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伟伟 《科学教育》2006,12(3):13-14
1问题的提出上海市二期课改劳动技术教育新教材七年级上学期第一章第一节《实用结》中有三个常用的结,第二节《中国结》的编制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向我们展示了五个常见的中国结。如按传统的教学,教师先学会,然后通过欣赏、示范讲解,让学生跟我学、跟我做,再对跟不上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学生学会了打这几种中国结,教学任务完成,我们姑且把传统的教育方法称之为“授予鱼”。不可否认,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最初打基础时很实用。可是,随着“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当代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思想的进一步明确,《面向21世纪上…  相似文献   

2.
常虹 《河南教育》2015,(4):24-25
在语文课堂上,我一般采用"四步读书法"让学生展开学习,即认读、解读、品读、创读。认读是要读对,解读是要读懂,品读是要读出美,创读是要读出新意。下面我就以"秋天多么美"为主题的课堂来谈谈我的语文教学以及思考。"秋天多么美"主要包括人教版教材一年级上册的《菜园里》以及"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以下简称丛书)里的儿歌《秋天到》。《菜园里》要让学生认识一些蔬菜的名称、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儿歌《秋天到》则是对教材的拓展延伸,要让学生通过阅读更好地感受  相似文献   

3.
教学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一词,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和词作的特点展开教学。词作平易浅近的文字,作者厚重复杂的人生,是教学的思考点与落脚点。教师通过"诚信预习单"、文本插图和一课带一篇的方式,引导学生展开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激活学生思维的潜能,培养学生表达的能力,让学生读好词,更读懂词与人生。  相似文献   

4.
正一、常态教学及现状调查引发的思考(一)常态教学的思考笔者在随堂听课中,发现课堂上朗读教学存在诸多问题,我们不妨看个课例片段。【例举】教师在屏幕上出示《拉萨的天空》一文中的一段话:拉萨是有名的"日光城"。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教师提出"湛蓝"一词,让学生说说意思以后,接着让学生朗读。学生纷纷举手。"你读——"教师指着第一名学生读。该生读完之后,紧接着"你读""你读"……一  相似文献   

5.
[活动目标](1)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中国结的文化内涵及特点,陶冶其热爱祖国传统艺术的思想情操;(2)通过编制十字结、设计并制作装饰结,提高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发展其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3)通过各小组活动成果展示、交流,让学生学会互相学习以弥补自身不足,增强合作意识。一、活动导入,揭示主题课前,师生一起欣赏了音乐《红红的中国结》。  相似文献   

6.
读中生情言之有物《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我充分利用文章中的精彩片段,让学生充分感受,全身心诵读,激活语言,让语言所抒发的感情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和情感共鸣。教学《山中访友》一课时,我  相似文献   

7.
闻美娟 《广西教育》2014,(25):71-72
正为构建"倾听、串联、反刍"的教师教学行为,实现"活动(作业)、合作学习(小组学习)、分享表达"的课堂学习形式,让课堂成为师生共同学习成长的场所,我校开展了语文教师磨课研讨活动,针对教师在执教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进行纠正、补充。其中,苏教版语文第五册课文《蒲公英》由汤小燕老师执教。汤小燕老师在第一次执教时,将教学重点放在了"读准字音"和"读通句子"上,让学生在学生字、读课文的同时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其主要教学环节如下。【《蒲公英》第一次执教的教学片段】一、读准生字、读通课文(一)联系生活实际说出你对蒲公英有多少了解。  相似文献   

8.
羊为什么不可以再高点——由一个教学片段引发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教育展望》2007,36(5):93-94
前不久,读了一篇关于新课程教学方面的文章,其中描述的一个教学片段,笔者认为很值得商榷。为了便于说明问题,先把这个教学片段的大意作以介绍……教师在教学中要敢于纠正学生的错误,不能因怕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而敷衍过去。如在教学《骆驼和羊》时。"我"(执教这个教学片段的教师,笔者注)让学生谈谈老牛说的话是什么意思。  相似文献   

9.
一、朗读品味,悟得语感经验教师要实实在在的帮助学生读通、读顺、读出画面,读出情感,同时在"会读、爱读、乐读"中形成良好的语感。请看《棉花姑娘》的教学片段:师:七星瓢虫真热心呀,不一会儿就把蚜虫吃光了,棉花姑娘的病好了。  相似文献   

10.
<正>余映潮老师到鄂尔多斯东胜区伊克昭中学讲学指导,我有幸听了余老师讲《马说》,收获甚丰。他对《马说》的设计以极有层次感地朗读为线索:一读明白停顿节奏,学生整体感知文章;二读思考"你眼中的《马说》是一篇什么样的文章",学生四字短语谈见解;三读感悟情感变化,在重点指导11个"不"和5个"也"的读法中,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感情变化;四读精彩片段,学生在理解层次美、形象美、句式美、情感美的基础上理解  相似文献   

11.
统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选编了《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红楼春趣》等四篇关于中国古典名著中的精彩选文。这单元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古典名著,单元语文要素有两个,分别指向阅读和习作。指向阅读的语文要素是"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红楼春趣》作为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自然承担着迁移运用前面学习的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这一任务。笔者认为,教师应立足文本特点,紧扣学生实际,从"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关注《红楼春趣》‘趣’在何处,聚焦宝玉人物特点"展开教学,可通过灵活运用"猜读,跳读,多重阅读"等阅读方法实现对课文理解由粗放到基本到精准的目标,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从而更好地落实单元语文要素。  相似文献   

12.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那么,如何以文本为依托,进行有效的识字教学,做到识字、读文两不误呢?学校的教学中,有幸听到孙霞老师执教的"识字7"。孙老师的识字教学以文本为依托展开,学文与识字紧密结合,坚持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教学原则。一、文本与图画结合,激发识字兴趣在"识字7"的教学中,孙老师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给字配  相似文献   

13.
李军成 《成才之路》2014,(29):79-79
正在语文教学中,学生通过对文本有效地朗读,不仅能进一步感知文本深意,还能在读中获得情感的熏陶,对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有着不言而喻的效果。一、在文本疑惑处,引导学生品读《师说》中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里的"惑"指的是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疑惑,而作为教师,第一任务就是为学生解除这些疑惑。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导学生怎样读,还要告诉学生所读之意。学生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展开朗  相似文献   

14.
正《认识含有万级和个级的数》是在学生掌握整万数和万以内的数的读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旨在让学生认识由若干个万和若干个一组成的数。下面撷取几个片段与大家共同评析。【片段1】"猜"数,温故知新师:这(信封)里面躲着几个数(逐一出示2000、2003),会读的请举手!(学生读数。)下一  相似文献   

15.
朗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课堂教学的目标。戴建荣老师执教的《彩色的非洲》一课,特别重视朗读,要求学生要把课文读正、读顺、得法,在展开的过程中让学生习得学习课文的方法。在扎扎实实的"先不谈感情"的练习中,学生更真实地读出文章的内在感情。  相似文献   

16.
作为数学教师,无论对于学生的数学教育教学工作,还是自身专业素养的提升,数学的阅读活动都是一项重要的活动.那么数学教师应该怎样展开对数学材料的阅读,笔者以阅读单墫教授所著《算两次》一书过程中一个小片段为例,将自己的读与思的过程展现出来和同行朋友分享,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7.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是统编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文章,承载着实现单元教学目标的主要任务。在教学中,教师根据单元的人文主题——"了解外国名著"和语文要素——"了解梗概和写作梗概"展开教学设计,以"梗概是什么—梗概有哪些特点—梗概怎么写"为主线,引导学生进行读、议、写,从而使学生读懂故事,掌握写作方法,理解小说的艺术价值和人物形象,受到人文的熏陶。  相似文献   

18.
教学《寄托着希望的传统文化》一课时,围绕着"舌尖上的中国"这一主题,让学生收集素材,进行展示之后,选取了《舌尖上的中国》片段,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并安排学生开展制作美食的体验活动,在回味、分享中获得认知,升华情感。  相似文献   

19.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关键在于朗读.在此,笔者就一些名家阅读教学中的片段进行赏析,谈谈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一、方法指导,读悟结合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在教学《心田上的百合花》时,为了让学生体会百合花内心坚定的信念,教师在朗读启发中侧重了方法上的指导.  相似文献   

20.
在教学《林海》一课时,我针对课文景色美和语言美的特点,设计了"请学生充分读"的教学环节,学生读得很投入。在检查朗读环节时,我班一个平时朗读不错的学生聪聪错误地将第2自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