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易建联参加NBA选秀,成为继王治郅,巴特尔,姚明之后又一名登录NBA的中国球员。“他(易建联)会比我强”,姚明如此看好阿子弟兵NBA星途。此外,今年参加选秀的还有NCAA的超级球星Greg Oden和Kevin Durant。新赛季也因此变得更值得期待了。本期《ASK》看NBA选秀制度的发展史。  相似文献   

2.
电视选秀是受众话语权的产物,受众生产电视选秀时,对电视选秀的文本进行了建构:对传统进行颠覆,使传媒媚俗,使青年亚文化身份被认同。可以这样来评价选秀:选秀是受众消解焦虑与弘扬主体性的统一,选秀使受众审美倒退为机械水平,选秀使电视拟态环境中的虚假被确认。  相似文献   

3.
在平民选秀低俗风盛行,选秀节目走向低谷时,明星选秀应运而生,并取得不错的收视率.作为一档明星选秀节目,<名声大震>现已成功举办了第二季.从平民选秀到明星选秀的转变,正折射了选秀节目不断调整、变化的发展历程,并对于如何提高选秀节目的生命周期以启示.  相似文献   

4.
王博 《中文自修》2007,(2):22-23
坚毅,乐观,豁达,义气。我们看选秀,我们在看一场“才艺”秀,我们在看一场“人格”秀。从王琦瑶时代看“我型我秀”的红火,选秀始终是个由绚烂到平淡的过程。[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秀,传统的意思是聪明、灵巧。不过,它现在又有了一个很时尚的解释:show。这不,各种各样的电视选秀似雨后春笋,应运而生。比如“莱卡我型我秀”,还有那个收视率一路飙升直追春晚的电视选秀——超级女声。  相似文献   

6.
一场简单的选秀不经意就改变了人生的轨迹,还有比这更传奇的吗?可是看看李字春、张靓颖、蒲巴甲、马天宇……这传奇却每年都在选秀场上活生生地上演着。  相似文献   

7.
何年 《教育》2011,(7):21-21
前不久,童童一家坐在客厅里观看去年夏天参加一个电视选秀节目录制的视频。参加这个选秀节目给童童留下了美好的回忆,但是最终没有过关。直到前些时候看到电视上播出的总决赛,童童一家才找到原因:原来是童童表现得太“成熟”了。  相似文献   

8.
本文着重分析了音乐选秀节目对音乐专业大学生的培育作用,探索了音乐选秀节目对音乐专业大学生的不力影响,探析了音乐选秀节目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优化音乐选秀节目加快音乐专业大学生培育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音乐世界》2014,(7):16-16
电视剧《唱战记》是湖南卫视对选秀十年的致敬之作,由“选秀教母”龙丹妮亲自操刀,秦岚、欧豪、谢彬彬、付梦妮等领衔主演,讲述了—群身怀音乐绝技的少年,为着各自的目的在盛大的“明星学院”大赛中相遇,  相似文献   

10.
"‘选秀’是新时期下一种新的文化娱乐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选拔人才的作用。在各类选秀活动中脱颖而出的年轻人,很多还都有过艺术职业教育培训的经历。不过,文化部对此立场是,不提倡作为艺术教育机构的各类艺校集体组织学员参加各类选秀活动,也不鼓励艺校在校生参加选秀活动,更反对所有过度商业化操作的选秀。"  相似文献   

11.
本文着重分析了音乐选秀节目对音乐专业大学生的培育作用,探索了音乐选秀节目对音乐专业大学生的不力影响,探析了音乐选秀节目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优化音乐选秀节目加快音乐专业大学生培育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李静 《现代企业教育》2007,(6X):115-116
如今,各种选秀节目充斥着荧屏吸引着受众的眼球,仔细观察,发现雷同者众多。《加油!好男儿》以定位于男人秀的独特视角在众多选秀节目中杀出重围。有些人认为,该节目的出现预示着女性话语权地位的上升,本文即由此探讨女性话语权并对隐藏在其背后的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从受众心理透视电视选秀节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今电视选秀节目已成为电视界的流行风.通过选秀节目本身、各种媒介环境、选秀节目带来的草根明星效应以及多样式互动平台等方面,分析电视选秀节目对受众心理的影响,结合"沉默的螺旋"、"议程设置"等有关传播学理论,能够从受众心理角度透视电视选秀节目.  相似文献   

14.
赵晓华 《少年读者》2008,(6):I0005-I0005
这两年,全国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选秀”浪潮。从“超级女声”到“梦想中国”,从“全家总动员”到“星光大道”.从“加油好男儿”到“红楼选秀”……各地电视台都纷纷做起“秀”来。  相似文献   

15.
选秀之我见     
近年来,“选秀”风靡一时,大街小巷到处弥漫着“选秀”的气息。  相似文献   

16.
舞台上,是冉冉升起的青春明星;舞台下,是渐渐痴狂的少男少女。走上PK台的,都在爽朗地笑着,说着“谢谢”;坐在电视机前的,都心急如焚,按动拇指……这就是“选秀”节目的非凡吸引力,特别是对于很多在校学生来说,看“选秀”、参与“选秀”已经成为课余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于是,有家长说,因为“选秀”,孩子重新安排作息,腾出时间观看;有老师说,因为“选秀”,教室里会同时出现很多红肿的眼睛;有专家说,因为“选秀”,孩子将失去自我……那么,学生是不是真的这么痴迷“选秀”?现状是不是真的如此令人忧虑呢?为了真正了解学生对“选秀”的参与情况,了解他们对待“选秀”节目的真实态度,我们特在一部分中学生中做了一次关于2006年“选秀”大赛的抽样问卷调查。问卷主要涉及了学生的观看情况、短信投票情况、街头拉票情况、父母态度、老师态度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电视选秀文化视角下的大学生价值判断要考虑到客观事物自身的性质和主体自身的需要,选秀语境下的价值选择分为理性、随意、从众、功利、标新立异等类型,要从树立主体性教育理念、在引导中产生核心价值认同,构建良好的社会环境,开展多种多样的实践等方面来培养大学生价值判断、选择能力。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各式各样的选秀节目在电视荧屏上活跃,受到了极大的关注。2013年,随着中国好声音、中国最强音、中国偶像相继宣布启动,选秀节目将掀起新一轮的收视狂潮。一方面,选秀节目为平民明星的脱颖而出提供了舞台,并以其参与性强等优势获得了较高的收视率;另一方面,选秀节目中存在的内容低俗等问题也不容忽视。选秀节目备受青少年的青睐,由此产生强大的群体效应的同时,必然对他们的诸多方面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面对这种现象,思想政治教育应与选秀节目相结合,提高节目内涵,引导其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薛家进京的主要目的是送宝钗待选、参加选秀,但在进京寄居贾府后,选秀却从此没了任何音讯。有人认为薛宝权无意也根本没有参加选秀,“待选”不过是薛家此番进京的藉口,目的是为了促成宝权、宝玉的“金玉良缘”。也有学者提出,薛宝权置参加选秀因无奥援而失利。我们认为:薛宝权进京待选的目的毋庸置疑。说薛宝权选秀失利亦属主观臆断缺乏事实依据。应是薛宝钗进京、特别是经历了元春省索的盛筵后。了解到身居宫中、贵为妃子的贾元春内心的痛楚和无奈,认识到皇宫的残酷与虚伪,主动放弃了选秀。作者迫于压力没有昭示原委,是造成薛宝钗选秀之谜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本文的出发点是对近几年来中国电视选秀节目兴衰交替的思考,着重分析了2012年热播的《中国好声音》在大片策略、整合运营模式、赛制内容形式等方面的创新,指出该节目既有别于传统音乐类选秀节目,也打破了传统的"制播分离"模式,其精神内核应是"反选秀"。并总结了该节目对当前电视选秀节目的启示,从趣味性、互动性、去功利化、整合化的角度提出了电视选秀节目的创意策略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