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虽然少年天才是鲜见的.但他足以给人们带来强烈的震撼:“中国不缺少神童.只缺少培乔神童的土壤”;“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神童是可以培养的”……于是有更多的人欲探究制造神童的妙诀.甚至带领孩子参加“神童”速成班。到底神童是天生的.还是人为培养的?[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张军昱 《广西教育》2012,(36):19-19
7月12日,合肥一中“创新人才班”、合肥八中“资优生班”被当地教育部门紧急叫停。之前当地媒体的高调宣传一度让外界对这项改革举措充满了期待。据合肥市教育局一位负责人称,叫停原因是因为这两个学校的做法不符合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的有关规定。(7月15日《中国青年报》)当地人管这两个班叫“神童班”。按照计划,这两校招收的学生都将在16周岁以前参加高考,目标直指中科大少年班。现在还好是被叫停了,因为在这个指向性很强烈的目标之下,在中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之下,这与其说是“神童班”,倒不如说是“学习尖子班”“学习提前班”,或者“学习早熟班”更为确切。什么是“神童”?在现实的社会语境下,我们往往把能考高分的儿童称为“神童”,更多是把“神童”局限于学校文化学习范围内。倘若假设,一个儿童从小没有书念,跟着一个师傅学电焊,结果几年后,他的电焊技术比谁都好,那他是不是“神童”呢?在大多数人的眼里,他显然不是,顶多就是个高级技工而已。但那些能把圆周率背到百位千位以上的儿童,在人们眼里却是“神童”了。那种通过超常规的学习训练,能提前考上大学的,更是“神童”了!  相似文献   

3.
天津人民广播电台播送了天津市今年高考各类前三名考生以后,宝坻县流传着这样的佳话:宝坻中学出了个“神童”,人家没交过一次作业,全年高考得了天津市第三! 这“神童”指的是宝坻中学应届毕业生杨建国。杨建国是不是神童呢?“没交过一次作业”是怎么一回事呢? 带着这些问题,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借杨建国同学回母校之机,我们访问了他。他个头不高,但很壮实,说话时还有些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接连不断地有人推出什么“培养神童”的“方案”、“ 工程”、“行动”、“教室”、“摇篮”之类的著作,拍着胸脯自我吹嘘什么“揭开了神童 之迷”云云,鼓吹什么“0岁识字,3岁扫盲”,“儿童个个都是神童”,“儿童个个都是天 才”,“让神童进入千家万户”,“从我这个幼儿园出去的个个都是神童”,等等。似乎那 些人开办的培训班、幼儿园或小学,都是制造神童的“工厂”,可以“成批”地制造神童, 是神童 “批发站”。其实,这完全是自吹自擂,是在制造“神话”,鼓吹“现代迷信”, 是根本无法兑现的虚…  相似文献   

5.
河北省2012年高考将首次使用新课标高考全国卷,与全国卷2相比,英语学科新课标高考全国卷除了增加“听力测试”和“补全短文”,去掉“语音知识”、“补全对话”和“单词拼写”等试卷结构的明显变化外,“短文改错”也发生了改变,这些改变表现在哪些方面?有什么特点?意味着什么?应该采取哪些措施科学备考?  相似文献   

6.
“神童”本来就可遇不可求,“制造神童”更是无稽之谈,如果孩子本非千里马却以千里马驱之,这又与摧残何异?当我们看到通过这种“野蛮”的教育是为了不可靠的将来而牺牲现在,使孩子受各种各样的束缚,为了替他在遥远的地方准备我认为他永远也享受不到的所谓的幸福就先把他再得那么可怜我们心里又是怎样的想法呢?  相似文献   

7.
4岁半上小学、14岁参加高考一举夺魁考进中山大学,李博宇自小到大就是人人称奇的“神童”。但就是这样一个“神童”,却走过一段弯路。曾经5年沉迷网络的他,若不是妈妈的倾情拯救,又焉能取得如此成就!  相似文献   

8.
王溅波 《广东教育》2010,(7):101-102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2010年广东高考文科综合终于一展芳容了。在这种“拼盘”式的高考模式下,试题难不难?时间够不够?思维乱不乱?这一系列的疑问现在该有个结论了。就文科综合中的历史试题而言我看应该具有指向性作用。  相似文献   

9.
考者,敲也!     
那天在网上溜达.看到如下这段文字: “老舍在《考而不死是为神》里说:‘假若考而不死,你放胆活下去吧,这已明明告诉你,你是十世神童转世。’我没有成为转世神童,只在高考前夕觉得自己仿佛成了一头牲口——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高考结束了,我还活着。这很好,我想,我还是我。“细想想.挺伤感的。我们从小到大。大小考试经历无数,真可算是“金刚不坏”之身了——对考试的感情.却着实是怨多爱少。怎么办?发过牢骚,还得背起小小行囊继续上路。不过,读了如下几篇文章,算是知道自己不寂寞,知道老舍先生“已明明告诉你,你是十世神童转世”——管不了什么用,聊当安慰吧。——子木  相似文献   

10.
湖北出了个“背”出来的“神童”,“神童”考入大学后,刻骨铭心地说:“爸爸的教育方法不好,我恨不得杀了他……”江西出了个数学“神童”,考入大学数学系后,竟然有好几门功课不及格,曾一度面对被校方劝退的尴尬。然而,湖南却有这样一位“神童”,她花6年半时间就读完了从小学到高中的课程,现在就要大学毕业,仍然品学兼优,活泼可爱,还承担了学校的一个科研项目,校方已经特批她免读硕士,直读博士…从小学到大学,李路珂从未拿过第一。李永生夫妇说:“我们女儿的学习成绩不是最好的,但她整个儿却是最棒的……”李路珂今年19岁,是清华大学建筑…  相似文献   

11.
一九七七年秋天,一个惊人的消息在全国城乡不胫而走:中断了十一年的高等学校招生考试要恢复了! 消息传到汴河,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恢复高考?恢复那十一年前由中央文件正式宣判死刑的高考?几年前,据说曾悄悄地恢复过高考,但不久报上就登出了“白卷英雄”的先进事迹,又一次宣判了高考的死刑。从那以后,上大学靠“推荐”和“选拔”,已经成了天经地义的事情。怎么突然间又要恢复考试了呢?  相似文献   

12.
神童悲剧     
宁铂出家了。这个25年前曾经家喻户晓的神童,竟然要靠遁入空门,来消解长久以来积淀于内心的苦闷。而在宁铂的背后,经历过或正在经历着失意人生的神童们,正像春天的韭菜,一茬又一茬。25年前,从那个被称为宁铂和谢彦波的“神童时代”开始,像这两个主人公一样,许多神童在“中科大少年班”经过漫漫求学生涯后,最后多归于常人;4年前,以14岁的年龄和高考成绩572分的超高分数,东北神童王思涵考入了沈阳工业大学自动化专业,今年本应从大学毕业,但却因大学期间多门学科考试成绩零分,被学校责令退学;神童魏永康,1993年出生,两岁就认识1000多个汉字,4岁…  相似文献   

13.
<正>在2022年全国新高考Ⅱ卷和全国乙卷的语用题中均出现了“人称变化”的题型:2022年全国新高考Ⅱ卷第20题“文中写到自己的祖父,没有一处使用‘他’,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022年全国乙卷第18题“文中画横线的两处,都由三句话并列而成,但第一处主语‘我’只出现一次,第二处主语‘你’再三出现,二者的表达效果有什么差别?请简要说明”。往年高考中也出现过类似的题目,如2017年全国Ⅱ卷第6题“作者交替使用‘你’和‘我’两个不同的人称,其中蕴涵着怎样的态度?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每年高考结束,师生都有各自的感受.一方面老师认为高考试题好,试题易于人手,运算量相应减少,大约110分的恭本题都是日常训练的常见题,但老师教出来的学生却认为难,该拿的分拿不到.为何高中三年做了成千上万道数学题,而高考的二十一道题做不好呢?显然我们的“夯实基础”没有转化高考的分数,原因是什么?  相似文献   

15.
为推进高考公平,缩小各省的高考录取率差异,我国近年来一直在推进“协作计划”和 “跨省生源调出计划”。但今年“跨省生源调出计划”公布后,却在江苏、湖北等地引发风波。本文分析 了这一风波的成因,并指出改革高考录取制度是扩大高考公平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6.
自2005年以来山东参加美术类专业高考的人数猛增,形成了一支庞大的高考群体,这一现象倍受全国关注。美术专业高考“热”,为何持续“升温”?“热度”是否正常?由此,带给我们哪些“冷”思考?围绕这些问题,我们走访了部分美术专业新生及多所中学。以下,结合我们的调查所得,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7.
2010年高考山东卷和全国卷I都考查了成语“始作俑者”。那么“始作俑者”的含义是什么?有哪些误用类型呢?  相似文献   

18.
新闻事实:1978年,在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呼声下,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应运而生,迈出了中国超常教育的第一步。20多年来,“神童教育”历经坎坷,几起几落,为我国培养了大量人才。但随着“神童风潮”愈刮愈烈,无数家长的“神童情结”肆意扩张,也造就了“神童悲剧”……  相似文献   

19.
每年高考结束,师生都有各自感受.一方面老师认为高考试题好,试题易入手,运算量相应减少,大约110分的基本题都是日常训练的常见题,但老师教出来的学生却认为难,该拿的分拿不到.为何高中三年做了成千上万道数学题,而高考的二十余题做不好呢?显然我们的“夯实基础”没有转化为高考的分数,原因是什么?[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刘成友 《教育文汇》2007,(4):18-18,20
一些学生和家长到书店去挑选学习辅导图书,常被名为“高考满分作文”的书吸引了眼球。然而,这类图书不久前遭到业内知情人士的质疑。有人站出来说,这些满分作文大都是假的,应掀一起场满分作文打假活动。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如果高考满分作文有假,那么这类文章又是如何炮制出来的?记者作了一番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