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英国侵略军于1841年强占香港前,义律曾发布公告,诡称“他和中国钦差大臣(琦善)已经签订了初步协定”。协定内容包括“香港本岛及港口割让与英王”等内容。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穿鼻草约》。此后,中外许多关于鸦片战争的著作和论文都沿袭此说,认定琦善与义律签订《穿鼻草约》,答应将香港割让给英国。其实,《穿鼻草约》是地地道道的讹诈,实属莫须有。 全面考察义律与琦善在广州附近谈判的整个过程,所谓“穿鼻草约”问题便真象大白。 琦善与义律的谈判,是从1840年11月底开始的。早在1840年8月9日,义律等在天津呈递英国外交大臣巴麦斯顿致“清国宰相书”中,即提出了赔款及割让一岛或数岛的无理要求。琦善11月29日到达广州后,义律12月7日便迫不急待地要求琦善根据英方提出的条件缔约签字。义律照会中说:“本公使大臣,会同前统帅公使大臣懿,于本年7、8月  相似文献   

2.
琦善是满洲正黄旗人。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他诬陷民族英雄林则徐,深得昏庸无能的道光皇帝的信任,被委任为饮差大臣兼两广总督,负责处理满清和英国在华的尖锐矛盾。 琦善到广州后投降嘴脸充分暴露出来。他革除林则徐等人职务,捣毁主战派苦心经营的海岸防线、遣散水勇,向英国人阿谀奉承,秘密和英国在华监督义律谈妥《穿鼻条约》,该条约规定割让香港给英国。慑于人民群众的抵制和主战派的不满,琦善不  相似文献   

3.
百余年来,中外许多史籍认为,鸦片战争初期英国侵略军于1841年1月强占香港时,英方义律与琦善已经签订协定(即此后所谓的《穿鼻草约》),将香港割让于英国。这一谬说近年来已引起很多学者的注意,并发表了大量的文章来澄清这一史实。现在,我就所谓《穿鼻草约》的前前后后谈几点意见,以收抛砖引玉之功效。 (一) “初步协议”一说实际上是1841年1月20日义律诡称与琦善已达成了协定,从史料中记载的情况看,琦善一直未与其达成协议,这是英国对华实行军事进攻和外交讹诈政策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稍有常识的中国人都知道,中英《南京条约》将香港“割让”给英国,“租期”为99年。中国人民耻辱的历史,由此揭开序幕。《大地》第9期刊文介绍清政府“割让”香港内幕,摘录如下: 1942年,“鸦片战争”失败后,道光皇帝在太和殿召见刚从广州风尘仆仆回京的直隶总督钦差大臣琦善。道光问:“听说英国人要我们把香港割给他们,香港是什么东西呢?”琦善答;“是个小渔村,坐落在南海边上。”道光问:“那能有多大啊?”“小得很,中国是一个鸡蛋,香港只是蛋上的  相似文献   

5.
左宗棠并非外交家,没有直接参与过外交谈判。但是,他与洋人有过交往,处理过一些外交事务;阐述过自己的外交见解。从而给后人留下了若干探索其外交思想的踪迹。(一)左宗棠外交思想的基本立场是:保持民族气节,维护祖国利益。在鸦片战争中,当他获悉抗敌有功的将领林则徐、邓廷桢等被革职时,愤慨不已,叹道:“是非颠倒如此,可为太息!”(《左宗棠家书》) 6页)当他知道琦善签订卖国的《穿鼻草约》时,斥责琦善“以奸谋误国,贻祸边疆”、“其罪不仅可与一时失律者  相似文献   

6.
在有的中国近代史著作中,提到鸦片战争时琦善曾在天津会见过英方代表乔治·懿律.究竟琦善在天津会见的英方代表是乔治·懿律,还是查理·义律?据有关史料记载,琦善只见过义律,没见过懿律,即使在广东也从未会见过懿律.英国侵略军攻陷定海后,于1840年7月29日,英国全权大臣海军少将懿律和副大臣义律率领威里士厘号舰船八艘北上.8月6日抵达天津白河口,继派小船探侧航道.16日,直隶总督琦善派守备白含章登英船会晤懿律,接受英国外交大臣巴麦尊致中国宰相书.其  相似文献   

7.
琦善(约1790年至1854年),清末满洲正黄旗人。袭侯爵,官至大学士。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诬陷力主抗英的林则徐,深得昏庸无能的道光皇帝的信任,被委任为钦差大臣兼两广总督,负责处理清廷和英国在华的尖锐矛盾。 琦善到达广州后,投降派嘴脸就充分暴露出来了,他革除林则徐等人职务。撤销主战派苦心经营的海岸防线,遣散水勇。向英国人低三下四,阿谀奉承。甚至秘密和英国在华监督义律谈妥《穿鼻条约》(又作《川鼻条约》),该条约规定割让香港给英国。慑于人民群众的抗制和主战派的不满,琦  相似文献   

8.
一八四零年六月,英国侵略者公然把战争强加于我国,从此以后,古老平静的中华民族就开始了刀与火、血与泪的剧烈大动荡时代。在鸦片战争中,如果说面对英国强盗的大炮,伟大的爱国者林则徐显示出民族正气,自此昭垂青史的话,那么琦善也就作为近代史上乞和卖国第一家自此钉上了历史的耻辱柱。对鸦片战争中如此鲜明对立的两个历史性人物、不了解琦  相似文献   

9.
在鸦片战争前 ,清王朝并不存在“弛禁派”和“严禁派”。所谓“弛禁”、“严禁”只不过是禁烟过程中措施的侧重点不同而已。从鸦片战争前的道光皇帝、琦善、穆彰阿的言行上看 ,他们并不主张弛烟 ;而当时修史的魏源、梁廷楠也对此毫无述及。清王朝中并不存在“弛禁派”  相似文献   

10.
明清以来,外国侵略者的魔爪便伸进了中国,特别是近代,帝国主义列强多次发动侵略战争,妄图瓜分和灭亡中国。面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的侵略,儒法两家展开了激烈的斗争。鸦片战争时期的法家魏源,站在爱国主义立场上,对以穆彰阿、琦善为代表的儒家投降派的军事路线进行了深刻批判。研究鸦片战争时期两种军事思想的斗争,对于我们认清林彪资产阶级军事路线的极右实质,会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鸦片战争中,1840年8月中旬英军一度到达了天津白河口,直接威胁北京。道光皇帝派直隶总督琦善同英军谈判,只想用温和的方法劝使他们自动退回南方去。琦善在白河口像接待客人一样地接待了英国兵船,并同义律进行了两次会谈,还有过几次书信来往。在谈判中,他一面诿罪于林则徐禁烟“措置失当”,表示朝廷将对林则徐“重治其罪,定能代伸冤抑”;同时告诉义律,道光皇帝将派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明情形,劝英人“反棹南还,听候办理”,定能让  相似文献   

12.
一、妥协派与抵抗派鸦片战争时期,面对英国的殖民侵略,清朝统治阶级内部出现了妥协派和抵抗派两股地主阶级政治势力。妥协派是指无心抵抗, 一心想向英国妥协投降的势力。代表人物有直隶总督琦善等。抵抗派是指面对英国的入侵,要求清政府坚决抵抗的势力。代表人物有钦差大臣林则徐、两广总督邓延桢等。由于道光帝战和不定,因而战  相似文献   

13.
一、琦善与林则徐的第一次侧面交锋琦善与林则徐的第一次侧面交锋,当是仪封商贩囤积堤料事件。1819年(嘉庆二十四年),年仅27岁的琦善做了河南巡抚。运气不好,时黄河决堤于马营坝,琦善与尚书吴敬督工堵口。刚堵好,仪封(今河南兰考)又决。嘉庆革琦善巡  相似文献   

14.
琦善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臭名昭著的卖国贼。本文试就他在鸦片战争时期的思想、行动,及其与清政府的关系作些分析。一鸦片是麻醉性毒品,原产地不在中国。十八世纪以前输入中国的数量很少。十九世纪初,鸦片走私的扩大,对国计民生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一、鸦片是毒品,直接摧残吸食者的身心健康;二、鸦片贸易破坏了中国对外贸易的优势;三、大量白银外流,使清政府税收  相似文献   

15.
在鸦片战争中,不同阶级、阶层的人,对这场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抱着不同的态度。地主阶级顽固派的曾国藩,完全站在满洲贵族穆彰阿、琦善一边,充当了投降派的头头。《中英江宁条约》签订后,曾国藩在家书中说:“英夷在江宁抚局已定,盖金陵为南北咽喉,逆夷既已扼吭而据要害,不得不权为和戎之策,以安民而息兵,……此次议抚,实出于不得已。但使夷人从此永不犯边,四海宴然安堵,则以大事小,乐天之道,孰不以为上策哉。”(《曾文正公六种家书》卷一,28页)  相似文献   

16.
在鸦片战争中,琦善的对英交涉被人指为"投降""卖国",加在他身上的三项罪名分别是:一是鸦片战争中,当英国舰队到达天津时,趁机打击禁烟派领袖林则徐,同时驰备撤防,主张投降;二是主持广东中英谈判期间,不事战守,虎门危急之时又拒不增援,致使战事失败,关天培战死;三是私许香港给英国.然而不少的历史研究者,出于爱国热情和道德激愤,在研究历史时往往夹杂着一些道德的批判,从而对历史的论述不尽符合事实真相.  相似文献   

17.
鸦片战争之前,在清朝统治阶级和知识分子中间,流行过一种“以商制夷”思想。直隶总督琦善在《遵旨复奏禁烟折》中建议道光实行“智御外夷之良策”,即先行不准通商,待到外国所必需的中国货物告匮后不得不哀求时,乃开一面之网,恢复有限制的贸易,这样就可以控制住外夷。大理寺正卿曾望颜也向道光指陈:“今日要策,首在封关……然后察其果能诚心悔罪,再行奏请天恩,准其通商互市,仍将大黄、茶叶等货,定为限制,无许逾额多运,以为箝制之法。”(1)这些奏折表达的都是那种“以  相似文献   

18.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这首诗作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八月十一日。鸦片战争爆发后,虚骄昏愦的道光皇帝惊慌失措下令采取“羁縻”政策,投降派琦善、伊里布之流从中谣作,污言林则徐挑起“边衅”,  相似文献   

19.
答: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投降派琦善私自同英国侵略者查理·义律订立的《穿鼻草约》的时间,有关书刊其说不一.粗略统计建国以来,已有几种说法:1841年1月;1840年12月28日;1841年1月18日;1841年1月20日.现行全日制十年制中学课本《中国历史》第三册里有这样一段说"琦善吓得手忙脚乱,亲自去穿鼻洋……"这一天应当是1841年1月25日(道光二十一年正月初三日).这个日期,较早见于戴逸《中国近代史槁》第一卷(1958  相似文献   

20.
第一次鸦片战争初期,直隶总督琦善办理交涉事务,与英国全权公使懿律、义律曾经进行过二次会谈,第一次是在天津大沽,第二次是在广东穿鼻。在这两次交涉中,琦善对英国提出的种种侵略要求,始终坚持了妥协投降的立场。一 1840年6月,英国政府派遣“东方远征军”潜入中国海域,挑起了鸦片战争。8月,侵略军按英国政府的训令,从广东沿海北上,窜抵天津海口,拦截进出海通道。英国侵略者叫嚣:“我们开到北京海口——塘沽的兵力,则是北京谈判中充分表现我们威力的兵力。如果交涉不满意,那么我们应该占领大漳湾和岛屿,做我们自己的港口。”他们侈望以武力作交涉的后盾,实现用可耻的鸦片贸易无法达到的目的。在英国侵略者图谋北上窜犯的时候,林则徐就曾屡次以“舟山之图占,天津之图控”先期入奏,请求道光皇帝救命沿海各省大吏严加防御。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