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对第19届世界杯足球赛决赛阶段32强、64场比赛的11项技战术指标进行统计,并运用Q型聚类、等级相关分析法、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等统计学方法对所得数据进行了分析和检验.结果表明:运用Q型聚类对足球队的技战术指标进行量化评价具有较高的可靠性.能够客观反映各队的技战术能力.在揭示世界足球技战术发展趋势的同时,探索出一种较合理有效的量化评价球队技战术质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对第12届世界杯足球赛16支球队31场比赛的9项攻防指标进行Q聚类统计,并对各聚类指标的差异性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运用等级相关法对聚类结果进行检验,表明应用Q型聚类对球队的各项指标进行量化评价具有较高的可靠性,结果客观反映了各队技战术综合实力.揭示了欧洲足球运动的发展趋势,并探索一种较合理有效的量化评价球队技战术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对第4届世界杯足球赛16支参赛球队10项主要攻防指标的Q型聚类统计,并对各聚类指标的差异性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运用等级相关法对聚类结果进行检验,结果客观反映了各队技战术综合实力,揭示了世界足球运动的发展趋势,并探索一种较合理有效的量化评价球队技战术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对第17届世界杯足球赛32支球队64场比赛的平均进球、助攻、角球、任意球、平均失球、抢断、犯规、越位、被抢断、射进指数等10项攻防指标进行聚类统计,并对各聚类指标的差异性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运用等级相关法对聚类结果进行检验,表明应用Q型聚类对球队的各项指标进行量化评价具有较高的可靠性,结果客观反映了各队技战术综合实力。揭示了世界足球运动的发展趋势,并探索一种较合理有效的量化评价球队技战术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运用Q型聚类对第15届男篮世锦赛技术能力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第15届男篮世锦赛24支球队80场比赛的有投篮进攻次数、两分命中率、三分命中率、进攻篮板、防守篮板、盖帽、助攻、抢断、失误、得失分率等10项指标进行聚类统计、对各聚类指标的差异性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运用等级相关法对聚类结果进行检验,实现对世界各国球队技战术能力进行量化评价,以帮助中国男篮根据当前世界篮坛发展形势重新设定符合自身发展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6.
通过查阅文献和专家问卷调查,选取反映球队攻守能力的9项主要指标,对2012年欧洲杯足球赛决赛阶段的十六强31场比赛进行统计,并运用粗糙集优势关系、Matlab聚类、等级相关分析等方法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表明:运用粗糙集优势关系法和Matlab聚类法对球队的攻守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具有较高的可靠性,粗糙集优势关系法能够客观反映各队攻守能力,进行球队排序,Matlab聚类法能较合理有效地阐释欧洲足坛实力格局。  相似文献   

7.
对第16届男篮世锦赛24支球队80场比赛中的11项攻防指标进行聚类统计、对各聚类指标的差异性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实现对世界各国球队技战术能力进行量化评价,找出中国男篮与世界强队之间的差距,为备战2012年伦敦奥运会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8.
对第18届世界杯足球赛32支球队64场比赛的进球数、射进指数、助攻、射正球门次数、射门次数、角球、任意球、越位、反击次数、短传、长传、传中次数等12项进攻指标进行K-M ean聚类分析,并对各指标的差异性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各类间在场均进球数、射进指数、助攻、射正球门次数、射门次数、角球、短传次数等7项进攻指标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表明应用K-M ean聚类分析对球队的各项进攻指标进行量化评价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可以客观地反映出各队的进攻能力,揭示出现代足球进攻的发展趋势,并探索一种较为合理有效的量化评价球队进攻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秩和比综合评价法、Q型聚类分析法和录像观察法等,对第28届亚洲男子篮球锦标赛各参赛队攻防竞技能力进行量化分析。结果显示:中国男篮在本届亚锦赛攻防竞技能力RSR值为0.84,等级为A级,处于亚洲领先水平;在各参赛队的最终比赛排名与攻防RSR值排序相关性检验中,P<0.01,呈非常显著相关。运用Q型聚类分析筛选出中国男篮的主要竞争对手为菲律宾、伊朗、黎巴嫩、韩国,对中国男篮与4支主要竞争对手对比分析后发现:在进攻方面,中国男篮在2分投篮命中率指标和3分投篮命中率指标均领先于其他四支球队,在防守方面,中国男篮在盖帽指标上领先其他四支球队,但在攻防各项技术统计中与主要竞争对手并未出现显出性差异(P>0.05)。在总中篮数、抢断、前场篮板球等指标与对手存在差距。研究提出中国男篮应加强比赛流畅性,提高进攻成功率;在防守端加强对进攻方传球路线的预判能力以及内外线球员争抢保护篮板球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应用Q型聚类对CBA甲A各队技战术能力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1997~1998赛季CBA甲A联赛12支球队132场比赛的投篮命中率、盖板球、盖帽、助攻、抢断、失误、行分、失分等8项攻防指标进行聚类统计、并对各聚类示的差异性进行差分析和多重比较,运用等级相关法邓聚类结果进行检验,以对各队技战术能力进行量化评价。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2004年欧洲杯足球赛16支球队的进球、射门、射门命中率、角球、控球、成功传球、抢断、被抢断、犯规、越位和失球等11项攻防技术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的基础上,确定球队技战术能力评价的综合指标。引入自组织特征映射神经网络模型,提出了基于自组织特征映射网络的球队分类方法,该方法在无指导的情况下,通过对自组织学习,实现了合理、科学的球队分类。分类结果客观反映了2004年欧洲杯各队技战术的综合实力,揭示了世界足球运动的发展趋势,并探索出一种合理评价球队技战术水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以2011年代表中超联赛参加亚冠联赛的四支俱乐部球队为研究对象,选取16项统计指标,运用数理统计学方法对不同战线的技战术加权处理,建立多层级评价系统,对其结果进行分析、讨论与检验。结果表明:各队为争夺联赛冠军,比赛激烈,而亚冠比赛中,则表现消极,表明中超球队亚冠联赛技战术水平发挥逊于中超比赛,多线作战能力差;各支球队在不同战线表现为:中超联赛〉亚冠客场〉亚冠主场,与比赛实际有较好的一致性;不同聚类数别的权重二级评价系统检验分析表,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数据统计计算结果与比赛实际达到了相互印证的目的,该评价体系对于足球专项技战术评定有一定的价值与意义,且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强。  相似文献   

13.
对2018赛季亚足联冠军联赛比赛的攻防关键指标进行数理统计分析,探寻比赛中不同类别参赛球队的特征,分析面对不同比赛阶段的关键攻防技战术。研究样本由32支球队252场比赛19个指标组成。通过Q型聚类分析法将参赛球队分为3类,结论表明:1)聚类1的球队进攻能力强,侧重与边路进攻,防守能力较弱,聚类2球队攻守能力平衡,以地面传控为主,聚类3球队以传控为主,但表现出“锋无力”;2)比赛胜负分别与总射门次数(r=0.025)、射正球门次数(r=0.151)、直塞球(r=0.037)、任意球(r=0.030)、犯规(r=0.033)、传中成功率(r=0.066)具有高度相关性;3)高控球率相对于中控球率和低控球率在大部分指标上都具有显著性差异;4)面对进入淘汰赛的球队时,抢断、控球率、传中成功率、射门成功率与获胜概率存在着显著性的正相关,面对未进入淘汰赛球队时,传球成功率和射门成功率与获胜概率存在着显著性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对第18届世界杯对参赛球队比赛技术统计指标与比赛结果的相关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对比赛结果影响较大的技术统计指标依次分别为传球成功率、射正球门次数、射门、控球时间、角球、黄牌和阻挡射门.此外,各名次段球队之间、各洲球队之间在多项比赛技术统计指标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反映出参赛球队的整体水平和特点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5.
为更好的认识中国足球与世界强队技战术水平的差距,提高我国男子足球运动训练水平,通过研究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与国外对手的相关技术参数,提取、分析8项原指标,并采用因子分析法,进行降维处理,提取影响中国男子国家足球队技战术水平的原指标的4个共性因子,解释其含义,在因子分析的基础上,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建立球队胜率与共性因子的回归模型及方程式,并对其进行讨论。结果显示:共性因子可以为足球技战术训练提出新的参考意义,实践性较强;在共性因子基础上的回归方程与观测值之间的拟合优度良好,实用性、可操作性较强,极具复制性,具有较好的参考意义;因子回归模型的建立可以为足球比赛赛前技战术的训练控制和比赛成绩的预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第13届欧洲足球锦标赛威胁性进攻测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年一度的欧锦赛是最高水平的洲际杯赛其影响力不亚于世界杯,当代欧洲各种足球风格和流派之间对抗与碰撞是部精典的足球攻防技战术教学片。本文对2007-2008赛季第13届欧锦赛全部16队31场比赛威胁性进攻运用数量/质量、属性特征等进行统计分析。其主要观点是:威胁性进攻(威胁性射门、险球)是有效进攻-威胁性进攻-进球-致胜逻辑的关键环节,创造进球机会(前提条件)、把握良机(进球能力)是决定比赛胜利的核心要素,是衡量强队进攻实力与控制比赛能力水平的集中体现与鲜明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