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孟母克勤克俭、含辛茹苦、坚守志节的优良品质是令世人称颂的,也是毋庸置疑的。笔者在本文中要说的是“孟母三迁”并非明智之举,是堪称世代母亲楷模的孟母在自毁形象。  相似文献   

2.
“孟母三迁”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故事。笔者与朋友就“孟母三迁”与孟子“成圣”之间是否有着必然联系进行了激烈的辩论。朋友认为孟子“成圣”完全是“孟母三迁”的功劳和结果。“如果孟母当时不将居住地多次搬迁,而是长期处于闹市区和坟山旁,孟子很有可能成为一位商人或筑墓者,  相似文献   

3.
今天看来,堪称世代母亲楷模的孟母也有失误之处,“孟母三迁”并非明智之举。在不考虑孟子感受的情况下,孟母独断专行、我行我素地“三迁”其家。孟子快乐的童年生活一次又一次地被孟母剥夺了、断送了。这是孟母极不尊重孟子的人格和天性的表现。由此可知,孟母在处理孟子的学习和生活时,并没有考虑孟子的心理感受,  相似文献   

4.
《孟母三迁》中的孟母为了给儿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可谓用心良苦。好在孟子不负母亲之重望,终成一代“亚圣”。  相似文献   

5.
当年的孟母和现代的林彪,虽然时隔千载,但他们却是一丘之貉,都是反动没落阶级的代表人物。他们和其祖先孔老二一样,轻视劳动,敌视劳动人民。《三字经》中的“昔孟母,择邻处”(即孟母三迁)和林彪的恶毒咒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变相劳改”,就是鲜明的例证。  相似文献   

6.
近日。笔者与几位教师朋友就“孟母三迁”与孟子最终成为一代圣人是否有着必然联系进行了激烈的口舌战。朋友们说,孟子最终能成为一代圣人完全是“孟母三迁”的功劳和结果,如果孟母当时不将居住地多次搬迁,孟子很有可能成为一位商人或筑墓者,理由是孟子最初所处的环境闹市区和坟山旁非常不利于孟子的成长,孟子天天学商人叫卖,后来又天天学着筑埋死人等等,孟子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是注定成不了才的。笔者认为,孟子能成为一代圣人与“孟母三迁”并无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7.
《三字经》中有“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句,这里,暗含着一个“孟母三迁”的故事。孟柯早年丧父,母子二人相依为命。起初,孟家住的地方靠近一片坟场,那里不断举行葬礼仪式。于是年幼的孟柯常常同小朋友一起扮演下葬埋人的游戏,学着抬棺材、挖坑、祭奠,孟母担心长此以往儿子会成为哭丧手,就把家搬到了集市上。没过多久,孟母觉得仍不理想——充耳所闻皆买卖之声,触目所见俱谋利之人。更何况邻居是个屠户,整天  相似文献   

8.
<正>一、重读"孟母三迁"蕴含的唯物论思想,领会求真务实"孟母三迁"的故事影响深远,千古流传。从坟茔到市场,继而落脚书院稳定下来,看到有书香之气、儒雅文风相伴,看到孟子跟着学生学习礼节和知识,孟母认为这才是孩子应该学习的。孟母的这个做法符合唯物论"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已经理解并运用了人文环境与个人成长之间关  相似文献   

9.
光荣的职责     
俺叫刘计英,今年53岁,家住孟子的故乡山东省邹城市。“孟母三迁”、“断机教子”的故事就发生在俺这里。多年来,全市把“育人兴市”作为根本,开展了“弘扬孟母教子精神,做新时代的好母亲”活动。俺以孟母为榜样,教育自己的孩子成人、成材。如今,俺的4  相似文献   

10.
“昔孟母,择邻处”的故事众所周知,讲的是战国时,孟子的母亲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曾三次搬家。一个传颂了数千年的历史典故反映了国人在教育子女方面的良苦用心。几千年后的今天,“孟母三迁”的故事被赋予了新的涵义,  相似文献   

11.
有幸拜读了贵刊2007年第6期上李康耀老师《"孟母三迁"是孟母自毁形象》一文,深有感触,对李老师所提出的三个观点,我有不同的看法。一、孟母关注了孩子的兴趣爱好,并  相似文献   

12.
很多人都知道“孟母三迁”的故事,讲的是不良风俗对孩子的影响,孟母不惜三次搬家,从而“以仁为邻,择善而从”。孟母这样做可谓用心良苦,但是假如孟母生活在今天的话,恐怕也就无可奈何了,信息化时代的影视、网络、各种刊物铺天盖地,无形当中,不少青少年不自觉地模仿起了影视中不良形象的举止,比如走路的姿势、说话的腔调等,因为他们认为这样很酷。在多元化的当今社会,青少年的精神世界难道真的该由“古惑仔”形象来占领?策划动机个案回放个案1虚拟与现实:一道被模糊了的门槛我是初二的时候迷上网络游戏的,那时候很流行玩传奇和CS。有天下午…  相似文献   

13.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鲁国的邹(现在山东省邹县)人。父早死,由母亲教养。孟母很注意对儿子的教育。“孟母三迁”就是流传很久,人人皆知的故事。他家原来住在靠近坟墓的地方,孟子喜欢模仿墓葬的游戏,孟母认为不好,就搬到街上去住,孟子又学起做买卖的游戏了,孟母又认为不好,再把家迁到学宫旁边去住,孟子就学起祭祀的游戏了,孟母最后定居下来了。孟母教子很严,有一次孟母正在织布,孟子读书  相似文献   

14.
2300多年前,孟母为教子三迁其居,传为千古佳话。“孟母三迁”的故事,既说明社会熏田的意义,也说明家庭教育的重要。1999年,鉴于大连市在经济、文化、特别是改善生存环境等方面做出的巨大成就,联合国授予大连市市长薄熙来“世界人居奖”。倘使孟母在世,可要迁居大连?10年来,大连市的迅猛发展,为25万中小学生开拓出良好的社区教育环境,正如辽宁省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姬庆生肯定的那样:“美好生活和欣欣向荣的社会文明,陶冶、感染着广大中小学生的心灵;而广大中小学生端庄的言行和良好的风尚,又点染、推动着社会的文明。这,无疑是…  相似文献   

15.
《孟母三迁》中的孟母为了给儿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可谓用心良苦。好在孟子不负母亲之重望,终成一代“亚圣”。倘若孟子生活在快节奏的二十一世纪,恐怕就会举步维艰!社会前进的步伐不断加快,高科技的电子产品不断更新,社会面貌日新月异。一个不能适应环境的人,终将会被社会所淘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位父母迫切希望的。然而,孟母却忽略了这样一点:只有适应各种社会环境的人,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孟子能成才,实属万幸。因此,在现代社会中切不可模仿“孟氏”教育。不久前,《楚天都市报》就刊登过这样一则新闻,大意是:一年长母亲…  相似文献   

16.
尚青 《青海教育》2002,(12):1-1
近年,有关环境育人的话题经常见诸报端。平心而论,环境育人并不是新鲜话题,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有“孟母择邻”的故事,说的是孟轲小时,见邻家办丧事,就整天学着丧葬仪式样子;后来见邻家杀猪,又学着要杀猪。孟母三迁其家,终于在良好的育人环境中培养其子成为我国古代有名的学者。“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不但成为一段历史佳话,也成了家庭教育的榜样。前些年,教育界讨论“三育人”的问题。三育人即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省委宣传部、青海日报社、省教育厅为此不但进行了广泛的宣传、讨论,还进行了全省“…  相似文献   

17.
【原文】孟母三迁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①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②街卖之事。其母曰:“此又非吾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旁。孟子乃嬉为俎③豆④揖让⑤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遂居焉。(选自刘向《列女传》)孟母断织【注释】①嬉:游戏,玩耍。②贾人:商人。③俎:古代祭祀时盛牛羊等祭品的器具。④豆:古代盛食物用的器具,有点像带高座的盘。⑤揖让:作揖和谦让,是古代宾主相见的礼节。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绩①,问曰:“学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断其织…  相似文献   

18.
有幸拜读了贵刊2007年第6期上李康耀老师《"孟母三迁"是孟母自毁形象》一文,深有感触,对李老师所提出的三个观点,我有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读书卡片     
孟母三迁孟子是我国战国时代杰出的思想家,被人们称为“亚圣”。孟子3岁丧父,由母亲抚养长大。开始,他们家住在一片墓地附近,由于经常能看到出殡(bìn)的场面,孟子与小伙伴就经常玩下葬的游戏。后来他们搬到了一个集市附近。时间一长,受环境的影响,孟子又玩起做买卖的游戏来了。后来母子俩又搬到一所学校附近。这时,孟子模仿起学校的规矩,学习师生之间的礼节,很喜欢读书。于是,孟子的母亲就定居在这里。孟母三次搬家的故事,说明孟母重视儿童教育,注意选择良好的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20.
洪珏 《广西教育》2004,(10B):1-1
金风送爽,弹指间国庆佳节又来到了。回忆五十五年前,建国前夕,我的老师正在给我讲孟母三迁的故事:“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前些时候,我给青年教师们讲传统教育文献,提及“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青年教师们跟我开玩笑说:现在都信息时代了,还要讲《三字经》吗?这是复古,还是怀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