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与普通话相比,铜仁方言存在大量重叠式名词。通过对比二者的重叠式名词的结构构成形式,发现铜仁方言重叠式名词AA式有四种类型,AAB式、ABB式和AABB式都各自有三种类型;而普通话重叠式名词AAB式中,A1+A2B式只有一个,ABB式中AB1+B2也只有一个,而AABB式中A1A2+B1B2式则没有。二者的AAB式和ABB式重叠词都是偏正结构,AABB式重叠是联合结构。铜仁方言重叠式名词在结构特征上具有丰富性和规律性。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ABB式网络流行语产生的社会背景和构词方式,探讨了"ABB"式网络流行语的语义特点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赣语余干话形容词的生动形式与普通话及其它方言相比有鲜明的特色。文章对余干话"BA"式、"BBA"式、"ABB"式、"当真A"式、四字格短语等进行了考察和归纳,揭示了它们的意义、作用和使用特点。  相似文献   

4.
咸阳方言名词重叠式复杂多样,其构成形式主要有两字组式(AA式)、三字组式(ABB式或AAB式)、四字组式(AABB式或ABCC式)三种,其中AA式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5.
衡东方言属于湘方言中的长益片,其形容词的生动形式非常丰富。作者通过对湖南衡东形容词广泛的搜集,归纳出了"AABB"式、"AAXY"式、"A里AB"式、"XAXB"式、"XA巴A"式、"ABB"式等六种重叠式,并从结构构成、表义程度和感情色彩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不断涌现的汉语新词既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变化,又给词汇系统补给"新鲜血液"。从"范跑跑"一词的仿造性来看,ABB式已经从多数是"形+形容词单音节重叠"形式变异为"名+动词单音节重叠"或"名+形容词(或动词)单音节重叠"。依据社会背景研究新词新语,对汉语教学,尤其是对"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流行语之所以流行,是因为其经过构式化,以构式流行语形式进入到语言体系中。流行语构式化的主要机制是模因,模因指文化基因,它因模仿传播而生存。人类社会的主流文化、时代思潮、特殊表达等信息构成潜势模因,是流行语形成的首要因素。这些潜势模因在语言信息加工过程中通过模因触发机制形成强势模因,进入语言网络体系,网络节点之间的联系呈自然的类型层级关系,其语言信息的复制和传播呈梯度演化。流行语在复制传播过程中由句群组成类构式,即体现构式化的概括本质,也体现出构式化的图式性、能产性和词汇组构性特征。  相似文献   

8.
在认知语言学的基础上,运用构式语法理论分析了近期网络上大量使用的流行语"被XX"的结构特点。通过转喻映射理论剖析了"被XX"结构的扩展机制及构式意义。  相似文献   

9.
安康方言名词的重叠式复杂多样,其构成形式主要有两字组式(AA子/儿式)、三字组式(ABB子/几式、AA儿B式)、四字组式(AABB式、ABCC子/儿式)三种,其中AA子/儿式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10.
河曲方言重叠式名词丰富多样,文章通过对其中四种主要格式AA式、ABB式、AAB式、AABB式的分析,显示出重叠式名词的构成特点及其表义特征.  相似文献   

11.
汉语名词性短语的句法类型特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以语言类型学成果为背景,通过汉语与众多语言的比较及汉语内部的共时历时简要比较,从语序、标记、范畴三个方面总结现代汉语名词性短语的主要句法类型特征,解释了汉语一些较有特色的句法现象包括特色歧义结构的类型原因,对汉语一些相关的热点问题如定语的分类等从类型学角度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祁世明 《滁州学院学报》2011,13(1):90-92,112
汉语叠词ABB结构在词汇中比较常见,大多数具有形容词的特征,然而,ABB结构在近年汉语新词中却悄悄地发生了变异,并且频繁出现在各种主流媒体中,成为人们日常语言的热词。本文通过对汉语ABB结构组合成分的梳理,分析ABB类网络语言变异的产生背景和成因,总结此类新词的特征,探讨其蕴含的社会语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尝试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重庆话叠音词的形态、语音和语义。按照词性的不同,重庆话叠音词可以分为名词性、动词性、形容词性和副词性等四类。每类下面又可以按照构成的不同有选择性地分为从式、ABB式、AAB式和AABB式等四种形式。叠音名词和动词要读成前重后轻,叠音形容词和副词要读成前轻后重,且重音都与长音对应。叠音词连读后一般发生变调,尤以第四声连读变调最为明显,第二声连读后可以变调也可以不变调,具体因口音不同,第一声连读变调和第三声连读变调最不明显。构词韵律主要有双音步、[1#2]、[2≠1]和[2#2]等四种。各类重叠式大都不发生声母类化。叠音词在取义上有一定的约定俗成性,同义、多义现象普遍,语义色彩上大多数偏向中性或贬义。研究旨在更好地勾勒出重庆话的某些个性及与汉语普通话、其他方言的共性和差异。  相似文献   

14.
大学英语WGM教学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大学英语教学流行的几种教学模式及其局限性,根据教改项目研究成果,建立了大学英语WGM教学模式,该模式既注重语言能力的培养,也注重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对优化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大学英语教学方法,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起到了促进作用,这是作者担任项目负责人的“高等师范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海南师范学院院级立项项目成果之一。  相似文献   

15.
语言类型学是语言学界的三大显学之一,可用其来进行跨国语言间的比较。文化的交流与碰撞是新词产生的一大来源。在语言类型学视角下,从新词汇来源、新词的结构、使用语境方面对英汉新词比较,找出英汉新词的语言共性及异同。  相似文献   

16.
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社会方言,深受社会的影响。本文根据形式结构和表义形式对网络流行语进行简单分类,对其时尚简洁、幽默诙谐、联想丰富的特征进行社会学角度的探讨。网络流行语的流行对语言产生了重大影响,需要我们以正确的态度去面对。  相似文献   

17.
This article reports on a small‐scale investigation into the use of Internet chatrooms by teenage girls. Based on interview and observational data, it illustrates how the use of popular electronic communication is resulting in linguistic innovation within new, virtual social networks in a way that reflects more wide‐reaching changes in the communication landscape. The paper suggests that teenagers and young people are in the vanguard of these processes of change as they fluently exploit the possibilities of digital technology, radically changing the face of literacy. The study looks at teenagers’ perceptions of chatroom encounters and their learning about new ways of social and linguistic interaction. Observations of teenagers online show how rapid written conversations which combine features of face‐to‐face talk with explorations in interactive writing and the exchange of additional digital information, such as image files and web addresses, are enabling these young people to develop sophisticated and marketable skills. These innovations are contrasted with recent media and educational criticism of the language use associated with new technology. This tension between change and conservatism is explored by applying Bourdieu’s concept of ‘linguistic capital’.  相似文献   

18.
关中方言中的词根与词缀同义的ABB式派生形容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中方言中习用的ABB式派生形容词,其中有一部分叠音词缀与其词根意义关系密切,对词根起着强化和补充说明的作用,具有生动形象的修辞效果.这些方言语词,事实上也是古代雅言在口语中的保存.本文试从语源的角度举例探讨.  相似文献   

19.
浅析修辞手法在网语构词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修辞手法对语言的发展非常重要,是创造新词语的方式之一,网络用语具有简洁、动感、形象、口语化等特点,这与网络群体使用多种修辞手法构造新词密切相关。文章结合目前普遍流行的一些网络语言,探讨修辞手法在网语构词中的规律及其作用,并从网络交际者心理诉求的角度探寻修辞手法运用于网语构词中所形成的独特表达效果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