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中,常常发现学生存在这样一些问题:①有的学生学了今天的,忘了昨天的;②有的学生学习成绩高,而实验动手能力差;③有的学生在考试或课堂答问时,心理知晓却无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④有的学生上课听得懂,课后练习或考试又无所适从;⑤有的学生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如“摩尔”、“电子云”等很难理解;⑥还有的学生仍然习惯于师讲生听,师写生抄,师考生背的教学方式,一切依赖于老师。这些问题的产生与存在,说明我们的部分老师还没有真正把素质教育的思想放在心上,落到实处。教育教学改革的力度还不大。为此,广大教师要尽快实现两个转移和两个结合:一是将以教为重心转移到以学为重心。努力搞好教与学的最优结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指导学生如何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素质;  相似文献   

2.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些学生,他们有的言行粗鲁,动辄骂人、打架或恶作剧;有的对老师和学校的教育公开抵制;有的自私自利思想严重,事事以“我”为中心,我行我素,对集体事情漠不关心;有的厌学、弃学,对自己悲观失望,自暴自弃;有的行为不诚实,惯于说谎、欺骗,考试常常作弊;有的虚伪、固执、嫉妒、报复心强;  相似文献   

3.
一说起学校教育中的暴力,我们就会联想到教师对学生的“体罚”或“变相体罚”:打手心、扯耳朵、揍屁股、刮脸皮、抄课文、罚站。其实在教育中还存在着另一种“体罚”,这就是“心灵施暴”。“心灵施暴”一词比起“体罚”来,人们可能陌生得多,不过对“心灵施暴”的现象却不陌生。在校园里,我们会听到或看到这样一些现象:某位老师对某个学生说:你怎么又打人了,我看你是改不掉这坏毛病了,跟小流氓没有什么两样;以后上课时手不准乱动,再乱动就把你的手剁掉;这次考试又是你拖了我们班的后腿,真丢人。有的老师在评价某个学生的时候会…  相似文献   

4.
美术欣赏是中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内容,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违背美术欣赏教学规律的地方。 问题一:“满堂灌式”的欣赏教学 美术欣赏课始,师出示欣赏作品后,开始从头至尾作细致、详尽的讲解。有的学生“静静”地听,有的学生哈欠连天。老师讲得很累,学生毫无反应。  相似文献   

5.
宗哲峰 《吉林教育》2006,(11):60-60
在我们的教育对象中有这样一些学生,有的经常冒犯校规,对老师的善意批评却充耳不闻,无动于衷;有的在考试中作弊,对别人的指责不以为然,淡然一笑;有的在劳动中拈轻怕重,却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地自诩为“功心者治人”。  相似文献   

6.
当前,在一些中学的学生中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偏科现象。据笔者了解,有的学校在上“副科”时,学生存在极大的随意性,缺旷、迟到现象十分严重,有些课缺勤率有时高达30%左右。课堂上气氛沉闷,老师讲老师的课,学生做学生的事。有的学生在看“主科”课本,有的学生则在做“主科”作业,对任课老师的讲授不屑一顾。笔者在听某初中一节生物课时,发现竟有二十多个学生的课桌上未摆放生物课本。对于这些科目的测验或考试,部分学生要么靠抄袭或相互作弊,要么胡乱应付或交白卷,对于成绩的好坏则毫不关心。  相似文献   

7.
“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学生的命根。”传统型的考试不外乎:老师命题,考题严格保密;在考场上,老师的眼睛像电子眼一样盯着学生看,害怕学生“额外”得分,而学生缩着身子埋头苦做,不敢抬头,担心老师怀疑自己企图作弊;考试的成绩是衡量学生好坏的唯一尺度。因而,学生视考试为“洪水猛兽”。其实,在课改的今天,我们可以换一些方式.不妨这样来考试——  相似文献   

8.
师:关于作文“真实”的问题,存在着一些争议。有老师对学生说“完全是真实的照搬,也可能‘假’;完全的虚构,也可能‘真’”;有的老师认为“虚构不一定虚假,真人真事也不一定‘真’”。  相似文献   

9.
刊中娱乐网     
肯定是瘸腿 医学院里老师在给学生上课,老师说:“有一个病人是先天性腿瘸,因为他出生时一条腿比另一条腿短一些。”然后,老师问一个学生:“约翰,请想一想,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时会怎样?”约翰认真地想了一想,答道:“我想,遇到那种情况,我也会瘸的” 某次考试 某次考试,监考老师于甲生桌下发现纸条。 师:这是你的吗? 生:不是。 师:不是?不要狡辩,是不是你的? 生:真的不是。 师:你老实说,我不记你过。 生:我的在这里。 某次考试,监考老师又发现甲生桌上有纸 条。 师斥曰:这是不是你的? 甲生(无辜状):不是。 师:…  相似文献   

10.
“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偏爱某学科老师的教学方法、教学风格,相应地,他学习的兴趣就更浓,成绩自然不会差;但如果,学生对老师存在误解或偏见,或老师的言行无意伤害了学生,师生关系紧张,无疑对学习的阻碍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11.
形成性考试是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的考试 ,课堂小测验 ,单元测试 ,几个单元的综合测试 ,期中考试都属于形成性考试 ,目的是通过考试督促学生加强复习 ,巩固阶段所学知识技能 ,教师从中摸清学生达到教学目标的情况 ,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计划 ,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弥补知识缺陷 ,改善认知结构。形成性考试一般都是由科任教师组织实施。一线的老师们在组织形成性考试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妥之处 ,现就此提几点建议。一、不要突然袭击为了督促学生注意经常复习或为了“治一治”学生 ,有的老师喜欢采用突然袭击式的考试 ,其实这种方式不妥。由于事先未…  相似文献   

12.
课堂上常常会出现这样一些情况:老师讲上句。有的学生迫不及待地接下句;老师讲到兴致盎然处,有的学生莫名其妙地插上一句。课堂炸了锅。让老师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老师出现了教学中的小失误,有的学生便在下边大声嚷:“错了!错了!”……  相似文献   

13.
细读四婶     
师:昨天,我们一起讨论“是谁最终杀死了祥林嫂”这个问题时,有的同学说四婶这个人还不错。昨晚,老师又翻了一些资料,有入说,四婶是真心怜悯过祥林嫂的,真的是这样吗?  相似文献   

14.
“减负”后,没有了以往沉重的课业负担,支配课余时间的主动权还到了学生自己的手中。面对一下子“多”出来的时间,部分学生及家长有点适应不过来,不知道应该怎么去安排。由于缺乏正确有效的引导,有的学生家长采取“学校不补家庭补”的办法,忙着给孩子请各种家教,一边是学校忙着“减负”,一边是家庭忙着“增负”,有人说,“减负”是“闲了老师,忙了家教”;有的学生则把课余时间及双休日全泡在游戏机室或网吧里玩电子游戏;有的学生觉得无所事事,就东游西荡,与社会上的闲散人员混在一起,很容易受到不良影响,沾染一些不良习惯。…  相似文献   

15.
学生打的“小报告”,老师首先应该重视。因为“小报告”可能涉及到“大问题”,比如有的学生上街去网吧玩电子游戏或聊天。有的学生抄袭同学的作业或花钱请同学写作业.有的学生在教室或寝室偷拿别人的东西等等。这些问题。如果没有引起老师的足够重视.如果不及时进行批评教育.不仅会打击打“小报告”的同学给老师反映情况的积极性,而且还会使犯错误的学生在思想品德、学习态度、行为习惯等方面向着不良的方向进一步发展,其后果不言而喻。只有把学生不好的苗头、不良的倾向扼杀于摇篮中。才有利于良好学风和班风的形成,才有利于学生健康的成长。  相似文献   

16.
“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我敢说;对于绝大多数老师、家长和学生来说,考试都是生活中一件既重要又神圣的事情,因为许多人的命运由于考试而被改写。可是,当家长们想凭着自己以往的经验指导一下孩子的考试时,却惊讶地发现:考试竟然变得让人不敢认了,因为一场考试的革命已经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曾几何时,一些人以为考试是走向素质教育的绊脚石;以为素质教育就是不要考试。于是,我们看到了这样的“怪现象”小学生不考试或者只考一点儿;中学生则比小学生多考了一些,或者有些课程考而有些课程不考;到了…  相似文献   

17.
“说起来重要,干起来热闹,忙起来可要可不要。”这是目前一部分学校德育工作的真实写照。“老师声嘶力竭地讲,学生目光呆滞地想;老师大道小理地劝,学生左顾右盼地晃;考试满分的人较多,可言行不规范者不少。”这也是当前德育低效能的客观写照。应该说,党和政府关于“加强”或“进一步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意见不是一两个,可学校的德育工作为什么还如此低效呢?  相似文献   

18.
当同学犯错误或者违反纪律时,要不要把同学的行为告诉老师,这是许多中小学生都面临过的痛苦抉择。有时,老师会为了维持班级的纪律或仅仅是为了维护教师的尊严,要求学生“揭发”那些“坏学生”或背地里向老师“打小报告”。利用学生间谍提供的“情报”,常常成为某些老师控制班级的重要手段。对这些做法,大家习以为常,很少有人去想它意味着什么,对学生的成长会有怎样的影响。 在我从事“青春热线”心理辅导的这些年里,碰到这样一些个案:他们有的是因为“揭发”了同学做的错事,而被同学疏远、排挤和孤立,倍感痛苦与孤单;也有的是…  相似文献   

19.
中小学里不论是哪个年级的学生,往往“动”胜于“静”。而课堂教学又往往只“静”而不是动。我曾深入几所中学听课、调查,发现英语课堂上普遍存在着;教师讲的多、学生统的少,教师在讲台上走来走去,侃侃而谈,学生却坐在下面打瞌睡;课堂节奏慢,内容枯燥,形式单一;学生厌学,差生面大等问题。课后,我试图与一些字生用英语交谈,他们中有的羞于开口,有的哼儿哈儿半天,最后干脆说“Sorry”,有的所答非所问,还有的……只有少数同学还能说几句。这一切当然是有诸多原因的,但老师没有突出外语课实践性和交际性原则,课堂.上缺乏科…  相似文献   

20.
教育,必须消灭“忌语”荣献上小学的儿子常常讲一些老师挖苦、讽刺学生的“趣事”。比如;有的同学笑得声大了一点,老师就说:“你被猪毛噎住啦!”,有的同学坐得不规矩,老师就说:“你得了软骨病啦!”有的同学一时高兴,手舞足蹈一下,老师就说:“你在抽风呀!”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