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申铉顺 《中国科技信息》2006,(4):324-324,336
本文透过存在主义哲学来讨论江奈生·斯威夫特的著名小说<格列佛游记>.本文从反对理性主义及展现主人公的"此在"两方面来分析小说的存在主义思想,并从存在主义角度看格列佛的积极选择,从而发现小说对我们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路上》是垮掉派代表人物杰克凯鲁亚克的代表作,是"垮掉派的一代"的宣言。《在路上》描写的是主人公迪安和萨尔的四次旅行经历,以及一大群"垮掉"的年轻人的生活。文中充满存在主义色彩,本文试图从存在主义思想观点对《在路上》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袁方兴 《知识窗》2010,(3X):66-68
约翰·福尔斯对存在主义哲学情有独钟,并在创作中深受其影响。在他的小说《法国中尉的女人》中,福尔斯通过塑造萨拉这一形象,为存在主义哲学提供了一个形象化的解读。本文对萨拉形象中所体现出的存在主义因素进行了分析,为这一形象的解读提供一种途径,并得以考察福尔斯的哲学观。  相似文献   

4.
安部公房是战后日本存在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登上日本文坛的他用敏锐的触角捕捉到了当时潜存于社会中的人的虚无状态。其代表作《砂女》就是围绕人的存在问题开展的。本文试图通过沙的不同寓意来分析与研究这部小说所体现的人的生存处境特征。  相似文献   

5.
《暮光之城》系列小说如今在国外成为最畅销的青少年读物,故事惊心动魄,凄美动人,作者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格,这也是小说的魅力所在。中文版的《暮光之城》也大获成功,但细读译文,笔者发现译者在翻译修辞时还存在问题。本文旨在解释修辞与翻译的关系,修辞也是影响译文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情境剧"不仅是萨特独创的一种文学样式,而且是萨特存在主义哲学的特殊载体。以《恶心》为代表的"情境剧"对萨特存在主义哲学观点进行了形象表达,将深刻的哲理寓于形象的文学之中,实现了文学与哲学的有机结合,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萨特存在主义文体的哲学含蕴与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7.
存在主义是20世纪上半叶最具代表性的重要哲学思潮之一,它深刻地揭示了现代人的生存危机和精神危机。契诃夫作品中具有浓厚的现代人文意识的重要表现之一,是他的作品中带有较强的存在主义色彩。在《第六病室》一书中,作家在思辨中明确了荒诞世界中的痛苦人生、相异的他者与自我的孤独感受,作品中充斥着的死亡意识又强化了这些认识,这部小说也因此而营造出一种悲凉的存在主义氛围。  相似文献   

8.
1997年,英国学者戴维·塞尔本的译著《光明之城》出版,原书是关于意大利商人雅各·德安纳在中国泉州(刺桐城)一段难忘生活经历的记载.这段大约半年的异国生活,时间是从 1271 年 8 月 25 日持续到1272年2月24日(南宋咸淳年间).该书甫一问世,就在西方学界引起轰动,一场手稿真伪之争颇为热闹.1998年3月,由当时的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馆长王连茂等人整理的中文版在《泉州晚报·海外版》连载,笔者当时是编辑部负责人,可以确认这是国内最早翻译并发表的《光明之城》原书内容.随后,《马可·波罗游记》研究专家杨志玖等人也撰文,认为《光明之城》不是伪书.1999年2月,戴维·塞尔本应邀来到泉州,做了《我与光明之城》的学术报告.有趣的是,他在参观泉州湾宋代古船陈列馆时惊喜地发现,另一部同样引发过争议的《马可·波罗游记》中关于中国海船"内舱有十三所,互以厚板隔之"以防止船身渗水导致其沉没的记叙,竟然在这艘1974年出土的宋代古船中得到了印证.  相似文献   

9.
谭静 《科教文汇》2009,(18):249-249
《等待》被认为是是著名美籍华人作家哈金的代表作。本文从存在主义的视角去分析该小说是如何体现了作者对于世界、人生、个人的哲学态度。《等待》揭示了世界的荒谬,人生的虚无,活在当中的小人物的孤独和迷惘。同时强调了个人要进行自由的选择,勇于承担责任,实现存在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等待》被认为是是著名美籍华人作家哈金的代表作。本文从存在主义的视角去分析该小说是如何体现了作者对于世界、人生、个人的哲学态度。《等待》揭示了世界的荒谬,人生的虚无,活在当中的小人物的孤独和迷惘。同时强调了个人要进行自由的选择,勇于承担责任,实现存在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法国著名小说家、存在主义作家阿尔伯特·加缪并不承认自己是存在主义作家,但他在存在主义方面的影响以及把存在主义哲学引入文学写作领域方面的贡献是无可厚非的。本文对其作品《客人》展开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暮光之城》是美国作家斯蒂芬妮·梅尔(Stephanie Meyer)写的系列小说。2005年,该系列的第一部小说《暮色》一经出版,销量便一飞冲天。随后该系列小说获得了全世界的认可,翻译成37种不同的语言。改编自小说的电影上映后,更是在全球掀起了新一轮的奇幻热潮。自从这本书出版以来,读者和评论家对它的解读大相径庭。本文以2009年接力出版社发行的中文译本为语料,旨在从语言学的视角出发,借助概念隐喻理论来分析《暮色》中的隐喻表达,证明隐喻观的普遍性。  相似文献   

13.
唐·德里罗是当代美国最具代表性的后现代派小说家之一。长篇小说《坠落的人》于2007年出版,该书被《纽约时报》评为2007年度最佳图书,同时被《新闻周刊》等十余家美国主流媒体评为年度最佳图书。《坠落的人》(Falling Man)被评论界评为"9.11"小说定义之作。小说《坠落的人》中,德里罗用复杂且睿智的语言将"9.11"这个宏大的历史性事件在个人的层面上形象的展示出来,精确地刻画出"9.11"事件之后的岁月中纽约人身上体现出的心理、与情感上的创伤。本文将拉康精神分析中的"创伤"概念引入到对小说中的主人公基思和他的妻子丽昂等人物心理创伤的分析中来,对他们由于创伤性事件所带来的痛苦和折磨进行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电影快报     
《世界发明》2005,(5):119-119
《撒哈拉》Sahara;《罪恶之城》Sin City;《世界》  相似文献   

15.
囿于历史的原因,长期以来,一提到"中美合作所",人们就会联想到"美蒋罪行"和恐怖的"白公馆"、"渣滓洞"集中营。对它的这种认识,主要源于小说《红岩》以及由此改编的电影《烈  相似文献   

16.
林海 《世界发明》2010,(3):93-93
《阿凡达》的“空中之城”让人心醉神迷,宫崎骏的“空中之城”也如梦如幻,令人神往。而我们这里所讲的既不是阿凡达也不是宫崎骏的空中之城,而是美国铱星公司用卫星建造的“空中之城”。  相似文献   

17.
芥川以中国古典小说、故事为素材创作了大量的"翻案小说",如:《仙人》《酒虫》《掉头的故事》《英雄之器》等,以下简称为"中国古典翻案小说"。本文试从芥川中、西学修养、重要人物的影响、当时的社会状况、芥川的"矛盾"等四方面来探讨芥川的"中国古典翻案小说"系列作品中"西方现代意识"强烈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吸血鬼小说的出现,人们对吸血鬼小说中吸血鬼的研究也随之增加,这些吸血鬼小说在完善吸血鬼形象的同时也丰富着吸血鬼文化。其中有三部经典的小说可以堪称为吸血鬼小说中的里程碑,即《德拉库拉》,《夜访吸血鬼》和《暮光之城》。事实上有许多论文和文章已经分别对这三部小说中的主人公形象做了研究,但是鲜有文章将这三部小说主人公放到一起做比较分析研究。因此,本论文运用文本比较的方法,将这三部经典小说的主人公形象放到一起进行了简单的比较分析。分析结果发现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这三部吸血鬼小说中的吸血鬼形象更加地趋于人性化,这种演变反映了人们对吸血鬼这一超自然事物态度的转变。而吸血鬼形象的人性化在逐渐改变着更多人态度的同时也丰富着吸血鬼文化。通过此分析,希望人们能对这三部小说中的主人公形象有一个简洁清晰的了解,同时能对吸血鬼小说和吸血鬼文化有更好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美国作家约翰·巴思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发表的两部小说《漂浮的歌剧》和《路的尽头》中所表现出来的男女关系少了爱情的神圣意义,“肉欲”却贯穿了爱情的始终。这不禁让人困惑和思索现代爱情的意义和方向。本文以这两部作品为基础,试从存在主义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为原理探讨这两部作品中透漏出来的情与爱以及尝试了解这一困惑和可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鼠疫》是荒诞主义代表作家、"存在主义"文学大师加缪的代表作。该文从作品的人物、背景、情感三方面对比分析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时期三种主要情感:人们的恐惧、流放感和同理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