在人们对电与磁的认识尚是孤立隔绝的时候,奥斯特却有了一个不同凡响的信念。他认为自然力是统一的,并且是可以互相转化的,电与磁之间也应该有联系.奥斯特致力于电与磁统一性的研究十多年,终于在1819年冬日的一次讲课中得到了机遇的惠顾:奥斯特将一根与伽伐尼电池相连接的导线垂直跨放在一枚磁针上方,没有发现磁针运动,  相似文献   

6.
奥斯特的电流磁效应实验首次揭示了电现象与磁现象之间的联系,1831年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电磁感应的发现与研究标志着电磁学的研究已经步入了运动变化的一般情况,爱因斯坦对于法拉第和麦克斯韦的场观念给予很高的评价。  相似文献   

7.
奥斯特(H·C·Oersted)在工820年发现电流磁效应时,许多人认为这就是电与磁的关系的全部内容,至于奥斯特效应的逆效应即磁的电流效应,很少有人思考过。1821年,法拉第(Michael Faraday)发现电磁旋转现象,第一次将电磁力转化为机械力。同样,不少人认为这是关于电磁能与机械能的关系的全部内容。法拉第坚持用自然对称性的法则来看待这些现象,他认为除有奥斯特效应  相似文献   

8.
1.发现电流的磁效应,首次揭示了电现象与磁现象之间的联系的科学家是A.伽利略B.库仑C.奥斯特D.牛顿2.关于磁场和磁感线的描述,正确的说法有A.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发生的,磁场和电场一样,也是一种物质B.磁感线是真实存在的,电场线是不存在的  相似文献   

9.
前言自1820年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起,人们就开始思考:既然电流能产生磁,反过来磁是不是也能产生电呢?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变化的磁场能使闭合导线中产生电流。这种现象称为电磁感应。后经过十年坚持不懈的研究,法拉第从大量的实验现象中以近乎天才的直觉总结出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相似文献   

10.
<正>在电与磁知识的学习中,许多同学经常将电流的磁效应、磁生电、磁场对电流的作用三部分知识混淆,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要区分这三个概念,我们应从本质入手进行分析:电流的磁效应的本质可以简记为“本无磁,先有电后有磁”,在生活中的应用是电磁铁、电磁继电器、电磁起重机等;电磁感应的本质可以简记为“本无电,先有磁,后有电”,在生活中的应用是发电机和动圈式话筒等;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的本质可以简记为“有磁有电才有力”,在生活中的应用是电动机。下面举例介绍。  相似文献   

11.
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的实验,引起了安培注意.使他长期信奉库仑关于电、磁没有关系的信条受到极大震动,他全部精力集中研究,两周后就提出了磁针转动方向和电流方向的关系及从右手定则的报告,以后这个定则被命名为安培定则.  相似文献   

12.
论电磁感应     
电磁感应现象是电磁学中最重大的发现之一,它揭示了电磁相互联系和转化的重要方面,它的发现在科学上和技术上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1820年奥斯特的发现第一次揭示了电流的磁效应,这在当地的科学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既然电流能够激发磁场,人们会很自然地联想到,磁场是否也能产生电流呢?许多科学家都在探索、研究这个问题,善于抓住新事物苗头的英国科学家法拉第(1791—1867),经过反复的思考和实验,终于在1831年发现了磁也能产生电,这就是著名的电磁感应.  相似文献   

13.
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经过30余年的探索,终于1820年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从而推翻了人们长期关于电现象与磁现象是彼此孤立、相互无关的传统观念。自此,不少人开始从事于它的逆转化问题的研究。1821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曾在日记中写到:“电可转化为磁,磁也能转变为电!”1831年他终于实现了“把磁转化为电”的诺言,并称之为“电磁感应”。  相似文献   

14.
董亚荣 《课外阅读》2011,(10):225-225
“动电可生磁,动磁可生电。”距1820年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后,在1831年,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揭开了磁生电的神秘面纱,开启了人类文明的电气化时代。动磁可生电,有电必有电动势,在电磁感应现象中产生的电动势(表征电源特性的物理量,它等于电源没有接入电路时两极间的电压,也等于单位正电荷从电源负极通过电源内部移到电源正极非静电力所做的功),既有感生电动势也有动生电动势,这是同一现象中的两类情况,何为“感”何为“动”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电磁感应现象中去学习了解吧!  相似文献   

15.
一、什么是电磁感应现象我们把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现象叫做电磁感应现象,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做感应电流.例1如图1所示,在微型电扇的插头处接一只发光二极管,用手旋转叶片,发现二极管发光.上述实验现象说明了().A.磁能生电B.磁场对电流有力的作用C.电流的磁效应D.电流的热效应分析这是电磁感应现象,实现了“磁生电”,二极管发光说明有电流通过二极管.应选A.二、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什么情况下,才能产生感应电流呢?通过实验探究,我们知道: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所以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之…  相似文献   

16.
在高中物理(甲种本)第三册的阅读材料中,介绍了物理学史上一个生动的事实:1820年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揭示了电流能够产生磁场。法拉弟就考虑一个相反的问题:磁场能否产生电流?经过十多年的实验研究,终于在1831年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实现了他“把磁转变成电”的誓言。这一重大  相似文献   

17.
课程标准卷     
1.在电磁学发展过程中,许多科学家做出了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磁效应;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相似文献   

18.
薛俏 《中国培训》2023,(8):90-91
<正>在技工院校电类专业核心课程中,电流的磁效应和电磁感应原理频繁地出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会对这两部分内容的描述、辨析出现混淆。本文通过探索电流的磁效应和电磁感应原理在技工院校电专业课程中的运用,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建立“电与磁”的知识体系,逐步培养善于观察的能力。学生在初中物理课中会第一次正式接触到磁的概念,  相似文献   

19.
电磁学从原来互相独立的两门学科(电学、磁学),发展成为物理学中一个完整的分支学科,主要是基于两个重要的实验发现,即电流的磁效应和变化磁场的电效应.这两个实验现象,加上麦克斯韦关于变化电场产生  相似文献   

20.
很多科学故事对科学发现和科学家的处理,总是简单化和偶像化,突出胜利,忽略失败,彰显成功,无视曲折.例如,奥斯特和法拉第关于电和磁间联系的重要发现.在今天的学生看来似乎并非十分困难,但教科书中却写到,科学家们都是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研究才取得突破性成功的.在他们的科学生涯中,往往是已经面临那个重大发现,却又视而不见,徘徊良久,而在这相当长的时间里,无数英才竟然没有一人捷足先登.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他们的失败和成功呢?本文试图通过简要回顾电和磁间联系的发现历程,以对后学者有所教益和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