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女性主义视角下凯瑟琳·巴克莱形象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明威的长篇小说《永别了,武器》中的女主人凯瑟琳·巴克莱一直都是评论界争议的人物形象。海明威事实上是借助他的女主人公凯瑟琳塑造了一个具有女性意识的崭新的女性形象。本文从小说的创作背景及文本内容入手,反驳了传统评论家对其所持的偏狭观点,以女性主义的角度重新审视了这位女主人公的形象,以期给她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  相似文献   

2.
林露德的小说《月明珠》,是一部以顺德自梳女为主人公的历史传记小说。在小说中林露德大量运用了中国民间神话,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写。本文从林露德对《月明珠》中最重要的两个神话——"龙"和"观音"的运用与改写入手,分析其神话运用的独特性与其改写所体现的西方文化内涵与"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3.
阅读女性弹词小说中关于女主人公最终归宿及宣扬女性传统美德的文字,可以发现女性作者们是在男性的凝视之下进行写作的。在长期的男性凝视下,女性不仅会认同男性作品中塑造的女性形象,也会在自己的作品中塑造出符合男性凝视的女性形象。作品《笔生花》通过文本中展示的作者邱心如所受的封建教育、她对女主人公婚后生活的细微描写和对作品人物的塑造等,使人感受到浓重的封建道德意识,她的写作无疑也是在男性视野的凝视之下进行的。  相似文献   

4.
“英国小说之父”丹尼尔·笛福的《摩尔·弗兰德斯》是英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关于女性的小说。小说塑造的女主人公摩尔是个经历了多次不幸婚姻的底层女性形象。她的身上集中体现了那个时代大多数女性的生活状态和精神状态。尽管在很多批评家眼中,摩尔被冠以“荡妇”的标签,但笔者认为她本质上仍然是一个具有鲜明反抗意识、勇于追求的女性。本文将从女主人公摩尔的人生经历出发,围绕她的自我观和婚姻观来探讨该小说所折射出的女性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5.
严歌苓,作为一位长期旅居美国的华人女作家,对两个国家都有着深厚的了解。她素以书写女性形象见长,她笔下的女性形象大体可分为两类:身处中国社会的女性和移民美国的华人女性。本文以这两类女性形象作为切入口,来看不同社会背景下女性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6.
秦晨 《华章》2013,(15)
简·奥斯汀是英国著名的女性作家之一,擅长对复杂情感的描写以及对日常生活中普通人物的刻画。奥斯汀式理想主义爱情观和婚姻观经常出现在她的作品。她对女性地位、教育、婚姻和权力等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在奥斯汀的作品中,女主人公在其他男性角色的陪衬下,展现出独立坚强却同样也有性格弱点的女性形象。《爱玛》与《劝导》是奥斯汀女性主义的重要代表作,具有极其重要的研究意义。本论文从女性主义角度研究《爱玛》和《劝导》,着重对比分析两部作品的女性主义主题、女主人公形象的刻画、女主人公的反抗意识、以及这两部作品中奥斯汀式理想主义婚姻观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旅美华人作家严歌苓的作品带有浓厚的女性主义色彩,她往往将自己钟爱的女主人公置身于苦难的境地,运用独特的角度和开阔的视野,展现女性在苦难中所表现出的人性光辉,表现出作家对人性的探寻与思考。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哥特式小说女主人公通常被塑造成为缺少幻想、缺少对自我体认的女性,遇到人生问题时,经常使用直觉和非理性处理问题,也经常以弱者姿态出现。而这里要论述的是马格丽特.阿特伍德在小说创作实践中把女性刻画成为富于幻想、内心充满理性的强者,从而使她成功地颠覆并丰富了传统哥特式小说女主人公的形象,这也有助于对现代女性品质与价值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康妮是劳伦斯最后一部小说<查特莱夫人的情人>的女主人公,也是其笔下最成功的女性形象.她在人性、血性和柔情的召唤下执着地追求着真正的爱情和完美的人生.在历经了女王、女奴到女人的蜕变过程后,她终于凤凰涅槃,成为了文学史上最完美的女性形象之一.  相似文献   

10.
作为拥有中国血统的美国作家,邝丽莎的写作特色是书写华人故事.《雪花与秘密的扇子》是这位女作家写的一部女性成长小说.女性成长小说强调女主人公从青年到成年的心理和道德成长,并且关注这一过程中由于经历磨练和考验而引起的性格特征的变化.《雪花与秘密的扇子》主要描述了女主人公在父权文化中、父权意识形态下成长的困境以及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艰难过程.女主人公百合一生经历了隔离、创伤、成长仪式的考验,从童年到暮年她逐渐丧失自我意识、处于被动受支配地位.  相似文献   

11.
母语为英语的华裔作家多以华人生活或华人历史为背景进行文学创作,他们的文学创作呈现出一种用英语表达中国社会文化的“翻译特征”,涉及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问题。鉴于这种特殊性,本研究以RuthanneLumMcCunn的英文原创小说ThousandPiecesofGold(《千金》)作为研究文本,结合语料对作品中汉语文化负载词的英语表达规律进行分析,以探讨汉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问题。  相似文献   

12.
张爱玲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女作家。本文以张爱玲部分文学作品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语言,发现张爱玲的作品出现大量欧化汉语,这使其作品文笔优美流畅,意境深远。  相似文献   

13.
论林徽因小说创作中的“出走”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走"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意象。林徽因是20世纪30年代著名的女作家,林徽因小说创作中"出走"模式的设置反映了她复杂的内心世界和极具张力的文化品格。  相似文献   

14.
伊丽莎白·毕肖普是20世纪美国最有影响力的女诗人之一,曾获普利策奖和全国图书奖,近年来声望日盛。依托法国心理学家雅克·拉康的镜像理论,通过毕肖普的《夏洛特先生》一诗,从新的角度透析诗人内心深处对自我的认识及隐藏在镜子背后的欲望。在父母关爱缺失的情况下,即使诗人三缄其口,读者依然能从语言这个能指的符码中发现她对自我认知的不确定,以及为了得到母亲的承认而无限渴望成为父亲形象的欲望。  相似文献   

15.
刘姥姥是《红楼梦》中为数不多的老年妇女,形象生动,在《红楼梦》中有着独特的意义。她是慈祥的母亲,为儿女的生存扯下了自己的尊严,勇敢地去乞讨;她是一名知恩图报的农妇,尽自己所能"带着精挑细选的果蔬"来还情;在贾府危难时刻,她善良、勇敢而有谋略,成功救出"大姐"。她的形象塑造衬托了贾府的掌权人,纵情享乐的贾母。  相似文献   

16.
《金印记》是我国戏曲史上影响较大的剧目之一,在一部戏曲作品中,旦角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之一。后世作品中主要通过删减苏妻的刻薄话语;增加苏妻贤良剧目来完善苏妻这一形象。这一变化与戏曲所产生的社会背景、文人创作、群众接受都有密切的联系。这一形象分析对于研究《金印记》故事情节流变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女孩形象"是严歌苓小说中经常出现的一类人物,这与中国现代小说中的儿童形象有一定程度的重合。严歌苓笔下的女孩形象一方面折射了作家的创伤性童年经验,另一方面体现出作家细腻而又活泼的女性叙事视角。严歌苓塑造的女孩形象可以分为"文革"与"成长"两大类型,她们均体现出了女性特有的心灵世界和真实丰富的人性内涵。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中国40年代重要的女性作家,张爱玲在她的作品中创造了一系列去势的男性形象,从而使一贯被视为他者和失语者的女性得以确定自身的主体地位。通过分析张爱玲小说中不同类型的男性角色,使我们清楚的看到了男性权威的衰落和女性意识的崛起。  相似文献   

19.
潘金莲是一个被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文化压抑、逼迫,从而被扭曲异化的妇女典型形象。她是中国封建社会制度下觉醒的女人,她不安于现状,她渴望得到幸福,但是在她所生活的夫权制度社会下不容许她有这样的想法和行为。她企图改变命运,追求幸福,却遭到重重阻拦,在追求中丧失了自我从而走向堕落的深渊。她为了达到目的,手段凶狠,但是在封建夫权制度下她又束手无策,必须得到男人的帮助她才会实现自己的理想,在这点上她又很懦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