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近代学的学科性质、内容和地位;其总体成就和各主要体的关系;中国近代学史的基本线索和教材模式;中国近代学的学术积累与发展、专家述与教材编写。这是中国近代学建材建设中实际面临并应当注意的四个重要问题,必须采取可行策略加以解决,以期建立科学合理的近代学教学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2.
高中历史教材的编写,应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文化科学知识、审美情趣和身体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对1992年版高中《中国近代现代史》上、下册教材  相似文献   

3.
根据国家教委1989年规定在高中增开中国近代现代历史课的通知和1990年中学历史教学大纲(修订本)对高中中国近代现代历史教学内容的规定,人民教育出版社请中国人民大学彭明教授编写了高中教材《中国近代现代历史讲座》。该书将在1991年春供高中二年级学生学习。现将该教材的情况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中国近代高等工程教育在其产生初期,带有浓厚的半殖民地性质,对西方工业先行国有很强的依附性,是留学生的努力介入使中国高等工程教育开始摆脱对西方国家的依附性,逐步走向独立化和现代化之路。他们创办和主持工科院校,设置新的工科专业,开设新兴的工科课程,编写工科的中文教材,筹建工科研究所和工程学会,积极开展科学研究,是中国近代高等工程教育现代化的有力推动者。  相似文献   

5.
吕著中国历史教材研究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吕思勉先生的中国历史教材编写成就,置于近代历史课程改革的总体背景之中,着重考察并探究其教材编写理念的创新,以及编写体例与剪裁手法方面的特点,为目前中学历史教材编写的改革思路提供一些有益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6.
《寻津录》是英国外交官、著名汉学家威妥玛编写的第一本对外汉语教材,出版于1859年。其编写动机一是填补晚清时期北京官话教材的空白,二是满足英国来华译员学习汉语的需求,三是威妥玛自身的语言天赋和对语言的热爱。其编写特点主要体现在内容重视中国文化,结构有序又变通,语料儿化,对象具有针对性,编写多样化。《寻津录》中蕴含了多个方面的中国文化,特别重视心态文化和物态文化,从编写体例和编写内容都可窥见威妥玛对中国文化的接受。考察该教材的编写特点和文化接受,可对当今的对外汉语教材编写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7.
为了加强国情教育,国家教委决定从1993年秋季开始,将高中的中国近现代史课程由一学期增加到一学年,每周两课时。为此,我们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室,在专家和教师的帮助下,新编了高中《中国近代现代史》一书,供高中二年级一学年教学使用。为了帮助广大历史教师了解这本新教材,在此谈谈这本书的编写指导思想。高中中国近代现代史教材如何编写?经过征求教师、专家意见,反复思考、讨论,我们认为应当本着继承、改革和创新的精神来编写。以往高中历史教材有科学性、思想性较强,内容上同初中教材有一定区别的优点。不过,随着时代的前进,五六十年代的教材,无论从课本的体例、形式到内容,都已经不能适  相似文献   

8.
《中国近代教育文选》(陈学恂主编)新近出版。至此,高师中国古代和近代教育史教材,巳全部由人民教育出版社配套出齐。这套教材包括:毛礼锐教授等编著的《中国古代教育史》、孟宪承教授等编的《中国古代教育文选》和《中国古代教育史资料》,陈景磐教授编的《中国近代教育史》、陈学恂教授主编的《中国近代教育文选》和舒新城先生编的《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上、中、下三册)。以上各书多是根据1961年全国高等学校文科教材编选计划会议编写的。多年来,广大师生和读者在使用过程中提出了宝贵意见,经著者或编者修订,使各书得以日臻完善。这些书将被选送参  相似文献   

9.
1921年“信交风潮”是近代中国经济史上一次严重的金融危机,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其影响是双重的,既有破坏性的一面,也有建设性的一面。破坏性的一面是显而易见的,占主导的,建设性的一面是次要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新版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教材所具有的前瞻性、编排体系、科学性、材料的丰富性和中国特色、体现时事热点问题、注意学习方法指导几个方面论述了其编写特点。  相似文献   

11.
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室与历史教学编辑部合作编写的《<中国近代现代史>教学参考》是开设高中《中国近代现代史》课程的必备教学参考用书。出版后,得到教师们的一致赞誉。它不仅从宏观上指导教师把握教材的编写思想、原则、特点及基本线索,也给教师的教学以具体帮助。实践证明,它已在高中《中国近代现代史》的教学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近代日本的中国观是其国际秩序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很大程度上主导了这一时期日本的东亚政策。由于进入近代以来中国不断遭受欧美列强蹂躏的现实和在传统秩序下中国处于中心位置的历史原因以及其它多方面的因素,近代中国之于日本,既有弱者的一面又有强者的一面。近代日本中国观的这种彼此矛盾的双层构造使日本在制定和实施东亚政策时呈现出矛盾性。  相似文献   

13.
中国近代教学论教材编写史略杭州大学教育系董远骞在中国,系统的教学论教材是近代的产物。当时,我国学者引进西方教学论:1901─—1919年,主要通过日本引进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派教学论,或者说日本化了的教学论;1919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主...  相似文献   

14.
太平天国运动将教育作为革命的有力武器,实行民主平等的教育,以改造儒学传统教育。学校教材是教育的媒体及内容资源。太平天国批判传统儒学经典教育内容,编写新旧过渡的学校教材,体现了宗教性、政治化及对西学科技知识的重视等特色。作为太平天国运动组成部分的学校教材改革,在中国近代学校教材史上写下了特殊的篇章。  相似文献   

15.
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是根据教学目标确定的,中国近现代史的教学目标既是使学生了解近现代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历程,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要实现这两大教学目标,其教材编写必须做到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具体表现为“革命与现代化相统一”。  相似文献   

16.
新编《世界近代现代史》给教学的启示刘松萍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出版的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修订本,是对旧版教材的重大改革。它从内容和体例上都对原教材进行了大刀阔斧的修改,使之更加科学、客观、实用,受到中学教师的普遍好评。我们在肯定新版教材的同时,还要挖...  相似文献   

17.
李永军 《教育探索》2005,(12):63-64
会话理论对口语教材编写具有重要影响.用会话理论指导口语教材编写具有指导跨文化交际的现实意义。口语教材编写应借助于会话理论的指导,体现既揭示目的语国家和民族公开文化的价值观念.又能揭示其隐蔽文化的价值观念的特色。  相似文献   

18.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1994年第3期刊有沙兆康同志“浅论高中物理必修本教材及教材改革”的文章,谈到使用必修课本对高中物理教学的影响。在此,我也谈一点对必修教材的看法,以期与沙兆康同志商榷。 必修本的使用,诚如作者文中所说:“是教材改革的大胆尝试,降低了初、高中物理教材的梯度;改变了高中物理教师难软、学生难学的情况,是必修本编写和使用中可取的一面……”。同时又指出了教材的编写  相似文献   

19.
郭永德 《文教资料》2011,(15):140-142
校本教材是国家教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全国各级各类学校都在不同程度地使用校本教材。校本教材的存在是必要的.但是.校本教材在编写中存在很多问题,如果在编写和使用中.不注意消除这些问题,很可能将降低人才培养质量。本文就中职学校教材编写的情况进行了浅析。  相似文献   

20.
【教学思路设计】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设计实施和考试评价的依据。在课时教学设计时,首先要研读课程标准,领悟其精髓。关于“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一课,课程标准的要求是: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