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编的话     
五月是个充满了生机的月份。五一劳动节过后,就是母亲节,首先老编要向天下的母亲说一声:母亲节快乐! 为了表达我们和所有读者对母亲的敬意,在这一期里,我们集中编发了一些歌颂母亲,赞美母爱的文章,《血鞋》、《母亲给我剃头》、《我的母亲》、《母亲送我上学》、《爱》,读来让人感动。老编还在《自己的故事》专栏中特别  相似文献   

2.
是谁在那样肝肠寸断的深情呼唤自己的孩子?是谁在那样令人心碎的深情呼喊自己的母亲?是《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里的“妈妈”在那样肝肠寸断的深情呼唤自己的孩子,是《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里的“孩子”那样令人心碎的深情呼喊自己的母亲;是汶川特大地震灾害中成百上千失去孩子的母亲对孩子的深切呼唤,  相似文献   

3.
本文试图从神话原型批评的视角来分析威拉.凯瑟的《啊,拓荒者》和《我的安东妮亚》里的女性形象。作者认为亚历山德拉和安东妮亚的形象分别是“大母亲”和“大地母亲”的神话原型再现。威拉.凯瑟在这两部作品里所展示的创作才华,向读者呈现了其无意识心理中的人类记忆里的女神原型。  相似文献   

4.
母亲形象是文学画廊里的永恒主题,20世纪四十年代,巴金在《寒夜》和《憩园》中塑造了形态各异的母亲形象,这些女性处于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的转型时期,在各自为人母的人生旅途中,经历了不同于传统女性所经历的母性困境。  相似文献   

5.
《回忆我的母亲》中朱德的母亲和《我的叔叔于勒》中若瑟夫的母亲是两个截然相反,对比鲜明的母亲典型。认真分析这两个母亲的不同形象,对加深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高阅读能力大有裨益。一勤劳俭朴与坐享其成朱德的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母亲是个好劳动”,除煮饭、纺纱之  相似文献   

6.
是谁在那样肝肠寸断的深情呼唤自己的孩子?是谁在那样令人心碎的深情呼喊自己的母亲?是《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里的妈妈在那样肝肠寸断的深情呼唤自己的孩子,是《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里的孩子那样令人心碎的深情呼喊自己的母亲;是汶川特大地  相似文献   

7.
<正>《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篇课文是《慈母情深》,选自作家梁晓声的小说《母亲》片段。作者在小说中记叙了母亲在极其艰难的生活条件下,省吃俭用,支持和鼓励“我”读课外书的往事,表现了慈母对子女的深情以及孩子对母亲的敬爱之情。在这个单元里,大家要注意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和细节中蕴含的感情。  相似文献   

8.
鲁迅的《藤野先生》和胡适的《我的母亲》(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是两篇饱含真挚情感的回忆性散文。《藤野先生》是鲁迅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独立篇章,而《我的母亲》是《胡适自传》中节选的文段,  相似文献   

9.
我国古代,有一部《列女传》,又叫《古列女传》,作者是西汉的刘向。《列女传》是我国最早出现的妇女人物传记,共记载了105位妇女的事迹。其中,“母仪篇”是专门为教子有方的母亲所立的传记,记述了各位母亲培养教育子女的情况和经验。所谓“母仪”即母亲的榜样。在古代社会里,传统的伦理观念是男尊女卑,妇女的社会地位低下。不论在社会上,还是在家庭里,妇女都受到歧视。然而,在抚养教育子女中,母亲却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母亲成为子女日常生活中的抚养、管理、教育者,子女的成长、  相似文献   

10.
五月,我们又迎来了母亲节。在本期的“美文共享”栏目里,我们为大家选了两篇有关母子关系的文章——《孩童如小狗,少年似小猫》一文用生动幽默的语言道出了一位母亲对抚养子女的感受;《母亲知道》则写出了母亲对子女每时每刻的牵挂。这个五月,让我们一同感受母爱的伟大!  相似文献   

11.
伊丽莎白是舍伍德·安德森的两个短篇小说《母亲》《死》里的女主人公,她追求爱情又逃离爱情、追求婚姻又逃离婚姻,最终终于通过死和超越爱情实现了真正的逃离,她独特的逃离经历揭示了美国20世纪初女性在婚恋中所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12.
两棵树     
在一座风景区的山上长着两棵特别的树。一棵是松树,另一棵还是松树。 当它们还躺在母亲的怀抱——藏在松果里玩耍的时候,有一天一位读书人来风景区,走累了,便捧起一本砖头一样厚的书大声朗读起来。它们静下心细听,原来读书人正在读着的是《圣经》里的《马可福音》第四章: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古典名著中,我尤其喜爱《聊斋志异》(下文简称《聊斋》)。我接触《聊斋》起于幼年。那时正是“文革”时期,全国轰轰烈烈“破四旧”,教师出身的母亲从外祖父(听母亲说,外祖父曾是乡里最有学问的私塾先生和老中医)那里承继来的许多书籍被付之一炬(其中有许多现在已很难见到的珍稀线装书,至今想来令人心痛不已),而唯一被母亲藏匿起来幸免于难的是一套木刻版本有着生动插图、古色古香的线装《聊斋》。在那个文化匮乏的年代里,这套有幸被母亲保存下来的《聊斋》就成了全家唯一可口的精神食粮。我印象最深的是,每当我们兄弟几人得到了母亲的…  相似文献   

14.
我喜欢     
正我喜欢唱歌,应该是受母亲的影响。母亲爱看沪剧,遇到高兴事,常常会哼上几句,如《阿必大回娘家》里的经典台词——"必大,必大,侬只系货色",是母亲常常哼念的;《鸡毛飞上天》里的"从前有个小姑娘"是母亲常常哼唱的……常听母亲念,常听母亲唱,我竟也慢慢地会哼那么几句、几段。后来,我家有了台小录音机。母亲特意买了几盒沪剧的卡带,于是,听沪剧便成了我们一家的闲暇消遣。  相似文献   

15.
周华伟 《教育文汇》2006,(5):46-46,49
晚上看书,看到一篇文章《爱的盛宴》,文章记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儿子在外地工作,常年不能回家。母亲终于等到了儿子要在除夕之夜回家的消息。那天,在鞭炮声中,母亲包好了儿子爱吃的三鲜馅饺子,专等儿子回来后下锅。馅是精心调制的,应该正对儿子的胃口,但是母亲心里还是有一些忐忑,便预先煮了两个来品尝。一尝之下,母亲忽然发现,饺子馅里竟然忘了放盐!  相似文献   

16.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是我国现代杰出的文学家、社会活动家闻一多先生《七子之歌》里的诗句。《七子之歌》是闻一多先生于192 5年写成的。他以深厚、炽热、焦灼的感情,以拟人化的手法把帝国主义侵占的中国七块领土澳门、香港岛、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大连比作与祖国母亲失散的七个儿子。在诗中,闻一多先生以七个儿子的口吻,连续七次深情地呼唤:“母亲!我要回来,母亲!”一、《七子之歌》的创作闻一多先生1899年出生于湖北,1912年成为北京清华学堂第二届学生,192 2年赴美国留学。在美国的几年里,闻一多既目睹了资本主义的文明,…  相似文献   

17.
<正>我们以前所接触的中外文学作品中母亲的形象从来都是正面的、歌颂性的、崇高而伟大的,如高尔基的《母亲》、朱德的《我的母亲》等。然而在海外看到李南央所著的《我有这样一位母亲》(上海文艺出版社)和老鬼所著的《我的母亲杨沫》(长江文艺出版社),却明显感觉到是少有的塑造了负面母亲形象的两本书。李南央,李锐与范元甄之女。李锐曾担任中共领导人高岗、陈云、毛泽东的秘书。范元甄,享受副部级待遇的离休干部。  相似文献   

18.
人道主义是人类共通的话题,但其在中西方却有着不同的表现,从《母亲和我们》、《德伯家的苔丝》两部作品中可以窥见一斑。  相似文献   

19.
命题教师在作文课前根据出现在校园里的真实情景拍摄了一段录相———在《烛光里的妈妈》的乐曲声中,电视屏幕上徐徐现出一系列镜头:先是风卷大雪的全景式镜头,接着交叉出现两个中景镜头(教室里,一位同学正感冒发烧;风雪中,有一位瘦弱的母亲的身影),然后是一个特...  相似文献   

20.
除了皇亲国戚之外,走进《史记》里的女性寥寥无几,而在这少之又少的女性之中,有几位母亲的形象却令人过目不忘:赵括的母亲,陈婴的母亲,王陵的母亲,张汤的母亲,还有吴起麾下一位不知名的士卒的母亲……这些伟大的母亲没有留下姓名,留下的仅仅是吉光片羽,星星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