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思维,就是人们通常说的“思考”、“想”、“动脑筋”,是人的大脑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人们常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一个思维的过程,数学能力的核心就是思维。数学教学中良好的思维习惯包括两大方面:爱思维和会思维。所谓“爱思维”是指学生能主动、积极、独立地思维;“会思维”是指学生能凭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以及掌握的思维方法,正确、灵活运用到现实问题中来。低年级小学生正处于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具有极大的可塑性,培养低年级小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是低年级数学教师重要的任务和责任。  相似文献   

2.
几年来,我们对中学数学教学进行了“探索式启发教学”的试验,这种教学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对数学爱学、会学、活学。 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爱学”,是一个自人类社会有教育以来就存在的课题。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从培养学习动机,激发数学兴趣入手,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习数学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从而实现“爱学”。 在数学教学中,从培养学习能力及良好的学习习惯入手,提高学生学习活动的有效性,使学生“会学”。“会学”主要指在学习活动中,为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而掌握学习的规则、方法和技巧。它是一种在学习活动中思考问题的操作过程,是认知策略在学生学习中  相似文献   

3.
高九龄 《职业技术》2006,(16):41-41
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非常重要。所谓创造性思维,是指带有创见的思维。通过这一思维,不仅能揭露客观事物的本质、内在联系,而且在此基础上能产生出新颖、独特的东西。具体地说,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善于独立思索和分析,不因循守旧,能主动探索、积极创新的思维因素。比如独立地、创造性地掌握数学知识;对数学问题的系统阐述;对已知定理或公式的“重新发现”或“独立证明”;提出有一定价值的新见解等,均可视如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成果。它具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独创性———思维不受传统习惯和先例的禁锢,超出常规。…  相似文献   

4.
在数学教学中,发现一些老师片面相信“勤能补拙”。因此,数学教学仍以“题海战术”为主,把学生变成“解题机器”,这种教法对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学生能力非常不利,与素质教育的要求极不相符。数学教学离不开解题,但如何才能让学生在解题中得到能力的发展?学会自己学习数学?以下就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一下心得。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是指经过有意识地训练和潜移默化地陶冶所形成的具有相对稳定性,自动重复的学习行为、心理倾向。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使学生以一种稳定的心态、有规律、有节奏地活动而获得优质效果。小学…  相似文献   

5.
徐效琼 《青海教育》2002,(10):38-38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一位教师永恒的追求。而效率如何,决定于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参与程度。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是指学生要“三会”:会思考、会动手、会交流等。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创设情境,创造条件,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基础知识,形成技能,提高思维的质与量。  相似文献   

6.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要求:“从小给学生打好数学的初步基础,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基础知识、思维能力、学习兴趣、学习习惯中,发展思维能力是核心,只有在进行基础教学的同时,长期地、有意地注意发展学生的思维能  相似文献   

7.
所谓创造性思维,是指带有创见的思维,具体地说,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善于独立思索和分析。能主动探索、积极创新的思维因素.比如独立地、创造性地掌握数学知识;对数学问题的系统阐述;对已知定理或公式的“重新发现”或“独立证明”;提出有一定价值的新见解等。均可视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成果.那么。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  相似文献   

8.
一、问题的提出在当前农村的小学数学教学中,较为普遍地存在以下问题:教师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因而学生学得被动,思维呆滞;传统的考试方法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学生的智能得不到很好的发展。我们在农村小学进行“小学数学思维训练”实验的目的是培养儿童良好的思维品质,提高小学生数学的基本素质,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为改革小学数学教学探索出一条新路子。小学数学思维训练的第一阶段是小学数学基础知识思维训练。基础知识是指四则基本计算和基础应用题——一、两步应用题,它是学好小学数学的基础。教学中,如能很好地进行思维训练,就能为培养儿童良好的思维品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数学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长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并且不易改变的学习行为。数学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能促进思维的发展,有利于提高自学能力,既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根本,又是学生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养成良好的习惯,使人受益终生。正如教育家陈鹤琴所言:“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  相似文献   

10.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好便能精通”,尤其在数学教学中,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便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对学生学习数学的思维活动,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会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发散思维在创造性思维中占有重要地位 ,是创新能力发展的基础 ,正如发散思维提出者吉尔福特所说 :“正是在发散思维中 ,我们看到了创造思维最明显的标志。”因此 ,数学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就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下面是我的几点做法。  一、鼓励独创  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有的学生有时会别出心裁地提出一些新异的想法 ,对此 ,我都满腔热情地予以鼓励 ,使他们的思维能不受约束地向各个方向发展 ,养成遇到问题爱求异思考的习惯。如解答“玩具厂生产一批儿童玩具 ,原计划每天生产 6 0件 ,7天完成任务 ,实际只用 6天…  相似文献   

12.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能使学生想得准,想得活,想得深,促进智力的发展。一、提供思维材料,培养思维的准确性思维的准确性是指思维方向和思维过程的准确程度。思维材料正确,思维坡度适当,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他们就有兴趣继续探索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十分重视提供思维材料,创设思维坡度,指引思维方向。设计好旧知识向新知识过渡的练习,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思维材料,引导他们温故知新。如教学“整除”这个概念,可先让学生计算这样的七道题目:136÷3;2…  相似文献   

13.
几乎每个班上都有几个“思维惰性”的学生。思维是看不见的人脑活动,思维活动带来的情绪体验是人的高级情感活动。良好的思维品质是优良的学习习惯和意志品质的体现。学生“思维惰性”是指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思维被动、消极、怠惰,缺少主动、综合、有序的思维能力与习惯。  相似文献   

14.
浅谈数学思维品质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和提高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加强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如果依思维的习惯来分类,那么数学思维过程可分为定势思维与非定势思维。所谓定势思维是指人们用一种固定了的思路和习惯去考虑问题,表现为思维的一种倾向性和专  相似文献   

15.
习惯,通常指的是人对某件事物,或者某件东西的本能反应,而学习习惯则是指学生遇到学习问题时的解决方法或者学习过程中的行为方式。小学生养成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在现在以及往后的数学学习过程更顺利、更简单,另一方面,也能够让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过程更加方便。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是课堂成败的关键。本文从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实际存在的不良习惯出发,分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养成的意义,探究“四正三到二合一”学习习惯在“爱种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捧出爱心、倾注爱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启迪学生学习的智慧,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以“亲”为核心,调动儿童的热情;以“信”为纽带,尊重儿童的需求;以“赞”为途径,培养儿童的习惯。通过爱的迁移,实现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喜爱,从而让他们自觉、主动、积极地去获取数学知识,给他们的学习数学带来无限的生机。  相似文献   

17.
义务教育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数学教学中,发展思维能力是培养能力的核心。”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主要是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包括培养学生会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会用归纳、演绎和类比进行推理,会准确地阐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本文仅就在“整式乘除”一章的教学谈谈自己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点滴  相似文献   

18.
苏政霞 《甘肃教育》2013,(21):41-41
数学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长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并且不易改变的学习行为。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相似文献   

19.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习惯是在较长时期内,由于重复练习而形成和巩固下来的一种动力定型.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学习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受到教师的重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审题的习惯,教给他们基本的阅读方法,能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对今后的数学学习将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现就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和能力的做法.  相似文献   

20.
这里讲的“多”指的是数学教学中的“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的一些教师恰当地运用了“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方法,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并且帮助学生突破固有的认识框框和习惯的思维方式,拓宽了学生的思路,提高了解题能力,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无疑,恰当地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