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婷婷 《视听》2012,(5):50-52
收音机曾被老百姓亲切地称为"戏匣子"。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笔者依稀记得,小时候在树荫下,家里年长的人一边喝着茶,一边听着"戏匣子"里播放的咿咿呀呀的戏曲节目,还不时地跟着唱上几句。戏曲就这样给笔者带来了文艺的启蒙。戏曲自诞生以来,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对于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广播文艺有责任让她延续和发展。那么,如何做好广播戏曲节目,从而更好地弘扬民族文化呢?  相似文献   

2.
“戏匣子”——这曾是人们对收音机的爱称,足见戏曲广播在广播发展史上和人们心目中有过多么重要的地位。戏曲艺术百种千家、源远流长,又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给我们的戏曲广播编辑们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天地。大概正因为如此,多年来,我们较多地注意了戏曲本身的艺术魅力,注意体味它的专业特点,而忽略了对不同层次听众的不同的接受方式的深入研究,以至于当我们发现当代青年疏远了我们时,又感到是那样突然和束手无策。  相似文献   

3.
吕进 《声屏世界》2002,(10):33-34
中国戏曲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广播戏曲节目在七八十年代以前拥有广泛的听众群体,老百姓总爱把收音机称为“戏匣子”。随着社会的发展,电视文艺和卡拉OK歌舞厅等娱乐场所的兴起,文化生活日渐丰富多彩,使戏曲艺术逐渐失去了独领风骚的地位,广播戏曲节目的庞大听众群体也日渐分流。如何使广播戏曲节目更好的发挥弘扬民族文化的作用,这是我们广播戏曲工作者值得探讨的问题。 从广播戏曲的现状来看,最近几年,在多数电台播出节目表上可以看出,戏曲节目的播出时间段明显减少,有些电台只是在综艺节目中播放几段戏曲。以河南电台戏曲节目为例,80年代最多时占整个文艺节目播出时间的  相似文献   

4.
栾轶玫 《今传媒》2011,(4):11-14
正"将一种传播媒体普及到5000万人,收音机花了38年,电视花了13年,它只用了14个月,它是什么?",当我将这个问题在搜狐的"微讲堂"上抛出时,人们不约而同给出了惊人一致的回答:微博。微博究竟在多大程度上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改变  相似文献   

5.
电视在中国一出现就是个惹人瞩目的焦点.1958年5月1日,大戏没看过几场的中国老百姓,突然看到"戏匣子"里出了人影,惊愕之情、喜悦之情难以言表.此后,随着"戏匣子"里的节目内容不断丰富,电视几乎成了中国老百姓的"家庭成员",过去的几十年可以说是中国老百姓"离不开电视"的几十年.  相似文献   

6.
王淼 《云南档案》2011,(1):14-16
<正>一对于中国历史来说,"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无疑是一个特殊的时段,它给当代中国人烙下的记忆是刻骨铭心的。而在这种刻骨铭心的记忆中,不时浮现上来的,除了那些对个体生命而言的噩梦般的人生体验之外,也许还有不止是"娱乐"的文化生活经验。被视为"最高群众性"的电影,在其时的文化生活中又堪称一大"奇观"。这种"奇观",我们称其为"文革电影现象"。  相似文献   

7.
"平民记忆值得收藏,家庭档案如此精彩"、"一部相册就是一部家庭发展史,从中我们看到的是生活的改变;一部相册就是一本档案,它凝固了人生各个阶段的影像记忆."这是网友们在海盐县"中行杯"首届家庭档案电子相册大赛网上留下的由衷感叹.  相似文献   

8.
正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我已经在我们村生活了将近50年,从广播、收音机到彩色电视机,我切身体会到了社会的进步,从电视里学到了许多新鲜的东西,让我足不出村也能知天下。如今,有了农家书屋,我亲身感受到了知而后能变。有了农家书屋,我们村才是有了新气象。请看我村"三变"。一变:天天吆喝声不断的茶馆安静了  相似文献   

9.
收音机作为传播戏曲的载体,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被老百姓亲切地称为“戏匣子”。随着社会的发展,传播媒体的繁荣,娱乐形式的多样化,戏曲自身发展出现了“低潮”,戏曲广播的光环暗淡了,依靠曲戏本身发展的戏曲广播走入了低谷。如何使戏曲广播节目走出低谷一直是广播工作者探讨的问题。戏曲广播是再度创作的艺术,它在能动反映以艺术实践方面存在极大的潜力。作为广播工作者,  相似文献   

10.
现在,新媒体这个词很热门,大家也都在讨论新媒体对于广播来说是机遇还是挑战的问题。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从我们大家所熟知的收音机说起。现在有一种新式的收音机,用这样的收音机我们可以收听世界上5000、7000甚至10000个电台的节目,这就是我说的新式的Wi—Fi网络收音机的非凡功能。  相似文献   

11.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胜利进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收音机在农村逐步普及,电视机在农村不断增多。有的同志认为,小喇叭将被收音机、电视机所代替,有线广播前途有限了。在新的历史时期,农村有线广播还能不能发挥作用?还有没有发展前途?让我们看看几个条件不同地区的有线广播的现状,便能得出肯定的答案。  相似文献   

12.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胜利进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收音机在农村逐步普及,电视机在农村不断增多。有的同志认为,小喇叭将被收音机、电视机所代替,有线广播前途有限了。在新的历史时期,农村有线广播还能不能发挥作用?还有没有发展前途?让我们看看几个条件不同地区的有线广播的现状,便能得出肯定的答案。革命圣地延安是我国人民广播事业的发源地。目前,尽管延安地区收音机开始普及,新建立的电视卫星地区接收站,清晰地收转着中央电视台的节目,全区  相似文献   

13.
1949年,围坐在收音机前收听广播是城市富裕阶层的一种时髦;2009年,我们已经很难在自己的家里找到一个纯粹叫收音机的东西了,现在的人们已经开始习惯于网络冲浪,驰骋于大千世界的种种变故,并同时敲击着电脑键盘发出自己的声音.六十年,"弹指一挥间";六十年,中国传媒业伴随着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改变而演进而狂飙突进.描述这种深刻而巨大的变化是困难的,本文试图通过若干具有代表性意义的"历史片段"来勾勒新中国成立后的传媒业六十年沧海桑田的历史演进,为其发展轨迹作一粗线条的描绘.  相似文献   

14.
正夜间值班,最尴尬的事情是热线不热,记者难为无米之炊。获取新闻线索绝对不能死等,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设法去找线索、挖新闻。在多年的新闻实践中,笔者积累了一些经验,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收音机、对讲机都有新闻每到值夜班,笔者口袋里总是装着一个微型收音机,听听具有直播性质的"交通广播"或"交通之声"等广播节目,从电台里找新闻。值班车上有收音机,每次坐上车,笔者就请司机打开收音机,一边走一边听,既不影响工作,也有机会找到线索。2011年6月26日晚,笔者和同事值夜班,从收音机里听到新城大道有人坐在马路中央的红绿灯下,给交通安全  相似文献   

15.
打开记忆的匣子,我便觉得有千万道阳光射入,青葱岁月中的片段瞬间扑面而来。那些流泪的、激昂的、安静的往事,混着阳光将我包裹。每每灿烂的晴空下,我都会哼着自己的调子,弯身采撷一朵带露的野花,怀抱日光的影子,任思绪飞扬,  相似文献   

16.
<正>"城市记忆"一词是由"社会记忆"的提出延伸而来的。"社会记忆是指人们将在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所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信息的方式加以编码、储存和重新提取的过程的总称。"而城市记忆就是社会记忆形象化与具体化的表现,旨在将城市的发展脉络,包括地理、历史、人文、科技等各方面  相似文献   

17.
张磊 《山东档案》2010,(3):65-65
近日,临沭县临沭镇凌山头村村民凌东涛在修建房屋拆除百年老宅时,竟从老宅墙内拆出了一只木匣子,里面装有数枚清代官府印章、清代及民国时期的"执照"、"司照"等文书材料20余件。因保存在墙内,至  相似文献   

18.
目前,随着广播事业高度发展,各种广播电台如雨后春笋一样纷纷建立起来。在生活节奏、工作节奏不断加快的今天,仍然使用传统收音机,从数十个,甚至数百个电台中去寻找自己所喜欢收听的电台节目,显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多少年来,人们希望有这样的收音机;能自动寻找电台,能将自己喜欢的电台储存起来,并且有时间显示,自动关机或开机等功能。如今,数字调谐收音机,就使这个愿望得以实现。在当前数字调谐收音机市场上,日本的产品较多,功能较为先进,质量最好,但是价格较贵。以索尼、松下、爱华、力士为代表。国内产品有德生(TE…  相似文献   

19.
上海市郊区的经济比较发达,农民的生活比较富裕。1989年的人均收入是1379.89元,为全国之首。郊区的收音机、电视机已经普及。市郊的广播电视事业应当怎样发展?1989年,我们就此作了一次调查研究。我们认为,现阶段市郊发展广播电视仍要坚持有线广  相似文献   

20.
《新闻界》2019,(1):52-59
任何一种新工具,都带着它特定的"内嵌的意识形态"。我们感知和理解周围世界的方式,基本上取决于我们手里正拿着什么样的工具。应该充分运用搜索引擎,但若缺乏警惕,容易记住储存信息的路径和位置,忽略对信息的进一步追索、深入理解与记忆;"主动记忆"变成了"随意搜索";容易无形中"知识"倒向了"常识",非专业的信息取代了专业权威信息;个体记忆开始碎片化,外部记忆依赖搜索引擎形成惯习。在信息搜索较为便捷和快速的条件下,基于知识积累的理解力显得更为重要,知识的记忆对理解的本来作用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基于知识积累的理解力仍然需要良好的记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