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历时考察、共时描写和对比研究三个方面系统介绍传统语法对现代汉语副词才的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学者们基于焦点理论而展开的与才有关的研究成果与不足,并尝试对今后的研究方向做出初步预测。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归纳出现代汉语副词“才”的基本义和派生义的基础上,从不同的侧面对副词“才”及其相关副词“就、刚、再、只、方才、不过”等进行了多角度的比较。通过比较和分析,进一步深化了对“才”的意义和用法、个性特征和逻辑关系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归纳出现代汉语副词“才”的基本义和派生义的基础上,从不同的侧面对副词“才”及其相关副词“就、刚、再、只、方才、不过”等进行了多角度的比较。通过比较和分析,进一步深化了对“才”的意义和用法、个性特征和逻辑关系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对北京语言大学的"HSK动态作文语料库1.1版"中副词"才"出现的典型偏误进行详细分析,指出了留学生在使用副词"才"时常常出现被误代或缺漏的现象;通过分类讨论,明确了造成副词"才"使用偏误的主要原因;基于以上的偏误分析,针对副词"才"的对外汉语教学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刘波 《现代语文》2009,(7):38-40
本文尝试从语用--语言学①的角度,运用语义指向、语境理论、对话含义推导的方法对副词"才"的语用实现机制进行了分析.发现副词"才"在句中的使用,对说话人来说,可以突显句子的逻辑重心、加强语气;对听话人来说,则可以提示对话空间.  相似文献   

6.
主观评价性时间副词“才”在语义上具有多重双向性特征:它既可以表示界变,又可以表示量化.“才”表界变时,既能表前向界变又能表后向界变;表量化时,既可以表长时量化又可以表短时量化.“才”与多重双向性语义特征相对应是句法模式上的两两对立,其语法意义可抽象为线性或度量上的相对偏离.  相似文献   

7.
对北京语言大学的"HSK动态作文语料库1.1版"中副词"才"出现的典型偏误进行详细分析,指出了留学生在使用副词"才"时常常出现被误代或缺漏的现象;通过分类讨论,明确了造成副词"才"使用偏误的主要原因;基于以上的偏误分析,针对副词"才"的对外汉语教学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汉语中,“才”与“就”是使用频率很高,而又具有着复杂意义和用法的副词。有关副词“才”与“就”的研究很多,本文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才”与“就”在句法应用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其表义类型及结合功能两个方面去探讨、分析“才”与“就”在句法中的用法。“才”与“就”都属于主观性相当强的副词,具有基本相同的表义类型,但在具体的用法中,所表达的语义,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以时与量两种表义类型中存在着的差异最大。副词“才”与“就”都具有很强结合功能,但副词“才”在结合功能上更要优于副词“就”。  相似文献   

9.
副词"才"表示对某种规律或参照标准的偏离,是例外的语法标记。根据"才"的分布情况,"才"的义项可以划分为:1)表示少量;2)表示大量;3)表示唯一条件或原因下的结果;4)用于特殊句式。  相似文献   

10.
当客观事实与说话人心理预期偏离时,副词“才”与“就”都是言者主观小量立场的表达手段。句中只有一个表量的成分时,其出现在“就”或“才”之后,并与该副词在语义上密切相关,体现主观小量。两个副词的不同之处在于,句中出现两个与量相关的成分时,其分居副词前后,“才”仍只与其后的量相关,“就”却与其前的量相关。另一个与副词无关的表量成分仅用作对比来凸显量之小。副词“才”与“就”这一核心语义并不受语义指向和焦点位置的影响。焦点和两个副词一样,都是凸显言者立场的手段,其作用是激活相关预设,以顺利展开会话涵义推导,传达言外之意。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分析考察中亚留学生使用副词“才”和“就”的偏误,总结出偏误主要表现为遗漏、误加、错用和错序,然后指出母语负迁移、目的语知识负迁移、学习策略的干扰及教材和教学是产生偏误的主要原因,进而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从而使副词“才”和“就”的教学具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着重讨论了“就”、“才”句中出现实际语境和不出现实际语境两种句法条件下“就”和“才”的语用过程。同时,本文也对“就”、“才”因估价义弱化而与副词“只”近似同义以及能愿动词对“就”、“才”的使用产生不同的约束作用等情况作了比较详细的分析。笔者最后指出,“就”和“才”在其语用过程中虽表现出多种不同的句法、语义特点,但本质上却只有一个词汇意义、一种用法  相似文献   

13.
时间副词“就”“再”“才”的语义、语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引言副词“就”、“再”、“才”都有多种意义和用法,但有一种用法是相同的,即出现在表时间意义的词语的后边,如: (1)明天就走 (2)明天再走 (3)明天才走我们把这类句式记为公式:(S)′T就/再、才VP。其中,T代表时性词语,VP代表谓词性短  相似文献   

14.
0.前言 0.1 本文所说的近代汉语,指的是从晚唐五代到清朝中叶的跟文言相对、以口语为基础的通俗的书面语。即古白话。包括敦煌变文,翻译佛经,禅宗语录,词、曲、话本,宋儒语录,白话史料,明清小说等等。 0.2 魏晋以降。直至解放初期,副词“cái”一直有两种写法:“才”与“(?)”。例如: (1)说者酒未饮时一事无,才到口中,脑烈(裂)身死。(《敦煌变文集·韩擒虎话本》) (2)(?)一月,诸州颁下;汉帝有救晓示,告言道:“刘家太子逃逝他州,谁人捉得,封邑万户。”(《敦煌变文集·前汉刘家太子传》)以“才”“(?)”并行的一千多年的使用情况看,除了语体色彩略有差异外,在语法意义和语法功能方面并没有什么明显的区别。为了行文方便,下面不管原文是“才”还是“(?)”,一律写成“才”。  相似文献   

15.
高蕊 《文学教育(上)》2009,(23):121-122
副词“才”由名词“才”虚化而来,这是一个较为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正因如此,副词“才”较为复杂,可以表示时间和数量,可以表示必要条件和多种语气。通过对“才”的句法结构的分析,我们发现话语中有了“才”之后所表达出来的深层语义——对所描述事物的一种限定、强调。  相似文献   

16.
副词"就"与"才"使用频率很高,义项繁多;并且二者关系复杂,用法灵活,在现代汉语副词中具有代表性。有研究表明"就"与"才"构成的句子有一个相同的句法结构,本文从主观量①、焦点和音重等角度出发,讨论二者在相同的句法结构下产生的对立或统一的语法意义。  相似文献   

17.
副词"就"与"才"使用频率很高,义项繁多;并且二者关系复杂,用法灵活,在现代汉语副词中具有代表性。有研究表明"就"与"才"构成的句子有一个相同的句法结构,本文从主观量①、焦点和音重等角度出发,讨论二者在相同的句法结构下产生的对立或统一的语法意义。  相似文献   

18.
副词“才”与“都”的语义对立及维译问题张金福我们在汉语口语教学中经常遇到“才”与“都”的用法。“才”是一般的用法是修饰一种活动、行为,如“才走”、“才讨论”等。这时“才”表示这一活动、行为离说话时间还不久。“才”在维语中表示等意思。“都”是表示范围的...  相似文献   

19.
20.
副词属虚词,从语法功能看,通常作状语或补语。因为它的意义比较“虚”,在赏析文章时人们往往容易忽略它。其实,副词与形容词、动词一样,在表情达意上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常常能表达一些微妙而深刻的意思,揭示文章的主题,表现人物性格。下面就《孔乙己》一文来分析一下副词的妙用:1.听人家背地里谈论,孔乙己原来也读过书,但·终于·没有进学。2“.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的模样。3.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4.你一定又·偷人家东西了。5.他总·仍旧·是偷。6.品行比别人都好,就是从·不·拖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