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车星辰 《精武》2010,(5):38-39
在武术界,由宋氏形意拳开派宗师宋世荣先生首传于世的武学秘典——《内功四经》,曾使多少武林人士无限神往而遐思联翩……  相似文献   

2.
胡伟容 《武当》2006,(8):13-14
太极拳是内家拳,而内家拳讲究内功修炼,因此,没有内功就称不上太极拳。笔者上世纪80年代拜广东省武术家、中华武林百杰之一王华新为师,20多年来潜心修炼太极内功,一有所悟得即笔之于纸,以期毋忘。笔者深知脊髓?化功对于练好太极拳之重要性,经过数年实践,从“身知”中悟到腰脊在  相似文献   

3.
刘治良 《精武》2009,(9):62-62
形意拳与太极拳作为实用性较强的内功拳法流传了数百年,其间高手辈出,不论养生长寿,还是技击抗敌,都为武林留下了诸多佳话。我们今天接触到的李氏形意太极拳功法就是融会贯通了这两种拳法,通过武林盛誉的传奇武术家“东北神力王”李春苓先生的演练、研究、创编而来的,为内功拳法之精华,堪称真功实力!  相似文献   

4.
漫话五行捶     
杜子宇 《武当》2011,(9):14-16
五行捶是李派太极拳的集中代表,也是李瑞东先师的代表作。五行捶响誉武林,名录典籍,成为李派太极拳弘扬较广的拳法之一。本文在此谈谈笔者修炼五行捶的感想:一、文化理性太极拳内功太极拳,借拳练内功,拳显法于外,功运化于内,而拳功之本的文化哲理更隐于秘。故说"学拳容易攻理难"。传统太极拳的文化底蕴、造化机理恰恰是指导文修  相似文献   

5.
刘庆邦 《精武》2003,(1):60-60
中华武术讲求“内外兼修”。外,即练习各种拳械;内,即修炼内功(气功)。纵观历代武林宗师,莫不是内外皆精者。  相似文献   

6.
车星辰 《武当》2008,(6):54-55
形意拳自清末“神拳”李能然(李洛能)在晋冀两地广传后,便分为山西、河北两大派系。山西派以车毅斋、宋世荣、宋世德为代表,河北派以郭云深、刘奇兰、白西园为代表。在山西派形意拳中,宋世荣、宋世德所创传的宋氏形意拳,以其内功精深、发劲独特、盘根冲空的独特魅力而雄秀拳界,享誉武林。  相似文献   

7.
傅仁东 《精武》2010,(5):4-6
内功为功夫之本。只有真正注重修炼内功的内家拳传习者,功夫才能在日积月累的过程中奋进,并由量变达到质变,即所谓的"变化气质"。各有灵苗各自探,沈阳武术名家傅仁东先生对内功的研究与修炼,完全不靠孤本秘笈和一鳞半爪的道听途说,而是从内外兼修的实践中找突破口,这才显出他发覆传统武术的本领。前人有言:"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我认为傅先生内功说的魅力,可以说就在一个形而上的"道"字上。因为武术在最高层次上是共通的,当一个武术家以自己的方式进入了"道"这个层次,为尚武精神创造出了新的表述,他便是在真正意义上推进了我们的传统武术。  相似文献   

8.
本书介绍 我们以往常见的中文魔术书大部分是属于入门级的读物,能够进一步提升"内功"和"专业水准"的书籍比较缺乏,《终极娱乐(Maximum Entertainment)》算是能够表述后一种内容的书。它的封底是这么说的:"本书里一个魔术也没有,但充满了秘密!"这些秘密,指的就是"内功"和"专业水准",这是别人偷不走、就算偷走也没关系的秘密。除了让表演成功的原则,这本书还包括了说话的技巧、搞笑招数、舞台姿势、  相似文献   

9.
形意拳自清末"神拳"李能然(李洛能)在晋冀两地广传后,便分为山西、河北两大派系。山西派以车毅斋、宋世荣、宋世德为代表;河北派以郭云深、刘奇兰、白西园为代表。在山西派形意拳中,宋世荣、宋世德所创传的"宋氏形意拳",以其内功精深、发劲独特、盘根冲空的独特魅力而雄秀拳界,享誉武林。宋世荣、宋世德昆仲为"宋氏形意拳"的开派宗师,即武界所称老  相似文献   

10.
月朗禅师是我国近代史上佛教界的一位名僧,同时也是武术界的高手。禅师幼年因家贫失学,不识文字,然悟性极高。出家后,他晚习禅、朝练武,仅仅三年,便深得禅学气功法要领和少林拳法——五形拳和佛门内功“一指禅”。 四十年代初,日寇侵我中华,横行霸道。有些所谓佛教中人、武林人士,向侵略者投怀  相似文献   

11.
《武当》2001,(5):70-70
由武林人称“神腿大侠”梁山派掌门人、全国十佳武术教练宋义祥先生著的《梁山功夫》一书,通俗易懂,图文并茂,集轻功、内功、散打于一体,每日练习半个小时就可以在短时间内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宋义祥先生是与杜心武、霍元甲、李小龙、蔡龙云等十二位从康熙十五年至今运用传统武术击败外国大力士史料较全的十二位武术家之一)。  相似文献   

12.
《精武》2010,(5):6-8
一、深圳读者来信、来电问:傅先生,看到您的《太极拳内功心法之研究》,读后余味犹存,总有爱不释手之感,练太极拳须经三个阶段十层功夫,确实为我们练太极拳指出了明确功法方向,请问如何能练成"劲整"呢?呼吸是否应是正常的自然呼吸?"松"和"静"是什么关系?  相似文献   

13.
顾新法 《精武》2011,(1):26-27
太极拳属于武术中的内家拳,是一门身心俱练、内外兼修的功夫。现在太极拳普及,很多人将大量时间用于动作的"划道",水平在"太极操"上徘徊;有些人追求气感,却不得要领,殊不知,气为帅,血为母,通道不畅,内气无法在体内循环,气滞血淤,久练会对身体产生伤害。毫无疑问,只要运动,机体就能得到锻炼。但是,要想健康必须训练得法。要想得到太极真谛,必须练内功,太极内功是太极拳的精髓。  相似文献   

14.
话说东北边城吉林延吉城中,“风雪大侠”李虎恩近来日子殊为难过。这李大侠自幼资质聪慧,悟性过人,早年投名师、拜高人,乃江湖“三宗十二派”中“学院派”的正宗传人,如今人到中年,更是内功精纯,已达化境。自出道以来,李大侠身经百战,声名显赫,在江湖上首倡“352”剑阵,曾在数年前横扫武林,轰动一时,被江湖人称为“风雪大侠”。殊  相似文献   

15.
张方 《精武》2010,(5):63-63
戴隆邦当年修订心意拳时,除了将内功发劲的方法做了深化提高外,还创立了"三拳"和"五行拳",可以说如果没有这几把拳,戴家心意拳开宗立派就难以让人信服。近代研究学者对于"三拳"和"五行拳"的出处源流虽经多方探讨,但终是一头雾水。笔者已写过关于"三拳"的源流考证文章,可以确定"钻"、"剪"二拳是古传心意拳式的变化衍生,今再就"五行拳"的起源做一探究,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6.
张奇 《武当》2013,(3):50-50
武当武术最突出的特点是外显金锋,内藏丹道。外显金锋,即是武当形意、太极、八卦、武当剑、八卦枪、祖师杆等武当功艺,而内基础性丹道即是金丹大道。武术修炼分内功与外功,炼精气神为内功,也叫丹功,练套路架子为外功。内功与外功同等重要,内功靠外功护持,外功靠内功滋养。有外功而无内功相助,外功即成为空架子。许多习武之人不明白这一点,特别是年轻人刚入门,习武只练外武而不练内功,不但功夫不上进,许多人还练出了一身病来。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人与事,有不少人练一辈子武术,而五六十岁就死了,大多死于六七十岁,死于心脏病、脑血栓、糖尿病、癌症的人很多,与不练武术的平常人没有什么区别,还不如许多老农民、老工人活得长。不练功活八九十岁,练功人只活六七十岁,是什么原因呢?是不懂养生之道,没练内丹功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太极屁话     
最近肚胀,总想放个屁,看了《精武》杂志2008年第8期中《武林屁话》一文,酒后无德,随之续后,也就来了屁,强忍而难,也就放了个屁。诸君观后,希望权当放屁,切莫当真!从何屁起,既然是续《武林屁话》之屁,也从武林开始。武林太大,不好全屁,思之再三,先屁太极。  相似文献   

18.
李康 《武当》2005,(8):18-19
张恩彤先生自幼喜武,后随王芗斋先生专攻大成拳,惟一惟精,艺业惊人,是王芗斋先生门下功力最深厚、劲力最纯正的弟子。他一生业绩颇多,战绩辉煌,可是因为他弟子较少,且成名弟子另有术业,不事宣传,故世人多闻张先生大名而少知其事,在目前少之又少的记载中又有不少讹传。笔者自幼好道,崇侠尚文,为探索武道合一之旨而随明师习内功拳。亦随王选杰、李荣玉(常志朗先生衣钵弟子)二师习大成拳,曾多次闻二师讲述张恩彤事迹,仅就所闻志之,以飨同道,并借以纪念这位德高艺深的武林英杰。  相似文献   

19.
太极拳内功修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秒丰 《武当》2005,(3):22-23
俗话说,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太极拳作为内家拳的典型代表,是非常注重内功训练的。太极拳是功招合一的技艺,没有肢体运动不成拳。但没有内功的太极拳,亦不过是肢体的运动而己。 为使太极拳爱好者求得内功真技,就丹道之内容与太极拳内功修炼的关系,笔者根据师传的姚馥  相似文献   

20.
陈宗剑 《武当》2011,(8):14-15
太极拳是内外兼修,以内为主的拳术。太极内功和技击懂劲是太极拳的核心。理论和经验告诉我们,无论练拳的目的是健身还是技击,太极内功都是根本所在。而太极内功最客观的东西就是内气。内气是健身的瑰宝,是太极拳数百年来长盛不衰的重要原因。打太极拳健身如果不修炼太极内功,不练出内气,那就不如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