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怀疑     
《学语文》2005,(11):50-50
[启示睿语] 一切科学之门的钥匙都毫无疑问的是问号,但有疑才有问,问了以后才能释疑,才能进步,人就是在带有疑问的求知中不断进步的。“怀疑一切,察其所由。”“怀疑精神”是人类最可贵的品质。它是一种基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精益求精的科学方法之上的批判性思维活动。不怀疑就不能见真理;有所怀疑才能有所创新。如果不具有怀疑精神,对所有的观念,不管是合理还是荒唐,都全盘接收,就失去了分辨是非、去伪存真的基础,科学也无法发展。  相似文献   

2.
科学的怀疑精神既是科学的基本精神,也是科学创新的支点。从培养创新人才要求出发,教育必须着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的怀疑精神。本文应用科学史案例来阐述科学的怀疑精神,从而为如何利用科学史教育培养学生科学的怀疑精神提供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3.
怀疑既是科学的基础精神,也是科学研究主体的基本素质,从科学创新要求出发,教育创新必须着力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  相似文献   

4.
怀疑精神是科学精神的根本特征,是破除先入之见,推动科学发展的原动力,也是创新性人才必不可少的品质。教育要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这是培养创新性人才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5.
专家信任系统是信任的制度保障的重要一环.专家信任系统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的,而科学应当是一项诚信的事业.专家信任系统具有两个重要的基础:认识的确定性和科学家品质的可靠性.但怀疑主义对认识的确定性的冲击,近年科学界本身出现的种种科学不规范行为对科学家品质可靠性的置疑,使得公众对这一系统的可信任性产生怀疑.如何消除公众的怀疑心理,建构现代专家信任系统?这需要重新界定怀疑主义、怀疑精神,并构建一条从怀疑走向信任的科学通道.  相似文献   

6.
怀疑精神是媒体所应具备的职业精神。本文通过对2011年有关媒体对哈尔滨阳明滩大桥竣工报道进行分析,阐释了其怀疑精神缺失的原因,以期为媒体进行新闻报道时坚持科学的怀疑精神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苏教版初中语文第五册《怀疑与学问》一文是我国已故现代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先生根据自己的治学经验创作的一篇议论文。本文主要阐述了怀疑精神在做学问过程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即: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才能辨伪去妄。才能建设新学说,才能启迪新发明。笔者对本文进行了反复研读。觉得本文至少有两处值得商榷,现就教于行家里手。  相似文献   

8.
科学精神是与时俱进的.与科学精神水乳交融的,更有怀疑.创立解析几何学,将最为抽象的思维活动(代数)以可以视见的方式(几何)表达出来的杰出数学家笛卡儿说:"为了来到真理的面前,能怀疑多少,就怀疑多少."  相似文献   

9.
不怀疑不能见真理;有所怀疑才能有所创新。此处所说的怀疑,绝非疑神疑鬼地乱想,而是一种基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精益求精的科学方法之上的批判性思维活动。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我们的教学尤其应该鼓励学生发扬科学怀疑精神,鼓励学生对新事物产生好奇心,敢于尝试探索未知领域,敢于批判别人的观点,敢于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不盲从、不迷信、不唯书、不唯上。1转变观念,激励学生敢想、敢做、敢说、敢争由于传统的“喂养”教学,学生依靠教师的讲解去思考,依照书上的设计去实验,产生懒于提出新问题、新设想的依赖心理。学生的科学怀疑精神找不到…  相似文献   

10.
科学怀疑在大学生创新素质中具有独特的作用,它是大学生认识事物发展规律的武器,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环节,也是创新中应有的开放心理特征。高校应该重视大学生科学怀疑精神的培养,引导学生养成科学怀疑的良好意志品质和正确思维方式,在实践创新中形成科学的怀疑能力。  相似文献   

11.
科学精神包摄着启蒙精神,怀疑精神,理性精神,批判精神和创新精神,其核心是理性精神。科学精神是科学技术活动的精神源泉,是人们正确的思想认识与社会活动的基础,是人精神的内在尺度,因而,它是第一精神力量,是人类一切思想活动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大胆怀疑,勇于追根求源,是科学创造的先导。打开群星灿烂的科学史册,凡是有所作为的科学家,无一不具有强烈的、勇敢的怀疑精神。1589年,意大利年轻的科学家伽利略,在比萨城里55米高的斜塔上,作了一次公开试验。他一只手拿  相似文献   

13.
科学技术要发展,创新是关键,而创新来源于科学的怀疑精神。石油地质学科的学科定位是关乎国家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战略型学科。同时,石油地质学科多学科的高度综合以及高风险的应用特性决定了其在本科教育阶段应以培养学生怀疑精神作为主旨。通过重建授业模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正确引导、科学怀疑,可以在本科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位对时代思潮极为敏感和推崇独立人格的散文家,梁遇春对五四落潮后的人的精神领域展现出极大关注,在常人极少关注的生活碎片中再现怀疑主义的光芒,于诙谐中再现对人类认知深度的质疑、对理性和体系的反叛和对个人意志的内省,从而呈现出怀疑主义的内涵.本文试图从怀疑主义角度切入梁遇春的散文创作,辩证分析和解读散文在发散式联想中的...  相似文献   

15.
怀疑是认识现象。它在真理生成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是不容怀疑的。然而,每当人们记忆起“十年浩劫”中声名狼藉的“怀疑一切”就会情不自禁地联想起“打倒一切”,进而对怀疑的必要性发生了怀疑。可是,古今中外不少思想家,对怀疑的认识价值一贯予以肯定、从不怀疑。鲁迅认为“怀疑不是缺点”。马克思更把“怀疑一切”作为自己最喜欢的箴言。人们对怀疑的价值评价应褒还是应贬?那就需要探讨一下怀疑在科学发现、推进真理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 人的认识中有谬误、有真理,对谬误产生怀疑,才能促使谬误向真理转化。19世纪德国工人哲学家狄兹根认为认识是“由谬误到正确所经历的由可疑到正确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怀疑是突破创新的先导,对于人类认识和实践都具有重要意义。合理怀疑是有事实根据的,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的意义上的怀疑。提出合理怀疑要从辩证唯物主义立场出发、以客观事实为根据、以社会实践为基础、以已有的认识成果为前提,同时还需要辩证否定的精神和开拓创新的勇气。  相似文献   

17.
普遍怀疑是笛卡儿哲学的出发点,他以普遍怀疑为手段为科学发展寻找可靠的基础和正确的方法。普遍怀疑在哲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启示,但也有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18.
怀疑思维是人们的独特思维方式。怀疑逻辑是研究人们如何进行合理怀疑的,即研究如何从怀疑某个命题或不怀疑某个命题出发演绎地或逻辑地得到其他可疑的或不可疑的命题。在科学活动中科学家广泛地运用合理的怀疑思维。建立一个划界标准———根据这个标准确定什么样的命题为“可疑的”命题、什么样的命题为不可疑的命题———构成科学方法论或科学逻辑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我们从可疑的命题、不可疑的命题得到哪些其他的可疑的和不可疑的命题,这涉及到我们运用什么样的怀疑逻辑系统,同时涉及到对科学理论的结构的分析,这同样是科学逻辑的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9.
论古希腊怀疑主义对民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论述了古希腊怀疑主义通过理性的中介推动了民主的发展、衰亡和重建,同时也指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社会的漫长和民主思想的缺乏,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缺乏怀疑主义的哲学创设。作试图从正反两个方面揭示古代怀疑主义对民主的成长所产生的重要作用和独特影响。  相似文献   

20.
怀疑论哲学和怀疑思想的历史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哲学的思维无以解决理性的困惑时便产生怀疑。怀疑论哲学可划分为三种基本形态:具有怀疑论倾向的哲学(如智者学派和《老子》哲学)、极端的怀疑论哲学体系(如希腊罗马怀疑论和庄子怀疑论)和温和的怀疑论(如休谟哲学)。此外,还大量存在着并非是典型的怀疑论但具有怀疑思想的哲学家,这又分为:视怀疑为方法的哲学家(如笛卡尔)、视怀疑为武器的哲学家(如培尔等)和具有批判怀疑精神的哲学家(如培根和梁启超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