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冠词用法 冠词是一种不能单独使用的虚词,它有两种形式:1.不定冠词:不定冠词a(an)用在单数名词前,表示泛指,说明其名称或种类,有“一(个,一本……)”的意思。2.定冠词:定冠词the用在各类名词前,表示特指,有“这”,“那”的意思。  相似文献   

2.
古汉语中的排他句大致有五种格式。一、表示某事非某人不能做,常常使用“非……莫(无)……”的格式。“非”是否定副词,后面跟着某人(或某物)的名称;“莫”或“无”是无定代词,意思是“没有人”:“”是语气助词.表示肯定和强调的语气。  相似文献   

3.
“N而V”中之“而”异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认为,“N而V,C”句中的“而”有“如果”的意思.本文以替换和层次分析等方式考察,发现。而”并无。如果”的意思;“而”应是连接N,V,其探层仍是表示两种性质或行为的联系,“而”有突出V和取消N,V独立性的作用;所由构成的“N而V”格式,大都用于叙述一般性现象或事理,具有极浓的书面语体色彩。  相似文献   

4.
本题是考查与get搭配的短语动词。选A或B显然不对。getin是“进入”、“到达”、“收获”的意思:getover是“越过”、“走过”、“恢复”等意思。不少考生没看请上下文,便选了C.因为他们熟悉getalongwith是“与……相处”的意思。其实.正确答案为D。gettogether是“聚集”、“聚会”的意思。  相似文献   

5.
能否让括号表示选择的意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认为,括号主要是表示文中注释前部分或补充说明等。但是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用法:“各种装备10多万台(套)”,作为学生的礼(奖)品”。其中的“台(套)”等可记为“A(B)”,它表示的是选择的意思。B可以是几十选择项(详2),“A(B)”至少有两十类型:  相似文献   

6.
第一章测量教学目标的描述1.长度测量和单位:A.识记:(1)描述测量在生活、生产、科学技术及物理学习中的重要性。(2)说明长度测量的意思,写出长度单位的定义,能描述国际单位制的意思。(3)确认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米”,写出“米”的符号。  相似文献   

7.
这三个词在形式上颇有相似之处,但用法各异,往往容易出错。一、sometime是一个词组,可作名词或副词用,表示“一段时间”“若干时间”。例如:1.Ihavebeenwaitingsometime.我已等了一些时候。2.Thefarmerleftforhomesometimeago.农夫若干时间前动身回家了。二、sometime作副词用时,表示某个不确切的时间,有“于某时”“在某一时间”等意思。例如:3.IsawhimsometimeinMay.我五月份见过他。4.Itwassometimelastsummer.那是去年夏天某个时候。另外,sometime还可以作形容词,有“以前”、“从前”的意思。例如:5.Zhang…  相似文献   

8.
公穆宝 《英语辅导》2001,(11):12-12
在英语口语中,不同场合一个词汇有许多种用法,如多义词语“Allright”,一些英汉词典将其解释为“好、行、对、同意、没关系”等意思,其实它也可以表示“安全”、“的确”、“正是”等意思。这些意思都是说明说话者的肯定态度的。有时它也可以用于强调、转折和讽刺的场合,表示说话者的恼怒、连接或否定等的不同语气。  相似文献   

9.
袁昌仁 《云南教育》2004,(31):28-29
教学《狼牙山五壮士》(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我是这样预设的:1.从课题入手,让学生从词典中查出“壮士”的意思;2.自读课文.小组合作探究:课文从哪些方面写五位战士的“豪壮”和“勇敢”;3.找出最让自己感动的语句相互交流,背诵积累。我满以为这样预设不错,谁知在第一节课上就出了岔子.学生七嘴八舌地说.“壮”除了表示“壮士”的意思之外,还有“壮丽、壮心、壮志、壮举、壮怀、壮烈”等许多意思,简直滔滔不绝.大有江河决堤之势。面对学生不按教学“预设”路子走的情况,我先是一惊,随之修订原“预设”,决定把学生冒出的与“预设”不符的思路生成为有用的教学资源。  相似文献   

10.
1.accept receive (收到,接受) 这两个词都表示“收到,接受”的意思,但accept表示主观上的“收到、接受”,而receive表示客观上的“收到、接受”。例如: 1)I accepted the invitation.我收到了请帖。(准备去) 2)I received an invitation.我收到一张请帖。(去不去还不一定) 3)He received the girt,but he didn't accept it. 他接到礼物,但他没有收下。  相似文献   

11.
这两个短语都有“在树上”的意思。in表示“在某范围内”,说鸟、猴子、松鼠、猫等隐藏于树叶之中,用in the tree。如:Is there a cat in the tree?树上有猫吗?Look!Some monkeys are playing in the tree.看!一些猴子在树上玩。on的意思是“在某物之上”(表示接触),如果说.苹果、香蕉、梨等长在树上,则用on the treeo如:There are many apples on the tree.树上有许多苹果。  相似文献   

12.
1.Whatsyourphonenumber?(L.29)(你的电话号码是多少?)此句中phone是名词,意思是“电话”,用作定语,修饰number。number是可数名词,意为“号码”,其前加定语,表示“……号码”。例如:faxnumber(传真号码);roomnumber(房间号码);IDnumber(身份证号码)。2.Illtakeit.(L.30)(我将带走[没收]它。)take的意思是“拿,取”,在本句中意为“拿走”,即“没收”的意思。另外,take是指从这里把某人或某物“带走”或“拿走”。而bring是指从别处把某人或某物“带来”或“拿来”。例如:Pleasebringyourbooks.(请把你的书带来。)3.Askthatmanoverthere.…  相似文献   

13.
张凯 《学语文》2005,(4):37-37
人教版初中语文(实验本)八年级下册收录了范仲淹的千古名篇《岳阳楼记》。但对“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句中“或”的解释却不尽人意。文中把“或异二者之为”解释为“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或。近于‘或许’‘也许’的意思。表委婉口气。”笔者认为.“或”不当作“或许”来讲。而应释为“常常”。  相似文献   

14.
全等三角形是平面几何的重要内容,在相似形和国中也有极其重要的应用.要学好手面几何,首先要学好全等三角形.学习时同学们注意抓住以下几点:一、要深刻理解“全等”的含义.义务教材初中《几何》第二册P20明确指出:“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叫全等形”.这句话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指两个图形的形状相似三是指两个图形的大小相等.“全等”的符号“丝”也形象地说明了这两层意思.几何中等于“一”表表示两个图形大小相等,符号“。”表示图形形状相似,同学们以后会知道,这是“相似于”的意思.二、要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公理.三角形…  相似文献   

15.
智子疑邻(原文略)一、解题:1.什么叫寓言?有何特点?2.“三则”的则是什么意思?3.“智子”的意思是:———(选一句填入)a、聪明的小孩子b、聪明的儿子c、儿子真聪明d、认为自己的儿子聪明二、理解课文:1、“不筑,必将有盗”意思是:(类型不符)  相似文献   

16.
标题隐含     
杨亚玲 《语文知识》2004,(11):30-31
有些章的标题往往含有超出字面的意义。如“名茶制作”其实是“怎样制作名茶,制作名茶的方法”的意思,“我写小说”是“我写小说的情况(感想、体会)”或“我是怎样写小说的”之类的意思。这种标题中含有超出字面意义的现象就是标题隐含。  相似文献   

17.
在中学英语课本中,表示“穿戴”的词(组)有:puton,pullon,tryon,haveon,wear,dress,fit...on,(be)in等。它们尽管都有“穿戴”的意思,但意义和用法都不尽相同。区别在哪里呢?一、表示“穿戴”动作的有:puton,pullon,tryon,fit...on等。1.puton意为“穿上,戴上”。其宾语是衣帽、鞋袜、手套或眼镜等物。on为副词。puton的反义词是takeoff。例如:Itsverycoldoutside.Betterputonmoreclothes.外面很冷,最好多穿点衣服。Theoldprofessorputonhisglassesandbegantoreadabook.老教授戴上眼镜,开始看起书来。…  相似文献   

18.
电子邮件符号@的来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前,@符号在英文中曾含有两种意思,即“在”或“单价”,它的前一种意思的发音类似于英文a,于是就往往被作为“在”的代名词来使用.“明天早晨在学校等”的那张英文便条就成了“wainyou@schoolmoring”的模样.除了a外,又有each的含义,...  相似文献   

19.
一般认为,“N而V,C”句中的“而”有“如果”的意思。本文以替换和层次分析等方式考察,发现“而”并无“如果”的意思;“而”应是连接N、V,其深层仍是表示两种性质或行为的联系;“而”有突出V和取消N、V独立性的作用;所由构成的“N而V”格式,大都用于叙述一般性现象或事理,具有极浓的书面语体色彩。  相似文献   

20.
朱细英 《江西教育》2004,(15):69-69
抓“题眼”进行突破..“题眼”。是指题目中具有丰富内涵的字眼引导学生抓住这些字眼进行质疑,必然会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探究心理。如教学人教版(以下同)第十一册《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时,可抓住“壮”字切入:看到这个“壮”字.你有什么疑问?霎时.教室里沸腾了。将其理顺后,按难易可概括为五个问题:(1)“壮”是什么意思?(2)什么样的人可称作“壮士”?(3)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