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恋爱关系中,任何过度的控制或攻击行为,包括言语、心理、肢体、性关系等暴力,都可以称为恋爱暴力。目前我国大学生恋爱暴力具有普遍性、隐蔽性、多样性、相互性、严重性等特征,大学生恋爱暴力主要由传统性别观念的影响、缺乏应对恋爱暴力的方法、恋爱心理健康问题、大学恋爱教育落后等因素所导致。学校应该通过开展性别平等教育、提供恋爱暴力应对方法指导、加强恋爱心理健康辅导、推行大学恋爱教育等途径积极防治大学生恋爱暴力。  相似文献   

2.
“暴戾”与“暴力”是一对同音近义词,在日常运用过程中往往容易混淆不清,其实两者词义有区别。  相似文献   

3.
张国 《云南教育》2014,(11):41-42
5月10日,诗人席慕蓉和作家白先勇像两个“追星族”,出现在南开大学校园里。他们频频向一位教授鞠躬,庆祝她的九十大寿。席慕蓉说,羡慕南开的同学,可以“理直气壮、正大光明”地做叶嘉莹老师的学生。白先勇表示,叶先生是国学大师里讲诗词的“一把手”,叶先生的教诲影响了自己的一生。  相似文献   

4.
目前恋爱暴力之定义至少应在暴力对象和暴力动因两方面做适当修正。而审视当下,生命敬畏感与恋爱责任之丧失以及恋爱教育之缺位,使大学生正以"爱"为名伤害着恋人,其表现形式包括嘲讽贬斥、冷战漠视、恐吓威胁、窥探控制、肢体冲突和性伤害等。为此,应通过衡平恋爱三要素、恋爱能力教育、恋爱责任教育、四位一体疏导等恋爱教育途径,以降低大学生恋爱暴力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明代中后期,由于商业的迅速发展和商贾势力的急剧膨胀,产生了新兴的市民阶层,促进了通俗化传播的迅猛发展,提高了女性的经济地位,加之当时反礼教社会思潮对社会各个领域的渗透,使得女性的自我意识有了初步的觉醒,产生了追求自由、民主、平等恋爱的思想萌芽。“三言”“二拍”的编纂及时地捕捉到这一现象并及时地以小说的形式加以反映这一动态,对不同阶层女性的恋爱模式进行了描绘。总观“三言”“二拍”中的婚恋作品并加以分析,其恋爱模式主要有芳心暗许型、两小无猜型、日久生情型、主动自荐型四类。  相似文献   

6.
多年前,我在加州的原始森林里,遇见一位能跟树木沟通的女孩。她长发飘逸、体态轻盈,看起来真像一位穿梭于原野与森林间的精灵。她清澈无邪的双眼,透着无比的恬淡与活力。她以森林为家,每晚见她背着睡袋,背影消失在暮色苍茫里。“夜里住在森林的感觉真好!天空是我的营帐,大地是我的睡床。整个星河像条晶莹的丝带,星星、月亮近在眼前,仿佛随手可摘。伴着虫鸣与动物的叫声,在大地的怀中沉睡。夜晚,地热像一股暖流,慢慢升起,比睡在屋子里还要暖和。”她喜滋滋地说。  相似文献   

7.
8.
《初中生》2012,(35)
自日本政府“购买”钓鱼岛之后,国内“保钓”活动持续高涨。然而,个别城市出现了打砸商铺、焚烧日本在华企业甚至打伤日系车主等事件。  相似文献   

9.
教育中的“精神暴力”不利于学生的人格发展,无助于教师职场幸福的实现,有碍于教育真义的彰显。合乎道德的教育应摒弃“精神暴力”,唤起学生的主体自觉;提升教师的幸福实践能力,激发教师的职业热情;以人为本,彰显教育真义。  相似文献   

10.
11.
中国广告业收入每年都在增长,中国广告业的水平和广告的质量处于较低的水准和竞争层次。片面追求注意力效应和短期的经济效益,漠视对消费者的尊重,使的一些广告传播具有“暴力”倾向。文中奖对这一“暴力”作深入剖析:阐述广告“暴力”定义及其表现,探究起其滋生的“温床”,分析其不良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遏制和避免广陷入之一误区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恋爱暴力是大学生恋爱中普遍存在的现象。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对于理解人的行为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本文即运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对这一现象进行解析,希望对改善大学生恋爱关系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3.
"革命加恋爱"模式的小说创作在二十世纪的普罗文学中风靡一时,但最后受到了批评家的清算。后来的文学史,对之还多拘囿于"公式化、概念化"的定型评定。实质上,它是作为一种文化象征结构而存在,革命政治与性别政治在这个模式中结成牢靠的共谋。二者互相渗透,互相支撑,互相建构,共同支持"革命加恋爱"这一象征结构。本文拟从性别角度来审视"革命加恋爱"模式,并对这一有趣的文学现象,作一些陈述和清理,从中探究该模式的性别意蕴。  相似文献   

14.
“第二反抗期”是青少年生理和心理发展急剧变化时期。这一时期矛盾和迷茫的心理状态,使得青少年容易采用暴力的方式来解决所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发生在“第二反抗期”的校园暴力,呈现暴力方式多样化、转移责任、实施过程中有“从众”现象等特征。究其原因,主要有“第二反抗期”内的“攻击性倾向”、心理支撑系统缺乏、来自媒体的“暴力”模仿以及学校教育功能的缺失等方面的原因。为避免发生在“第二反抗期”的校园暴力,要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三维的预防和干预系统。  相似文献   

15.
校园“语言暴力”的心理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园“语言暴力”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校园问题和社会问题。本文结合具体实例和心理学知识,从心理层次剖析了校园“语言暴力”的危害性、产生原因以及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6.
刘冬梅  李德胜 《班主任》2013,(12):62-63
小瑞最近变化很大。我决定请他妈妈来学校一趟进一步了解情况。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校园暴力事件在我国各级各类学校中频发。本文在探究校园暴力发生的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学校应注重与家庭、社会等之间的合作,加强对有暴力倾向人员的关注、教育与控制,建设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和预防机制。  相似文献   

18.
19.
刘娜 《华章》2012,(28)
本论文从社会学的视角,探讨了我国媒体广告对中老年人这一群体形象的塑造,批判地分析了我国媒体广告中对于中老年这一边缘群体的刻板印象和“合理化”歧视.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有关“校园暴力”的报道比比皆是,尽管“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有其社会根源,但它也直接反映着学校德育工作的成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