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蒋蓉 《师道》2006,(11):30-31
来自山西的著名特级教师支玉恒在公开课上,带领本市伍家区实验小学一群三年级的孩子,仿佛是沐浴着溶溶秋月,静静地走着,走着。我的心变得清净无染,梦幻般的安谧之美弥漫心间,只有那弯曲延伸的乡间小路才提示着自我的存在。支老师课前没有接触学生,第一次把这篇纯情纯美的课文带  相似文献   

2.
师:谁知道碑是什么东西?生:碑就是用石头做成的,用来纪念有些人的功绩的。师:如果这个人没有什么功绩,能不能给他搞一个碑?生:(齐)能。师:讲得对,用石头做的,上面还要刻上文字,是用来做纪念的。如果是革命烈士的碑就更有纪念意义。另外,碑还有别的功能,记载一些事情。比如西安,有个碑林,那里有很多碑,走一天都看不完。那上面有些刻的是文字,记录的是一些历史事件,有的纯粹就是书法家的作品,还有的上面刻的是图画。唐朝最有名的一个皇帝唐太宗叫什么?生:(齐)李世民。师:对,他一生戎马生涯,骑过八匹马,都是非常好的战马。他去世以后,当然这八…  相似文献   

3.
作为著名的特级教师,支玉恒老师的课得到了众多语文教师的盛赞。但在赞叹之余,许多老师也感到深深的遗憾:“支老师的课,好归好,就是没法学!”确实,支老师的课大开大合、举重若轻,总给人一种“羚羊挂角、无迹可求”之感。那我们到底向名师学什么?在此,笔者结合支老师的《生命生命》一课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相似文献   

4.
特级教师支玉恒坦言:语文教育不能太复杂.得简单些,得用语文的法子解决语文的问题。语文教学简单的法子是什么?支老师说,一个字——读。细究他在教学中运用的这个办法却并不简单,充满了艺术和创造。本文结合支老师的教学实例,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5.
我曾看过支教师的许多课堂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录像,都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2003年10月6日-9日,在美丽的岛城-青岛,我参加了“贺袁瑢老师八十寿辰新课标,新理念,新课堂语文教学观摩会”,有幸第一次现场聆听了支玉恒老师的课,感受颇多。  相似文献   

6.
曾扬明 《四川教育》2006,(10):40-41
一、“丰碑”勾出英雄之“形” 师:谁知道碑是什么东西?  相似文献   

7.
感受支玉恒     
第一次听支玉恒老师的课是在1996年,印象中,清新明快是支老师教学的基调,淡雅平实是支老师教学的主要特色。时隔十年又一次亲临现场聆听支老师的课,这种感觉更加清晰了。坐在能容纳几千人的礼堂里,听支老师上语文课,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如果硬是要用一种美来形容它,那么,这种美是没有矫柔造作的简单朴实的美,仿佛是一首歌,歌声里没有太多的修饰,那声音完全是支老师自己的声音;又仿佛是一幅画,画面上没有过分的渲染,那色调完全是支老师自己的色调。  相似文献   

8.
听完全国著名优秀教师支玉恒老师教学的《曼谷的小象》一课,我深为支老师“不拘一格,意会为先”的词语教学艺术所折服。现举三例: 一、当学生对“绝技”这一抽象词语理解困难时,支老师不是直接告诉学生“绝技”的意思,也不是让学生念念词典上的意思就算完事,而是从课文具体的内容着手,先让学生明白小象做了什么,再“点睛”提问:这些小象行,换小猫行吗?(生:不行)这就是小象的什么?(生:绝技)那“绝技”的意思是……(学生恍然大  相似文献   

9.
前段时间有幸在南京东南大学聆听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支玉恒老师执教的《只有一个地球》。支老师的课堂教学风趣而严谨,形散而神聚,在平淡中闪烁着奇异的光彩。听课时,不由想起一本书——《“细节”决定成败》。课后,细细揣摩,恍然大悟,支老师课堂教学中的细节往往让人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10.
不是槌的打击,乃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 ——泰戈尔  相似文献   

11.
片断一:《放弃射门》(支玉恒) 师:刚才同学们读了三遍课文,谁愿意读,喜欢读哪一节就读哪一节。  相似文献   

12.
师: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人仿佛已经走到了海边,他看到了什么? (学生小声读课文,体会当时情景) 师:月亮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你们在哪首诗里见过水天相接的地方?  相似文献   

13.
近日.我有幸听了支玉恒老师执教的《重谷的小象》一课.真像畅饮了杯酵香的浓茶。支老师的课耐人寻味.令人深思。其教学设计独树一帜,别出心裁,尤其是他那高超的教学艺术和对教材独特的理解给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相似文献   

14.
15.
编辑视点:开课是教学活动的起始阶段,其着力点是“开”,即“着手进行”,所以,开课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启动行为,决定着课堂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动力支撑。这里有两种认识需要纠正:一种认为开课就是导入。其实,导入只是开课的主要形式,不是所有课一开始就要教师去“导”的。一种认为新课程背景下,开课都应该着力于联系生活、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这没有错,但许多教师在实际操作中为了此目的而偏离目标。要开好课,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了解开课的功能。开课的功能可以概括为定基调、启前奏、激情趣、活氛围。2.开课的原则和要求:具有多种功能、新颖独特、形式多样、自然贴切。3.开课与学情、文本的关系:因文而异、因课而异、因时地而异。4.要有教学成本意识,简洁实效本身就是一种境界。  相似文献   

16.
1.“地球”——谁见过地球?(支老师的这一问题看似问法显拙,却揭开地球神秘的面纱,让学生明白地球在我们的脚下,和我们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7.
18.
陈锋 《宁夏教育》2008,(4):45-46
“简简单单教语文,平平实实更有歌。”这是我近日观赏著名特级教师支玉恒执教《匆匆》录像示范课后的深切感受。支老师的课没有精心预设的场景演练,没有精美课件的渲染衬托,更没有支离破碎的分析问答,他只是凭借引导孩子反反复复地读——这一最“原始”、最“传统”的教学方式,便深深激起了学生与听课教师们的心灵共振。  相似文献   

19.
2003年金秋时节,中国阅读学研究会在美丽的太湖之滨无锡组织召开了“全国《语文课程标准》与‘阅读教学’研讨会”。会议邀请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支玉恒先生为大家上了观摩课,他那精湛的教学技艺、高超的驾驭课堂的能力以及风趣而幽默的谈吐,都给现场听课的老师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上课的学生则在支老师那慈父般的浓情激励与百般呵护下如沐春风、情绪高涨,连续上了两个小时的课,仍不知疲倦,而且还学得津津有味。支老师在课的前半部分主要是领着学生研读课文、感受理解课文、梳理文章思路,后半部分安排了一个模拟“实话实说”的活动。支老师自任“节目主持人”,又从学生中聘请了几位“嘉宾”,与其余的学生,也就是“现场观众”、“电视机前的观众”就环保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对于这个活动,有的击掌叫好,有的则提出了质疑,于是引发了听课专家与老师的热烈讨论。这里选发了中国阅读学研究会副会长、全国著名阅读学研究专家韩雪屏教授与无锡市滨湖区教研中心副主任王中敏等老师对支玉恒先生这节研讨课的看法。韩教授对这节课的前半部分给予了高度评价,她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所规定的目标谈了自己的三点认识。可能是由于分工的不同吧,韩教授的文章理论色彩浓一些,而王中敏等一线老师则更注重这节研讨课的操作性。限于篇幅,这节观摩课的详细案例没能刊出,只是登了一个简述;还有一些参与讨论的文章也没能刊出.特请朋友们谅解。  相似文献   

20.
师:(排成四个方形的学习小组)今天这样分组合作学习和平常学习不太一样,平常学习主要是个体的智力劳动,今天的学习要发挥集体的智慧(板书:发挥集体智慧):这一节课老师先给你们出题,各小组长组织学习:第二节课每个组的同学都要到台上来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