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博物馆、科学中心和展览馆中利用数字技术学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以博物馆和展览馆等利用数字化技术所提供的学习为综述对象,描述了博物馆学习的相关理论及发展;对在博物馆内、外利用数字化技术进行学习的趋势进行了预测;并针对未来发展趋势,对博物馆学习的设计者和开发者提供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随着信息技术、移动互联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智能终端的日益普及,数字化、网络化、虚拟化、移动化的信息时代正悄然改变着人们获取资讯的方式,在此背景下,数字化博物馆应运而生。构建体验式在线漫游虚拟博物馆对提升博物馆的社会影响力,延伸博物馆的社会教育服务功能具有重要意义。结合辽宁古生物博物馆采用虚拟技术开发在线漫游仿真博物馆的经验,在简述虚拟现实技术、数字博物馆相关理论基础上,阐述了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实现博物馆网络科普仿真展示的设计思路与关键技术,总结了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开发在线漫游虚拟博物馆的意义与价值,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博物馆数字化建设能激发博物馆创新活力,让文物活起来。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通过科技创新,打造沉浸式体验空间,展示遗址文化,讲述文物故事,为全国遗址类博物馆数字化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既有利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服务观众、服务社会,又有利于遗址类博物馆的高质量发展,推动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全面融入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4.
沈晓峰  汪清 《教育技术导刊》2014,13(11):150-151
博物馆藏品三维数字化是目前数字博物馆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如何将三维数字化后的模型展示给观众,又是藏品三维展示领域的关键问题。以苏州博物馆藏品三维展示方式为例,阐述了藏品三维模型在藏品展示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当今社会已进入电子化、数字化的信息时代,数字化信息已深入到我们的生活当中,数字化技术也将对博物馆的管理工作产生深远影响。藏品管理数字化是博物馆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它使博物馆的结构与实现博物馆职能的方式发生了变化,也促使从事博物馆工作的档案、计算机藏品管理系统三个方面简述了博物馆藏品的数字化管理。  相似文献   

6.
数字化博物馆是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文物博物馆工作中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而产生的一个新的概念。一般而言,数字化博物馆至少包含两层意思,即博物馆的数字化和数字化的博物馆。前者主要指应用于传统博物馆的各类信息化系统工程,包括博物馆信息网络的构建以及针对博物馆收藏、保管、研究、展示等工作而开发的各类应用程序和各类信息化展示设施等等;后者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虚拟博  相似文献   

7.
学校     
大学数字博物馆即将推出CERNET报道:荟萃全国各大学最有特色资源的“现代远程教育网上公共资源建设———大学数字博物馆建设工程”研讨会1月18日在北京举行。与会专家就数字博物馆建设的问题进行了研讨,各承担项目单位介绍了项目的进展情况并做了部分演示。据悉,该项目将在年内全面完成。报道说,用数字化手段对大学博物馆进行数字化改造,建成基于网络的数字化博物馆系统,对于实现资源共享,保护珍贵的博物馆资源具有极其重要意义。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2001年专门设立了该工程项目,拟重点支持8至10个有特色的大…  相似文献   

8.
数字化博物馆是数字化技术应用于文博事业的新兴产物。时值今日,我国的数字化博物馆虽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但以建设全局性数字化博物馆的视角来审视数字化博物馆的建设问题,就会引发我们对于观念、信息资源建设、网络信息传递特别是网站建设设计等方面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随着时代的发展,数字化虚拟技术影响着社会的方方面面,戏曲艺术在它的帮助下,表现形式得以拓展,从而更符合现代消费群体的需求。因此,探析数字化虚拟技术在传统戏曲中的应用价值,意义深远。数字化虚拟技术为戏曲传承与发扬提供更多的策略构想,让戏曲艺术有了更多的传播发展渠道、更大的塑造空间和平台。通过对采用戏曲动画、戏曲数字化虚拟博物馆等形式进行可行性分析,从而肯定了数字化虚拟技术推动戏曲发展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赵秀琴 《文教资料》2010,(26):105-106
数字化博物馆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方便快捷地为社会公众提供更丰富、更高层次的服务,将是博物馆发展的主流趋势。本文探讨了数字化博物馆的概念,分析了其特点,并进一步阐述了数字化博物馆建设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新世纪信息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各国逐渐进入了数字化信息时代,数字化技术在诸多行业中都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成为新时代最重要的技术之一.在各国文化不断融合的时代背景下,现代文化的进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与发展造成了较大的冲击,如何进一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其传承与发扬提供条件已经成为各国文化发展中面临的关键问题.而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了新的渠道,在数字化技术作用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将突破传统的局限,取得更为显著的进步.为此,本文将重点探索数字化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找出其中尚需解决的问题,并提出具有一定实践价值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纸类制作技艺是我国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价值具有体系性,其中旅游价值由历史与文化价值、科学研究价值、教育价值和艺术价值所构成。旅游价值是夹江县竹纸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基础。在对夹江县竹纸制作技艺旅游开发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通过建设数字博物馆、提升马村手工造纸体验区、培育与手工造纸相关的旅游节庆产品、品牌和编排手工造纸民俗演艺产品四种形式进行旅游综合开发。  相似文献   

13.
试论英文写作技巧的应用与语言的优美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写作是英文学习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而写作技巧的应用与语言的优美性是英文写作成功与否的决定因素。针对英文写作技巧的运用问题,在修辞方法、句子策略、文体风格这三个方面进行了一些具体分析,以造就优美的语言,从而成就精彩的英文篇章。  相似文献   

14.
This study tested an iPad application using a dichotomous key as a scaffolding tool to help students make more detailed observations as they identified various species of birds on display in a museum of natural science. The Mobile Dichotomous Key (MDK) iPad application was used by groups of fifth- and seventh-grade students. Analysis of the findings suggests that the MDK was equally as effective and in some ways more effective than the educator-led intervention at improving students' scientific observation skills. In general, the scaffolding key in both mobile and educator-led form was found to be more effective for fifth-grade students than for seventh-grade students. In addition, it was found to be effective at improving the level of detail students provided and the number of scientific terms they used, but not at improving the number of valid inferences students made.  相似文献   

15.
Abstract

This article discusses how museum settings can provide opportunities for sensory and aesthetic encounters and learning. It draws on research into museum education programmes that included examinations of curatorial construction and display, observations of teaching and open-ended interviews with museum educators. The examples selected here focus on themes of display and learning to illustrate how aesthetic experiences can emerge as incidental adjuncts to learning in other fields. They also acknowledge how museums draw on aesthetic judgements to categorise or present objects and employ aesthetic artefacts and practices as representative devices of cultural engagement, especially in learning themes in the humanities. The studies show how museums can offer opportunities and skills, and cultivate dispositions to the examination of challenging ideas about aesthetic status, sensibility, interpretation or value. Examples of purposefully constructed sites for aesthetic learning show how museum educators have rethought ways of facilitating affective sensory experiences, and raising questions of aesthetic status, response and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functions of the arts. The studies discussed here suggest that museums can provide dedicated opportunities to cultivate independent aesthetic thinking and debate about aesthetic ideas as lifelong skills and pleasures.  相似文献   

16.
沅陵的巫傩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巫傩文化是我国古老的文化系统 ,它影响辰州 (今沅陵 )万年历史 ,给沅陵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辰州三绝、辰州符和以辰砂为主要原料的炼丹术 ,替巫傩文化增添了腾飞的翅膀 ,在沅陵积淀了厚重的历史文化根基 ,筑就了沅陵巫傩文化博物馆。傩有跨越人类多种社会制度的漫长历史 ,有处于各种时间、空间的表现形式 ,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至今尚未破解的历史文化信息 ,而今民间仍传承着若干神奇的傩技 ,群众喜闻乐见的傩戏和一些令人费解的特异功能 ,被旅游部门开发为亮丽的景观。  相似文献   

17.
开展远程教育的电大系统在信息技术的冲击下,进行着大规模、高投入地校园信息化建设,使校园信息化发展为开放远程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校园信息化的各种应用系统基本上还是一个个孤立的系统,没有很好发挥校园信息化的资源整合、共享的优势。本文从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角度来探讨地方电大进行校园信息化的建设,并提出相关实施策略,从而达到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科研水平、管理水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出发重新思考教师教学基本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我们重新思考教师教学基本功,需要我们以一种新的视角重新看待“三字一话”、语言表达及课堂教学等方面的教学基本功要求,需要广大教师练就新的教学基本功,如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协作教学、教学科研、教学评价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