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魏晋赋述评     
魏晋是我国文学观念发生重大转变的时期,亦是赋论发生重大转变的时期。鲁迅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酒及药的关系》一文中说:“后来有一般人很不以他(指曹丕)的见解为然。他说诗赋不必寓教训,反对当时那些寓教勉于诗赋的见解,用近代的文学眼光看来,曹丕的一个时代可以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或如近代所说是为艺术而艺术的一派”。这一时期,不仅几位重要的文艺理论家有论赋的文字,而且不少赋家,亦通过赋序、书信,品评  相似文献   

2.
魏晋时期是我国古代公文理论研究逐渐觉醒的时期,以曹丕的《典论·论文》为首,掀开了古代公文理论研究的序幕.其后,陆机《文赋》、李充《翰林论》进一步发展,另外王粲、杨修、陈寿等也都有不俗见解,他们共同为南朝公文理论的繁荣做了充分的铺垫.  相似文献   

3.
魏晋时期,是五言诗的重要发展期。这个时期的诗学观念、诗歌题材、技巧和风格的每一分提高,都与五言诗的发展息息相关。将五言诗这种最初被看作俗体的新诗体,从民间引入文人诗坛,其终于成为诗坛正体的发展过程,实际就是魏晋诗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4.
魏晋时期,是五言诗的重要发展期.这个时期的诗学观念、诗歌题材、技巧和风格的每一分提高,都与五言诗的发展息息相关.将五言诗这种最初被看作俗体的新诗体,从民间引入文人诗坛,其终于成为诗坛正体的发展过程,实际就是魏晋诗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5.
魏晋时期是中国文学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其间诸多文人的创作具有典型的自觉意识。自鲁迅提出"文学自觉说"之后,当今学术界围绕此问题曾经发生过系列论争,进一步理清了文学流变过程中的规律和线索,从而使文学发展的脉络更加明晰。  相似文献   

6.
不能简单地依据语义来判断魏晋六朝时期的两种完成貌句法格式的语法属性;文章倾向于将“V1+O+V”格式及大部分“V1+V完”格式看作主谓结构;同时认为“V+已”此期应该可以视为动结式。  相似文献   

7.
魏晋博物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博物学是指关于现实生活中具体物质世界的综合实用知识,魏晋时,中国涌现了许多博物学家,陆玑,张华,郭璞是名的代表人物,魏晋博物学的兴起是中国传统知识积累的结果,传统各种学术中对博物学形成影响最大的是名物学,地志学,农学,本草学,图学等。魏晋博物学具实用,志异和知识累积的特征。总之,魏晋博物学是中国知识进化史上重要的一页。  相似文献   

8.
魏晋时期残酷的社会现实,使整个社会的道德价值观念发生了变化。魏晋名士以外貌的俊美飘逸、内在的高雅气量、优游玄谈和无所事事为“风流”,并加以充分实践。它既有积极作用人含有消极颓废的思想成分。  相似文献   

9.
北宋的建立,继承五代十国分裂混战之后,皇朝的建方者赵匡胤(宋太祖),为了抑制地方割据势力的抬头,结束统治阶级内部长期纷乱矛盾的局面;同时为了确保地主阶级的经济和政治利益,更有效地镇压农民起义,在武力统一全国进程中,实行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步骤.又因五代以来,受到封建割据战争不断进行的影响,农业生产呈萎缩状态,建立在北方的中原政府,出现"帑藏空虛,财用枯竭"的现象.为了稳定北宋政权巩固中央集权制度,又实行了一系列经济改良的措施.这样北宋政权和他的社会经济,经过太祖十七年(公元960-976)的统治,就开始获得稳定和恢复.本文试从这段时期的水利建设,探讨其内容及其所起作用,借以窥见宋初经济改良政策的一斑.  相似文献   

10.
酒肉魏晋     
叶尧 《成长》2021,(1):184-184
希腊神话中的狄俄尼索斯,本职工作是酒神,而兼职戏剧诗歌之神,由此可见,酒与诗是一种因果关系,因为酒,所以诗。而中国文人与酒,同样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魏晋时期,酒与诗的关系尤为密切。孟德有云:“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为什么喝酒?是为了解忧,可我们深入思考不难发现,曹操看似“以酒消愁”的消极行为,实则表现了他的豁达心...  相似文献   

11.
魏晋名士是魏晋士族中的精英,他们不仅是当时政治舞台上的翘楚,同时也是文艺舞台上的主角。在文学艺术界,魏晋名士不仅是创作主体,同时也是被表现的对象。文章从创作主体与被表现对象两方面对魏晋名士与文学、绘画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2.
魏晋诗人的生命意识与魏晋风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晋时期是一个政治上极为黑暗,极为险恶的时期。在“名士不有全”的恐怖环境中,魏晋诗人们对生与死的认识比其他任何一个时期的诗人都要清醒,深刻。魏晋诗歌中对人生无常的悲叹,对神仙幻境的渴求,都流露出诗人对生命的热爱,留恋,对人生短暂的痛苦和忧虑。正是由于这种清醒深刻的生命意识,魏晋诗人才以狂狷怪诞的言行来全身避祸,鲁迅称他们这种看似荒诞不经的言行为“魏晋风度”。  相似文献   

13.
魏晋人物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试从三个方面,即魏晋人物对官场的态度,魏晋人物对生命的认识,魏晋人物对名教的态度,探讨了魏晋人物内在的智慧和品格。  相似文献   

14.
侍中一职秦时已有,自西汉武帝设置中朝官,其职权渐重,此后侍中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与影响逐渐提高,成为中央官制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通过对魏晋侍中的职掌及其发展演变的论述,以使人们进一步加深对这一官职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略论魏晋风度于联凯“风度”一词本指人的风貌与气度,是人的心理状态的外在表现,或曰外在的文化素养.文化学上所说的风度,乃是从广义上着眼,是指某种时代精神的外化,也就是风靡一代的文化思潮.它可以表现为不同的层次:如既可表现为世俗文化形态,即所谓世风,包括...  相似文献   

16.
魏晋隐逸论     
魏晋时期,特殊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导致隐逸之风盛行。当时,不仅隐逸的人数多,而且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7.
魏晋时期是混乱的年代 ,战乱频仍 ,社会动荡 ,传统礼法遭到严重破坏。然而历代沿袭的避讳制度并没有被消弱 ,反而有所加强 ,甚至出现了避皇后讳、太子之讳。避讳的兴衰与皇权的兴衰有着本质的联系 ,这是研究避讳的意义之一。  相似文献   

18.
不管是在西方还是东方,都把文学和自然之间的关系联系的非常密切。特别是在中国,其关系更加密切,特别是在中国传统农业生活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十分密切,人可以在自然中获取自己想要的物品,体悟自身的价值,这种自然观念中已经包含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本模式。当然,从古到今,中国文学多少都会涉及自然,文人也会相应的歌唱自然。我们会发现在中国文人的眼中只有在自然中才有安居的所,只有在自然中才存在真正的美,这种现象在魏晋时期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19.
魏晋的"玄学",一般称为"清谈",是反映着统治阶级内部阶层斗争的.向来提到清谈,总以王弼、何晏为首;论到清谈误国,也把王、何拉在其中,是不太正确的.魏晋玄学前后不同,王、何的玄学是"老易",嵇康以后是"老庄".陈澧东塾读书记卷十二说:"陈寿魏志王粲传末言嵇康好言老庄,老庄并称,实始于此."这话是正确的.其实嵇康和阮籍一样,阮籍是:"倜傥放荡,行己寡欲,以庄周为模则."(王粲传)嵇、阮实喜庄周的放荡而并非学老子的.不过魏晋人以周  相似文献   

20.
《红蜻蜓》2024,(12):14-19
<正>“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这句话你听过吗?它说出了很多大人的心声。其实,在魏晋时期早就有一个人这样做了。下面我们要讲的,就是他的故事。迷茫不是现代人专有的情绪或状态,古人同样会有。曹魏时期的名士阮籍,有时就会带上一壶酒,驾着马车,漫无目的地四处游荡。不管是荒僻小径还是崎岖山路,他一直走到道路的尽头,忽然就放声大哭起来,然后驱着马车走向另一条路,到了尽头,又放声大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