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它山路亦难     
接到江苏电视台的一个电话,说:“看了你的《乡间守渡人》,我们想把它拍成电视片,‘大写真’栏目里用,不知你同意否?”我说:“行,你们什么时侯拍,来找我,我带路。”打电话的人,名叫曹云豹。《乡间守渡人》是一篇只有1000多字的人物通讯,  相似文献   

2.
绿色随想     
从街里到山脚下的小松林有一条约为五华里长的乡间小路。几年来,我在休闲活动中不知走过多少个来回了。一路上,不论什么季节,都能看到绿色。  相似文献   

3.
十五年前,工作刚三年的我辞了职,要去浪迹天涯。那天,我雇的小货车拉着我的书柜,穿过城市的大街小巷,在暮色中的乡间小道上一路摇晃着,终于在家门口父亲一脸诧异的神色里停了下来。对于我的远行,父亲没有多说什么,只是淡淡问了句:"都想好了?什么时候回?"然后便是一声长长的叹息,一段长长的沉寂。那年,我二十出头,而父亲则年  相似文献   

4.
2004年5月的一天,我在贵州余庆县乡下采访,像往常一样,喜欢在田间地头转悠。走在乡间的田坎上,迎面遇到一群赶场(赶集)归来的乡民,三三两两不停地啧啧赞叹,集中谈论着当地出了个“博士寨”的事。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我顿时心头一热,赶忙与乡民们交谈起来。初步了解了事情的大概后,凭着我  相似文献   

5.
杨蓉 《出版参考》2014,(5):34-34
听雨:无论在乡间还是城市,我喜欢听雨的声音,或者雷雨时分,或者小雨淅沥,雨让我有一种被包围的安全感与乐感,在很多时候尤其是夜晚时分,听雨几乎让我迷醉。  相似文献   

6.
我又翻开这本书,我的青少年岁月、我的插队农村的十年生活重又回到我的眼前,那乡间泥泞小道上一番一番的风雨重又吹打着我心灵的窗棂。 这本书不是我自己的。它从什么地方、什么人那里辗转到我手里,我已记忆不清,但它与我的相遇。又实在是我生命中的奇缘,因为它一来,我就  相似文献   

7.
初生牛犊不怕虎 THINK BIG 没人告诉过麦奇他很小,所以,他总是像大狗一样行事。 我带他去乡间散步的时候,他一会儿追牛,一会儿逐马。麦奇通常能把这些家畜赶动一丁点儿,然后带着得意洋洋的笑容回到我身边。 有一次,他竟然拦住了一辆大卡车。他拦在卡车前坐着狂叫,直到车子停下来才罢休。 麦奇认为自己很强大,所以他确实表现得很强大。  相似文献   

8.
2004年5月的一天,我在地处黔北东南角的余庆县乡下采访,像往常一样,喜欢在田间地头转悠。走在乡间的田坎上,迎面遇到一群赶场(赶集)归来的乡民。只见他们三三两两,不停地大声“啧啧”赞叹,都在集中谈论当地出了个“博士寨”的事;  相似文献   

9.
位置     
没有辉煌的光没有明媚的脸我的位置很平凡我——是一名报道员白天我的足迹在乡间的小路寻觅在绿色的军营扎根在火热的工地穿梭我找到了我的位置在人民中间夜晚寂寞为友汗水为伴笔端淌出心泉墨迹耕出心田我找到了我的位置在方寸之间位置@李振宇  相似文献   

10.
生活很象连环套,它们常常一环一环地互相牵引着。我尝试投稿的历史,始于1925至1926年间,第一个落脚点是故乡绍兴的《越铎日报》副刊。那时我是个小学教师,有些学生长得比我高,农民背后管我叫“小先生”。第一次大革命以后,《越铎日报》改为《民国日报》,我继续投稿。那是我自学写作过程中的“描红”阶段,但对我后来的生活道路,却有深远的影响。我小学时代的一位老师,在乡间属于缙绅阶级一流人物,曾在上海大东书局短期工作过——我估计他不在编辑部门。乡居无聊,1930年春节刚过,他忽发奇想,决定到上海办一种  相似文献   

11.
为了给自己搞点智力投资,今年我自费订阅了好几家新闻期刊。乡间有句俗话叫“不怕不识货,只怕货比货”,于是我就从封面、封底到内容直至印刷、装订诸方面进行了比较。我发现,《新闻知识》在众多的期刊中算上乘的。其一,认真办。每期刊物无论封面设计,题图穿插,文稿编选都不忘其宗旨,是比较切题的。她既是一册新闻理论的探讨,更是普及新闻知识的工具书,而着眼点始终顾及全国庞大的  相似文献   

12.
白刃,"国家有突出贡献话剧艺术家"。自1937年3月从菲律宾回国准备参加抗日救国算起,70多年来,白刃走过的是追逐理想的漫漫征途,奉献的是耿耿赤子心。白刃说:我本是闽南海隅一个村野顽童,在乡间念了两三年私塾。后来去南洋谋生,当学徒做工卖报,半工半读。读了几年洋学堂,这是我的全部学历。我从南洋回国参加抗日战争,到延安抗大学习,该感谢我的启蒙老师董锄平(冰如)同志。董锄平同志是1921年入党的老同志,参加过南昌起义,后来到南洋开展革命工作。他引导我参加救亡运动,树立革命的理想。抗大毕业,我被分配到山东八路军一一五师。在敌后艰苦斗争中,能够坚持下来,是与党的培养教育、广大指战员英雄行为的激励分不开的。其中,我受影响最深的是罗荣桓政委和肖华主任。他们体现出的崇高理想、顽强斗志和模范行为,对我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使我在艰难漫长的战争岁月里,能够不断克服缺点与错误思想,逐渐成长起来。  相似文献   

13.
一日之计在于晨 一年之计在于春 一生之计在于勤 一家之计在于和 一国之计在于富 ——作者题记 从1978年到1998年,这是我国大变革、大变化的二十年。也是我从四十岁到六十岁大写作、大丰收的二十年。回首一晃而过的黄金时间,在这千载难逢的大环境里,人还是我这个人,笔还是我这支笔,由  相似文献   

14.
1938年5月,二十四岁的青年诗人徐迟作为流亡文人挈妇将雏随戴望舒全家从上海逃难到香港。1942年,徐迟又从香港来到重庆。他在歌乐山的大天池旁边的一个名叫蒙子树的小村子里借住了一年时光。在这富有田园之美的很诗意的乡间,徐迟做成了自己平生颇为惬意的几件事。一是写出了一本《诗的诞生———一个美学的尝试》的诗论著作。第二件事,便是他受雅典娜女神的招引,完成了世界文学翻译的一个创举,即首次用汉语诗体的形式选译了荷马史诗之一的《伊利亚特》。他一共译了十五个片断,共七百余行,书出版时题名为《依利阿德选译》。而同时做成的第三…  相似文献   

15.
山菊花     
风霜为你梳妆枯草为你鼓掌好一个美丽的乡间女子在秋的舞台大方亮相金黄的脸庞微笑在沟夼山岗亮丽了山乡的风光生动了秋天的景象我从都市而来专程把你造访迷你灿烂的笑容闻你幽幽的芳香从你的身上我读出了生命的顽强从你的芳香中我汲取到精神的营养我的情绪被你感染心境如你一样鲜亮多想把你带回家于我的日子中绽放……山菊花@蔡同伟  相似文献   

16.
正一成也时代,败也时代。我一再说,我的前半生的沉浮,皆与时代休戚相关。时世险恶,恶梦不断;政治清明,美梦成真。1976年10月"四人帮"覆灭之后,"文革"结束,中国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我从崇明化工厂借调到县工业局读书班,由工人成了教员,境遇大有改善。但我始终有个梦,梦想重回大学,重铸辉煌,使自己的人生更有价值。这是我当年不解的情结,梦萦魂绕。然而,差不多一年多时间,看不到机遇之门。我常常独自俳徊在读书班南边的长江大堤上,望着漫无边际的江水,从冬到春,从春到秋。看着芦苇绿了,芦叶黄了,芦花白了。百废待兴的祖国啊,何时给我指明一条人生的路?到了1977年的10月,终于从各方面传来了可靠的消息:明年恢复研究生  相似文献   

17.
北京作协在郊区一家宾馆召开会议。一日晚餐后,一伙喜欢我的中、青年作家和业余作者,凑到我的房间聊天。由于我经常呆在乡间或小镇,跟大家会面的机会少,谈论的内容自然围着我来转。在赞扬我近十年有所长进和有所成绩的同时,有人对我沉重的家庭负担、居住的拥挤不堪感慨一番。由此,  相似文献   

18.
我收藏大铜章,入门也晚,也没有鲜明的主题,被行家看来是“杂乱无章”。尽管如此,我仍乐此不疲,数年来,收集到了不少国内外纪念重大历史事件与某一历史人物的大铜章,使我在玩赏中陶冶了性情,在寻觅中也增长了知识。  相似文献   

19.
仔细算来,我从事业余新闻报道已有45个年头了,退休后的6年间,我凭着对党的新闻事业无限热爱。以老有所为的精神常年奔走在乡间田野、深入到厂矿企业、机关、学校调查研究,采写新闻报道。6年间采写的300多篇新闻稿,分别被《农民日报》、《四川日报》、《四川农村日报》、《雅安日报》刊用,对汉源县两个文明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激励作用。2001年在庆祝记者节会上,再次受到了雅安市委宣传部、市新闻学会的表彰。写新闻报道,荆棘多于鲜花,确实是一个很苦很累的苦差事。但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我依然坚持不懈地写新闻报道。1999年是我…  相似文献   

20.
钻天杨架成的乡间林荫,姿情粗犷的刀郎舞会,赶着毛驴串亲的一家子,“巴扎”(集市)上出售乐器的手艺人,酷爱首饰的维吾尔族妇女……这一幅幅民族风情浓郁的照片,是1986年9月初,我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西南边缘——麦盖提拍摄的。这是一块鲜为人知的沙漠绿洲,就是今天,外乡人的足迹也是寥寥无几。为此,我荣幸地获得了“麦盖提见到的第一位新华社女记者”的赞语。从一张照片获得的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