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中小学教育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是时代的召唤,也是历史的必然,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了实现这一转变,我们应更新观念,建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制定新的课程计划,探索新的评价教育,教学的标准,在硬件建设上也应为素质教育提供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4.
5.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师德兴则教育兴,教育兴则民族兴”。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最根本、最核心的工作。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拥有一颗宽容之心能够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推动他们走向成功。  相似文献   

6.
7.
8.
9.
农村中小学教育直接关系着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科教兴农问题,因此,在农村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然而当前在农村的学校教育中还普遍存在应试教育的诸种弊端,要改变这一现状,一是要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二是要清除社会和家庭中旧的思想观念造成的负面影响,三是要解决教育奖金投入不足的问题,改善育人环境。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苏慧桃 《教育导刊》2001,(13):45-46
一、探讨的背景21世纪的教育应该是以培养新型人才为根本目的创新教育。创新人才的培养靠教育,教育的发展是师资,所以,采取有力措施,加速建设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才能适应新时期教育发展的需要。笔者认为,形成一套较完善的教师评估体系,是推进教师队伍走向科学化、规范化轨道的重要措施,这对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对中国教育事业都是有重大深远的意义。(一)当前教师队伍的现状引起的思考: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与教育不适应,突出的问题首先是学历层次不高:据统计,小学、初中、高中分别还有41%,1437%,3415%的人员未…  相似文献   

14.
根据当前教师教育发展的趋势,详细论述建设高质量的中小学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结合国际教师教育的发展趋向,从教育观念的确立,教学科研的开展、环境氛围的创设和信息技术教学培训等方面阐述了适应时代要求、提高教师教育水平的途径、步骤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在新时期顺应世界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着眼于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国民素质的重要战略举措,是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变革和伟大实践,事关全局,影响深远。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冲击着传统的教育观念.开拓了人们的教育视野,促进了我国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刻变革。  相似文献   

16.
素质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的实施涉及到诸多方面的问题。当前大家讨论的热点大多集中在教材改革、学生减负、教育体制转换等问题.由此将学生的课业负担减轻.使其变被动应试为积极创新。但不可忽略的是.教学始终是一个老师和学生组成的双边互动的活动过程,单方面解决学生问题仍不能使素质教育得以成功。素质教育呼唤实施素质教育的老师。  相似文献   

17.
过去十年,我区初中积极实施“双高普九”,克服众多困难,在硬件改造和软件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教育质量稳步提高,赢得了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但是,随着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日益高涨的需求,初中办学的一些矛盾也日趋尖锐。为了全面推进我区教育,我区提出了加强初中教育的十项意见。  相似文献   

18.
门源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以农为主、农牧结合的山区县。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近年来,我县通过中小学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在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对改革中小学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中小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著名校长李金初说:一所学校在同等条件下,靠质量取胜,同等质量下,靠特色取胜。所谓特色即指“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抓特色教育、创特色学校是改变我国传统教育“千校一样,千人一面”的单一模式,深化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是增强学校活力,提高办学效益,培养多层次、多类型人才的有效措施和重要手段。在创建特色学校的过程中,我们有以下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20.
由于地理、历史、民族、经济、文化等原因,贵州教育相对落后。到2000年底,全省基本普及初等义务教育,87个县中只有32个县实现“两基”,“普九”人口覆盖率仅为31.08%,师资缺口也很大。“十五”期间,全力实施“两基”攻坚是我省教育发展的重头戏,而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加强、教师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和条件。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广大教师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