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也旆只是投票时的一票之差,院士与非院士的境遇从此就有了天壤之别。”昨天,聚焦“自主创新”的院士圆桌会议,度间插出一段题外话。中国科协主度、中科院院士周光召甚至当场提议,希望在座的13位院士就现行院士制度联名在明年的两院院士大会上提出改革倡议。  相似文献   

2.
中山大学教授张均从男性角度解读一代才女张爱玲的传奇人生。细腻、华丽、柔美的语言再现20世纪中国最彻底的唯美主义者张爱玲年幼时的艰辛、备受争议的张胡倾城之恋、在美国的被遗忘的岁月,令人欲罢不能。  相似文献   

3.
一起因发妻揭发的"桃色新闻",不仅牵出科研领域的贪污案件,也打开了中国科研经费使用与监管的潘多拉盒子曾经的候选院士、中科院地球深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段振豪站在了被告席上。2月13日上午,段振豪贪污科研经费案在北京市第一中级法院开审。检方指控,段振豪涉嫌使用虚假的票据报销差旅费,复印装订费,劳务费,租车费以及网站开发费等,骗取科研经费100余万元。  相似文献   

4.
梁启超是我国近代名的思想家,他在匡国济世上施展雄才大略的同时,还十分注重对子女慈父般的培养教育。他渊博的学识和健康向上的思想也润泽在子女身上,缔造了满门才俊。[编按]  相似文献   

5.
2006年2月13日11时03分,享誉海内外的著名科学家、中国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创始人、杰出的社会活动家、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方亚电  相似文献   

6.
概述南海的文化历史,论述了华南师范大学南海校区图书馆建设南海历史名人及南海籍院士数据库的意义及思路。同时,介绍了南海历史名人及南海籍院士数据库的主要内容、功能、特点及作用。数据库共收集9位南海籍院士及130多位南海历史名人的个人简历、论文、著作、图片等相关资料,力求能对南海历史名人及南海籍院士的资料作全面的整理及展示。  相似文献   

7.
2008年8月12日,一位72岁的’老华人在美国洛杉矶一家医院悄然离去。张立纲头顶5个院士头衔: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香港工程科学院院士。在华人科学家中,能有如此骄人荣誉者,屈指可数。  相似文献   

8.
以"社会文明的先行科技进步的精英"为题的黑龙江省"两院"院士展于春节前夕在黑龙江省图书馆正式展出。黑龙江省目前拥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41位。其中,"两院"院士1位;中国科学  相似文献   

9.
林浩 《军事记者》2006,(11):66-66
顾名思义,“编后”是编辑“编稿之后”写的,与稿件的作者何干?通讯员给自己的新闻稿写类似“短评”、“编后”这样的评论,是不是越俎代庖?是不是狂妄之举?笔者从新闻写作的实践中体会到,这种做法对报道员来说是有益的。给自己的稿件写评论,可以从历史渊源中找到根据。两千多年前的司马迁在《史记》一些篇章的末尾附有“太史公曰”,这是司马迁对所记叙的人和事写下的评论,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短评”、“编后”之类的文字。《史记》之后的史籍也多有类似评论,诸如《汉书》的“赞曰”、《三国志》的“评曰”、《魏书》的“史臣曰”、《资治通鉴…  相似文献   

10.
尹长东 《新闻窗》2006,(5):34-35
当前都市类报纸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其中对时政新闻的报道已经成为各家报纸的必争之地。然而,时政新闻大多属同一新闻源,得到的原料一样,想要做出各具特色的报道并非易事。而且,时政报道不比社会新闻,稍稍把握不当,就会带来不良影响。因此,要想让时政报道既出彩,又不出格,这对大都还年轻的都市类报纸记者而言,可算是个难题。不过,问题总有解决的办法。笔者认为,善用一些方法,都市类报纸的记者其实也能把时政新闻做漂亮。  相似文献   

11.
会议是丰富的“新闻源”,同时也有很多有待开发、容易被忽视的新闻信息。会外生“枝”写新闻,就是在参加会议的同时,及时发现和采写与会议相关的新闻。这类新闻,不论是会场内的发言还是会场外的活动,不论是会议前的准备还是会议后的落实,不论是正面的经验还是反面的教训,不论是直接的事实还是间接的现象,都是会议报道所不能完全包容的。  相似文献   

12.
会议是丰富的“新闻源”,同时也有很多有待开发、容易被忽视的新闻信息。会外生“枝”写新闻,就是在参加会议的同时,及时发现和采写与会议相关的新闻。这类新闻,不论是会场内的发言还是会场外的活动、不论是会议前的准备还是会议后的落实、不论是正面的经验还是反面的教训、不论是直接的事实还是间接的现象,都是会议报道所不能完全包容的。  相似文献   

13.
2006年11月6日至12月15日,由解放军总装备部、国防科工委、国家科技部、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协主办,中共杭州市委、杭州市人民政府、中科院力学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承办的“民族的脊梁祖国的骄傲杭州之子——钱学森院士先进事迹图片展”在杭州展出。图片展展出了大量有关钱学森工作、生活、学习的图片及文稿。11月14日,浙江省档案馆档案资源建设部对每幅照片、文稿及文字说明进行了拍摄。  相似文献   

14.
李兰娟在央视新闻“遇见你”的人物特写中被称为“连轴转”的老太太——这位已经73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在战“疫”的最前线经常每天只睡三个小时。被同行称为“中国脊梁”的李兰娟,成为继钟南山之后又一位感动中国的院士级人物。宅在家里刷朋友圈的日子里,我很好奇这位女院士的身世。相关的报道中,这位自学成才的“赤脚医生”让我印象深刻。  相似文献   

15.
杨德安 《档案与建设》2006,(9):43-43,50
陈鑑远(曾用名陈定侯、田象文),1916年6月出生于江苏省宝应县曹甸镇。1940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化学工程系,获学士学位。1947年赴美留学,1948年获美国依阿华大学研究生院化学工程专业科学硕士学位,1950年获美国叙拉古大学研究生院化学工程系的哲学博士学位。  相似文献   

16.
17.
在第17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刊登在2006年2月21日科技日报上的评论《“院士造‘院士’的反”值得喝彩吗?》一稿,荣获评论三等奖。这篇评论的获奖,为我们提供了下述两点值得学习和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有一条别开生面的新闻,讲的是最近有一些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集体通过两院学部发出声明,表示辞去"中国管理科学院"的"院士"称号.  相似文献   

19.
沈彬 《青年记者》2012,(24):4-5
8月14日,悍匪周克华被重庆警方击毙。自2004年以来的长达8年时间里,他在苏湘渝多地,持枪作案10起,打死10人,打伤6人。周绝对称得上"死有余辜"。然而,舆论空间里却有一些"怪怪"的言论:先是不厚道地调侃警察的"低效",之后,又添油加醋,甚至无端编造故事:  相似文献   

20.
现在,有的新闻专业的学生有这样的感觉:新闻理论基本没有,学了也是白学。一些实习归来的学生常常这样总结自己的实习感受:课堂上学到的东西一点儿也用不上,理论与实际完全是两码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