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各级政府在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的今天,迫切需要掌握网络舆情来了解社情民意,进行科学决策。从政府产生网络舆情信息需求的内在驱动,政府网络舆情信息需求的特点、结构和类型等方面对政府网络舆情信息的需求进行了系统深入地探讨,并归纳出进行政府网络舆情信息需求分析的一般流程,包括需求调查、需求确认、需求供给、需求跟踪和需求变更几个环节。通过上述分析,旨在为网络舆情信息服务机构的工作展开提供理论依据,从而实现政府决策信息的“按需供应冶。  相似文献   

2.
李中原 《现代情报》2019,39(8):171-177
[目的/意义]高校学生网络舆情的动态监测与防控一直是高校网络安全所关注的焦点。在新媒体环境下,如何精准地预测高校学生网络舆情的发生和演化,掌握高校学生网络舆情发生的动态和规律以便对其进行有效地防控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工作。[方法/过程]为此,采用信息获取、数据清洗和信息聚类等网络舆情分析技术对高校学生网络舆情监测流程、监测方法和监测内容等予以研究。[结果/结论]结果表明以舆情信息聚类结果为基础,利用人工研判和技术手段相结合的方法可以提升对高校学生网络舆情的动态监测效率,进而可以有效地对高校学生网络舆情实施防控。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网络舆情的分析,将舆情系统映射为舆情事件网络和网民社会网络构成的超网络体系。利用网络链接分析法,就舆情事件网络、网民社会关系网络和事件—网民网络对舆情事件信息传播的机制进行系统分析,从舆情事件链接预测、网络意见领袖的传播影响、网络信息推荐方式等方面,提出了网络舆情信息传播控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网络信息的快捷性、非理性加剧了网络舆情生态的失衡与恶性发展。厘清网络舆情传播的影响因素和动态演化机理,为辅助政府相关部门防范化解舆情风险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基于信息生态视角,通过分析信息、信息人和信息环境三要素,将舆情系统划分为事件、网民、媒体和政府子系统,构建信息供需、情绪态势双重失衡环境下的系统动力学舆情演化模型,并利用Vensim PLE软件进行模拟仿真。[研究结论]结果表明:事件、网民、媒体和政府四个作用主体与网络舆情风险存在相互作用关系,在双重失衡环境下事件危害程度、网络媒体的涉利程度、网民参与约束、意见领袖作用、政府信息公开程度等因素对网络舆情风险影响程度较大。最后,从网民主体信息溯源、形成心理震慑效应、发挥主流媒体影响力、抨击处罚恶意营销媒体、强化网民媒体自我约束、加大问责监管力度防范化解舆情危机,为网络舆情治理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5.
凌晨  冯俊文  吴鹏  张善飞 《情报科学》2019,37(9):145-152
【目的/意义】面向高校网络舆情应急管理需求,以网民群体负面情感的测量作为基点,预测网络舆情演变 的路径和态势,进而支持突发事件应急响应策略的制定【方法/过程】基于SOAR(State,Operator and Result)模型和 情境危机传播理论,设计高校网络舆情网民群体决策模型,包括工作记忆、长期记忆、决策过程等模块。结合典型 高校网络舆情案例进行建模仿真,通过真实案例数据和实验数据的对比验证模型的有效性。【结果/结论】实证结果 表明,基于网民群体决策行为规则的建模,可以分析和预测在不同网络舆情阶段、不同应急响应措施下网民群体的 行为决策规律,从而为高校网络舆情应急管理提出有效的方法和模型。  相似文献   

6.
在网络舆情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网络社群的舆情体系。对网络社群内和网络社群间的舆情演化机制进行了分析,并就网络舆情热点信息和网民行为协同演化进行了讨论,提出了网络社群的舆情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7.
分析网民在舆情形成、传播、接受和评判环节选择性发布、协同过滤、被动性接纳、个人发挥等行为,可较好解释网民如何促成了网络舆情片面化呈现.为避免网络舆情片面化呈现,需引导和影响网民行为,而多维度呈现信息、设置舆情专题平台、鼓励舆情多元化、权威力量介入网络等是改变网民行为进而避免网络舆情片面化呈现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用仿真方法对网络舆情演化机理进行推演分析已成为当前网络舆情研究的一个热点。引入影响模型,基于实证调查设定网民个体属性与交互行为参数,通过仿真方法考察网民个体行为在网络舆情传播过程中的作用,重点研究了传播内容以及网民个体属性对舆情演化传播的影响。测试表明该模型能够很好的契合和解释网络舆情传播演化过程的实际规律与现象,为进一步使用仿真方法研究网络舆情演化与传播模式提供了个体行为建模基础。  相似文献   

9.
杨威  张秋波  兰月新  师喆 《现代情报》2015,35(4):145-149,158
随着互联网普及率的升高,网络拓宽了传媒渠道并打破了信息中心辐射、单向流通的格局,因此,更具活力的网络舆情在社会舆情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本文对网络舆情的制造与传播主体网民进行探究,通过数据分析研究网民群体的规模和属性对网络舆情传播规律产生的驱动影响,分析阐述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支撑对策,为网络监管部门决策也提供依据,营造和谐健康的网络舆情环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意义】非常规突发事件的爆发会带动舆论信息的传播,本文旨在揭示网络舆情驱动下突发事件的演化机理,为有关部门及时采取应急救援活动、有效控制舆情蔓延提供依据。【方法/过程】运用知识元表示法描述突发事件的情景状态、应急活动、孕灾环境和承灾体四种要素,构建基于动态贝叶斯网络的情景推演模型,并以沈阳非洲猪瘟事件为例,建立网络舆情驱动下突发事件情景网络结构,通过动态贝叶斯网络直观呈现情景演化过程。【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情景推演模型在时间推理与事件发展的顺序上与突发事件演化过程基本一致,通过应急活动扰动分析,证实知识元表示和动态贝叶斯网络方法的有效性,为舆情引导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该文通过对基于客户行为(behaviour-based price,BBP)的动态定价模型的发展的理论探讨,试图对理性条件下的BBP定价行为进行解释,假设消费者为需求弹性存在较大差异的三种类型,改进了弗登伯格(Fudengberg)、范里安(Varian)等人的一个与现实相悖的BBP定价模型,提出:只要消费者的需求差异足够大,即使消费者充分理性,那么BBP定价方式一定会给企业带来额外的利益。  相似文献   

12.
余官胜  王睿 《软科学》2011,25(4):36-39,75
以五种社会保险参与率为例,利用省际动态面板数据对社会保障参与如何影响居民消费需求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当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时,社会保障参与率的提高会降低居民消费需求;只有当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时,社会保障参与率的提高才能促进居民消费需求的增加。基于实证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需求约束下的产业创新动态系统进化博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创新是连接国家创新和企业创新的桥梁,具有重要意义。在需求约束下,创新策略的收益会随着采用者数目的增加而减少。基于复制动态机制建立了产业创新复制动态系统的进化博弈模型,研究了在需求约束下产业创新复制动态系统的进化稳定性质。模型结论显示,产业中首家企业采用创新策略的得益是产业创新成功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4.
分析高校图书馆面向企业开展信息服务的实践成果,以及企业信息需求对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的影响。指出企业信息需求与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之间存在动态关联性,这种动态关联性有助于加强企业信息建设,推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社会化,深化信息服务效果。  相似文献   

15.
架子队经证实是一种适合我国目前高速铁路建设高要求的新型施工组织模式,较之传统的劳务分包模式在工程质量、安全、劳务人员管理等方面更加可控。但劳务公司无法提供充足的优质劳务成为其发展和推广的瓶颈。本文通过对施工企业、劳务公司、地方政府这三个劳务供求的主要利益相关方能否实现合作共赢进行动态博弈分析。最后得出结论:三者的利益是互相促进的,只要信息流转顺畅便可以形成稳定的合作关系,并提出一些具体的操作建议。  相似文献   

16.
拥挤道路使用收费的研究进展和实践难题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拥挤道路使用收费是现代城市交通管理的有效措施之一,它可以引导 和调节交通流量,达到缓解城市交通拥挤的目的,同时也增加了城市的财政收入;但是,拥 挤道路使用收费在实践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本文综述了拥挤道路使用收费的发展过程 ,包括它的经济学原理、理论研究进展、实践效果和社会反响等,还从社会福利角度分析了 收费收入的再分配问题,对正确使用收费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7.
孙林辉  孙林岩  李晓宏  高杰 《软科学》2009,23(10):128-132
综合考虑销售期的大型零售商和小型零售商销售特征,基于大小型零售商阶段性调货时所得收益函数,建立大型零售商与周边小型零售商多阶段动态协调调货模型。模型分析得出:调货前期各零售商的销售信息更新对其最优调货价格和调货量均有影响,且零售商间动态协调调货行为存在纯纳什均衡。数值分析表明:协调调货行为将降低零售商销售风险,增加其期望收益,而协调调货量与调货价格并不具有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8.
基于信息认知和价值感知的需求结构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需求及隐性需求的内涵,指出需求实体对象的基本组成元素是知识元素和价值元素,并从客户的信息认知和价值感知两个视角,对信息认知与需求知识元素的关系模型和价值感知与需求价值元素的关系模型进行了论述,归纳出需求实体对象元素识别的两条路径,即基于需求链的需求知识元素识别和基于价值链的需求价值元素识别。  相似文献   

19.
基于城市水资源需求场理论,选取2002—2013年浙江省32个城市定量计算了不同类型城市“水(需求)场”强度,绘制“水场”强度等值线图、“水场”强度演化趋势、“水场”方向分布图,并对城市“水场”强度时空演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 浙江省城市“水场”强度呈现东北强、西南弱的空间格局,城市规模等级越高,形成“水场”强度越强,对水资源的吸引、对周围一定区域的影响范围和强度越大;随着时间演变,研究区城市“水场”强度呈现增强趋势;② 产业结构调整和政府引导对城市“水场”强度演化有重要影响;③ 经济是浙江县级市尺度下城市“水场”强度动态变化的重要驱动力,该尺度下城市“水场”强度宏观分布受地形、水系、降水量等自然条件影响,局部中、微观分布受政策、经济、人口等社会因素显著影响;④ 不考虑“水场”各向异性时,综合各类型城市“水场”强度演变能较好地指示城市及其经济、人口发展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20.
采用动态演化博弈方法分析得出市场需求规模达到某一临界值时技术创新得以实现。将这一思想引入产品内分工背景下全球产业链中,得出产业链各个环节也存在需求规模临界点。尤其通过本土需求规模构建一条基于我国产业发展需求的价值链,培育我国高技术产业、增强产业链对外界反应的弹性,从而提高我国技术创新能力,高技术行业的统计数据验证了以上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