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本文以胡适儒学观为个案,从历史判断与价值判断、价值的外在尺度与内在尺度、理智与情感等层面揭示了胡适儒学观的两重性。借以探索“五四”时期启蒙思想家在对待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所表现的复杂心情和矛盾态度。  相似文献   

2.
儒学固然是生命的学问,但儒学更应是面向民众的学问;儒学固然具有世界的价值,但儒学首先应当实现其在中国本土的价值.我们主张:儒学要谋求现代发展,需要吸取现代新儒家的思想历程教训,走“世俗儒学”之路,注重发挥其“文以化人”的教化功能,真正在现代世俗社会中确立自己的价值,树立自己的地位,取得自己的现代形态.当代儒学价值的实践应当更加突出治国理政和道德建设的双重融合,把个体教化、社会教化和国家治理相融合,探求传统儒学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可以这样说,儒学价值在世俗社会中不仅能够与世俗价值相互融合,而且作为传统的儒学还能够发挥自身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基于近几年兴起的国学热,本文从儒学发展历程、核心价值观、现代诠释、创新发展以及与先进文化建设的关系等几个方面探讨了儒学文化的当代传承与创新工作。中国传统儒学在本质上是封建文化,当代儒学则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儒学文化的当代传承中,需要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反对文化复古主义,自觉肃清封建残余;需要与时俱进,融入现代精神,接纳现代文明形式,实现创新发展。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隔而不断,社会改良和创新才是儒家真精神,儒学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理想具有内在的高度一致性,儒学现代化是中华民族的意志。  相似文献   

4.
在当下,如何谋求儒学复兴?学者们提出了宗教的、哲学的、生活的三种儒学当代发展路向.本文通过对儒学复兴历史的分析与总结,提出了与这三种路向不同的另一种儒学当代(当下生活的时代)发展路向,即“世俗儒学”的路向.“世俗儒学”也就是使儒学世俗化,不是要使儒学庸俗化,让儒学变得容易迎合民众的庸俗要求,而是要让儒学“祛魅”,清除儒学精神贵族化——以儒学为“生民立命”、以儒学救人类、以儒学代表人类文化未来——的倾向,将儒学化为民众世俗生活的精神导向.为谋求儒学世俗化,本文提出儒学当下迫切需要三大转变,即改变立场,由重“士”转向重“民”;改变观念,由不能容忍世俗价值转向重视民众的世俗愿望与世俗要求;改变导向,由专注正面指导人生转向积极关注人生的负面问题.  相似文献   

5.
在儒学价值的现代重释中,传统儒学如何关切现实人生成为现代新儒家们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回顾近百年来现代儒学的基本创生历程,大致体现为三种不同的儒学价值重构范式:一是从生命生活的角度重构儒学对于现实人生的意义;二是从心性本体的角度阐释儒学的道德形上特质;三是从宗教精神的角度提升儒学对于现实人生的终极关切.从总体来看,三者尽管范式和路向不同,但却表征了现代新儒家们在挖掘儒学的当代人文价值层面共同的精神蕲向,即只有通过对传统儒学的“民族性”、“超越性”和“地方性”价值的人文阐扬,才能凸显现代性背景下传统儒学对于现实人生的独特价值意蕴.  相似文献   

6.
梁漱溟是20世纪新儒家的开山人物,新儒学即是对儒学的复兴,也是一种崭新的诠释。他试图通过"援西入儒"、"援佛入儒",严格区别真假儒学,深刻凸显儒学在现代社会中的精神价值。这是梁对中国传统儒家所进行的有力的改革。梁漱溟想通过儒学的现代化来实现自己的社会理想,化解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内在紧张。这些都有力地推动了新儒学的诞生。梁先生的新儒学在中国现代学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也有利于当今中国的文化重构。  相似文献   

7.
梁漱溟作为早期现代新儒家的领军代表人物,通过三种文化意欲观,既比较了不同类型的文化,又发掘了中国传统儒学的内在价值,从而得出了儒学必将复兴的结论。站在整个早期现代新儒家的立场上,解析了梁漱溟儒学复兴论的思路,主要分析了他这一论断实现的契机和现实的困境。  相似文献   

8.
梁漱溟作为早期现代新儒家的领军代表人物,通过三种文化意欲观,既比较了不同类型的文化,又发掘了中国传统儒学的内在价值,从而得出了儒学必将复兴的结论。站在整个早期现代新儒家的立场上,解析了梁漱溟儒学复兴论的思路,主要分析了他这一论断实现的契机和现实的困境。  相似文献   

9.
儒学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巨大而深远。今天,在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传统文化和儒学越来越受到重视。儒学是中国特有的一门学问,为中国人指明一条人文创造的道路。儒学完善当代大学教育内容,让学生树立人生理想。在全球化的今天,儒学有助于当代大学生开创未来,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与儒学源于不同的文化传统和时空条件,代表着不同的时代精神和阶级利益,反映着不同的经济基础和生产力水平,执行着不同的意识形态功能,发挥着不同的价值导向作用,因而具有性质上相异性.但这种相异性不能遮蔽它们之间的共同之点.如果认识不到这种异中之同和同中之异,就不可能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文化土壤中生长发展的内在原因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学理性根据.如何处理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关系,是当代中国主流文化与意识形态建设中一个不可回避的重大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11.
本在化转型与全球化语境的背景下,重新审视与评价儒家在构建21世纪中国民族精神中的现实意义与价值作用,探寻儒学原典与新的人精神的契合点,从而使传统儒学与现代化的对话成为一种可能,进而指出,儒学因其深邃博大,在当今,不仅不缺现代意义,且可补西方化与现代化之偏。  相似文献   

12.
李大钊不仅是当时传播践行马克思主义的旗手,也是儒家文化优秀传统的继承者,不仅在其所著文章中宣传中国儒家文化的精华部分,更在实践中践行着儒家文化的优秀传统与精髓。探讨李大钊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后对待儒学的态度,不仅能真实地反映出李大钊对待儒学,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而且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典舞在秉承了中国儒家思想文化传统的同时亦经历着后世的打磨与雕琢,在西方现代精神的冲击下,古典舞如何守住其“和”的精神内涵,值得我们重视与思考.  相似文献   

14.
儒学进行现代性转型应当利用现代西方社会的资源,社群主义便是其中的一种。儒家可以利用之以创造出一种儒学的现代形态——儒家式社群主义。自我观是社群主义与儒家的第一原则。根据对自我观的核心概念即自我、社群以及二者之间关系的探讨,我们发现社群主义与儒家在自我观的基本逻辑结构上具有一致性。这是笔者对儒家何以能够利用社群主义的资源以及儒家社群主义何以可能的问题的尝试性回答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传统伦理观对中西历史上同性恋现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性恋现象是一种跨文化现象,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无论在人类历史发展的哪个阶段,它都普遍存在。古希腊人甚至把同性恋视为高等教育的一个分支。同性恋现象在中西方都有着悠久的历史。西方基督教认为人生来具有"原罪",人性本恶,因此同性恋者在欧洲中世纪受到了残酷的对待。中国儒家思想认为人性本善,因此同性恋者在中国历史上并未受到像欧洲中世纪那样的肉体上的摧残,但也受到儒家思想的批判。通过对中西方历史上同性恋者生存的伦理困境进行分析,旨在说明要正视同性性取向,给这一弱势群体以关爱。  相似文献   

16.
儒之内涵,当以《说文》"儒,柔也"最为根本,但对其理解,似多有未得其义者。察所谓柔,一应指儒者温文柔和的人格修养特征,二指儒家在政治上主张以礼乐仁义治天下,反对武力霸道。有论者说儒以耶稣比孔子,以犹太教比儒学,立说不可谓不巧妙,但究竟还要从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传统中追寻儒学之根,是即周代的师儒教育制度。儒本为王官职守之一,后流为一种社会职业,至孔子则改造为具有特定社会理想的道义追求群体。为说明儒的的社会角色影响,荀子曾根据儒学标准划分天下王公士庶品类,此为荀子论儒最可注意者。因为儒与中国古代社会之关系究竟如何,此论实有大可玩味者,因为其后的社会历史发展,似在相当程度上印证了荀子之论。  相似文献   

17.
产生于印度的佛教,为能在中国本土传播,积极加强与儒、道的沟通和对话,尤其注重与作为中国文化主流的儒学之间的互动,二者之间由契合到互补。最终,作为异质文化的佛教,在始终占据中国文化主导地位的儒学面前,不仅保持了自身的文化特质,而且成功地融入了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心理咨询实践所借助的心理咨询理论多源于西方,故受西方哲学影响甚深。其实,对于心理咨询实践中的某些根本性问题,比如对人的生命本质、人自身、身心关系等方面的认识,无论是西方哲学还是中国传统哲学之重要组成部分的儒学,皆有各自的见解和论述。儒学既尊重生命的“求强”意志,又强调“求强”之中的和谐。儒学重视人的整体存在与个体生命的具体生成过程,注重人的主动性和人对命运的自我把握。从儒学本身看,它始终认可原始的身心合一论与当代的身心交互作用论。从比较文化的视角看,西方哲学和中国儒学都与我国的心理咨询实践有内在关联性,而儒学更为贴近中国人的文化传统、生活实际和心理实际。国内心理咨询的实践既需要借鉴西方哲学思想更需要借鉴中国的儒学精髓。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文化与儒家道统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文化的发展是多元的 ,其中儒家、道家与墨家的价值意识是对立的。道家随顺自然 ,儒家推崇伦理 ,墨家则崇尚功利。儒家从中蕴发出以伦理为核心的道统思想 ,坚信人性本善是它的内在根据。宋明理学还规定了道统思想的基本内容。但宋明理学把道德意识客观化的做法必然导致道德异化。儒家内在超越是以其仁心本性作为它的人性基础的 ,这样它就不得不把理想人格与现实人格合而为一。我们可以通过对儒家道德主义的批判而把它整合为现代价值体系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20.
东亚儒教文化圈虽然接触现代文明较晚,却在其现代化的启动和发展的短暂过程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对马克斯·韦伯关于新教伦理与儒教伦理的比较社会学研究所得出的儒教伦理不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假说提出了质疑。传统文化与现代化是不能割裂而谈的,况且文化也是在不断地完善发展的,儒家思想中的精华部分与东亚模式的成功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探索儒家思想中的积极成分和合理因素,有助于更好地开发利用传统文化资源,服务于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推动现代化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