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志杰 《教师》2016,(5):52-53
魏源是晚清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和文学家,他也是晚清时代以林则徐、龚自珍为代表的"睁眼看世界"的开明知识分子之一。文章重点分析了魏源的"经世致用"观的基本内容,并且从两个方面论证了魏源"经世致用"观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2.
试论魏源的经世致用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源经世致用思想的树立 ,得益于湖湘文化的熏陶、江浙学风的影响和师友的提携。魏源将富强国家作为经世致用的目标 ,以兴利除弊为经世致用的主要途径。其思想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3.
在南宋王朝岌岌可危之时,吕祖谦受永康、永嘉学派的影响,提出“求实理,育实材而求实用”的经世致用教育观,不仅对当时的教育产生巨大影响,而且还影响到后世教育和学术的发展,至今仍具有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位有着洞穿古今,瞻视未来的淑世热肠的易代遗民,黄宗羲始终无法忍受异族统治的黑暗现实。他要抗争,除了直接组织兵力,参加武装斗争之外,他还诉诸于另一种斗争形式——文学。诗在明亡之后,不啻为仕人的一种生存方式。易代的痛苦体验使作为文论家的黄宗羲,特别重视文章与时代的关系。他着眼于阐述文章对时代的依附关系以及文章作用于时代的关系,他提倡诗文必须要体现出对社会的益处,文人也必须要承担起社会的责任。最终形成了在其易代遗民身份责任下有别于前代的新的经世致用的文学观念。  相似文献   

5.
论吕思勉“经世致用”的史学观与实践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国学、新史学、西学和马克思主义是吕思勉先生“经世致用”史学观的理论基础。“研究学问,为当世效实用”、“讴歌进化,寄希望于未来”是吕氏“经世致用”的两大特征。先生一生写了大量的时论性文章,倡言社会改革,在学校建设和改革、饮食革命、教学改革等方面有着独特的见解。  相似文献   

6.
张琦是古文"阳湖派"代表作家之一。他在古文创作方面,主张以学古为基本前提,以具体的操作方法为学古而自我创辟之现实保证,并以致于世用为文章写作的最终目的,总体上可谓立论融通而逻辑谨严。他的理论补充、完善了"阳湖"其他古文家理论上的不足,丰富了"阳湖派"古文理论体系的内容,成为"阳湖派"古文理论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此外,作为张琦古文思想的重要载体,《宛邻集》中所收文章特别是数篇史论文,不但展现了张琦古文创作的高度艺术成就,而且较好地体现了张琦规仿古人而融贯创辟、文章须致于世用的文学思想,学界对他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7.
汉末学界巨匠应劭,生于累世通显的官僚世家,长于东汉王朝行将崩溃的桓、灵、献时期。受中国传统史学“经世”思想的影响,应劭为挽东汉王朝大厦于将倾,报累世之恩德,极力倡导“经世致用”思想,并把这些思想贯穿于他宏富的学术著述与一生的言行中。他的这种学术思想不但在当时与后世都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而且把中国传统史学“经世致用”的学术思想也进一步地发扬光大了。  相似文献   

8.
试论左宗棠经世致用思想的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宗棠一生崇尚并致力于经世致用之学,以上筹国计、下利民生为己任,这主要是受他所处的时代的影响。同时也和他早年贫寒的家境,儒家思想的熏陶,经世派人物的影响及其早年所学等因素密切相关,这些都是左宗棠经世致用思想的渊源  相似文献   

9.
张霞 《教育文汇》2004,(4):48-49
颜元(1635—1704),字易直,又字浑然,号习斋(因悟到“思不如学,学必以习”,改所居“思古斋”名为“习斋”),直隶省(今河北省)保定府博野县北杨村人,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终身设席讲学,晚年主持漳南书院,在实践中通过对程朱理学的批判逐步形  相似文献   

10.
经世致用与格物致知作为中国历史上曾经盛行的两种思潮,不仅对中国的思想界与学术界产生了深远影响,还在治国方略与道德修养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文试图阐明经世致用与格物致知的起源、发展、演变及其现实意义,重点分析二者之间的对立与统一关系,旨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相似文献   

11.
梁士诒是清末民初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 ,由于历史的原因 ,史学界却忽略了对他的研究。他的经世致用的思想及实践更是无人涉及。实际上 ,他的言行中有意无意流露出的经世致用思想 ,总是具有鲜明的学归实用、爱国、利民的色彩。本文对此思想特色与实践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经世致用"是儒家的核心思想之一,它强调"入世",重视今世所为,因而具有极大的社会生活实用价值。无论是人文精神还是教育方法,无论是知识学习还是能力培养,从"经世致用"发端的"学以致用"思想,对改革发展中的大学语文教育来说,都有着很强的启示意义和实际作用。  相似文献   

13.
文章认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些志士仁人和进步思想家,其格物致知之志在于经世致用、在于治国、平天下。封建士子的仕途经济也是为了一展经世致用之学。文章论述了封建思想家经世致用之学,由于历史的局限,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未能实现,近代资产阶级思想家救亡图存的主张也未能改变旧中国积贫积弱的落后面貌。中国的出路只能在先进的阶级、先进的政党、先进的理论指导下去开辟。  相似文献   

14.
"经世致用"作为在高校改革浪潮中迅速崛起的中南大学校训,其在内涵、功能上都对中南大学的发展给予了新的诠释。要以"经世致用"为教育平台,推动中南大学的全面发展,必须开展以"经世致用"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建设,不仅教育者要以"经世致用"言传身教,受教育者更应对"经世致用"认可和内化,积极践行其理念与要求。  相似文献   

15.
中唐是中国书法的一大转折,此期“经世致用”的书法思想取代了六朝的贵族风度和盛唐宗教性的狂热而主宰中唐书坛,这一书法思想的根源是儒家入世的功利主义。其表现主要在:对篆,隶,楷等实用书体的推重,以实用的态度崇尚笔法,书诀,强调师承,苦功,在审美理想上追求古拙,含蓄,尤其是肥劲之美。这种“经世致用”的思想直接影响了中唐书风的形成并对后世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6.
鸦片战争时期,随着西方殖民者的入侵,中国社会危机和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以天下为己任的仁人志士和开明官绅从天朝大国的迷梦中惊醒,极力提倡研究现实问题,匡救时艰,使久已消沉的"经世致用"思潮骤然复兴,成为鸦片战争时期治理国家、改良社会、挽救民族危机、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相似文献   

17.
曾国藩的经世致用思想代表了晚清学术发展的走向 ,在当时和其后都产生了影响 ;曾氏经世致用思想为晚清洋务运动提供了思想基础和理论准备 ;曾国藩理学经世致用思想丰富了儒家修齐治平的内容 ,充实了“内圣”、“外王”的内涵  相似文献   

18.
经世致用的思想体系,深刻影响了明代各个门类的工艺美术,体现出重实用重技艺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现代大学在由社会的边缘走向社会的中心,由精英走向大众化的过程中,如何在这急剧变化的洪流中自我生存,自我实现,就是要去重新认识大学教育的双重特征—"象牙塔"精神与"经世致用",如何做到使其"边缘"不断拓展,"核心"不断巩固,其内部主题就是研究两者在现代大学中的地位与影响,这对矛盾的解决将有利于大学做出明智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经世致用,和而不同”作为大学校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哲学思想,体现了当代大学应具有的文化底蕴。深刻理解这种精神的育人功能,努力培育这种文化精神,着力提升当代大学的文化品位,增强大学教育的生机和活力,是时代赋予大学教育工作者的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