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3 毫秒
1.
东欧新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理论派别,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其产生的地域主要是当时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东欧各国,其目的是为了批判"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理论,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提出了要对关注人的发展问题,这成为了东欧马克思主义关注的核心问题即人道主义问题。对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的认识研究对中国当代的发展有重要的启示,让我们对人的发展问题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2.
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是苏联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期间"发达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有着否定赫鲁晓夫的主观主义和惟意志论以及对苏联所处发展阶段再认识的积极作用。同时,必须认识到其重点却是宣扬苏联社会所取得的成绩,掩盖矛盾,粉饰太平。  相似文献   

3.
尼·谢·赫鲁晓夫是苏联继列宁和斯大林之后的第三代领导人。他对苏联的对内和对外政策进行过大胆的改革,提出过不少标新立异的措施。当然,他和历史上所有改革者一样,其改革决策有成功之举也有失误的败笔。二十多年来,对赫鲁晓夫的改革,褒贬皆有。这种情况也是正常的,因为千秋功罪不是一下子就可以评说清楚的。前些年,基于我党当时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认识,以及那时的政治气氛,对赫鲁晓夫的所作所为持完全否定的态度,他被冠之以“现代修正主义的头子”。我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随着振兴中华、实现四化及广泛的改革运动的开展,我们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认识也进一步深化了,对赫鲁晓夫当年的内外政策自然会产生新的认识,需要重新进行评价。本文只就赫鲁晓夫的和平共处思想,陈述一点浅陋的意见,敬请同志们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4.
赫鲁晓夫在对二战后时代特点、国际局势认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对外战略思想观点,其中包括战争与和平思想,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和平过渡(简称“三和”)思想,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和民族解放运动的思想等等。这些思想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客观现实,对苏联的外交实践、国内建设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这些观点也存在着不足,过分强调和平共处。对苏美关系过于理想化;对社会主义力量估计过高;由于对这些思想观点的不同认识,引发了社会主义国家间、特别是中苏间的论战,导致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分裂。  相似文献   

5.
赫鲁晓夫"全民党"思想的批判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60年代,赫鲁晓夫公开提出改变无产阶级性质的“全民党”思想,宣布用“全民党”代替无产阶级政党。中苏论战期间,中共对这一思想进行了猛烈批判,然而以今天的眼光来看,赫鲁晓夫提出的“全民党”并不全错,而中共过去对“全民党”的批判也不全对。重新审视和评价特定历史条件下的这一思想,对于我们当前的政党建设具有某种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20世纪60年代,赫鲁晓夫公开提出改变无产阶级性质的“全民党”思想,宣布用“全民党”代替无产阶级政党。中苏论战期间,中共对这一思想进行了猛烈批判,然而以今天的眼光来看,赫鲁晓夫提出的“全民党”并不全错,而中共过去对“全民党”的批判也不全对。重新审视和评价特定历史条件下的这一思想,对于我们当前的政党建设具有较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和平过渡思想是经典的马克思主义革命斗争策略,和平过渡思想并没有放弃暴力革命理论,而是在当时的特殊历史条件下的创造性运用。分析马克思恩格斯和平过渡思想的历史演进过程,提出和平过渡思想的四个阶段,并从和平过渡思想形成的依据、目的以及与暴力革命的关系论证和平过渡思想没有放弃暴力革命理论,对于完整、准确、实事求是地把握马克思、恩格斯和平过渡思想,防止马克思主义被边缘化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是我们党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是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重大发展与创新,是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党转向执政党的又一重要理论标志。这一科学理论创新成果对于中国未来政治发展乃至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现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五个问题对经典马克思主义作出了思考:(一)"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与"消灭私有制"有差异;(二)资本主义占有方式之否定之否定。(三)资本主义生产准备着自身的灭亡,这种自我否定包含了自我调节。(四)恩格斯不是"和平长入社会主义"的首倡者。(五)和平过渡往何处去?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四大报告,系统全面地阐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这一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又一个跨世纪的理论发展阶段。文章试图探究这一理论所体现的方法论原则。因为任何理论的方法论原则,都带有普遍性、根本性的特征弄清和掌握这些方法论原则,不仅对我们理解该理论体系有着重要作用,而且还可以使我们在实践中获得坚持和发展这一理论的出发点。因此,学习和研究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方法论原则,就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基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新变化及恩格斯逝世前对无产阶级斗争策略的反思,伯恩施坦以资本主义议会民主制的发展完善为基点,力图修正无产阶级原有的斗争方式以实现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和平过渡。列宁在总结资本主义发展形势的同时批驳了伯恩施坦的这一理论,并结合俄国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探索出一条东方落后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实现路径的理论。二人对社会主义实现路径的探索反映出当时东西方在社会主义问题上的两种不同看法,对他们的观点进行比较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启发。  相似文献   

12.
暴力革命思想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据着重要的理论地位,对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改革开放之后,我们从革命的价值观逐步变为发展的价值观,提倡和平发展,倡导民主,暴力革命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甚至有人开始怀疑马克思关于无产阶级解放的革命思想,认为暴力革命不能给国民带来幸福,应该采取一种和平过渡的方式。本文主要是在当代人们受到各种价值观的影响下,对暴力革命思想进行重新的审视。  相似文献   

13.
1956年,在国际共运史上是一个多事之秋。而这一年召开的苏共20大及赫鲁晓夫全盘否定斯大林的秘密报告,则是其始作俑者。这一事件发生后,毛泽东很快就作出了回应,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明确态度。这里值得注意的是,毛泽东在探讨斯大林犯错误的原因和教训时特地提出,问题在于我们自己从中得到什么教益?他自己的结论是:最重要的是要独立自主。在这个认识的基础上,他提出了现在要进行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重要思想。深入理解这一重要思想,对于我们正确认识毛泽东在社会主义时期的理论和实践活动,包括他晚年的错误,都有重要的…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句话展开,包含着我们坚持的是"科学"的、"中国"的、"有特色"的社会主义,包含着我们坚持的是社会主义的"理论""道路""制度",包含着我们要走和平发展道路、要用新发展理念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多重含义。  相似文献   

15.
1956年2月14——24日,苏联共产党召开了第二十次代表大会。在大会上,赫鲁晓夫在他作的《政治报告》的理论部分,提出了“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和平过渡”的“三和路线”。他在报告中认为世界战争“不是注定不可避免的”,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完全可以“和平共处”。在和平共处中,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开展经济、文化竞赛,当人们在实践中看到社会主义“带来的好处”,“他们迟早会走上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道路”。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人阶级已经有了现实的可能”“取得议会中稳定  相似文献   

16.
容隐制度是人类社会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它规定一定范围的亲属可以相互隐匿犯罪而不受处罚。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大陆法系、英美法系和社会主义法系都有容隐制度的相关规定。中国历史上存在大量、系统的容隐制度,然而,新中国建立后我们抛弃了它。重新确立容隐制度,符合刑法上的期待可能性理论,顺应对人权保护的要求,符合法治精神,符合系统论的观点,符合对更高价值的选择要求,符合犯罪构成理论和证据证明力理论。  相似文献   

17.
《做革命的促进派》是毛主席在中国共产党八届三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一九五六年,苏共召开了二十次代表大会,赫鲁晓夫修正主义集团篡夺了苏联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权.他们否定斯大林,否定无产阶级专政,否定社会主义制度,否定十月革命的道路,推行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和平过渡的修正主义路线,在苏联全面复辟资本主义.苏共“二十大”以后,国际修正主义思潮泛滥,帝国主义利用苏共“二十大”,掀起了反共反社会主义的大风潮,制造了波兰事件和匈牙利反革命暴乱事件.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这是一个重要理论创新。我们党的"三个自信"的深厚的历史和实践依据,即对自身奋斗和发展历程的科学总结、对时代特征和中国国情的深刻思考、对当前复杂社会环境的自觉驾驭和科学领导、对未来社会发展走向和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深切把握、对历史使命和人民福祉的责任担当。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不断在实践中坚定自信,在认识中升华自信,就必须要树立良好的精神状态。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的"十六字"要求。这对于我们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增强和提升"三个自信",是颇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邓小平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基于历史的经验教训,正确地分析国情,作出了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这一理论的提出,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是我们制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路线和纲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我们自觉地贯彻党的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防止在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上重犯"左"的或右的错误的理论基础。因此,在高等学校,广泛深入地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教育,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  相似文献   

20.
如何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一个根本性问题。邓小平同志的南巡重要谈话和江泽民同志的十四大报告对这一问题作了科学的概括,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方,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本文拟就这个问题谈几点学习体会。一、为什么要重新认识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制度诞生至今已有70余年的历史,今天为什么要重新提出认识社会主义本质的问题呢?乍看起来似乎很奇怪,其实这是社会主义实践本身提出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