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对池州市石灰岩分布区茶园土壤性质进行了分析,依照《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修订案)》,将该区土壤分成淋溶土纲和富铁土钠和雏形土土纲。从而解决了石灰岩分布区土壤种茶的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皖南歙县、黟县、休宁、祁门等地有代表性茶园进行采样分析,研究了茶园土壤硒与茶叶硒的相关性及理化性质等因素对茶叶硒富集的影响.结果表明:皖南茶园土壤硒(全硒)与茶叶硒(全硒)呈正相关,随着土壤硒含量的增加,茶叶硒含量也有明显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全氮、磷、钾及pH值等均对茶叶硒富集存在明显的影响,即茶树对土壤硒的吸收利用率有着重要的影响.本研究结果可为天然富硒茶叶的开发和皖南富硒土壤资源的利用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与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武夷山进行实地考察,选取了竹林(坳头),杉木林(桐木关西侧),茶园(挂墩)3个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剖面,并通过室内理化分析实验,测定剖面土壤的有机质总量、全氮含量及其机械组成,研究土地利用方式对其土壤养分的影响.通过实地考察和室内理化分析实验,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竹林、杉木林和茶园的土壤机械组成以壤质土为主;(2)茶园、杉木林、竹林的土壤黏粒含量差别不大;(3)在A层中,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质含量大小顺序为竹林〉茶园〉杉木林;而在B层中,土壤有机含量大小顺序为竹林〉杉木林〉茶园;(4)在A层中,不同土地利用下土壤全氮含量大小顺序为竹林〉茶园〉杉木林;而在B层中,土壤全氮含量大小顺序为竹林〉杉木林〉茶园;(5)土地利用方式影响着土壤的养分含量,不同的土地利用对土壤养分有着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采用去离子水浸提茶园土壤、松林土壤、空荒地土壤,获提取液,用浸提液处理白菜种子,进行土壤酶活力测定及白菜种子萌发实验,结果表明土壤酶活力与土壤类型相关,松林土壤提取液和茶园土壤提取液对白菜种子发芽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山地土壤植茶后,随着植茶年限的增加,茶园土壤pH有酸化趋势,取植茶龄不同茶园土壤,测定pH,用去离子水浸提处理白菜种子,萌发实验结果显示,影响种子萌发的化感物质在不同pH值土壤中的浸出率不同,在pH值4.5-5.0之间化感物质浸出率高,随着pH值的上升或下降,化感物质浸出率有一定幅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漳州华安县沙建镇试验茶园施用漳州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制成的有机肥前后的土壤中的Cu、Zn、Pb、Cr、Cd、Hg等重金属含量的变化,研究其对茶园土壤的影响;并根据土壤环境质量标准,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Nemerow污染指数法对污染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研究化学肥料和有机肥处理条件下,茶园酸性土壤细菌和古菌群落结构,以及氮素转化相关功能酶基因丰度的时间变化规律。创新要点:研究肥料、土壤温度及土壤含水量对茶园酸性土壤细菌和古菌群落结构,以及氮素转化相关功能酶基因丰度的影响。研究方法:应用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T-RFLP)技术分析茶园酸性土壤中细菌和古菌群落结构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研究茶园酸性土壤细菌、古菌、硝化作用功能酶基因(细菌和古菌amoA基因)和细菌反硝化作用功能酶基因(narG、nirK、nirS和nosZ基因)丰度的时间变化规律。重要结论:茶园土壤细菌和古菌群落结构受到肥料的影响,并随着取样时间有显著的变化。细菌、古菌和古菌的amoA基因的丰度在7月份最小,而细菌的amoA基因和反硝化作用功能酶基因(除nirK基因)的丰度在9月份最小。有机肥处理增加了细菌、古菌和氮素转化相关功能酶基因的丰度,但化学肥料的施用对菌群及功能酶基因丰度的影响较小。土壤温度显著影响了土壤细菌和古菌的群落结构。土壤含水量与细菌反硝化作用功能酶基因有显著的相关性。土壤有机碳含量与细菌、古菌及功能酶基因丰度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成土母质是影响土壤有效硅水平的主要因素,不同母质发育的水稻土有效硅平均含量顺序为:黄土性古河湖相沉积物>近代黄泛>淮河冲积>石灰岩>湖积物>下蜀黄土>长江冲积>紫色砂页岩和第四纪红土>板页岩和酸性结晶岩。土壤pH值和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土壤有效硅呈极显著正相关。安徽省水稻土有效硅含量不同地区差异很大,淮北平原>江淮丘陵岗地>沿江平原>皖西山地>皖南丘陵山地.  相似文献   

8.
不同肥料处理下茶园土壤细菌和古菌群落的时间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目的:研究化学肥料和有机肥处理条件下,茶园酸性土壤细菌和古菌群落结构,以及氮素转化相关功能酶基因丰度的时间变化规律。 创新要点:研究肥料、土壤温度及土壤含水量对茶园酸性土壤细菌和古菌群落结构,以及氮素转化相关功能酶基因丰度的影响。 研究方法:应用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T-RFLP)技术分析茶园酸性土壤中细菌和古菌群落结构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研究茶园酸性土壤细菌、古菌、硝化作用功能酶基因(细菌和古菌amod基因)和细菌反硝化作用功能酶基因(narG、nirK、nirS和nosZ基因)丰度的时间变化规律。 重要结论:茶园土壤细菌和古菌群落结构受到肥料的影响,并随着取样时间有显著的变化。细菌、古菌和古菌的amoA基因的丰度在7月份最小,而细菌的amoA基因和反硝化作用功能酶基因(除nirK基因)的丰度在9月份最小。有机肥处理增加了细菌、古菌和氮素转化相关功能酶基因的丰度,但化学肥料的施用对菌群及功能酶基因丰度的影响较小。土壤温度显著影响了土壤细菌和古菌的群落结构。土壤含水量与细菌反硝化作用功能酶基因有显著的相关性。土壤有机碳含量与细菌、古菌及功能酶基因丰度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测试了宁德市茶园土壤中13种重金属的含量,并研究其分布特征,采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对宁德市茶园土壤重金属污染环境质量和土壤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在宁德市茶园土壤重金属污染单项评价中,平均值均未超标,但个别因子最大值超过1.0,为超标;在土壤重金属污染综合评价中属清洁,即茶园的土壤质量安全,但个别样点接近或略微超出警戒限,应引起必要重视.  相似文献   

10.
以灭菌茶园土壤施入混合菌肥,探讨茶叶专用菌肥微生物在不同土壤环境中存活状况、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菌肥细菌生长适宜的土壤环境条件是土壤含水量为20-25%,土壤温度为25℃,pH4左右的酸性土壤石灰添加量为0.4-0.8%(约土壤pH6.6-7.3)为宜;制约菌肥放线菌在土壤中生长繁殖因素主要为土壤pH和含水量,以土壤pH6.6-7.3,含水量为15-20%为宜.土壤环境因素对菌肥真菌生长的影响大小排序依次为pH、水分和温度,酸性土壤最有利于真菌的生长繁殖.  相似文献   

11.
实地考察武夷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并进行土壤采样,对其水热条件大致相当、地形坡度相似,母岩母质相同的先锋岭、桐木关西侧、挂墩三个样地的土壤剖面A层的土壤有机质、土壤酸性、土壤黏性进行比较.研究表明:常绿阔叶林下的土壤A层的有机质含量最高,针叶林其次,茶园最低;茶园土壤中的酸性最强,针叶林其次,常绿阔叶林最低;常绿阔叶林下的土壤黏性最强,针叶林其次,茶园最弱.  相似文献   

12.
贵州湄潭茶产区土壤中残留六六六、滴滴涕的检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气相色谱法对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6个茶园产区土壤中有机氯农药六六六、滴滴涕的残留进行了分析。其结果表明,茶园产区一、二、四、五、六的土壤样品均未检测出六六六和滴滴涕的存在,而在茶园产区三土壤样品检测出六六六,残留量小于0.05mg/kg。分析结果表明6个产区的土壤品质较好,能保证茶叶质量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
选择休屯盆地低山典型茶园,采用5点采样法采集土壤样品,对其有机质、pH和速效N、P进行测定,就不同植茶年对土壤有机质、pH值的时空影响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植茶龄36、53年的茶园土壤有机质较对照组(23.64±4.229g.kg-1)高,植茶龄25年的有机质含量(13.53±8.640g.kg-1)低;速效N、速效...  相似文献   

14.
茶树是耐荫喜阳的多年生叶用作物,水是决定茶树新陈代谢强度和方向的一个重要限制因素。本文主要从土壤种类、气象条件及栽培措施三个方面讨论了茶园土壤中的水分变化。提出了栽培茶树的适宜外界条件。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天台山八种植被下土壤中的肥力因素: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及PH值。并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对八种植被土壤的上述指标进行了综合比较,八种植被土壤肥力的相似顺序为:七子花土壤茶园土壤>竹林土壤>柳杉土壤>金钱松土壤>日本花柏土壤>黄山松土壤>云锦=杜鹃土壤。  相似文献   

16.
除草剂药效发挥很大程度上受环境条件影响,环境条件包括温度、水分(包括降雨、湿气、雾、露)、风、辐射、pH值、营养平衡与营养水平等.土壤处理除草剂草剂的药效主要受土壤因素(土壤质地、有机质含量、含水量、PH值、微生物活动)的影响,其次是温度、风、光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7.
以青藏高原的腹地区域-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土壤发生过程为例,探讨了地学因素对高海拔地形区地域成土作用的影响及高海拔地形区地域土壤形成与发育的特殊性,提出了高原地形区的地势、母质、水文地质等地学因素对土壤形成和发育的影响与作用远远超过其他因素.表现为极具特色的土壤形成发育过程特征:地貌类型简单造成土壤类型单一化;成土母质深刻地影响着土壤的形成和发育;土壤发育受第四纪冰川影响明显,成土年龄短;新构造运动是控制土壤分布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采集六安金寨县响洪甸山区茶园2个土壤样品,运用原子吸收和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17种微量、常量元素的含量情况。结果表明,响洪甸山区茶园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含量丰富,Fe,Mn,Mg和Ca等有益元素含量多。  相似文献   

19.
镍(Ni)既是动物及部分植物的必须微量营养元素之一,但摄取过量也可致癌。通过检测安溪县茶园土壤的理化性质、营养元素、土壤全镍、有效态镍、茶叶镍含量等,分析茶园镍的来源以及镍在土壤-植物之间的迁移情况,为进一步采取防治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柠檬酸和草酸对茶园土壤中铅的化学形态的影响,采集无污染茶园土壤,喷施180mg/kg的硝酸铅,平衡后再添加不同浓度的柠檬酸或者草酸,分析土壤中水溶性铅和交换态铅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一定浓度的柠檬酸或者草酸对于土壤中水溶态铅和交换态铅的含量有降低作用,其效果与酸的类型和浓度有关.草酸对于土壤中有效性形态铅的降低作用优于柠檬酸,输入酸对于水溶态铅的降低作用强于对交换态铅的降低.当酸浓度达到0.2mmol/kg时,其降低作用最佳,之后随着输入酸浓度的升高,反而会增加土壤中有效性形态铅的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