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高教经费筹措办法存在一些弊端,致使高等教育中存在的许多问题都难以从根本上解决,有些问题妨碍着高教事业的发展和进一步改革。高等教育应主动适应市场经济,改革现有的投资体制,把高教服务与社会需求连结起来,增强自身的活力。在这方面,某些西方国家的高教经费筹措经验和原则(成本分担原则、利益获得原则、能力支付原则),可资借鉴。  相似文献   

2.
我国高教经费筹措办法存在一些弊端,致使高等教育中存在的许多问题都难以从根本上解决,有些问题妨碍着高教事业的进一步改革。高等教育应主动适应市场经济、改革现有的投资体制,把高教服务与社会需求连续起来,增强自身的活力,在这方面,某些西方国家的高教经费筹措经验和原则(成本分担原则、利益获得原则、能力支付原则),可资借鉴。  相似文献   

3.
我国高等教育投资体制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高等教育投资体制还存在着财政教育拨款机制落后、学生资助体系不完善、社会捐赠缺乏规范等众多的问题。而“政府失灵”现象存在、高教投资法律建设滞后、市场参与高教投资力度不足则是造成高等教育投资体制问题的主要原因。为建立渠道畅通、机制健全以及投资主体、客体责权利明确的多元化高等教育投资体制,我们需要完善多渠道筹措高等教育经费的投入机制,建立多政策参数的财政教育拨款机制,建立高等院校的成本核算制度,遵循差别性原则制定学费收取标准,并辅之以健全的助学贷款为主的高等教育资助体系。  相似文献   

4.
美国多元化经费投资体制对我国高等教育经费来源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美国是世界高等教育最发达的国家,在高等教育经费处于“世界性危机”时,仍能保证巨大的高等教育经费投入,使高等教育水平独居世界榜首,这应归功于多元化的经费投资体制。美国多元化筹措高等教育经费的格局被西方国家称为典型的模式。深入了解和分析这一经费筹措体制,比较中、美两国高等学校经费来源的发展与变化,发现两国经费来源结构的差异,对完善我国高等学校经费筹措体制,解决我国高等教育经费短缺问题有极为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一、借鉴国外高等教育经费筹搭经验的可能性任何一种教育制度,包括经费筹措办法,都有其特定的内部和外部条件。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高教经费筹措办法存在的条件是市场经济制度和政府实行宏观管理以及高等院校充分的自主权。与此相适应,中国高教经费筹措做法得以产生和存在的内部条件是计划经济体制、政府实行直接控制以及学校缺乏自主权。可喜的是,这些条件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已经或正发生变化。首先,实施多年的旧的计划经济正在逐步为市场经济所代替。为适应这种新的经济体制,公有企事业单位实行政企分离、所有权…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开始,高等教育经费来源的多元化已成为各国高教经费筹措的一个普遍趋势,文章在深入分析美国高等教育经费来源多元化的筹措体制和发展变化情况的基础上,对比分析我国高等教育经费来源的构成及比例变化,为完善我国高等教育的融资体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美国高等教育经费来源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经费是高等教育事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保障,直接决定和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发展规模和质量。美国以政府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高教经费的成功作法,对于缓解我国高教经费的严重短缺、构建和完善筹资体制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美国是当今世界上高等教育最发达的国家,充足的经费投入是其高等教育领先于世界的必要保障,这得益于其多元化、多渠道的经费投资体制。分析我国高等教育经费筹措方式,并与之进行比较,可以找出差异和问题所在,并在结合我国实际国情的基础上进行探讨,吸取经验,以进一步完善我国高等教育的经费投资体制。  相似文献   

9.
加拿大高等教育在办学自主权、教育绩效管理、开放式教育等方面自成体系。结合我省高等教育实际,我们可以借鉴其先进经验,建立和完善政府宏观调控、高校自主办学的管理体制和制度建构,采取以省政府投资为主体、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投资体制,实行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推动高等教育持续、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0.
试析印度高等教育经费筹措模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教育发展、经费来源等方面分析印度高等教育经费筹措模式 ,论述其高等教育投资的各种方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希望开展对印度高等教育投资的研究能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从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对高等教育发展的制约着眼,通过对高等教育投资资金来源结构中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结合当前实际的高等教育需求,从教育经济政策、教育收费制度和社会资助三个方面对完善我国高等教育投资体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教育券制度是西方国家对教育投资体制的一种创新,其概念背后是一种典型的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的资助机制,它在西方教育领域的盛行对我国高等教育投资体制和教育资助计划改革以及教育治理机制的建设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在高等教育领域内引入教育券制度有利于把公共教育资源的配置权交还给市场,具有实现教育公平和效率,促进公立高校和民办高校协调发展,满足学生教育选择权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充足的办学经费是高等学校发展的基本条件。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投资体制是一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逐渐建立起来的既条块分割又多元化的投资体制。这种体制在近些年的高教发展与改革中曾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反思近几年来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之所以难有实质性的突破,其中一个根本原因在于一方面没有有效地解决条块分割的投资体制所带来的问题,另一方面在多元化的投资体制上还存在许多政策性的障碍。  相似文献   

14.
在连续三年声势浩大的高校扩招之后,2002年,清华、北大、武大等一批高校率先宣布不再扩招甚至少招,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跨越式发展告一段落。据北京市教委高教处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教所联合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急剧扩张的高等教育规模面临着日益紧张的经费投入,而有限的经费投入由于缺乏使用效率进一步制约了高校的发展。因此,研究我国高等教育投资现状、提高投资效益成为促进高校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一、高等教育投资增长空间有限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我国以政府财政拨款为主、其它渠道筹措经费为辅的…  相似文献   

15.
过去,在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高等教育经费完全依赖于政府。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这种单一投资方式的弊端日益明显。因而改革高教投资体制,建立起多渠道的高教投入体系显得十分必要。  一、建立高等教育多渠道投资体系的理论根据  目前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经费投入的方式基本分为两种:单一的行政投资模式和以政府为主多渠道的投资模式。单一的行政模式是指教育经费的投入完全依赖政府,国家负责提供全部教育经费。这种模式的特点是:集权、封闭、单一,投入不足,缺乏竞争。多年来,我国高等教育…  相似文献   

16.
美国私立高等教育经费筹措多元化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私立高校经费筹措多元化是与其多元化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与政府的大力支持、私立高校自身的管理体制及高度发达的慈善经济等因素分不开的。通过对其办学经费来源渠道及经费筹措机制等问题进行探究和分析,为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经费筹措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7.
我国高等教育经费结构现状与高校社会捐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穷国办大教育",是我国发展教育事业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对于高等教育的发展来说,经费短缺是各高校不得不面临的重大问题。教育经费是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在国家财政拨款不能显著增加的情况下,高校要依靠自身的条件和努力去拓宽资金筹措渠道,实现高等教育经费的多元化筹资。社会捐赠作为一项公益事业,是高校筹集资金的重要渠道之一。当前我国高校社会捐赠面临总体捐赠力度不够、募捐渠道单一化等困境,高校应该对此予以高度重视,在认真借鉴和学习西方高校成功开展社会募捐的经验的同时,结合本校实际采取相关措施,积极吸引社会捐赠,从而推动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18.
教育券:高等教育拨款机制的创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教育券制度是一种教育投资体制的创新,对我国教育发展有相当大的借鉴意义.本文试图对一些国家高等教育的教育券制度进行系统分析与研究,提出以教育券制度作为一种有效的方式解决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些问题,以期为我国高等教育经费制度的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中日私立高等教育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日本的私立高等教育承担了日本高等教育普及化的主要任务,对日本的社会与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中日私立高等教育的教育立法、经费筹措、教育质量三方面的比较分析,为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寻找可供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美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内容,特别是美国多渠道筹措高等教育经费的经验特别值得我们参考。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大规模发展已经给国家财政造成了沉重压力,而学费的不断上涨给学生个人及其家庭带来了不小的经济负担。怎样合理进行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多渠道筹措高等教育经费,是学术理论界热烈讨论的问题之一。借鉴美国经验,我国应保障政府对高等教育经费投资的主体地位,适度降低个体高等教育负担程度,完善捐集资制度,探索多种投资融资方式,扩大其他经费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