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35亿年前,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地球上的生命形式都只有微生物和细菌。这一现象一直维持到距今约5.3亿年前的寒武纪早期。在寒武纪,生物演化史上发生了一个大事件,多细胞动物突发性地在海洋中出现,而且迅速发展出形体多样、构造复杂的类型,古生物学家们将之称为“寒武纪大爆发”。据统计,自寒武纪以来,明显的生物绝灭事件发生了15次。其中重大集群绝灭有5次:奥陶纪至志留纪之交的生物大绝灭(4.39亿年前)这一时期大多数生物的机体是软体组织,形成化石的几率很小,只有那些具有壳或硬组织的动物才留下了比较多的…  相似文献   

2.
末日决战     
<正>从35亿年前,海洋中诞生第一个生命开始,地球上出现了形形色色的动物。没有哪种动物能和恐龙相比——从三叠纪到白垩纪,这个拥有1000多个种类的庞大家族,统治了地球上海陆空不同领域,主宰世界达1.6亿年之久。恐龙统治地球的年代离我们非常遥远,我们只能通过化石去推测和想象那个久远的  相似文献   

3.
“上帝创世说”不攻自破 地球生命的起源一直是个未解的谜.关于生命在何时、何地、如何起源,人们提出了各种猜测和假说,并一直争论不休. 在所有猜测、假说中,最无聊的就是“上帝创世说”;即上帝在七天之内创造了世间之万物.还有人煞有介事地把创世时间精确地计算到公元前4004年10月23号上午九点钟.也就是说,生命起源距今才6019年.而在澳大利亚西部发现的类似现代蓝藻的古生物化石,距今已有35亿年.  相似文献   

4.
1859年,达尔文发表了著名的《物种起源》,提出了进化论学说。但这一学说直到现在还受到很多人的质疑。他们的重要反驳论据之一就是:为什么三叶虫等复杂的生命在寒武纪突然出现,而在此之前却没有化石记录?寒武纪前化石“零纪录”是个很严重的问题。这说明要么进化论不成立,要么是没有保存下来或人们还没有找到化石。2006年6月,《科学》杂志上刊登了一篇文章,介绍了南京地质研究所在贵州省瓮安发现了5.8亿年前的多细胞动物化石,研究人员用同步辐射给化石照“X光”的方法,使只有0.1毫米~0.7毫米的微小生物呈现出清晰的内部结构。这些小生物所…  相似文献   

5.
陆地上出现生物的时期大大推前认为陆地上大约只在5亿年前才出现生命的传统看法显然已被推翻了,因此发现了估计应有12亿年历史的极小的生命的化石。在美国西南部的两个地方发现了可能是细菌的丝状体或是蓝绿藻。发现者报告说,两个地方曾一度是土壤的岩石中的含碳量表...  相似文献   

6.
地球生命起源之谜地球的年龄约为45亿年,地球生命形态最初出现的时间可追溯到30亿年前。地球生命的起源一直是一个争议颇多的问题。线索一:原始地球大气是有机分子的诞生地,然后产生了生命。首先需要了解的一个问题是:有机分子为什么会取得如此辉煌的胜利?  相似文献   

7.
《家教世界》2023,(34):44-46
<正>熬过3次生物灭绝,存活4亿年的“活化石”,如今被农民拿来喂鸡鸭——从地球开始繁衍生命至今,已有数亿年,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出现了多次倾覆一切的大灾难,我们还能见到的大部分物种,几乎都经历了漫长的进化,以及许多次自然的优胜劣汰,才成了现在的模样。而许多古老的物种早就已经从地球上除名了,科学家想要研究它们,也只能从遗留的化石中,一窥过去的痕迹,也有一些数亿年前幸存下来的物种,鲎【hòu】虫就是其中一员。  相似文献   

8.
地球从诞生到现在已经有46亿年了,而生命的出现则在距今30亿年左右。迄今所发现的最早细菌化石是非洲南部德兰士瓦东部岩层里的单独曙细菌,距今34亿年。据分析,原始地球上的大气是还原性大气,没有游离氧,因而最早的生物类型是在无氧条件下,依靠原始地球上现存的有机物作为营养进行生长、繁殖,是异养的。即是说它们可以从不需氧气的糖酵解中取得生命活动的能量并建造自身。但是,早期生物所生存的环境是十分恶劣的。太阳的辐射能对原始生命构成了巨大威胁,因而它们生活在深水里,以躲避强烈的紫外线辐射。在漫长的岁月里,原始生物的生存环境不断地发生变化,原始海洋里的生物不断发展,而现存的营养物质如氨基酸、脂肪、糖类等有机化合物由于原始生物  相似文献   

9.
西澳大利亚大学地质地球物理系教授比格尔·拉斯穆森于2002年5月10日说,一支澳大利亚和瑞典联合研究小组日前在澳大利亚珀斯东南320公里的斯特灵山脉的砂岩化石中,发现一种类似动物的生物体化石。根据初步测定,该化石年龄至少是现已发现的最早的古生物化石年龄的两倍。拉斯穆森说,化石中有两条蜿蜒的间隔几毫米的脊,瑞典历史博物馆研究员斯特凡·本特森认为,这是一种类似动物的生物体在粘土上行进留下的痕迹。据拉斯穆森自己对化石的分析,这种生物可能出现在12亿到20亿年前,但还无法判定这种生物的形态和出现的时间。…  相似文献   

10.
化石之最     
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为非洲南部阿扎尼亚昂威尔瓦赫特群中的球形、椭球形化石,直径只有2~6微米,距今至少34亿年,被称为“伊索拉姆原始细菌”,是地球生命的始祖。在该群之上的无花果树群中产的直径为10~20微米的菌藻类化石,称为古杆菌和巴贝通球藻(Ar chaeosphaeroides babertonensis),距今32~31亿年,这是地球上可靠的最早原核细胞生物。  相似文献   

11.
当今时代,保护生物多样性已经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前沿问题之一,在关注生物多样性的同时,不能忽略生物的统一性。文章从生命的化学起源、化石的进化、细胞是生命的基础、生物的构成、生态系统的构成等角度考察了生物的统一性,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2.
《生物学教学》2001,26(11):35-35
[生命起源 ]意大利科学家在 45亿年前陨石中发现生命痕迹———晶体微生物据中华网 2 0 0 1年 5月 10日消息 ,意大利《晚邮报》报道该国那不勒斯费代里科二世大学地质学家布鲁诺·达尔杰埃诺和分子生物学家朱塞佩·杰拉奇 ,将从当地一家博物馆的有 45亿年历史的陨石标本经生理溶液处理后 ,从中分离鉴定出了 78种细菌———通称为晶体微生物。他们确定这些细菌与约 35亿前在地球上生存的细菌相似。并发现这些细菌非常原始 ,具有一个脱氧核糖核酸网络 ,但没有免疫系统。根据这个发现 ,意大利航天局科学负责人、天体物理学家乔瓦尼·比尼亚米推…  相似文献   

13.
[古生物 ]我国宁夏发现亚洲最早四足动物“中国螈”化石据新华网 2 0 0 2年 12月 2 0日消息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今年 7月在宁夏发现了距今约 3.5 5亿年的泥盆纪鱼石螈类动物“中国螈”化石 ,这是全球发现的第10种泥盆纪四足动物 ,是鱼石螈类动物化石在亚洲的首次发现。这一重要发现是四足动物起源研究的最新进展 ,扩大了泥盆纪四足动物化石分布区域 ,而且将亚洲地区四足动物化石记录提前了近一亿年。目前亚洲最早的四足动物化石发现于距今 2 .6亿年的地层。专家称 :四足动物的出现、脊椎动物的登陆 ,称得上生命进化史的重…  相似文献   

14.
美国科学家最近使2.5亿年前的细菌复活,据悉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生物。据推断这些细菌已经在地下存活了2.5亿年,比此前发现的最古老的活有机体“年长”10 倍。 这种生物是在美国新墨西哥州卡尔斯巴德附近的地下洞穴中发现的,其学名为“二叠纪杆状菌”。过去的2.5亿年中,这种细菌寄居在结晶盐中间的一滴液体内,虽然活着,却保持休眠状态。它在古岩石形成中便陷入盐晶体,并被完全地保护起来。但当科学家们在实验室把它从结晶盐块内取出,并放入培养液之后,这些微生物就复活并开始繁殖。 宾夕法尼亚州西切斯特大学的一位微生物学家说:“从生物学角度来看,这一发现非常重要。几亿年前的化石为地质学家提供丰富的研究古老地球的线索,但是迄今研究人员还没有发现过如此古老的生物体。”它的发现将影响到地球生命起源问题的争论。 如果某种生物体被装入晶体,由于流星冲撞或其他原因而脱离行星,很可能在星际间甚至星系间旅行后依然存活。目前研究人员正在将这种生物体与其同类作比较,并且已经开始寻找 5亿到8亿年前的生物标本。 (赵剑) (《北京晨报》2000年10月20日)  相似文献   

15.
[古生物]我国辽宁热河生物群发现有袋动物祖先——沙氏中国袋兽化石据搜弧网2003年12月12日援引同日《科技日报》消息,中国地质科学院与美国卡内基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合作研究发现,出土于辽宁省凌原市著名的热河生物群的一块动物化石是中国袋兽化石,代表了亚兽动物中形态特征最为原始的化石种属,对研究有袋类动物的起源和演化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成果已在2003年12月12日出版的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这块化石的地质年代不晚于1.25亿年,骨骼保存完整,骨骼周围留存有哺乳动物的毛发和软体组织痕迹。化石动物体长约15厘米,头骨约3厘米,体重估…  相似文献   

16.
三月的北京,正当绿柳才黄,群芳催动的时候,科学的百花园中绽出一朵奇葩。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的一批青年科学家从一枚6500万年前就已灭绝的特殊恐龙蛋化石中获得了恐龙基因片段。这是人类首次从恐龙蛋化石中获得恐龙的遗传物质,它对研究神秘莫测的恐龙及其生存环境,探索物种起源与生物进化的奥秘,具有重大意义。这一新闻,一时间如巨石入水,惊花四溅。喷喷称奇者有之,将信将疑者亦有之,见仁见智,其说不一。 对这一发现是否还需再做科学验证,它在未来的生命科学及人类本身秘密的探讨中究竟意味着什么,我们这些门外汉难以评说。但有一宗,我们着实感到欣慰,这就是:本刊同这批青  相似文献   

17.
全世界有9000多种鸟与我们在同一片蓝天下共存.生物是如何从陆地进入天空的?鸟类是由其他爬行动物演化而来的,还是由小型恐龙演化而来的?这些距今亿万年之遥的问题一直是生命发展史中有待解答的重大问题.自1861年在德国巴伐利亚州索伦霍芬地区的晚侏罗纪地层中发现第一块始祖鸟化石以后,全世界所有中学教科书都一致公认:始祖鸟是新鸟类的祖先.但是,遗憾的是该化石的发现地区索伦霍芬灰岩之下是海相层积地层,这种地方鸟类化石极少,几乎没有可能进一步探究鸟类起源问题,成为生命发展史研究中四大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8.
随着科学的发展,现在已知道,从细菌到高等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人们认识了细胞,就找到世界上千差万别的各种生物的共同基础,也就在认识自然、认识生命的真理长河中大大迈进了一步.伟大革命导师恩格斯在评价十九世纪自然科学成就时,指出十九世纪三大科学发现之一就是细胞学说.所有生物的繁殖总是从细胞开始的.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也都是通过细胞来实现的.为此,我们要了解生物遗传变异的规律也必须从细胞开始.那么,是细胞中的那些部分和遗传最密切相关的呢?近代不少实验表明:在活细胞这一矛盾的统一体中,细胞核及其在分裂过程中有规律性出现的染色体通常是矛盾主要方面.不同的生物其染色体不但数目不同,形态、大小和结构也不同,而且在生物的世代之间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所以认为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这里从染色体的形态结构谈起.一、染色体的结构及其在遗传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岑芳 《新高考》2007,(12):54-55
“龙生龙,凤生凤”,人类从观察遗传的现象开始,到用实验的方法探究遗传的规律,再到思考遗传的物质究竟是什么,遗传物质的分子结构是怎样的?今天科学家已能利用这些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发展至基因工程和相关的现代生物技术,甚至创造出新的生命。这一切,人类经历了艰辛、漫长的探索过程。让我们回顾科学家探究这些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学会像科学家一样去思考、去发现、去发明、去创造。一、探究遗传物质的过程19世纪中后期,遗传学之父孟德尔在提出遗传的两大定律的同时,还提出了在生物的体细胞中由成对存在、不相融合的“遗传因子”控制同一性状,…  相似文献   

20.
<正>尾巴是脊椎动物的标准配置,功能也多种多样。曾经,人类的祖先也有尾巴,为什么后来又把尾巴淘汰了呢?这要从尾巴的起源说起。尾巴的历程脊椎动物目前已知的最古老祖先生活在5.3亿年前,它的化石发现于中国昆明,所以叫“昆明鱼”。它的体长只有几厘米,身体后段尖尖的,带有一点儿鳍,这样的尾巴我们称之为“原形尾”。后来,鱼类日渐繁盛,身体形态出现了很大变化。到4亿年前,海洋鱼类中出现了大家伙,例如邓氏鱼,人们通过化石复原了它的形象。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它的尾巴不太一样了,主要是尾尖上翘,且下方长出大片的鳍。由于上下不对称,我们叫它“歪形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